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經典,《聊齋志異》為何沒有當選四大名著?

2021-01-10 勇哥讀史

《聊齋志異》是清朝文學家蒲松齡創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蒲松齡通過491個精彩的鬼怪狐仙故事,將文言短篇小說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那以後,文學家再也沒有創作出與《聊齋志異》相提並論的文言小說了。

既然《聊齋志異》如此經典,為何沒有當選四大名著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看四大名著的出臺過程。

我們所說的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其實脫胎於明朝四大奇書。

明朝文學家馮夢龍創作、搜集、整理、編輯了一批小說、戲曲、民歌、笑話等通俗文學作品,其中有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即「三言二拍」中的「三言」。此外,馮夢龍還提出了「四大奇書」的說法。他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並列為四大奇書。

明末文學家李漁贊成馮夢龍關於四大奇書的說法。四大奇書的說法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1644年清朝入關後,曾經將《金瓶梅》列為禁書,在全國各地查禁銷毀。於是四大奇書變成了三大奇書。

清朝乾隆年間,和珅與紀曉嵐、陸錫熊、孫士毅等人一起編撰《四庫全書》時,搜到了一部叫《石頭記》的書籍。和珅對這部長篇巨著讚嘆不已。由於《石頭記》只有80回,沒有結局,和珅請著名文人高鄂為這部小說續寫了40回。隨後,和珅說服了乾隆皇帝,由武英殿修書處出版發行了這部書。這就是後來一紙風行數百年的《紅樓夢》。

《紅樓夢》問世後,受到了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人們將《紅樓夢》取代了《金瓶梅》,重新組合成四大奇書。

上世紀50年代,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了這套四大奇書,將之命名為「四大名著」。就這樣四大奇書變成了四大名著。

有人問: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時,是康熙年間,早於《紅樓夢》的問世時間。《聊齋志異》問世後,風行天下,以至於出現了許多翻刻本(盜版)。為什麼不用《聊齋志異》代替《金瓶梅》進入四大奇書呢?

原因很簡單,《聊齋志異》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不是一個類型的小說,《紅樓夢》才是。

從語言風格上來說,《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都是白話小說,而《聊齋志異》是文言小說。

白話小說發源於唐朝,發展於宋朝,興盛於明清。白話小說屬於市井小說,流傳於最底層的民間,深受普通百姓喜歡,卻不登大雅之堂。這就是說,正兒八經的文人士大夫是不屑一顧的。鄭振鐸在《中國俗文學史》中說:「凡是不登大雅之堂、凡為士大夫所鄙夷、所不屑注意的文體都是『俗文學』。」這裡的「俗文學」,指的就是白話小說。

文人士大夫所創作、閱讀的是文言小說。如果說白話小說以「通俗」為特點,那麼文言小說就以「文雅」為特點。雖然文言小說的讀者群和影響力,都遠不及白話小說,但文言小說的地位高啊。《四庫全書》中沒有收集一部白話小說(連紅樓夢都沒有收集),卻收集了不少文言小說。

因此,清朝人壓根不會想到,要用《聊齋志異》代替《金瓶梅》進入四大奇書行列。「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聊齋志異》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本來就不是一家人,幹嘛非得將他們湊在一起呢?

相關焦點

  • 蒲松齡《聊齋志異》文字水平很高,為何沒入選四大名著?
    蒲松齡《聊齋志異》文字水平很高,為何沒入選四大名著?現在說起我國古代名著,我們首先想到是《三國演義》、《水滸》、《紅樓夢》和《西遊記》這四大名著,其實我國歷史上有許多流傳甚廣的文學作品,比如《聊齋志異》、《金瓶梅》、《儒林外史》等作品,但無論從文學造詣,以及文言文的水平,《聊齋志異》都能名列第一,為何把這部優秀作品排除在外呢?
  • 建國後,為何要刪掉《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兩大名著?
    這是郭沫若對蒲松齡《聊齋志異》的評價,揭露出《聊齋志異》奇人異事背後的秘密。眾所周知,《聊齋志異》曾在中華大地響徹一時,尤其是它裡邊鬼怪陸離的神話故事,讓人既敬畏又嚮往。對於《聊齋志異》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了解,卻不知道《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曾與四大名著位列中國六大名著。
  • 建國後,為何六大名著被刪成了四大名著,刪掉的這兩本家喻戶曉
    特別是那些公認的史書名著,是經過了歷朝歷代很多專家學者鑑賞評定才向大家推薦的作品,這些作品才非常值得大家去細細品味。提起我國古代的名著,想必最出名的還是四大名著了,即便不介紹作品名字相信也沒有幾個人不知道,因為這些書籍都是古代文學作品經典中的經典。
  • 新中國成立後,六大名著為何變成四大名著?刪掉的這兩本家喻戶曉
    一、 四大名著的起源首先,四大名著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說法,沒有人公開提出過這個概念,都是在漫長的歷史環境中,眾多的讀者根據文化的傳播與書籍本身的影響力,共同推舉出來的四本文化內涵豐富,影響巨大的四部古代經典圖書。
  • 建國後,為什麼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被刪掉兩本家喻戶曉
    提起四大名著我相信很多人都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從小學課本開始我們就開始學習了四大名著,因為對於青少年來說,學習中國古典名著也是認識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過程,而四大名著恰好可以讓年幼的青少年們對中國古代歷史和文化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 我們都知道四大名著,其實民國時是六大,那其他兩本哪去了呢
    提起四大名著,簡直是婦孺皆知,裡面的故事大都耳熟能詳,就算沒看過,也能都能說出來其中的幾個人物或者故事,可見四大名著對我們影響至深。不過在民國時期,並沒有四大名著,而是六大名著。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四大名著本來是六大名著,莫名其妙的少了兩本,你知道是哪兩本嗎
    後臺回復【 文玩 】攻略姐送你一個錦囊中國的四大名著聞名世界,在國內更是家喻戶曉,分別是《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中國古典長篇小說的精粹,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四大名著這一說法並不是誰公開提出,它的產生源於一個誤會,陰差陽錯出現的。新中國建立之前,中國文學史上有六部跨時代的優秀文學作品,統稱為六大名著。
  • 《聊齋志異》中的「夜半女子」為何都是美人?
    原標題:聊齋中「夜半女子」為何都是美人 《聊齋志異》 敘述的大多是燈前月下的「夜間」故事,給人以煙雲般模糊感。因而,作者筆下的女性多是美的,便不足為怪了   ■《聊齋志異》善於通過寫男性之「狂氣」,影寫女性「嬌韻」之美。按照古代禮法,男子狂放地看女性是「犯規」的,但《聊齋志異》中的男子並不管那一套。
  • 新一輪「四大名著」改編,為何都黯然失色?
    孫佳山 中國藝術研究院在漫長的20世紀,明清年間的「四大名著」深深地捲入到了近現代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精神生活乃至政治生活,甚至成為了「中國文化」的象徵與代表。自電影與電視劇誕生以來,我國以「四大名著」為題材的改編作品更是層出不窮。
  • 數據集示例【聊齋志異】
    很多影視作品的創作都是從傳統文化汲取營養和尋找靈感,在所有被改編的古代文學作品中,《聊齋志異》是其中最重要而特別的文化ip,瑰麗奇譎的神魔鬼怪、逼真奇趣的妖法幻術帶給觀眾的感官刺激,在高超的拍攝技巧和後期特效製作方面更顯得遊刃有餘。《聊齋志異》不像《封神榜》在厚重的歷史背景下演繹利益鬥爭和壯烈的國家戰爭,也不像《西遊記》需要搭建龐大的仙魔體系和完整的敘事結構。
  • 中國四大名著的開頭,每一句都蘊含深意,值得一讀
    悅讀經典,給自己一方安靜的天地,大家好,我是安久。每個國家都有獨屬於自己的著作,所謂「名著」是經歷了歲月的洗滌而留存下來的經典。這些作品,不會隨著時間而改變。本期安久和大家一起欣賞中國四大名著的開頭,都蘊含深意,真讀懂了你就厲害了。作者自云:因曾經歷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紅樓夢》這段開場白安久沒有全部選入,只是節選了第一句話,這一段三百二十字左右。不長,但是其涵蓋內容之廣是令人意想不到的。
  • 《聊齋志異》與道教思想
    當今社會,道教文化越來越得到重視,以道教思想研究和發掘蘊涵在傳統經典名著中的道教思想成為流行的學術思潮之一。《聊齋志異》打上了道教思想的深刻烙印。用道教思想解讀《聊齋志異》,或許可以更好地揭示這部傳世經典獨特的思想內涵。
  • 中國原有6大名著,為何刪了2個?那2部才是經典,已翻拍成電視劇
    在我們的歷史上,有著無數的著作誕生,它們的存在讓我們的文化與思想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而在文學中最有名的作品莫過於「四大名著」了,它們是我們史上最出色的小說作品。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古代是有著「六大名著」一說的。
  • 四大奇書之一《金瓶梅》,地位是否堪比四大名著之首《紅樓夢》?
    在一個日益開放的社會環境下,有一本被禁的名著也許應該得到正視,那就是《金瓶梅》。一聽到《金瓶梅》這3個字,估計不少人都會想入非非。在不放大《金瓶梅》中的某些描寫下,《金瓶梅》在文學藝術造詣方面以及通刻畫的明代中國市井文化生活的細膩度,絕對是超越一大批名著的存在。有人說《金瓶梅》是《紅樓夢》的先驅,沒有《金瓶梅》就寫不出《紅樓夢》。
  • 《聊齋志異》與西方奇幻文學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聊齋志異》於19世紀末葉傳入法蘭西。當時,法國東方學學者於維樂率先將蒲松齡的《種梨》譯成法文,刊載在《亞洲志》上。于氏的法譯文相當準確,且保留了「異史氏曰」的作者結語,表達蒲松齡對「蠢爾鄉人」慳吝昏聵的鄙棄,讓法國讀者得以對《聊齋志異》管中窺豹。
  • 同樣是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為何不是四大名著?
    說起神魔小說,我們第一想到的就是《西遊記》,不管是哪個年齡段或多或少都看過或聽過齊天大聖孫悟空的故事,而且《西遊記》的故事至今為止還在不斷被翻拍成影視劇,不過,所有影視版的《西遊記》中,還是要數央視版的《西遊記》,那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
  • 我國原有六大名著,為何刪掉兩部?那兩部無人不曉,還拍成電視劇
    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我國並不只是四大名著,而是六個名著,為什麼會刪掉兩本呢?現在的四大名著指的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四本。這四本影響都十分深遠,三國演義主要講述的是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一百年的歷史風雲。以小說的方式來展出,一代梟雄曹操、弘毅寬厚的漢昭烈帝劉備、英人之傑孫權,在這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之下的軍事衝突。
  • 我國的六大名著,5部被拍成了電視劇,為何最後一部沒人敢拍
    四大名著大名鼎鼎,是我國最好的四部古典名著,《紅樓夢》更是我國古典名著中的巔峰之作,至今其他作家的作品都難以超越,不過我國原本有6大名著,因為兩部作品中的內容原因,被從中取消了,取消了這兩部名著就是名氣很大,很受讀者喜歡的《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
  • 我國原有6大名著被刪了2部,這兩部被拍成影視劇,成為了經典
    導語:我國原有6大名著被刪了2部,這兩部被拍成影視劇,成為了經典我們知道,中國人喜歡將一些同類型的事情並列起來,尤其喜歡並列「四大」、「六大」這樣的方式。據說是因為道教中講究「道、天、地、人」和佛門中「六界」之分的原因,所以中國古代很多時候都喜歡將一些東西並稱,如四大美女、四大才子、四大發明等,到了明清兩代通俗小說文學興起以後,人們又從中選出了一些代表來並稱為名著。
  • 中國只有「四大名著」?不,其實是六大名著,只是被刪除了2本
    我國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便是歷史文學的傑出作品,這不僅僅是四部名著,更具有非常高的文學地位與研究價值,是我國的一大瑰寶。01四大名著: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曹雪芹的《紅樓夢》、吳承恩的《西遊記》、施耐庵的《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