徐崢人設突變,估計就連他本人也是猝不及防的。
1月18日,徐錚作為主咖登上以「洗白」聞名的《吐槽大會》,作為大眾印象裡幾無槽點的山爭哥哥,節目如預期的成為他導演作品《囧媽》的預熱宣傳。
大年初一,《囧媽》正式在頭條系各平臺免費上線。
截至目前,豆瓣評分跌到只有6.1,最終分數看齊《港囧》的5.7,惡評如潮。
原來,徐崢上《吐槽大會》是想給電影洗白。
從宣布《囧媽》提檔至大年三十那一刻起,歷經撤檔,宣布大年初一免費線上播出等一系列讓人瞠目結舌的操作,徐錚化身成為一條圓滑的且兇猛的鯰魚,徹底攪亂了內地影市。
徐崢成功地在這多事之秋全身而退,留下身後一片狼藉,利益方多且雜,尋求多贏的電影市場和同行不會歡迎這樣的異類。
從山爭哥哥到破壞者徐錚,他只用了5天時間就完成了過山車一般的華麗轉身,速度之快令人乍舌。
我們看到了一個精明的商人徐錚粉墨登場,另一個更為我們所熟知的創作者徐錚悄然隱去。
徐錚親自引發的行業地震註定將是這個新十年裡的中國電影的標誌性事件。
先驅還是叛徒,自有後人評說。
2020年的大年初一,徐崢開創了給電影洗白的船新模式——
免費。
儘管有《港囧》豬隊友在前,但可以確定的是,《囧媽》將是「人在囧途三部曲」的系列最差。
同樣都是主演,《我不是藥神》為徐崢帶來巨大聲譽和一座沉甸甸的金馬影帝獎盃,「人在囧途三部曲」卻每況愈下。
如此明顯的差距,在於導演。
就像《戰狼2》之於吳京,《泰囧》是徐崢的人生的轉折點,但在創歷史的票房面前,《泰囧》的不足被很大程度上忽視了。
這並非是對徐崢導演處女作的吹毛求疵,而是在彼時的中國電影市場,一部整體及格且槽點少的喜劇電影就已經足夠在國產同儕中鶴立雞群。
國產電影飛速發展,導演徐崢卻沒有跟上腳步,《港囧》票房雖然不錯,但卻被同檔期的《夏洛特煩惱》逆襲。
正是那一刻,內地喜劇電影的接力棒由徐崢交到了沈騰的手上。
《吐槽大會》上徐崢被人吐槽「囧」是一個十幾年前的過時詞彙,狗尾續貂的《港囧》後這個系列就已然壽終正寢了,嘈雜喧鬧的《囧媽》更像是一次詐屍。
演員徐崢無疑還是業內頂尖,
但導演徐崢已經過時了。
《囧媽》的槽點之多,多過大年初一天空綻放的朵朵煙花。
《囧媽》做的最正確的事情就是給自己找到了一個財大氣粗的接盤俠字節跳動。
如果沒有這場肺炎疫情,《囧媽》最後的票房分成將遠低於6.3億的賣身價。
誰給你的自信?籤訂24個億的協議?
當一部喜劇電影讓人笑不出來,這等同於是判了死刑。
《囧媽》的套路是徐崢熟悉的公路喜劇,輸出的依然是中年男人的中產階級焦慮,但觀眾早已備受市場多年洗禮,徐崢卻被囧媽用一把老式鐵鎖困在了7年前的片場。
電影裡鋪天蓋地的廣告植入就是如山鐵證。
時至今日,觀眾早已接受了電影裡的廣告植入,業內也創造了廣告植入的眾多高明技巧,將廣告和劇情無縫銜接,既起展示作用,也不影響畫面和劇情的流暢。
「牌子,班尼路!」
比如《瘋狂的石頭》裡黃渤的這句經典臺詞。
但《囧媽》如此招搖且執著於給品牌logo大特寫的植入方式卻太過刺眼,品牌眾多,且很多品牌還是用臺詞口播的方式講出。
你很難想像這是一部2020年的商業電影。
沉醉於展現符號化的民族奇觀,則是導演徐崢過時的又一佐證。
橫跨歐亞的列車,身材性感的俄羅斯女郎,神奇的熊出沒,停不下的航拍······
堆砌奇觀,往往是導演觀念落後和創作偷懶下的常用方式。
《囧媽》和《泰囧》的差距,也是媽媽和寶寶的差距。
《囧媽》主打母子情,但不管是浮誇的母子吵架,還是日常對白,都充滿了不真實感。
簡單來說,這對母子一點都不像母子。
一邊是是嘴裡塞滿了聖女果的媽寶男,一邊是對著母親乾嚎怒吼的不肖子,但徐崢就是可以神奇的將他們捏成一個人。
這樣的功力,連如來佛祖看到了,都停下了手裡搓著的兩根燈芯。
比不像更致命的則是二人的化學反應,《泰囧》的成功一大功勞要記在「寶寶」王寶強和徐崢的互動上,二人的你來我往推動著故事一步步走向高潮,而《囧媽》裡的母子,則像是導演手裡的提線木偶,每一步都走得刻意而又毫無新意。
作為故事的高潮,囧媽最後上臺演出是觀眾早就可以預料的事情,但明明是遲到違背規則在先,還要強行登臺表演,最後還能神奇地大獲成功。
葉問徵服了美國軍營,囧媽徵服了莫斯科的歌劇院,不一樣的是一文一武,一樣的都是外國人如潮的掌聲。
在神秘的東方力量面前,邏輯和常理都成了浮雲。
另外,那個公眾號2萬元的報名費的事情,徐崢你真的不打算解釋一下嗎?
如果有10種讓徐崢登上火車的方式,那麼編劇選的就是最爛的那一種。
比這更爛的則是電影主題的闡釋。
不管是母子情,夫妻情,還是中產階級焦慮,它們所有的呈現都是簡單粗暴的。
跟母親歷經險境重歸於好,跟妻子鬧離婚選擇放下,列車豔遇險些出軌·····
幾乎每一個戲劇衝突都是強行銜接,強行煽情,強行拔高,強行和解。
解決了當下的危機就能解決所有問題,這種畢其功於一役,飲鴆止渴的思維恰恰是最危險的創作,正如片中的中年危機一樣,是糖衣包裹下的毒藥。
本片充滿了非常多生硬的劇情過渡,比如莫名其妙出現的熱氣球,在這中間還插入了很多無用且無聊的配角,比如賈冰飾演的列車員,既沒有笑點,還打亂節奏。
最後,《囧媽》依然有老生常談的國產電影通病。
電影主題通過臺詞灌輸,在《囧媽》裡,依靠的是念出徐崢寫給妻子的一封信。
過於依賴臺詞,這已經成了諸多國產電影的阿喀琉斯之踵。
《囧媽》是懶婆娘那又臭又長的裹腳布,但也並非一無是處。
在這「葛優癱」就可以為國效力的神奇年代,得益於《囧媽》的介紹,我們可以去看片中提及的一部好電影《伊萬的童年》,豆瓣8.7。
同樣是免費,看了不會上當,看了不會吃虧。
我想這可能是《囧媽》片中唯一的貢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