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啟臣:中華民族宏偉事業,臺灣從未缺席!

2021-02-15 臺灣論談

看了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最近兩天的談話,對他的好感增加了。無他,蓋因江啟臣能站在中華民族的高度去評價臺灣光復這一裡程碑事件,堅持了兩岸之間的歷史連接。

 

我們簡要回顧一下他這兩天的講話。

 

時代背景是1945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明天,就是臺灣光復75周年。

 

昨天,江啟臣出席了「慶祝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5周年與僑胞有約」茶會,並發表了講話。中國國民黨官方網站隨後發布了這一茶會的新聞稿,稿件中一如既往稱江啟臣為「江主席」——

江啟臣與華僑昨天舉辦茶會

 

江主席表示,後天(即明天)是臺灣光復75周年的紀念日。75年前,歷經八年的對日抗戰,共計造成1300萬名軍民傷亡,以及難以計數的財產損失,迎來最後的勝利,終結日本對臺灣長達半世紀的殖民統治。光復這一天,對於全中華民族而言,是極為重要的日子,象徵從鴉片戰爭開始的「百年國恥」,走向中華民族再復興的重要轉捩點。

 

江主席表示,臺灣光復,結束殖民統治,重回中華民國的懷抱,不但是絕大多數臺灣人的期盼,更是兩岸歷史無法斷鏈的臍帶。從建立民國到對日抗戰的五十年間,臺灣人民雖然身處殖民統治的痛苦中,但從未缺席近代中華民族的宏偉事業。臺灣光復,更是世界華僑與海峽兩岸炎黃子孫共同奮鬥的光榮成就。

 

江主席指出,雖然現階段海峽兩岸處於不同的政治制度,但是同樣在中華文化的土壤上成長,讓我們有共同的語言,兩岸比鄰而居,彼此禍福相依、休戚與共,更沒有仇視、對抗的理由。中華民國自創建以來,歷經軍閥割據、贏得兩次世界大戰,度過無數的全球政治與經濟風暴,至今109年屹立不搖;文攻武嚇不會癒合民族傷口,只會讓兩岸民心愈離愈遠。

 

此外,前天,江啟臣參加了「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研討會」。中國國民黨的官方Facebook粉絲專頁中,完整發布了他的講話。

 江啟臣前天參加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5周年研討會

在這篇講話中,他說,不管從任何一個角度切入,臺灣光復都是一個寓意深遠的日子,值得我們去探討,更重要的是把當時的歷史真相還原。

「對我而言,臺灣光復有四項重大的意義」。1、臺灣人在法律上不再是「次等公民」。他說,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在臺灣的日本人自稱「內地人」,適用日本的「內地法」;臺灣人為「本島人」,必須遵守總督的行政命令,亦即控管殖民地的「外地法」。臺灣光復後,臺灣民眾成為中華民國國民,享有憲法上賦予的人人平等的權利與義務。

 

2、臺灣得以擺脫殖民經濟,發展自身產業。他說,臺灣光復,終結了「殖民經濟」的過去。1949年後,以孫中山思想為基礎,轉而發展以臺灣自身為主體的產業經濟,從1950年代起,「進口替代」、「加工出口」是第一波經濟起飛;1970年代遇上兩次石油危機,推出十大建設、十二項建設等其他重大建設來擴大內需,帶動經濟產能;1990年代全面面對全球化壓力,推動自由化、國際化,甚至後來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這些絕對與過去殖民經濟是完全不一樣的發展格局、模式。

 

3、臺灣得以走向政治民主化。他說,在憲法保障與執行下,光復隔年臺灣就首度舉辦了鄉鎮市區代表選舉,甚至包括村裡長選舉;1947年、1948年,臺灣分別舉辦了國大代表、立法委員的選舉。1950年,臺灣人就開始選縣市長、縣市議員,這是落實在地方政治上的民主化。1996年更啟動XX直選,締造華人世界的民主奇蹟。

 

4、光復使臺灣與中華文化重新連結。江啟臣說,日本殖民後期在臺灣力推「皇民化運動」包括更改姓氏、限制原本語言使用、推廣日本的神道教等。光復後推翻上述政策,民眾開始恢復原本姓名,用原本的中文思考、書寫;各種民間信仰、傳統民藝也可重現。臺灣人得以與自己的祖先傳承下來的精神與文化傳統,重新連結。

(微信公眾號:臺灣論談) 

相關焦點

  • 這位臺灣老人十年海峽論壇從未缺席,還為他們「彌補」遺憾!
    據媒體報導,這幾天前往參加海峽論壇的臺灣團「擠滿廈門機場」,很多臺灣民眾紛紛表示「在臺灣還未必能見到那麼多人,還都是熟人」。「他們受到阻撓未能成行,但我代表他們來了。」鬱慕明在6月6日舉行的第五屆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論壇開幕式上表示。年近80的他還呼應論壇「新媒體·新青年·新發展」的主旨精神,笑稱自己為「新老頭」。
  • 新年,致臺灣同胞……
    在新的一年來臨之際,我謹代表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向廣大臺灣同胞致以美好祝福和誠摯問候!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化危機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各項事業紮實推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 脈脈父親節營銷:父愛也許不在場,但他從未缺席
    脈脈父親節營銷:父愛也許不在場,但他從未缺席 2020-06-22 11:01:00來源:北國網
  • 愛從未缺席 ,給親愛的小孩兒
    愛從未缺席 ,給親愛的小孩兒 2020-02-16 13:5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摔跤吧,爸爸:父愛從未缺席
    即便面對女兒們的埋怨和不理解,他也從未放棄。在成長的這條道路上,父愛從未缺席。
  • 亞泰視覺海報 亞泰第12人,從未缺席
    賽前,俱樂部製作了主題為「從未缺席」的海報——在前行的路上,亞泰第12人從未缺席,在常州賽區有條件開放時,亞泰將士第一時間看到了與他們並肩戰鬥的第12人。多年來,正是亞泰第12人的不離不棄和一同負重前行的決心,才有了亞泰將士不斷前進的動力。
  • 跑男6季從未缺席的人,不是李晨楊穎,真沒想到竟是他!
    跑男6季從未缺席的人,不是李晨楊穎,真沒想到竟是他!但是在跑男中也有6季從未缺席的人,估計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會是李晨,因為晨哥一直都很敬業,而且在每期節目中都很賣力,是非常老實憨厚的,但是卻不是李晨,李晨中間也因為有其他的工作原因,而離開過。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上的重要裡程碑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 專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上的重要裡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正在變成現實。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上的一座重要裡程碑,是中國人民對人類文明作出的重大貢獻。小康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的理想。早在《詩經·大雅·民勞》中,就有「民亦勞止,汔於小康」的詩句,表達出我國老百姓嚮往幸福安康的樸素願望。
  • 政治學科常考考點《中華民族精神》知識點詳解
    在教師資格筆試中,《文化生活》中「中華民族精神」這個知識點歷來是考查的重點,經常以單選題的形式出現。這個知識點主要考察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徵等相關知識,下面我們將就此知識點與大家分享。【考點精講】中華民族精神(一)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創造精神、奮鬥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
  • 臺灣《旺報》:武力統一非中華民族復興之道
    無須諱言,最有可能、也最有魄力改變這一局面的還是在大陸,臺灣只希望過小確幸的日子,也缺乏政治彈性。大陸的問題不在魄力與能力,而在於思維和方法。第一條絕非中華民族復興之道,第二條路才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最有利於實現民族復興大業。那麼,大陸的對臺政策、對臺論述只有打破思維慣性、革除路徑依賴,「融合統一」才能獲得新生。(臺灣《旺報》社論 有刪節)
  • 詹姆斯談腳踝:我準備好明天出戰,我從未缺席過聖誕大戰
    詹姆斯談腳踝:我準備好明天出戰,我從未缺席過聖誕大戰 湖人前鋒勒布朗-詹姆斯在今日訓練過後接受了採訪。談到他上場扭傷的左腳踝,詹姆斯說:「我明天會準備好出戰聖誕大戰的。我從未缺席過聖誕大戰,所以明天也不打算缺席。」
  • 【張旭】一夜鄉心兩岸同──那年對日抗戰,臺灣人沒有缺席!
    首度回臺探親1995年夏天,父親率領從未踏足故鄉的我們三姐妹赴臺探親。祖父的故舊,家父的髮小(編按:幼時一起成長的朋友),族親姻親數不勝數。有意思的是家父17歲即離家,親人的輩分、稱謂,常常搞不清楚,一時成為笑談。沉浸在這份橫跨近半世紀親情的家父說:「臺灣認親,重情義啊!」
  • 從未寫入臺灣歷史教科書的大陸老兵
    一位自稱是所謂「臺灣民政府」成員的臺灣女性公然在南臺灣的高雄,惡意圍攻大陸老兵,叫囂讓老兵滾回去。其侮辱人格的語言與神經質的行徑,讓臺灣民眾不恥,也讓大陸民眾氣憤。對此,臺灣地檢部門已主動介入調查,而當事人據說被兩岸網友瘋狂人肉搜索出了住家地址、手機號碼,甚至還包括生長背景等資料。
  • 出道六年,十個冠軍,從未缺席世界賽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名選手則是出道6年,十冠軍加身,並且從未缺席世界賽的「Karsa」。Karsa,原名洪浩軒,於1997年2月出生於中國臺灣。2015年之前,他只是一個LOL臺服的高分路人王。一邊打遊戲一邊上學的他卻登頂了臺服第一!於是有眾多戰隊向他拋出了橄欖枝,而最終他被FW相中。
  • 鄭凱回憶過去跑男的心酸與歡喜,1-100期從未缺席
    老實說,像鄭凱一樣,李晨幾乎從來沒有缺席。楊瑩也缺席。除了產後缺席外,她從未缺席過。他們三個一直在這裡。讓我們一起奔跑。有時還是很熟悉的。我無法想像,如果每個人都改變了,會是這樣嗎?
  • 《古風流蘇耳環下篇》在古風流蘇耳環裡,紫色和黃色也從未缺席!
    在古風流蘇耳環裡,紫色和黃色也從未缺席!在古風流蘇耳環裡,有亮眼的粉紅藍色,也有低調深邃的黑色和咖啡色雖然高貴的紫色和明亮的黃色相對來講更不容易駕馭和搭配,在生活裡,可能也比其它顏色的流蘇耳環要少一些,但它們從未缺席過我們的生活,也從未逃離過我們原創的視野!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今天想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請您談談您的看法和理解,好嗎?  老師:好的。  學生:那就請孫老師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提出,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涵給我們做一些介紹。  老師:好的。作為當代中國的歷史敘事,大家都知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是近代中國的歷史主題,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
  • 考古發現展示中華民族歷史豐富內涵
    當時,各王朝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都對中華文明有新的發展和弘揚,加強了民族間的大交流、大融合,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繁榮作出了新的貢獻。  反映各民族密切關係  考古發現有助於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理解。
  • 《大秦賦》的編劇導演出色完成了宏偉任務
    《大秦賦》劇照《大秦賦》播出後的宏偉讚歌聲勢浩大,其編劇導演出色的完成了這項任務。他們把秦始皇包裝為一位高瞻遠矚的雄才大略之君,以今天的猜想和眼光去粉飾他,恍如他站在歷史的高度,制定了大秦未來兩千年長期發展規劃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