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對於一些實體店、攤販來說,本就是一場市場「寒冬」。今年的市場還沒迎來回暖,就被眾多國內的企業壟斷。
就拿我們日常最不可缺少的菜市場來說,就已經有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美團、拼多多等企業大佬前來攪局。
而最近很火的社區團購興盛優選也開始了新一輪的融資,原本平平無奇的菜市場行業一下子就出現了多個想要「分一杯羹」的人。
這些線上社區團購模式的興起,對於傳統的菜市場帶來了不小的打擊。特別是一些基層的賣菜攤販,由於疫情的影響,原本就沒有賺多少錢,這下子更加是「飯碗不保」。國內這些企業大佬似乎有一種想讓賣菜大媽提前「退休」的衝動。
人民日報都看不過去,發表了關於「社區團購」現象的文章,「好言相勸」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巨頭別把目光放在那些白菜上,多注重科技的創新,往更高的層面去做。
那麼作為網際網路企業究竟應該擁有怎樣的格局?我們不妨接著往下看。
馬雲和馬斯克,誰的格局更大?網友:一個「矮子」,一個「巨人」
在之前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中,馬斯克就和馬雲有過一場對話,應該有很多人都看過,內容中談到了人工智慧、宇宙、教育、人類命途等問題的科普。
對於科技方面的創新和人類未來的一個發展規劃,馬斯克的發言明顯更加具有前瞻性,而馬雲的商人本質就顯露無遺。
和馬雲相比,馬斯克的身上擁有的標籤就顯得更加有一個網際網路科技大佬的樣子:特斯拉、Space X、SolarCity、網際網路、汽車、航空、能源…
有人在網上問道:「馬雲和馬斯克兩個人,究竟誰的格局更大呢?」
一個網友是這樣表述的:「馬雲天天想著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賺你口袋的錢,而馬斯克已經成功發射火箭了!」
埃隆·馬斯克被譽為是自賈伯斯以來,矽谷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有人說他是「矽谷鋼鐵俠」,甚至蘋果企業的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都說馬斯克完全能夠比賈伯斯更加優秀。
2007 年,賈伯斯用 iPhone 打開了智慧型手機的大門,並且構建了一個獨屬於蘋果的 iOS 生態圈,其創新意義已無需贅述。
同一時間,馬斯克正同時開展 SpaceX 和特斯拉兩個創業項目,而在此之前,馬斯克已經有過兩次創業「熱身」——Zip2 和 X.com。
Zip2是馬斯克大學畢業之後創建的第一家公司,幫助企業在網上建立黃頁。
後來馬斯克把Zip2賣了,獲得了2200萬美元,投資了網際網路支付公司X.com,也就是後來的PayPal,比支付寶的誕生早了整整5年。
很多人都覺得馬斯克是一名企業家+作秀專家,其實馬斯克是一個物理學家和工程師,他非常注重科技的發展和創新。
他還創立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簡稱SpaceX,他給公司定下了一個大膽的目標:殖民火星,使人類成為跨行星物種。
經歷了三次的失敗,SpaceX的第四枚火箭終於成功了!
更變態的是,馬斯克還在研發火箭整體回收技術,一旦實現整體可回收,那麼火箭發射的成本將僅有20萬燃料費用和30萬維護費用,成本驟降97%。
50萬美元一次的發射費用是什麼概念?波音的火箭一次發射費用要4個億。馬斯克幾乎讓所有航天人懷疑人生。
這個現實版的「鋼鐵俠」、「科技狂人」,在他夢想著移民火星的計劃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和股民認可。
正如劉慈欣作品中所想描述的那樣,馬斯克把人類的視角一次又一次拉向宇宙,那裡才是星辰大海,是地球種群的未來。
有很多人說,人家馬斯克在造車,造火箭,造衛星,而中國的網際網路大佬們卻在千方百計想著怎麼消滅賣菜大媽。
這似乎不是我們理解中的科技創新,一個網際網路企業應該具備的格局和抱負不應該停留於此。
有的人說如果給企業家排個名次:劉強東是A級;馬雲是S級;賈伯斯是SS級;埃隆馬斯克就是SSS級。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為什麼馬斯克會排在賈伯斯前面,如果你認真去讀一讀《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你就會明白創業過程中的馬斯克有多麼厲害!
這本書的作者是阿什利·萬斯,美國商業專欄作家、資深科技記者,全球著名的科技作者之一。
阿什利·萬斯與馬斯克進行了超過40個小時的深度對話,用了3年時間記錄了他從粗放貧瘠的南非到國際商業世界巔峰的不平凡之旅。
這本《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就是一本絕佳的了解這個傳奇人物的傳記,在讀完這本書之後,相信你會更深切地體會——夢想才是推動人類進步的最偉大的動力。
馬斯克成功的秘訣是什麼?除了敢於冒險、不要命地工作和好運氣之外,他獨特的思考方式也是成功的關鍵。
這種思考方式,被稱為「馬斯克統一場論」,也就是說,他總是從根源上思考一個問題,並專注於找到從全人類層面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果你處於剛剛步入職場或者創業的低谷時期。建議你讀一讀這位傳奇大佬創業過程中的神奇思維,你會從中找到走向成功的方向。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獲取正版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