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豆缺口:明年接近9000萬噸,專家說種地農民卻嗤笑

2021-01-11 騰訊網

關注@糧罐生活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美國內鬥許久,很多人開始思考是否會因此重新打開與中國合作貿易的大門,據悉我國明年大豆缺口將達到9000萬噸,如果能與美國合作,就意味著我們不需要再同其他國家分批進口,將極大地節省資金和控制價格。

拋開外界因素不談,農村農業部一直在大豆本土化方面做出努力,在幾個月前還欽定黑龍江大豆試驗基地為重點對象,地方和上級雙雙扶持,期望能改善大豆的種子基因,讓它更適應我國本土。

既然缺口這麼大,能不能通過增加補貼、鼓勵農民種大豆來改善現狀?答案是否定的。

我國耕地資源緊張,至少從宏觀角度來看雖然目前種植面積能夠滿足自給自足,但如果從中抽出一些地來種植大豆就顯得得不償失。因為現在的豆農收益非常低下,而且產量不高一年種植次數也比較少,大豆沒辦法熬過惡劣的寒冬,這也導致整個北方少有能靠大豆謀生的農民,補貼再高也比不上付出的成本,讓農民依賴沒譜兒的事本身就是不靠譜。

我國有三大主產農作物,為什麼非要是三大?就是因為只有大米、小麥和玉米它們三個均能在四季種植,且產量豐盈到足夠支持我國自產自銷。從綜合利益來講,我們如果想堵住大豆缺口,增加耕地只能是得不償失,現在只能先從大豆基因上開始大刀闊斧地改良,什麼時候大豆能翻倍增產、適應寒冬,什麼時候我國才有可能將大豆「國有化」,現在說靠種地來彌補還為時過早。

國外大豆價格便宜,我國缺乏競爭力

國外擁有廣闊平原的地方很多,有些農作物主產區土壤肥沃且四季氣候溫和,相對我國來說成本低產量還高,這就意味著我國大豆種植戶缺乏競爭力,即使是在「主場」也絲毫不佔便宜。種植過程中付出的精力、金錢與最終收益不成正比,根本沒辦法維持一年生活所需,現在存在的大豆種植戶通常都是外出打工,家裡的點都是由老人打點不荒著,僅此而已。

尤其是最近中儲糧對大豆價格進行了調控,大豆收購價從原本的2.55元降低至了2.15元,更是激起了農民逆反心理,最終穩固在了2.35元,雖有不滿等價格仍然維持在了這裡,有專家預計明年會漲到2.6元,但現在前景尚未清晰,還是不建議農民大批量種植,看國外風口吧,能否有足夠的進口量才是決定價格的關鍵,專家可以急,我們不用急。

關於以上觀點,您怎麼看?

糧罐兒,一家略有調性的大米"收藏家"。每天與您分享科學種植技術、農業政策、農業資訊、農產品行情。日行一善,看文點讚,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大豆,玉米的前車之鑑
    大豆是我國糧食品種中缺口最大的品種,而且產需缺口逐年加大,每年進口8000萬噸到9000萬噸。中國大豆進口量佔全球大豆貿易量的60%,對外依存度一度超過85%。大豆缺口最大是由我國的資源稟賦決定的,因為大豆和玉米是爭地,但是要保玉米,保穀物自給。
  • 玉米價格暴漲一年,國儲投放10.34萬噸,玉米缺口到底有多大?
    《財經》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認為,宏觀調控下,對玉米短期看弱;長期則要根據玉米種植、進口、市場購買力等綜合因素進行判斷。銀河期貨研究員馬幼元分析,到明年上半年玉米價格可能還會有所上漲。明年5月至9月或將出現轉折,具體變化需要根據新作玉米種植面積,進口及陳化穀物調控政策及下遊養殖需求情況變化再進行觀察。
  • 中國進口美國大豆飆漲!再加購1000萬噸玉米?
    不過,隨著美國政權的更迭,兩國的貿易似乎將向著好的方面發展,比如說中國向美國再加購1000萬噸玉米。中國再度追加美國玉米訂單我國向來會從美國進口大量農產品,比如玉米、大豆之類的。但是由於中美兩國最近關係緊張,因此很多人都不看好中國會再次從美國進口。可就在前不久,中國再次向美國追加了玉米訂單。
  • 在俄中國農民:資金缺口大需扶持 日韓夾擊盼中企抱團
    俄羅斯人以肉食為主,他們對糧食的需求很少,整個遠東地區也不是俄羅斯的重要產糧區,因此當地人沒有種地的熱情。另外,政府對農業也不支持,農機、種子、化肥、農藥等缺少資金投入,當地人也沒有能力去種地,土地就荒在那裡。」李德民回憶說,中國打開國門最早走出去的是農業,中俄經貿合作也是從農業開始的。上世紀90年代,中國最早一批農民赴俄種地,種的不是莊稼。
  • 1.5萬噸俄大豆運抵中國,美國農民或正依依東望
    3月4日,南京海關所屬南通海關,對裝載1.49萬噸進口俄羅斯大豆的「ZHONG JI 6」輪實施登輪檢疫查驗。海關工作人員按照要求核查貨證、檢測燻蒸氣體殘留,逐艙查驗,確認無異常後準予卸貨。據了解,該批大豆的入境將及時滿足國內糧油加工企業復工生產的原料需求,這也是中俄雙邊大豆貿易以來,首次以萬噸遠洋輪裝載進口俄羅斯大豆。據中國海關總署官網3月11日消息,南京海關所屬南通海關不久前對裝載1.49萬噸進口俄羅斯大豆的貨輪實施登輪檢疫查驗。該批大豆的進境將及時滿足國內糧油加工企業復工生產的原料需求,這也是中俄雙邊大豆貿易以來,首次以萬噸遠洋輪裝載進口俄羅斯大豆。
  • 中國仍進口904萬噸,有望破解大豆「卡脖子」
    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明年3月份交割的玉米期貨價格連續第10天上漲,這是自1988年以來最長的增長期。要知道,近年來,我國玉米基本能自給自足,2019年累計進口479萬噸玉米,僅佔全國總產量的1.8%。而我國農業農村部指出,今年國內玉米仍是個豐收年,但前11個月,中國仍然進口了904萬噸玉米,同比大增122.8%。
  • 中國今年或將進口3000萬噸美國大豆!國內2大買家成「主力軍」
    據聯合早報11月底報導,僅今年10月,中國買家向美國發出340萬噸的大豆訂單,同比去年的114.7萬噸增長2倍。我國官方公布的數據也顯示中國進口商正在大力進口美豆。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大豆進口量達到959萬噸大豆,比去年同期的進口量828萬噸提高15.8%。隨著美豆對華出口迎來佳境,11月底美豆的出口庫存已降至7年最低。
  • 俄羅斯意外宣布:大豆漲價30%!對華出口370萬噸目標或泡湯
    報導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新稅率定於明年2月1日生效,持續至6月30日。對此,俄羅斯農業集團Rusagro的執行長馬克西姆·巴索夫表示,這令人難以置信。作為俄羅斯最大的大豆生產商,Rusagro表態可能在徵收關稅後減少播種大豆。要知道俄羅斯對大豆徵收出口稅,將打擊遠東地區的豆農,這些地區的農戶種植大豆主要是為了出口中國。
  • 農業農村部:玉米價格上漲將受限,但大豆仍將高位運行
    從後期走勢看,今年我國生豬產能恢復勢頭良好,明年國內市場有望繼續保持穩定。特別是元旦春節期間,「菜籃子」重點品種供給總量充足、品種豐富,城鄉居民碗裡不會缺肉少菜。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監測,截至11月30日,黑龍江、山東等11個主產區累計收購玉米3446萬噸。今年玉米仍是豐收年,價格適當上漲後,農民種糧收益增加,預計明年發展玉米生產的積極性也將有所提高,立足國內保障玉米基本自給,是有堅實基礎的,玉米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 1.5萬噸俄大豆運抵中國,美國農民或正依依東望,事情又有新進展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3月11日報導,一艘萬噸遠洋輪船裝載1.49萬噸(近1.5萬噸)俄羅斯大豆近日抵達江蘇南通港,這也是中俄雙邊大豆貿易以來,中國首次以萬噸遠洋輪裝載進口俄羅斯大豆。這也繼中國企業此前在俄羅斯遠東地區投資並種植大豆,數千噸俄產「中國大豆」最近兩年間不斷運往中國後,越來越多俄羅斯大豆進入中國市場的跡象。
  • 農業心聲:農民不願種地?扯蛋!不是不願種,是種地「活不起」!
    今天的農村,誰在種地?以後的農村,誰來種地?這不僅是懸在農民心頭的一個問題,更是擺在中國農業發展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很多地少的農民,都希望自家能多有幾畝地,縱然以後幹活更辛苦了,但卻有動力。如今情況不一樣了,現在農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種地失去了興趣,而且也不會種地。很多老農民說「70後不願、80後不會、90後提都不提」,這種怪象不是一個村存在,幾乎村村都有這種情況。國家也看到這個問題,並且對農村土地開展確權,提高了土地價值,而且種地還給不少補貼。
  • 巴西出口季結束 消息稱中儲糧採購5億美元阿根廷、烏拉圭產大豆
    數據顯示,由於來自中國的龐大採購需求,今年1-11月底巴西大豆累計出口數量逼近9000萬噸的創紀錄水平,數額約為286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運往中國,有消息稱,我國買家還提前購買了一批明年3月船期的巴西大豆。
  • 制裁中國卻坑哭美國豬農,加拿大竟漁翁得利
    中國,對豬肉的缺口依舊很大,但美國的豬肉,卻賣不到中國,甚至每天有70萬頭豬被安樂死!有統計顯示,預計美國目前每天有約17萬頭豬無處可去,而到今年9月,將有上千萬頭豬被實施安樂死或私自宰殺。幸運的是,中國對豬肉的缺口依舊很大。接近清零狀態的中國,線下消費已經基本恢復。並且,從非洲豬瘟事件以來,中國國內養豬產業鏈受損,至今沒有完全恢復。2020年,中國豬肉產銷缺口預計同比擴大32.7%。但是,美國的豬肉,賣到中國也不容易。
  • 國產大豆價格持續走高有何「玄機」?
    今年春節過後,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暴發,這導致大豆進口遇阻,國產大豆市場很快出現了供需缺口,從而支持國產大豆期現價格持續攀升。同時,有關機構不斷提價收購又增強了市場對價格看漲的信心。後來,隨著疫情好轉,下遊需求開始恢復,國產大豆市場供需缺口進一步擴大,再度推升大豆期現價格。第一,今年春節前,大豆主產區基層農戶手中餘糧已見底。
  • 農民種地是因為愚蠢?假如農民放棄種地會發生什麼
    我是小月,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女人,我也是一位農民,從記事起就一直和土地打著交道,雖然曾經為了生活也在城市打拼過,但終究是又回到了農村,因為我的根就在這裡。不敢說我對種地有十分的把握,但最起碼的一二分把握還是有的。首先我覺得我們農民種地是光榮的,靠著自己的雙手、靠著自己的勞動為自己和他人創造出每個人都離不開的物質食糧的這種行為,絕對不是愚蠢。
  • 大連華訊:俄羅斯加徵大豆出口關稅 ,大豆價格暴漲,靠譜嗎
    據大連華訊了解到,12月19日,據大連華訊查閱資料發現,市場有消息稱俄羅斯海關和關稅監管旗下委員會批准徵收30%的大豆出口關稅,但不低於每噸165歐元。報導還稱,上述關稅將自明年2月1日起生效,並一直持續到明年6月30日。對於俄羅斯加徵大豆出口關稅行為,靠譜嗎?
  • 中國進口大豆或突破1億噸,394億口罩抵美,外媒:中國成貿易大贏家
    例如,全球多國農民不斷感受到中國市場的價值,憑藉向中國出口大量農產品獲得利潤,而中國製造的許多商品已成為全球市場公認的,不可替代的代名詞。事情的一個新進展是,據媒體12月22日報導,據悉,中國2020年料進口大豆逾1億噸,創紀錄高位。此外,今年中國的大豆壓榨量將達到9,260萬噸,並稱中國穩步復甦的生豬養殖業提振豆粕需求。
  • 大豆、玉米、蔥姜價格今年為何漲?農業農村部一次解讀明白
    今年玉米價格持續上漲的因素有如下三方面:一是生豬產能持續恢復,下遊玉米飼料加工需求向好,玉米消費明顯增加;二是玉米當年產需存在缺口,市場看漲預期增強,資本炒作和貿易商囤糧加劇;三是東北部分地區玉米因颱風倒伏,對玉米產量影響不大,但收穫成本每斤增加了近2毛錢,價格因而有所增長。
  • 大豆供應趨緊 油脂上行驅動仍強
    2、印尼需求 – 明年繼續生柴計劃印尼10月出口棕櫚油302.8萬噸,環比增加9.6%。GAPKI工作人員表示,2020年印尼棕櫚油出口量較去年同期的3063萬噸下降18.6%至2492萬噸,並稱若明年全球經濟復甦,印尼植物油出口將達3300-35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