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個圖斑121.92公頃!江津完成沿江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任務

2021-01-10 上遊新聞

江津網訊(通訊員 陳慶)近日,江津區規劃自然資源局組織相關人員,對江津轄區長江及其主要支流10公裡範圍內的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進行了驗收,並成功通過驗收。這標誌著江津區如期完成長江及主要支流10公裡範圍內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任務。

修復後的礦山

據了解,2018年江津區對礦產資源開發管理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梳理整頓全區礦權,註銷不符合生態環保要求和產業布局的礦山採礦許可證34宗,保留採礦權26宗,一改礦山企業存在的「小散弱」現狀。

在註銷採礦權並關停基礎上,江津區規劃自然資源局積極開展歷史遺留和關閉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作。按照市規劃自然資源局下達的治理目標任務,到2020年底,江津應全面完成長江及主要支流10公裡範圍內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任務。該範圍包括德感街道、鼎山街道、聖泉街道、白沙鎮、珞璜鎮、李市鎮、先鋒鎮、支坪鎮、石蟆鎮、朱楊鎮、油溪鎮、吳灘鎮、永興鎮13個鎮街,涉及修復治理圖斑91個,總治理面積達到121.92公頃。

生態修復栽種的樹苗

自該項工作實施以來,江津區規劃自然資源局牽頭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統籌協調,壓實相關鎮街、建設單位責任,將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納入對鎮街人民政府的考核,並嚴格按照治理方案要求,倒排工期,加快修復治理進度。

截止目前,91個圖斑全部修復治理完成。

相關焦點

  • 湖南全面完成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任務
    三湘都市報12月25日訊(記者 潘顯璇 通訊員 董振亞)記者今日從湖南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截至12月24日,湖南已全面完成長江幹流及湘江兩岸10公裡範圍545座廢棄露天礦山、1911公頃的修復任務。2019年5月,自然資源部部署開展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湖南省自然資源廳迅速組織19個核查小組,對859個廢棄露天礦山(點)進行了逐點實地核查,並制定「一礦一策」實施方案。對於廢棄露天礦山(點),可自然恢復的,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對於需採取工程修復的,宜建則建、宜田則田、宜林則林、宜水則水。
  • 生態修復治理 讓廢棄礦山披綠「重生」 破損山體變回綠地花園...
    施工人員忙碌著平整土地、栽樹澆水……曾經的廢棄礦山正在實現「美麗蝶變」。這是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大規模開展礦山生態整治修復的一個縮影。廢棄礦山變身生態「百花園」在山東大學興隆校區東北側地質環境治理工程現場,新時報記者看到山上已栽滿了植被,看不出以前山體破損裸露的樣子。
  • 永州經開區召開2020年度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調度會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劉群)9 月 10 日上午,永州經開區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郭建勝主持召開2020年度永州經開區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調度會。會議強調,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守護好一江碧水」的重要指示精神;要堅持生態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嚴格按照「保證生態安全、突出生態功能、兼顧生態景觀」的次序,推進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要充分結合礦山與村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因地制宜,一點一方案,為民做好事、實事;要統籌部署、系統修復、綜合治理,要突出重點,區分輕重緩急,以點帶面,全面推動工作完成
  • 省政府派員調研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和土地整理項目工作
    四川新聞網消息(尚明娟)近日,四川省政府派駐瀘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督察員吳成剛和胡小凝督察會同市局徐華瓊、成菊主任、牟磊副主任督察調研江陽區長江沿岸10公裡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和土地整理項目工作,區政府副區長呂先、江北鎮黨委書記馬英等陪同。
  • 馬鞍山:「礦業瘡疤」綠蝶變 「廢棄礦坑」變公園
    山體裸露、植被破壞、水汙染嚴重……城市的礦山生態系統不堪重負、警鐘陣陣。為有效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治理,今年初,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梳理出20個正在治理且年底前必須完成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項目,並督促各縣區、園區細化措施,倒排工期,確保任務落實。同時,按照統一部署,我市計劃年底前完成長江沿線10公裡範圍內6個廢棄露天礦山修復治理,預計投入資金2160萬元,完成治理面積63公頃。
  • 滇池流域礦山生態修復獲自然資源部點讚
    從2018年起,昆明市不斷加碼、加速開展滇池流域「五採區」生態修復工作,計劃用3年時間完成72個礦山、1萬餘畝生態修復任務。記者從雲南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截至目前,2017年關停的滇池流域範圍內72個礦山,已累計完成生態修復超過8000畝。到今年底,將全面完成10034.71畝的修復任務。2007年,昆明啟動了滇池流域「五採區」生態修復工作。
  • 「海東市」祁連山南麓海東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率達85.5%
    海東市緊盯整治目標任務,核查確定片區內需整治礦山38個,排查出存在問題圖斑262個,並對38個礦山實施停產整治、關停退出和生態修復等措施,對片區內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礦權布局合理、下遊有產業鏈但相關證照手續不全、生態環境恢復不到位的10個礦山停產整治,並組織專家驗收;對片區內17家證照不齊全、開採不規範、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不達標礦山企業依法依規進行關停退出,全面啟動填坑、刷坡、復土、綠化等生態修復
  • 石泉縣自然資源局超額完成礦山修復任務
    本網訊(通訊員 張紅蕊)近年來,石泉縣自然資源局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堅持礦業發展與生態保護並重,多措並舉,完成了礦山修復治理面積76.4畝,超額完成市局下達的年度礦山修復治理面積63畝任務指標。
  • 貴州加快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工作 持續推進礦業綠色發展
    據貴州省自然資源廳消息,近日,貴州省自然資源廳、貴州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發函,要求各地進一步加快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工作,對整改進度滯後的礦山,查找原因、研究對策,加快實施進度;對已完成整治的礦山,儘快組織驗收,確保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務。保障經濟建設對砂石等建材資源的需求,持續推進礦業綠色發展。
  • 礦山環境修復設計_2020年礦山環境修復設計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保護修復設計CAD圖(2019年 立即下載
  • 河北:修復露天礦山重塑綠水青山
    長城網訊(記者 吳新光)記者從河北省自然資源廳獲悉,近年來,河北各地探索出礦山復綠、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空間再用、休閒公園、文化造景、邊採邊治、礦山公園等8種礦山環境治理模式,初步形成了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的技術方法體系。九龍山礦山生態修復公園,是武安市一座典型的礦山修復公園。
  • 淄博:綠色礦山建設成全省樣板 35個生產礦山成了「生態公園」
    12月17日上午,我市召開淄博市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情況通報新聞發布會,據淄博市自然資源局綠色礦山建設工作分管領導張德平介紹,淄博市在資源開發的同時,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2018年以來,全面開展綠色礦山建設,截至2020年7月,全市35家礦山企業已經投入10億元「綠色資金」,全部提前建成了綠色礦山,其中13個進入國家綠色礦山名錄,22個進入省級綠色礦山名錄,在全省率先實現了綠色礦山能建必建,應建盡建,
  • 粵北南嶺山區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建設已投入71億元
    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建設進展如何?筆者從省自然資源廳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31日,該項目已完成實際投資71億元,已到位的10億元國家專項資金共支持49個試點工程子項目建設,實際支出近7億元。
  • 看江蘇如何做好礦山生態修復「手術」
    然而,由於過度開採和監管失控,江蘇的礦山生態系統不堪重負,警鐘陣陣。山體裸露、地質災害隱患突出、植被遭破壞、水汙染嚴重……山被嚴重透支了,但人的思想不能枯竭。江蘇痛定思痛,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出臺一系列礦山修復政策,推動礦山修復項目落地落實。
  • 東部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業瘡疤」成為生態綠地
    東部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業瘡疤」成為生態綠地 2020-10-09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嚴控新礦權,關停露天礦山,到底怎麼了?
    下列情況礦山不可準許其採礦權持續,採礦權期滿註銷,關掉退出:一是坐落於生態保護紅線區、無期限基本農田、一級保護林地、城區開發界限內、自然保護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等保護範圍內的礦山,城區開發界限內的地熱(水)、礦泉水礦山除外;二是全部露天開採礦山;三是採礦權有效期限屆滿時依規保有資源儲藏量規模為小型的地下開採固態礦山。
  • 大寶山生態修復難,經濟與生態平衡任重道遠
    當地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河裡的水「黃水混著泥巴,衝廁所都嫌髒」。2000年初進行的監測顯示,新山片區被汙染土壤含鋁超國家標準44倍,含鎘超標12倍。大寶山的生態修復,雖然歷經8年的艱難修復,投入了高達10多億元的治理費用,但生態前景仍不容樂觀。當年非法濫採遺留的上百條礦窿,大部分一到雨天,仍源源不斷產生大量酸性廢水,下遊李屋攔泥庫內的巨型酸水坑,依舊是個巨大的環境「包袱」。
  • 8年花了10多億,廣東大寶山生態修復遇新難題
    這是無數次試驗失敗後的成功,也是礦山的希望。」礦山修復,要跟土「較勁」。由於遺留礦山裡存在大量酸性廢水,導致植物根系很難生長。「一年綠兩年黃三年死光光」,是礦山生態修復的魔咒。陳濤和同事前往外地礦山考察,但無經驗可循。最多的時候,17家公司在大寶山進行礦山修複試驗。
  • ...熟料項目點火投產暨億噸機制砂石項目和沿江礦山生態修復工程開工
    市委副書記、市長吳錦主持項目投產、開工儀式,並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此次集中投產、開工的重大項目以及華新年產285萬噸水泥熟料項目點火投產暨億噸機制砂石項目和沿江礦山生態修復工程開工表示熱烈祝賀。華新(陽新)億噸機制砂石項目計劃總投資80億元,位於濱江工業園內,廠區佔地733畝,採用國際最先進的機制砂生產設備,以高安全、環保標準建設年產1億噸綠色機制砂項目(機制砂產品比例約60%),將華新骨料(陽新)有限公司現有1000萬噸/年技改擴產至2000萬噸/年,新建2條4000萬噸/年生產線,並綜合利用礦山外排土和廢棄物建設環保牆材生產工廠,運用信息化手段打造數字礦山、智慧工廠、綠色物流
  • 以督促改見成效|淄博:加快實施九頂山生態修復 採石礦坑變身森
    淄博以督察整改為契機,加快實施九頂山生態修復採石礦坑變身森林公園□ 本報記者 陳曉婉冬日的陽光下,淄博九頂山森林公園滿眼蒼翠,風景宜人。眼前這片佔地廣闊、如森林般幽靜的公園景區,曾經是水土流失嚴重、漫天塵土、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