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夜讀·6|《音符上的奧地利》②:「威爾第年」的《安魂彌撒》

2021-02-08 和光2017

自稱"在向上帝借時間"的揚松斯,作風嚴謹,對音樂事業有著高度責任心和奉獻精神,他的音樂聽起來熱情洋溢、對比鮮明、自然流暢。讓我們一起去聽聽他指揮的「威爾第年」的《安魂彌撒》。


(視頻源自網絡)



節選21—24頁

2013年是義大利歌劇大師威爾第誕辰二百周年。秋天時,我作為學術顧問陪同男高音歌唱家範競馬和他的「中國雅歌」合奏團在奧地利巡演。在維也納期間,我誤打誤撞地趕上了一場極其重要的音樂會,由揚松斯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演出威爾第《安魂彌撒》。

當天上午我們本來是去人民歌劇院(VOlks Oper)購買約翰•施特勞斯輕歌劇《蝙蝠》門票,我在售票廳順手拿起一本金色大廳的節目冊,結果發現當晚有一場可遇不可求的威爾第紀念音樂會。當我們第一時間趕到金色大廳票房時,已經沒有票了。我們只好在那裡東轉轉西看看,隨便翻閱各種宣傳冊和雜誌。正是有這樣心存不甘的短暫停留,票房傳來福音:有幾張退票是否需要?票價很貴,位置也不太好,但為了這個年景,值了。

揚松斯和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是當今樂壇最具實力的組合之一,因為口碑爆棚,底氣十足,揚松斯在演奏威爾第《安魂彌撒》時,使用了四位並非十分著名的歌手擔綱獨唱重唱聲部,他們年齡較輕,卻實力不俗,聲音美妙,有穿透力,颱風也頗迷人,特別是女高音克拉西米拉•斯託雅諾娃和男中音奧爾林•阿納斯塔索夫的歌聲堪稱完美,年輕的男高音賽米爾•佩爾古也給我極大驚喜,那首難度極高的唱段被他演繹得從容而高貴。當然,全場最大的看點還是在揚松斯,他已經老相盡顯,雙鬢全白,但他對音樂的控制依然是既全力以赴又不動聲色,樂隊與合唱隊聲音交融得非常自然舒服,高潮和細節轉換得快速流暢,引人入勝,真不愧代表當下指揮家的最高品味。

這是一場音樂視頻公司做現場錄像發行的音樂會,可能到場觀眾都知道規矩,所以秩序井然,氣氛融洽,全場沒有出現任何狀況。在這種氛圍裡欣賞這樣一部意境和深度俱佳的偉大作品,真可列入人生幾大難忘時刻。這樣的音樂會也幾乎見不到遊客身影,音樂會的內容也決定了觀眾著裝的格調,一切都是對的——對的時刻,對的環境,對的人,才能享受到對的音樂。

其實前一天晚上我已經混進了這個場子,範競馬在勃拉姆斯室內廳的「雅歌」音樂會結束後,金色大廳的音樂會也快接近尾聲,兩間音樂廳中間只有一個過道,輕輕推開虛掩的門,我便聽到並看到了哈農庫特和他的維也納音樂社古樂團演奏的莫扎特之聲,最後的樂章如醍醐灌頂,爽朗之氣撲面而來,全場爆發排山倒海般的掌聲。身處如此熱鬧之中,深深為一位在一個城市五十年如一日倍受尊崇的音樂家感到欣慰與驕傲。

同樣指揮過維也納愛樂新年音樂會的揚松斯在維也納的人緣顯然不比哈農庫特差,他的受歡迎程度隨著2016新年音樂會更創新高。如今,能夠聽上這兩位超級大師的音樂會已經屬於非常奢侈的事情了。



馬裡斯·揚松斯






一起打卡:文末留言,或長按識別下方小程序,加入「和光夜讀」,多種打卡方式(可文字可視頻可音頻可圖片)等著你。




福建省永春縣文化中心大樓靠交通橋頭

電話:15160789557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混同塵世光彩,寬闊融合,致力於純公益、深閱讀的和光公益書屋願攜手每一位讀書人自在地遇見文字,去發現、去品味、去發酵字裡字外的美好與醇香。藏書兼收並蓄古今中外文、史、藝、哲、法、理、工、醫、農、教育等門類。

你——來,或不來,和光都在這裡。

你——來,或不來,都請記得讀書。

這個袋子裡是用於助人的資金。

是心懷「大道之行 天下為公」之信念、無條件信任和光、打算一起公益的朋友們聚集自己的餘錢與力量去幫助更多的人。

這是一支志願者小分隊。

打算走出書屋,走進田野,走進山林,走進你的世界,願以綿薄之力幫助更多人,或是陷於物質的困境、或是陷於精神的困境。其實,只是希望與你同行,同行的溫暖或許可以減一分為人者的恐懼。

相關焦點

  • 彌撒的思憶——中國愛樂樂團演繹威爾第《安魂彌撒》
    本來想找穆蒂和芝加哥交響的版本,可惜沒找到,放大熊這版好啦。女高音是我很喜歡的一位歌唱家,近年來她也多次和穆蒂合作威爾第安魂曲)第一次聽說威爾第《安魂彌撒》(下稱威安魂),大概是18年年初迷上穆蒂的時候。穆蒂作為當今世上的「威爾第一哥」,近年來多次和數個頂流樂團合作演出這支彌撒,並且在2010年和他剛接手不久的親兵芝加哥交響合作的威安魂現場錄音唱片就拿了格萊美大獎。
  • 【經典】威爾第 合唱套曲《安魂彌撒》(指揮:馬澤爾)
    威爾第的《安魂彌撒》又稱《安魂曲》,作於1873-1874年。這部作品是為紀念好友、義大利詩人及小說家曼佐尼而作。是公認為三大彌撒中最為華麗的一部。但無論如何,其作為世界三大彌撒之一的地位不可動搖。該曲是在天主教標準的拉丁文安魂彌撒禱詞基礎上進行的再作曲。入祭唱(賜彼永息)與垂憐經(願主垂憐)行板,4位獨唱與合唱,歌詞第1句是:「主啊,讓他們永久地安息,讓永不熄滅的光芒照耀著他們。」在入祭唱結束後繼之以垂憐經。
  • 威爾第 《安魂彌撒》震怒之日 指揮: 克勞迪奧·阿巴多
    》(震怒之日)     指揮: 克勞迪奧·阿巴多演奏:柏林愛樂樂團           威爾第《安魂彌撒》,作於1873~1874年。威爾第於1813年10月10日出生於義大利帕爾馬的隆高勒,比在萊比錫出生的華格納晚5個月。他的父親是當地旅館的老闆和雜貨商。這是一個家境清貧的農民家庭。父親打發他到附近布塞託一個鞋匠家去住,他在那裡學習管風琴,並在鎮上管弦樂團工作。當他被鎮民送往米蘭音樂學院學習時,卻遭到拒絕,被拒原因是他的歲數太大(超過了14歲)。從未受過訓練,缺乏音樂才能。
  • 大師經典 | 最華麗的彌撒之聲,威爾第《安魂曲》
    除此之外,還有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是威爾第初歌劇之外享有盛譽的經典之作——《安魂曲》。所謂安魂曲的定義,從一開始就應該是為逝者而譜寫的彌撒。而在三大著名《安魂彌撒》中威爾第的《安魂曲》(Messa daRequiem)無疑是最華麗的一部作品,這部長達80多分鐘的大作,對任何樂隊、指揮、合唱隊來說都是巨大挑戰。這部作品創作於1873-74年,是作曲家為紀念已故好友,詩人和小說家亞力山德羅·曼佐尼而寫的。
  • 費利柴指揮威爾第安魂曲
    威爾第的《安魂曲》又稱《安魂彌撒》,作於1873-1874年。
  • 聆聽 ‖ 威爾第《安魂曲》導賞
  • 威爾第: 安魂曲
    tremendaeRecordare Ingemisco Confutatis  Lacrymosa Offertorium Sanctus Agnus Dei  Lux aeterna Libera me 威爾第
  • 威爾第的《安魂曲》丨一別,便是一生!
  • 勃拉姆斯的 「哀慟」與「安魂」
    可一個名字一旦約定俗成,斷難改變,由此帶來曲解與穿鑿,讓人以為是為德意志民族或德國「安魂」。在「誤讀」與「妄解」成為王道的這個「闡釋的時代」,似乎也可衍生新的意義,作曲家管不了「傳播」。連勃拉姆斯本人也有《德意志安魂曲》的六小節與七小節兩個版本。他不停修改自己的作品,演繹者也莫衷一是。目前通行的,是七小節版本,而勃拉姆斯則傾情於六小節。
  • 威爾第歌劇:《麥克白》
    所選版本:1976年Riccardo Muti指揮,Milnes/Cossotto/Carreras/Raimondi演唱,EMI出品。改編自莎翁名劇的麥克白也是威爾第諸劇中較為有名的一部,而且在蹦擦擦系列裡實屬上乘之作,從音樂和戲劇兩方面來看,個人認為麥克白和弄臣是蹦擦擦最佳。
  • 「歌劇之父」威爾第與《弄臣》
    朱塞佩·威爾第(Giuseppe Verdi,1813年—1901年),義大利作曲家,1813年生於義大利北部布塞託附近的一個小酒館經營者家庭
  • 義大利歌劇 | 西方歌劇史上當仁不讓的豐碑——威爾第
    BBC紀錄片《義大利歌劇》第二集詳細介紹了作曲家威爾第的成長故事和歌劇創作歷程,並通過義大利裔著名指揮安東尼奧·帕帕諾對歌唱家、藝術家們的採訪以及對其音樂的演繹,讓大家更立體、全面地了解威爾第筆下那些常演不衰的經典。1813年,朱塞佩·威爾第出生在義大利北部的勒朗科勒,這裡的自然風光非常優美怡人,政治環境卻截然相反。
  • 威爾第歌劇《弄臣》
    主人公裡戈萊託貌醜背駝,在宮廷裡當一名弄臣。據說當時威爾第為防止這首歌外傳,直至最後一次排練才拿出曲譜。演出時這首歌一炮打響,被再三要求重唱一次。於是這首歌很快就成為世界流行的歌曲。劇中還有許多世界著名的唱段,如利哥萊託的詠漢調,吉爾達的詠嘆調《親愛的名字》,公爵和瑪達林娜、吉爾達、利哥萊託的四重唱等。《女人愛變卦》任何藝術作品都難免被其所處的時代打上深深的烙印。
  • 讓世界大吃一驚——威爾第的《法爾斯塔夫》
    最後,威爾第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如果法喬找到了真正的道路,能夠樹立起比『醜陋如同散發惡臭的妓院』的音樂更偉大的音樂,並且得到人們的承認,那麼我自然無話可說。但是,如果他是在朝著錯誤滑去,那麼希望他懸崖勒馬!」
  • 威爾第:茶花女
    威爾第運用美聲歌劇的曲式來達成本劇的戲劇效果,也使本劇在音樂和戲劇方面都獲得了巨大成功。茶花女那首緩慢而細膩詠嘆調《他是我婪寐以求的人嗎》用到了傳統的慢速詠嘆調曲式;隨後的《永遠保持自由之身》則利用活潑的裝飾音唱法,以表達強烈的憤世情感——她決心棄拒所有的情感訴求,只追求自由與財富。
  • 什麼叫望彌撒,什麼叫參與彌撒
    聖教會過去舉行彌撒統一用拉丁語,平信徒不懂,參加彌撒時只能瞻望禮節,所以稱參加彌撒為「望彌撒」,也叫「聽彌撒」,但卻聽不明白。梵二大公會議禮儀改革,教會提倡用本地語言舉行彌撒,對參加彌撒多強調參與感,要求信友有意識地、主動地、虔誠地、完善地參與彌撒。
  • 彌撒讀經 十月二十八日 聖西滿及聖猶達
    彌撒讀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