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漁歌 傳唱千年的南海之聲

2020-12-28 善美汕尾

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中,黃藥師曾在桃花島上自創一首碧海潮生曲,"這套曲子模擬大海浩淼,萬裡無波,遠處潮水緩緩推近,漸近漸快,其後洪濤洶湧,白浪連山。"其曲律聽似大海潮浪之聲,暗藏深厚內功,聲情飄忽,纏綿宛轉,旁人聆聽則難以自制,不住手舞足蹈,情慾繽紛。碧海潮生曲、黃藥師、桃花島都是小說家言,但在南海之濱的汕尾,有著真實存在的千年漁歌,描繪海上人家的生活勞作,蘊藏汕尾人的思想文化"內功",以流動的旋律、流露的情感、流傳的文化載著悠悠歲月在南海上蕩漾飄揚。

汕尾漁歌是海上漁民在勞動和生活中所唱的民歌,傳統的汕尾漁歌則特指甌船漁民所唱的歌調。

當地海上漁民分為"拖船"和"甌船"。拖船漁民從事深海拖網作業,船大,人多,每次出海短則半個月,長則一個月以上。甌船漁民從事中海作業,船比淺海漁民的大而比深海漁民的小,每船十人左右,每次出海半月左右,其家眷或同住船上,或住在小木船裡,泛遊於內海之中曾形成了漂泊不定的"浮水鄉",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大多已上岸居住,如海濱岸上就建起了漁民小區,成立漁民村居委會,也不再限於打魚為生,但逢年過節時,唱漁歌仍是大家的保留節目。

甌船漁民俗稱"疍民",故漁歌亦稱"疍歌",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宋、元時期的疍家史。汕尾漁歌的歌詞格式多為七言四句體,每句都加有襯字,結構工整,用韻也有自己的特點;修辭手法多以漁民熟悉的魚、鳥、船、帆以及海水的顏色、海浪、浪花等物象作比興,歌詞生動活潑、饒有趣味,具有濃鬱的海洋生活氣息和韻味。

汕尾漁歌按其內容歸類,大體可劃分為捕魚歌、戀情歌、婚嫁歌、鬥歌、生活情趣歌等,題材豐富,既可低吟淺唱,亦可引吭高歌。下面摘錄幾首汕尾代表性漁歌。

徐十一《放水歌》

上山放水落下山,

下山放水飼大鰻。

後生著意十七八,

老人著意炒米幹。

上坑放水落下坑,

下坑放水飼大蝦。

後生著意十七八,

老人著意炒米茶。

蘇少琴《情理歌》:

綠蒼蒼,兄你唱歌要大方。

一千八百俺來唱,勿來船邊偷睇人。

白絲絲,兄你唱歌要知理。

一千八百俺來唱,勿來船邊惹是非。

李香桂《送兄歌》:

月兒彎彎水粼粼,

搖櫓送兄趕漁汛。

兄妹好比船與水,

四目相對情意深。

祝兄這去風流好,

網網牽金又牽銀。

魚蝦滿載早回港,

莫給阿妹多操心。

《是阮二人晤甘嫌》:

節瓜甜,

苦瓜慍糖嗦嗦甜,

是俺窮女嫁窮仔,

是阮二人晤甘嫌。

2014年11月,"汕尾漁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海上故事漫嗟嗟,光陰穿過漁網,留下歲月斑駁。汕尾漁歌是現代與歷史對唱的詠嘆調,為逐漸遷移到陸地上的疍家人保留了文化記憶,潮起潮落,濤聲依舊,那是一個族群穿越千古的回聲。

圖片來源:汕尾日報、汕尾聚焦

文:馮嘉煒

相關焦點

  • 五月初夏,你來發文 五月休漁季,又是汕尾漁歌唱響時!
    2018年,在北京民族劇場,一個來自廣東汕尾的一個業餘演出團隊,以汕尾方言演唱的汕尾漁歌專場引來了首都觀眾的刮目相看!掀起一股廣東文藝鑄就新時代的高峰熱潮,南方時論曾這樣評價:築就新時代廣東文藝高峰。千年古韻悠悠,萬裏海疆迴蕩。
  • 汕汕高鐵~汕尾~陸豐~惠來~汕頭
    汕汕高速鐵路(Shantou Shanwei High-speed Railway):另稱汕頭至汕尾鐵路(簡稱「汕汕鐵路」), 汕汕高速鐵路將與建設中的廣汕鐵路相接,助推粵東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汕汕高速鐵路汕汕高鐵~汕尾~陸豐~惠來~汕頭,沿途著名美景有多少?
  • 汕尾城區:「三級架構」「五大系列」實踐點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唱響漁歌,文化長廊盡顯城市魅力汕尾市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位於汕尾的母親湖——品清湖畔,鳳山媽祖廟風景區旁。「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在景區旁,就是希望能整合現有資源,讓市民、遊客既能休閒旅遊,也能感受汕尾的城市文化。」汕尾市城區宣傳部副部長韓如沛告訴金羊網記者。2018年11月初,汕尾市城區被定為全省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1個試點縣(市、區)之一,是全市唯一試點單位。
  • 一曲《東海漁歌》日出海浪風,夜歸漁者歌
    《東海漁歌》是馬聖龍、顧冠仁在1959年所作的一首民樂合奏曲,以東海漁民勞動生活為題材而編創,旋律動聽上口,經常被各地的民樂團所演奏,根據合奏曲改編的同名古箏曲被列為中國十大古箏名曲之一
  • 古箏獨奏《東海漁歌》周星馳 經典電影《功夫》《東海漁歌》配樂片段
    《東海漁歌》是馬聖龍、顧冠仁在1959年所作的一首民樂合奏曲,以東海漁民勞動生活為題材而編創,旋律動聽上口,經常被各地的民樂團所演奏,根據合奏曲改編的同名古箏曲被列為中國十大古箏名曲之一
  • 汕尾有多美?李榮浩來告訴你
    汕尾有多美?李榮浩來告訴你 汕尾廣播電視 汕尾廣播電視微信號 SWTV_swgbds 功能介紹 汕尾廣播電視臺官方微信公眾平臺。最新最全汕尾新聞資訊、廣播電視節目動態、影視劇信息、主持人展示。提供新聞線索、發表評論、參與活動、獲取獎品的互動平臺。關注汕尾廣電,精彩永遠無線!
  • 汕尾「衛視級綜藝全國首秀」——《美好的時光》汕尾站錄製順利結束
    10月22至24日,浙江衛視《美好的時光》節目組連續三天在汕尾取景錄製,此次錄製也被廣大群眾稱為汕尾「衛視級綜藝全國首秀」,在此之前,該節目要來汕尾錄製的消息一經發布也立即引發了海量關注。22日上午,節目組從汕尾5000噸碼頭登船出海,期間藝人嘉賓們一起體驗了海釣的樂趣,並在船上自己動手烹飪海鮮,品嘗了汕尾地道的美味海鮮 。登上碼頭時藝人與汕尾漁歌隊相遇,漁歌隊員邀請嘉賓們品嘗獨具海陸豐特色的「擂鹹茶」。當然,來到汕尾怎麼能少得了欣賞獨具風情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汕尾漁歌,帶有濃鬱的海洋生活氣息和韻味的漁歌,想必也會給藝人嘉賓們在以後的歌曲創作中帶來不一樣的靈感。
  • 聽琴丨古曲《漁歌》
    《西麓堂琴統》中的解題為:「……毛敏仲恥事異國,播弄雲水,樂道避世,作此操以招同志,模擬樵歌之意。」 漁歌是一首完整而連貫的樂曲。琴界對此曲評價甚高,如「……琴中唯漁歌,羽化二曲舒心暢意,漁歌乃在羽化之上,……有蕭疏清越,聲聲逸揚之意……」。
  • 2019首屆「世紀之聲·全民唱將」歌唱大賽在汕尾世紀廣場圓滿落幕
    (今日頭條汕尾)2019年8月17日晚,由汕尾市世紀廣場實業有限公司主辦、汕尾市海豐縣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汕尾廣播電視臺電視中心共同指導、海豐縣睿美廣告全程執行的首屆"世紀之聲·全民唱將"歌唱大賽【冠軍之夜】在汕尾·海豐·世紀廣場落下帷幕;此次歌唱大賽秉承著傳播音樂文化,構建和諧幸福汕尾的主旨
  • 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系列活動走進汕尾 開展潮汕文化尋根之旅
    兩岸青年欣賞汕尾"麒麟舞"。  12月7日至8日,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潮汕文化尋根之旅走進汕尾活動舉行。市政協副主席何平參加座談交流。  期間,兩岸青年走訪了汕尾臺資企業海豐縣崴元佳果樹種養有限公司,現場體驗咖啡採摘活動,聆聽該公司負責人分享果樹種養知識、在大陸創業的心路歷程、汕尾對臺企創業給予的扶持和幫助以及心得體會等;在市區鳳山祖廟,青年們詳細了解媽祖文化發展情況,欣賞了汕尾的"麒麟舞"、"汕尾漁歌"等具汕尾特色文化表演,品嘗汕尾特色美食。  座談會上,何平對臺灣青年的到來表示歡迎。
  • 汕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您知多少?
    且有「漁米之鄉」和「戲劇之鄉」美稱,她不但孕育了正字戲、西秦戲、白字戲三個稀有劇種(是全省四個「天下第一團」中的三個),而且民間藝術種類繁多。汕尾漁歌  汕尾漁歌產生於宋、元時期,分布於汕尾(原汕尾鎮)、捷勝、馬宮、鮜門、小漠、碣石、甲子。漁民,俗稱「疍民」,漁歌亦稱「疍歌」。
  • 《故鄉是潮汕》走出汕尾的好聲音~湯媛媛
    深圳春之聲「招港杯」歌手大賽三等獎. 汕尾首界「農信杯」歌手電視大賽二等獎. 廣東「南粵新星」大賽亞軍.  福建東南臺「擂主表演大賽」最受歡迎女歌手. 北京第二屆『『華語音樂流行板』最具潛力歌手獎.她輕盈、柔美的聲線吐納如蘭,地道的本地語言與優美動聽的旋律合二為一,最真誠地唱出自己對於家鄉的深情厚意,字裡行間,聲裡聲外,滿滿都是一份濃濃的故鄉情。
  • ...的殿堂——汕尾媽祖廟|鳳山媽祖廟|媽祖|汕尾|鳳山公園|天后宮
    汕尾市地處南海之濱,有著悠久的媽祖文化傳承。宋元之際,由於戰亂,從福建莆田、湄洲一帶的林氏族姓遷徙到陸豐縣時,把媽祖信仰的習俗也帶到了陸豐,並代代相傳下來。千百年來,媽祖信仰一直是汕尾人的精神寄託,汕尾大大小小的媽祖廟更是汕尾人寶貴的物質精神財富。
  • 汕尾空中的滑翔傘 承載著遊蕩的白日夢想
    汕尾除海豐老牌的的日月湖滑翔基地外,還有兩處位於陸豐的滑翔聖地。陸豐市地處廣東省東南部碣石灣畔,南瀕南海,毗鄰港澳,介於深圳與汕頭兩個經濟特區之間。其境內山峰延綿,多為丘陵、臺地、平原與低洼地。由於香港、深圳、廣州等地滑翔傘愛好者人數的激增,這裡逐漸成為廣東省滑翔傘愛好者雲集之地,其滑翔場地主要有位於河西鎮西北清雲山畔的獅山和旁邊毗鄰惠州的水底山。獅山位於清雲山一側,與它相對望的象山形成半環抱山麓,東南面有一開闊平地,面積千頃,是非常合適的滑翔傘運動場地。其滑翔高差達280多米,於平地仰望,獅山和象山猶如雄獅、巨象把住清雲山口,氣勢威嚴。
  • 古箏名曲欣賞《東海漁歌》
    古箏名曲欣賞《東海漁歌》這首樂曲是曲作者於1975年以東海之濱的漁民勞動生活為題材而編創的。第一部分,右手運用長搖技法奏出多以四度進行構成的開闊優美、富於歌唱性的主題旋律,左手則先用琶音與按滑來潤飾歌唱性的主題,使之更具有韻味;再以琶音和刮奏的交替出現烘託音樂,將漁歌伴著海浪傳向遠方的場面真切地展現在聽眾面前。此後由主題派生出歡快跳躍的對比性曲調,經多次反覆演奏後,主題旋律用左手移低八度再現,右手用歷音技法奏出顛簸激蕩的音型作陪襯,表現了漁民愉快出海的情景。
  • 海上女神的殿堂——汕尾媽祖廟
    汕尾市地處南海之濱,有著悠久的媽祖文化傳承。宋元之際,由於戰亂,從福建莆田、湄洲一帶的林氏族姓遷徙到陸豐縣時,把媽祖信仰的習俗也帶到了陸豐,並代代相傳下來。千百年來,媽祖信仰一直是汕尾人的精神寄託,汕尾大大小小的媽祖廟更是汕尾人寶貴的物質精神財富。全國最高媽祖石像所在地——鳳山媽祖廟
  • 「南海北部珊瑚礁千年發育模式」研究取得新進展
    西北太平洋(包括東南亞以及我國南海北部)和大西洋加勒比海是全球兩大典型區域,但對南海珊瑚礁的研究遠低於加勒比海,主要是缺乏長期觀測和歷史資料與數據積累,制約了全面、深入了解南海珊瑚礁退化和發育歷史及其「病因」。
  • 臨高漁歌哩哩美創作大賽火熱進行 引音樂人關注
    臨高漁歌哩哩美創作大賽引來省內外音樂人關注  哩哩美中故事多  臨高漁歌哩哩美創作大賽啟動以來,引起省內外音樂人的關注,臨高本地民間藝人除了提交作品參與創作大賽外,還向記者講述了一個又一個關於哩哩美的有趣故事。
  • 汕尾幼兒園小朋友唱白字戲《山伯訪友》,火爆全網
    後來吸納竹馬、錢鼓、漁歌音樂等漢族民間藝術,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特點。汕尾市三稀有劇種之一。白字戲曲劇種。正字戲傳入閩南、粵東後,與當地的潮調、泉調及漢族民間藝術相結合,並用方言演唱而逐漸形成。當地稱中州官話為"正字",稱本地方言為"白字",故名白字戲。白字戲原有老白字(閩南地方戲)、潮州白字(今稱潮劇)和南下白字沒有"啊咿噯"襯詞拉腔,跟(海陸豐白字戲)有所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