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農||多年專注於作物栽培和植保技術研究。本文原創,剽竊必究!
我國是糧食消費大國,主要依賴於進口,而所有糧食種類之中,大豆的進口量更是驚人。我國每年進口糧食1億噸左右,僅大豆就佔據80%以上。
無論是大豆價格還是品質上,由於無法自給自足,處於被卡脖子狀態。為解決這種現象,農業農村部制定了相關的戰略規劃。此事任重道遠,並不是一下子就能夠解決的。為此,國家把建立「良種繁育基地」作為滿足自給自足的第一步!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農業農村部回復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3885號(農業水利類323號)的提案表示,下一步,將會同相關部門繼續加強對大豆產業的支持力度,強化高產、優質、抗逆、適宜機械化作業大豆新品種選育創新與技術推廣工作。考慮在「十四五」期間,依託黑龍江大豆良種繁育基地大縣,建設國家級大豆種子生產基地。繼續開展大豆良種聯合攻關,提高國產大豆單產和品質,促進國產大豆競爭力提升。
在此基礎上,我國已經選育出大豆品種247個,為良種繁育的進展做足了功課。這也預示著,未來大豆種植在農業種植體系中的地位將會愈加突出。
理想是美好的,但現實是骨感的。要想把這項戰略措施更好地落實和推進,相對應的農業配套措施和良種的把關是重中之重。
農業配套措施的跟進
一旦成立大量的育種基地,必將推進灌溉水利和農業機械化的進程。大豆雖是一種耐旱的作物,但是過於乾旱的季節,大豆的產量會受到嚴重影響的。
而農業機械化則是提高收益、降低成本的根本,屆時,人工播種和收割將無法滿足現實需要。此項措施又將推動機械行業的發展。
良種的把關
我國一直深受「轉基因大豆」的困擾,進口的大豆大多是轉基因作物,從糧食安全上是無法滿足的。進口大豆多用作食用和壓榨油,分分鐘都是入口的東西,一旦不安全,豈不是人人自危?如果是自己育種,可以從根本上去把控糧食安全問題。
整體來講,中國一旦擁有自己的育種基地,不僅可以有效解決價格被別人卡脖子的問題,更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無論當下還是未來,都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後續的工作只有及時跟進,才能把這件事推進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