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詞的瀚海裡,有很多絕美的詩詞,它們的作者有同一個名字,叫「佚名」。詩人把文字流傳下來了,但是詩人本身卻在歷史的洪流中失散了,這是一種遺憾,也是一種幸運。
精選十首佚名詩,雖然無法了解詩人的故事,也能帶我們走進文字的魅力。
1、《金縷衣》 唐代·佚名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首詩的含意通俗易懂,簡單直白的勸人「珍惜時光」。全詩每一句都在反覆強調「莫負好時光」,不要太刻意去追求功名利祿,要珍惜少年這段人生最美的時光。
詩人以折花比喻,花開時候就要去折,不要等到花枯萎凋謝了只折了個空枝。
2.《迢迢牽牛星》 兩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在銀河東南牽牛星遙遙可見,在銀河之西織女星明亮皎潔。織女正擺動柔長潔白的雙手,織布機札札地響個不停。
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淚如同下雨般零落。這銀河看起來又清又淺,兩岸相隔又有多遠呢?雖然只相隔了一條銀河,但也只能含情脈脈相視無言。
這首詩借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相隔而不得相見的故事,抒發了因愛情遭受挫折而痛苦憂傷的心情。
3.《菩薩蠻·霏霏點點回塘雨》佚名 〔五代〕
霏霏點點回塘雨,雙雙只只鴛鴦語。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黃。
盈盈江上女,兩兩溪邊舞。皎皎綺羅光,青青雲粉狀。
濛濛細雨中,戲遊池塘的鴛鴦,成雙捉對,相偎相依,好像在纏綿私語,互訴心曲。池塘邊開滿了繽紛燦爛的野花,散發著陣陣清香;一縷縷金黃的柳絲,在春雨中隨風搖曳,輕輕拂動。一群天真爛漫、體態婀娜、步履輕盈的少女,從坐落江岸的村舍裡走來,她們三三兩兩,在春雨初霽的溪邊,歡快地舞著,唱著。那豔麗繽紛的羅衣,隨著舞姿的變幻,閃耀出絢爛的光彩;那脂粉薄敷的面頰,在霞光的映襯下,煥發出如雲般的嬌豔紅潤。
這首詞在藝術上的另一大特點,就是每句都用疊字開頭,不僅摹景寫人細緻生動,而且聲調抑揚諧婉,極富音樂性。
4.《長相思·去年秋》佚名 〔宋代〕
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樂復憂。西湖依舊流。
吳循州,賈循州,十五年前一轉頭。人生放下休。
去年秋天,到今年秋天,西湖邊上的人家(指賈似道家)從極樂變成了憂愁,可西湖水依舊。
當年吳潛貶循州,如今你賈似道也貶循州,十五年間轉了個圈,人生就是這樣啊!
本首詞上片寫賈似道誤國害人的可恥下場;下片道出吳賈兩人被貶循州的本質區別。詞中表現出對奸臣賈似道陷害忠良、壞事幹絕而終無好下場的慶幸,也含有人事無常的感嘆。全詞短小精悍,口語化極強,語言質樸生動,極富節奏感,和濃愈的民歌風味,其中包含諷古喻今的現實主義色彩也極為難能可貴。
5.《敕勒歌》 南北朝 · 佚名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遼闊的敕勒平原,就在陰山腳下。
天空如氈制的圓頂大帳篷,籠罩著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空是青蒼蔚藍的顏色,草原無邊無際,一片茫茫。風兒吹過,牧草低伏,顯露出原來隱沒於草叢中的眾多牛羊。
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
6.《送別詩》 隋代·佚名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楊柳青青,枝葉垂到了地上。楊花漫漫,在空中紛亂地飛舞。
送別的時候眼裡的柳條折盡,柳絮飛絕。請問遠行的人什麼時候回來呢?
首聯上句寫柳條、下句寫楊花(柳絮),讀起來流暢自然,有如天造地設,略無人工雕琢痕跡。第三句,緊承前兩句,雙綰「柳條」與「楊花」,卻來了個出人意外、驚心動魄的轉折,第四句,則無限情景,都可於想像中閃現於讀者眼前。
7.《菩薩蠻·枕前發盡千般願》佚名 〔唐代〕
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
白日參辰現,北鬥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
在枕邊發盡了千百種誓言,想要斷絕愛戀關係除非等到青山潰爛,秤錘在水面上漂浮,黃河乾枯得見底。
還要白天看見參星和商星,北鬥回到南面。即使這些事都出現了,還是不能中斷,除非是半夜三更出現了太陽!
本詞作寫的是男女間的愛情盟誓。為了表達對愛情的堅貞不渝,全詞一共使用了六種自然景物和非現實現象表達了主人公的願望。在主人公眼中,愛情與山河同在,與日月共存,誇張又不過分地強調了愛情的永固。此詞圓熟流麗,揮灑曲折,富於獨創性的表現方式,使得這篇抒情之作成為唐朝詩苑中的一顆明珠。
8.《浣溪沙·五兩竿頭風欲平》佚名 〔五代〕
五兩竿頭風欲平,長風舉棹覺船輕。柔櫓不施停卻棹,是船行。
滿眼風波多閃灼,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
這首詞上片寫啟航、揚帆的經過,下片敘行船所見。乍看起來仿佛純在寫景,隻字未及船夫的心情。其實不然。詩貴含蓄,在於隱,所謂「隱」,不是一目了然的正面直說,而是借物達意,深文隱蔚,餘味曲包。這首詞在藝術上的成功之處正在於它藉助行船及舟中人所見情景的生動描畫,以輕快的節奏,傳達出船夫愉悅的心情。
9.《明月何皎皎》佚名 〔兩漢〕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明月如此的皎潔明亮,照亮了我羅制的床幃。夜裡心中惆悵無法入睡,披衣而起在空屋內徘徊。
客居在外雖然有趣,但是怎比得上早日回家呢。走出房門獨自在月下彷徨,滿心愁苦應該告訴誰呢?伸頸遠望還是只能回到房間,止不住的淚水打溼了衣裳。
此詩通過皎皎明月抒發主人公的愁思。有兩種解讀:一說塑造了一個久客異鄉、愁思輾轉、夜不能寐的遊子形象;一說刻畫了一個獨守空閨、愁思難寐、徘徊輾轉的閨中女子形象。全詩充分運用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主人公豐富複雜的情感是通過人物的自我意識活動以及由意識而誘發的行動來表現的,具有文學的形象性,而且更把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揉合在一起,富有抒情詩的特質。
10.《月兒彎彎照九州》 宋代·佚名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個飄零在外頭?
這首歌揭露南宋統治階級在外族入侵時,對外實行不抵抗主義,對內殘酷壓迫人民,偏安江南,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使老百姓飽受離亂之苦。月亮照耀著中華大地,同在一片藍天下,有的家庭歡樂生活,而廣大人民愁容滿面,過著衣不遮體食不飽腹的苦日子。
古時很多人把月亮的陰晴圓缺同人間的悲歡離合連在一起,但是詩人認為人的憂傷和痛苦是由人自己導致的,同月亮的變化沒有任何干係,要擺脫這些煩擾人心的事,還要善於寬容。詩人非常積極地看待人生的歡樂喜憂,認為只有把自己的心態放寬,才會有磊落豁達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