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陡崖、百丈河谷、狹路急彎……在崎嶇的盤山公路上驅車10個多小時,遭遇3次塌方、4次小型泥石流以及難以計數的飛石後,記者一行終於從德欽經貢山縣城抵達雲南「最後的秘境」獨龍江鄉。
這裡是「太古之民」獨龍族的唯一聚居地,地處滇藏緬交界處的深山峽谷之中,是我國原始生態保存最完整的區域之一,也曾是雲南乃至全國最為貧窮的地區之一。
以前,獨龍江鄉與世隔絕,溜索過江,放炮傳信。脫貧攻堅戰的全面打響,給這裡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4年4月,獨龍江鄉第一個4G基站建成開通;2016年,獨龍族成為我國第一個整族進入4G時代的民族;2019年5月,雲南省第一個5G電話在獨龍江鄉撥通。寬帶網絡連通了山外的大世界、搭建了致富的信息橋,為這個「直過民族」實現整族脫貧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9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獨龍江鄉群眾回信,祝賀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勉勵大家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希望鄉親們再接再厲、奮發圖強,同心協力建設好家鄉、守護好邊疆,努力創造獨龍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如今,獨龍族群眾正加速融入資訊時代的發展洪流,手機購物、直播帶貨、智慧旅遊、遠程教育……與世界同步的千年夢想正接入現實。
十餘載實現千年通信夢
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所轄4個縣(市)均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上甘嶺」,貢山縣獨龍江鄉更是典型。
20世紀80年代,獨龍江鄉還處於「通信基本靠吼」的原始狀態。那時,鄉裡召開重要會議,工作人員要提前好幾天走遍20多個山頭挨戶通知。貢山縣老縣長、「人民楷模」高德榮當時擔任獨龍江鄉副鄉長,他發明了「放炮傳信」,各村委會在制高點用雷管和炸藥「放炮」發通知,重要會議放兩炮、一般會議放一炮。
改變,從16年前開始。2004年,中國移動在獨龍江鄉自建小型水電站發電,相繼開通多個邊遠山區行政村的移動通信衛星基站,結束了我國最後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不通電話的歷史。
2014年,中國移動在雲南的第一個鄉鎮級4G基站在獨龍江鄉開通,當年就實現全鄉村組及風景區的4G網絡全覆蓋。
2016年,中國移動為獨龍江鄉18歲以上、60歲以下的獨龍族群眾每人贈送了一部智慧型手機。獨龍族是我國最後用上手機的民族,卻也是我國第一個整族跨入4G時代的民族。
2019年,獨龍江鄉5G基站順利開通,雲南全省首個5G電話在這個曾經封閉落後的邊境山鄉撥通。
中國移動雲南怒江分公司總經理楊四紅告訴記者,目前,全州行政村移動寬帶和4G均實現100%覆蓋,自然村覆蓋率達85%以上,5G建設也正有條不紊地推進。
從「刻木」到「放炮」,時間隨著獨龍江水流淌千年;從「放炮」到5G,獨龍江人民急速追趕十餘載,跨越通信發展的幾代技術,彌合了「信息鴻溝」,讓貧窮落後一去不復返。
寬帶網架起邊鄉幸福橋
孔當村普卡旺組,47歲的獨龍族漢子普學華在新家與記者拉起家常。他算了一筆帳——2019年一年種草果賣了6000多元,政府幫助修建的農家樂一年房租收入能有5000元,邊民補助一人3000元,每月還有800元的河道管理費,平時自己再打打零工,一個月收入有好幾千元。「小兒子上初中,國家出錢,也不用我們掏。」普學華說自己現在啥也不愁了。
提及最大的變化,普學華說還得是用上手機。過去信息閉塞,種出來的草果賣不出去,「現在好了,我把照片發到朋友圈,就有老闆來收購,錢直接打到微信上,方便得很」。
暢通便利的網絡,不僅讓普學華賣出了草果,也豐富了一家人的生活。刷抖音讓他樂在其中,而電商平臺讓他買到了物美價廉的生活用品和生產物資。曾經的獨龍江鄉,一年有半年時間大雪封山,物資極度匱乏,而現在「網上買的東西四五天就能到家了」。
說話間,普學華的手機響了,遠嫁四川的大女兒打來視頻電話,流暢的畫面映出燦爛的笑容,爽朗的笑聲感染了在場的所有人。普學華說,交通好了,通信好了,女兒能到外面上學,最終擁有了幸福的生活。記者問他想不想去外地生活,他說:「玉溪、昆明我都去過了,還是覺得家鄉好!」
覺得獨龍江好的不僅有普學華這樣的「老一輩」,越來越多心懷創業夢想的年輕人也來到了這裡。
2016年,雷小林從曲靖來到獨龍江鄉經營「彩雲優品」店。「彩雲優品」是中國移動雲南公司打造的電商扶貧平臺,通過「網際網路﹢電商」模式助力雲南地方特色產品網上營銷,幫助貧困地區農戶打通農產品銷路。雷小林的店鋪由移動公司負責租賃、裝修並安裝網絡,他負責產品和銷售。雷小林說,獨龍江是個寶庫,但以前草果、蜂蜜等寶貝「養在深閨人未識」,現在他每年從村民手中收購的草果、蜂蜜分別有3噸左右,通過網絡營銷,不僅走向了全國,還遠銷日韓等國家。「以前,村民沒有手機時,挨家挨戶收購是不可能實現的,再好的產品也難以形成規模、打造品牌。」通過「彩雲優品」平臺、淘寶、微信朋友圈,雷小林在店裡動動手指就能把收購來的特產銷售一空,不僅每年給自己帶來10多萬元的收入,也帶動了更多鄉親致富。「一位獨龍族兄弟光靠採集野生蜂蜜一年就有約6萬元的收入呢。」雷小林說,現在他們的銷售方式也與時俱進,鄉民們直播帶貨蔚然成風。
扶貧先扶智,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與雷小林「彩雲優品」店一牆之隔的獨龍江鄉中心學校,孩子們燦爛的笑容背後不僅僅是比上一輩人更多的開放與自信,也蘊藏了更多的希望。
網絡通了,網速提高了,「網際網路﹢教育」讓獨龍江鄉中心學校以及各行政村的小學都用上了「班班通——電子暢言」產品,偏居一隅的山裡娃可以共享全國的優質教學資源,讓孩子們的成績突飛猛進。一度在全怒江州28所中心小學教學質量排名靠後的獨龍江鄉中心學校,2019年排名上升到了第15名,今年更是躋身前十。
記者來到五年級(二)班,孩子們熱情地圍攏,一會兒工夫就熟絡起來。老師說這在以前是很難見到的,過去孩子們都怕生,現在見識廣了,一個個充滿自信。面對記者的提問,孩子們盡情地暢談自己的理想:10歲的木梅英想做一名醫生,11歲的王軍輝想去NBA打球,11歲的木松豔想當明星,11歲的木路加想當太空人,12歲的斯晶梅想成為一名特種兵……事實上,大多數孩子都沒去過大山外的繁華世界,但他們通過網絡了解了很多,好奇心激發出內生動力,激勵著他們努力學習,讓夢想早日成真。
「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從全國最後一個用上手機到雲南第一個打通5G電話,獨龍江這個習近平總書記深情牽掛的地方,正全民聚力,積極探索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奔向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