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派員調研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和土地整理項目工作

2020-12-28 四川新聞網瀘州頻道

四川新聞網消息(尚明娟)近日,四川省政府派駐瀘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督察員吳成剛和胡小凝督察會同市局徐華瓊、成菊主任、牟磊副主任督察調研江陽區長江沿岸10公裡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和土地整理項目工作,區政府副區長呂先、江北鎮黨委書記馬英等陪同。

江北鎮土地整理項目屬於省投項目,位於江北鎮石魚村和下壩村,建設規模10660.87畝,計劃新增耕地637.32畝,總投資1060.1萬元,2020年8月開工建設,現已完成總工程量的75%。

吳成剛和胡小凝督察在調研土地整理項目時,充分肯定了施工質量和施工進度,同時要求施工方必須按圖施工,該完成的工作量一定要保質保量完成,省上也會不定期通過影像資料進行抽查。並強調,監理單位是受甲方委託,要隨時監督施工質量和施工進度,並舉例四川其他市、州土地整理項目工作中也有工作不負責,敷衍了事的監理單位受到了嚴肅處理,嚴重的還會將單位拉入黑名單。呂區長也要求施工方要組織好施工隊伍,鎮、村、社加強協調,密切配合,做好群眾宣傳解釋工作,保證施工方順利施工,必須在12月底前完成施工。

相關焦點

  • 湖南全面完成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任務
    三湘都市報12月25日訊(記者 潘顯璇 通訊員 董振亞)記者今日從湖南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截至12月24日,湖南已全面完成長江幹流及湘江兩岸10公裡範圍545座廢棄露天礦山、1911公頃的修復任務。2019年5月,自然資源部部署開展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湖南省自然資源廳迅速組織19個核查小組,對859個廢棄露天礦山(點)進行了逐點實地核查,並制定「一礦一策」實施方案。對於廢棄露天礦山(點),可自然恢復的,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對於需採取工程修復的,宜建則建、宜田則田、宜林則林、宜水則水。
  • 永州經開區召開2020年度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調度會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劉群)9 月 10 日上午,永州經開區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郭建勝主持召開2020年度永州經開區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調度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經開區事務中心、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經開區工作組、區環保局、區安監局、區城管局、仁灣街道辦事處以及項目所在村幹部、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會上,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經開區事務中心、項目施工單位、所在村依次匯報了工作開展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 生態修復治理 讓廢棄礦山披綠「重生」 破損山體變回綠地花園...
    施工人員忙碌著平整土地、栽樹澆水……曾經的廢棄礦山正在實現「美麗蝶變」。這是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大規模開展礦山生態整治修復的一個縮影。廢棄礦山變身生態「百花園」在山東大學興隆校區東北側地質環境治理工程現場,新時報記者看到山上已栽滿了植被,看不出以前山體破損裸露的樣子。
  • 江津完成沿江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任務
    江津網訊(通訊員 陳慶)近日,江津區規劃自然資源局組織相關人員,對江津轄區長江及其主要支流10公裡範圍內的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進行了驗收,並成功通過驗收。這標誌著江津區如期完成長江及主要支流10公裡範圍內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任務。
  • 河北:修復露天礦山重塑綠水青山
    長城網訊(記者 吳新光)記者從河北省自然資源廳獲悉,近年來,河北各地探索出礦山復綠、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空間再用、休閒公園、文化造景、邊採邊治、礦山公園等8種礦山環境治理模式,初步形成了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的技術方法體系。九龍山礦山生態修復公園,是武安市一座典型的礦山修復公園。
  • 滇池流域礦山生態修復獲自然資源部點讚
    為此,從2009年開始,結合當時的生態修復狀況和條件,市委、市政府多次專題研究和部署,先後出臺多個文件,將33個「五採區」植被生態修復片區分為片區開發、捆綁開發、純植被修復和不再採用植被修復4種類型。2017年,「五採區」生態修復治理工作進一步升級,形成了「1+8」關停和治理工作方案體系,確定滇池流域及西山重點保護區範圍內應關停礦山87個。
  • 看江蘇如何做好礦山生態修復「手術」
    11月12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江蘇南通、揚州等地考察調研,強調要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同樣為江蘇礦山生態修復指明了方向。  江蘇地處長江三角洲,雖地勢平坦,但因地跨華北地和揚子淮臺兩大地質構造單元,泥灰石、黏土等礦產資源相對豐富。
  • 礦山環境修復設計_2020年礦山環境修復設計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關鍵詞: 礦山生態保護 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圖 礦山復綠大樣圖 生態修復設計剖面圖
  • 貴州加快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工作 持續推進礦業綠色發展
    據貴州省自然資源廳消息,近日,貴州省自然資源廳、貴州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發函,要求各地進一步加快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工作,對整改進度滯後的礦山,查找原因、研究對策,加快實施進度;對已完成整治的礦山,儘快組織驗收,確保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務。保障經濟建設對砂石等建材資源的需求,持續推進礦業綠色發展。
  • 宗國明帶隊到北冶鎮、石井鎮調研黃河生態廊道建設工作
    12月24日上午,縣委書記宗國明帶隊到北冶鎮、石井鎮調研黃河生態廊道建設工作,縣領導王智、劉崢鵬、趙宏峰一同調研。鎮、村兩級要搶抓機遇、主動作為,把黃河生態建設與推動鄉村振興、生態旅遊、農旅融合等結合起來,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相得益彰。要在重要節點布局一批觀景點、驛站、停車場等服務設施,在驛站的選址規劃上,要與村集體名下閒置土地結合起來,強化土地資源利用,合理盤活農村閒置土地。要緊抓今冬明春植樹造林的大好時機,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做好樹種選擇和植物配置。
  • 大寶山生態修復難,經濟與生態平衡任重道遠
    修復資金匱乏的資金問題,已成為制約礦山生態修復的瓶頸。大寶山「生態修復帳」的無疑是一個警示。中國是一個採礦大國,幾十年經濟高速發展,催生了對礦產資源的巨大需求,促使許多地方大規模、無節制地開採礦產資源。這樣的掠奪式開採模式,使得礦山、礦區的生態環境問題觸目驚心,水土流失,生態惡化,環境汙染危及公眾健康。然而,礦山、礦區的生態破壞易,事後的修復卻難於登天。
  • 東部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業瘡疤」成為生態綠地
    東部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業瘡疤」成為生態綠地 2020-10-09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馬鞍山:「礦業瘡疤」綠蝶變 「廢棄礦坑」變公園
    山體裸露、植被破壞、水汙染嚴重……城市的礦山生態系統不堪重負、警鐘陣陣。為有效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治理,今年初,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梳理出20個正在治理且年底前必須完成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項目,並督促各縣區、園區細化措施,倒排工期,確保任務落實。同時,按照統一部署,我市計劃年底前完成長江沿線10公裡範圍內6個廢棄露天礦山修復治理,預計投入資金2160萬元,完成治理面積63公頃。
  • 篡改、虛報廢棄稀土礦山面積 非法傾倒垃圾 江西百餘名幹部遭處分
    通報指出,贛州市礦管局將未經審核的廢棄稀土礦山面積數據,提供給贛州市林業局,並要求修改調查數據,導致《贛州市廢棄和持證稀土礦山植被恢復現狀調查報告》中需要治理的廢棄稀土礦山面積,比原報告減少約10平方公裡。贛州市礦管局還虛報廢棄稀土礦山的修復面積。
  • 匯川問題礦山正變「綠色礦山」
    近年來,匯川區狠抓問題礦山整治,夯實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對發現的各類問題分類建檔,按照「一礦一策」的原則,對存在問題的露天開採礦山進行整治或關停取締處置,並由所在鎮(街)督促整改。「歷史遺留礦山的問題分很多種,包括無證非法開採、越層越界開採、不按礦種開採、責任主體滅失等,同時有證在採礦山也需要在生態環保的紅線內進行作業,並開展生態修復。」胡華娜說,針對以上存在不同問題的礦山,匯川區自然資源局逐一提出整改修復意見,成效顯著。
  • 嚴控新礦權,關停露天礦山,到底怎麼了?
    禁止在生態保護紅線區、無期限基本農田、一級保護林地、城區開發界限內、自然保護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文物保護企業等保護範疇內和鐵路線、高速路可視範疇內新設建築用砂石土採礦權。嚴格把控地熱(水)、礦泉水開發,不可實行混層開採,嚴格把控開採量,不屬於國家、省重點項目建設配套設施的礦泉水、地熱(水)開採項目原則不可在承壓水分布區新設採礦權。暫停審批新設探礦權。
  • 閩清白中後寨頂廢棄礦山治理項目通過驗收
    福州新聞網12月9日訊(福州日報通訊員 張永豪 記者 林瑞琪)記者從閩清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近日,位於閩清縣白中鎮的後寨頂廢棄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項目正式通過竣工驗收。  修復後的後寨頂苗木林立,鬱鬱蔥蔥,還新添了長亭、健身廣場,成為村民休閒新去處。
  • 唐川:打好「三張牌」,練好「基本功」,把廢棄礦山建成老百姓身邊的...
    他強調,要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打好區位、資源、生態「三張牌」,抓好景觀提升、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建設,練好規劃、運營、融資「基本功」,籌備好開園各項事宜,把廢棄礦山建成老百姓身邊的美麗公園,成為高品質旅遊景區和渝北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礦山公園建設指揮部指揮長羅勇參加調研。
  • 銅鑼山礦山公園司法生態修復基地建設有新進展
    渝北區法院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上級法院工作要求,推進銅鑼山礦山公園司法生態修復基地高標準建設、高水平運營、高質量普法,切實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落實到環境資源審判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