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土地因地制宜,種植這些作物會可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2021-01-08 科學興農

提要:沙土地因地制宜,種植這些作物更加高產!

沙土地土質鬆軟,蓄水保肥能力相對差很多,在農村這樣的土地也被視為貧瘠的區域而不被農民所喜歡。不過科學興農這裡要說的是,即便是在這樣的土地上,只要能夠善加利用,因勢利導同樣可以在秋天收穫碩果纍纍果實的。那麼下面科學興農就來介紹幾種比較適合沙土地種植的農作物。

西瓜

西瓜是非常適宜於種植於沙地的,西瓜屬於含糖量高的物質,在夏季消暑非常受歡迎。其生育時間從四月份至七八月份,時間短而且還可以考慮同其他作物進行間套作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就沙質土壤來說,由於系比熱容比較低,因此在夜間氣溫下降之際,能夠最大限度的拉大同白天的溫差,這種土壤的好處就是能夠儘可能的降低夜間西瓜等植物夜間的呼吸作用,尤其是像西瓜這樣能夠接觸於地表的農作物。植物白天光合作用大於 呼吸作用積累糖分,晚上喪失了光合作用僅有呼吸作用,那麼此時消耗糖分,但是由於沙質土降低了夜間呼吸作用消耗,因此這樣土質種出來的西瓜格外甜美,口感相對更好。

南瓜

南瓜這種東西對於南方人來說可能不覺得稀罕,個人接觸的不少南方山區的朋友表示,他們那裡南瓜到處都是,收穫下來儲存後都是用來餵豬的。對此個人也不說什麼了,但是南瓜卻是許多北方人的最愛,尤其是沙土地種植出來的南瓜,在蒸煮之後南瓜相當甜,口感非常棒。

而有過種植經驗的朋友應該都比較清楚,南瓜最好的種植地方還是沙土地,同樣的道理依舊是利用了南瓜對於水肥需求較低,沙土地晝夜溫差大的特點,使得種植收穫的南瓜品質格外出色。

耐旱作物品種

下面要說的是,沙土地由於本身蓄水保肥能力弱,因此來說如果種植的農作物不耐旱的話,必然會導致作物很快萎蔫,自然也不可能很好的生長。因此科學興農建議考慮一些比較耐旱的作物 品種,比如說小麥、玉米這樣的作物本身葉片狹小,對於抗旱能力較強;此外可以大豆、芝麻,這樣的作物在生長後期由於葉子密度較大,土壤失水速率較低。當然在種植選擇的時候還是要選擇一些耐旱的品種。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沙土地來說儘量不要種植蔬菜,通常來說蔬菜對於水肥的需求都是比較高的,因此在種植蔬菜後通常出現早衰的症狀,選擇耐旱作物,要麼種植一些經濟效益較高的西瓜、南瓜等這樣的高含糖量物質。對於沙土地這樣被視為劣質田的區域,我們因地制宜,同樣可以取得不菲的經濟效益的。

相關焦點

  • 農村種植什麼作物銷路好?經濟效益如何?2018農村種植品種大盤點
    2018年農村種植什麼作物銷路好?這個問題是很多種植戶在挑選種植品種前都會考慮的問題,要知道不管是種植哪種品種最終都要流向市場,市場銷路好的作物品種可是農民增產增收的關鍵,那麼問題來了,2018在農村種植哪些作物能賺大錢呢?接下來小編就帶您一起看看農村種植銷路好的幾種作物品種。
  • 果園種植綠肥作物,雖然有這些好處,但要選擇正確才行
    這些果樹區土壤相對較貧瘠,有機質含量低,土壤理化性狀差,不能很好的起到保肥持水的效果,從而為果樹的生長和投資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所以,能解決這種環境下果樹的生長情況,和果實的商品質量,成了這些種植區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 臨高:引進香米科學種植 破解土地撂荒難題 種植香米品質好不愁銷...
    記者看到,海南大學熱帶作物學院的教授羅越華正在基地裡來回走動,隨手抓起一把稻穗,仔細研究觀察他種植的香米情況到底如何。據了解,2018年9月,海南大學開始幫扶光吉村。2019年4月,海南大學熱帶作物學院將選育的科技健康稻品種引入光吉村,實施先進技術種植,促農增收。
  • 2021大蒜種植面積不會減,科學套種,合理利用土地,可增產增收
    一直以來科學套種,是最大化利用土地資源,減少光能浪費,提高作物產量,增加收入的好方法。但是作物間作套種講究科學合理,選擇合理的兩種作物可以起到互補的作用,如果選擇不合理則會出現作物間的爭肥、爭水、爭陽光的現象,影響兩種作物的正常生長。那麼大蒜能和什麼作物間作套種,應該怎麼做?
  • 在乾旱的毛烏素沙地上,榆林市蹚出了一條現代沙化土地防治與利用之路
    圖1 沙化土地防治利用與區域鄉村發展機制因此,應根據沙化土地分布區域自然條件差異、形成機制與演變過程差異和經濟發展需求差異,因地制宜地推進沙化土地的綜合整治與可持續利用實踐;同時,將沙化土地整治利用與鄉村產業發展相結合,為沙區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產業,為農戶提供新就業崗位,努力實現生態恢復、生產發展和生活富裕的耦合協調(圖1
  • 永順縣他沙村:紅薯產業助農增收
    湘西網1月5日訊(記者 唐 慶 通訊員 李成源)目前,在永順縣石堤鎮他沙村,村民正在加工紅薯,提取澱粉,製作紅薯粉,村裡一片忙碌的景象。據介紹,該村的紅薯粉在市場上價格為每公斤20至24元,每畝紅薯可實現收入5000多元,紅薯產業已成為該村農民脫貧致富的新渠道。
  • 因地制宜種植 激活「一池碧水」——大辛店鎮槐樹莊村專業
    立足實際讓荒山變成「金山」槐樹莊村,位於大辛店鎮東南部丘陵山區,交通閉塞、土地貧瘠,荒山多、耕地少,曾因基礎設施差、產業結構單一,村莊發展一度停滯,是煙臺市的貧困村。全村現共有耕地2000餘畝,村民452戶、1001人,其中,村「兩委」成員4人,黨員35名,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果樹種植。
  • 我國沙地沙漠生態修復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
    作為世界上受土地荒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長期以來非常重視沙地沙漠生態修復治理。政府主導與民眾參與相結合,自然修復與人工治理相結合,法律約束與政策激勵相結合,重點突破與面上推進相結合,講求科學與艱苦奮鬥相結合,治理生態與改善民生相結合——防沙治沙的中國方案、中國經驗舉世矚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荒漠化防治取得顯著成效。」
  • 「紅薯」有機種植與加工實戰 < Part1選種>
    1、減肥美容:吃紅薯是不會使人發胖的,相反紅薯還是一種理想的減肥食品,含熱量非常低,可起到減肥作用。2、防癌抗癌:飲食中最具有抗癌作用的營養物質是β-胡蘿蔔素(維生素A前體)、維生素C和葉酸,而在紅薯中三者含量都比較豐富。3、益於心臟:紅薯富含鉀、β-胡蘿蔔素、葉酸、維生素C和維生素B6,這5種成分均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 作物營養的兩個關鍵時期和施肥的四個基本原理你知道嗎?
    我們農民有時候也是有必要學習一些書本知識的,雖然對於實際指導我們種植可能作用不大,但是我們必須要承認這些知識對於我們農民來說是有著重要作用的。比如說玉米氮肥的最大效率期是喇叭口期和抽雄初期,這個時候如果氮元素供應不上玉米的產量也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作為營養臨界期和作物營養最大效率期對於我們提高農作物產量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有必要對於我們所種植的農作物有充分的了解。我們下面再來說說合理施肥的四個基本原理。
  • 李英村大力種植馬鈴薯壯大村集體經濟
    連日來,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鎮李英村搶抓時節,利用村集體土地,種起了生長周期短、經濟效益高的馬鈴薯,田地裡一派繁忙的景象。  剛走進李英村,伴隨著「轟隆隆」的聲音,記者看到一臺大型播種機正來回地穿梭,六七個農民分工明確、互相配合,施肥、起壟、播種、鋪管、覆膜等多個環節一氣呵成,只一上午就完成了15畝馬鈴薯的耕種。
  • 2021年種植什麼前景好?怎麼種植收益高?
    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進入了2021年,相信很多農戶都開始規劃未來的種植規劃了,如今種植行業快速發展,不少作物的收成、收益都是不錯的,那麼2021年種植哪些作物前景比較好,在種植過程中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 在北方的農村如何種植甘蔗才能長得更好?
    甘蔗本是南方作物,自古以來便有「蔗不過江」的說法。但是科學在進步,技術在升級,」南種北引「也逐漸成為一種趨勢,通過物理手段讓南方作物如同生活在南方溫暖的環境一般,便可以達到跨區域種植的效果。通過甘蔗的生長習性我們可以得出,甘蔗本是生長在南方溫暖大環境中的作物,當我們將其移栽到北方後,年積溫和無霜期都大大發生了改變,並且包括空氣溼度、降水量和日照時數等條件也隨之改變,而當這些甘蔗生長的最基本要素都不能滿足時,甘蔗是肯定不能正常生長的。但是這些都是可以通過人為進行改良的。
  • 在農村種植土豆,是黃心土豆好,還是白心土豆好?
    徐光啟(1562~1633)所寫的《農政全書》中記載有「土豆」,在1700年以前的福建省松谿縣縣誌上已有種植土豆的記載。 土豆是單位面積和單位時間內生產效率最高的作物,沒有其他任何作物可與其相比。 土豆的主要特點是既可利用塊莖繁殖、種子繁殖,也可用莖段(帶芽)繁殖。一般生產上多用塊莖繁殖(稱為無性繁殖)。育種上則利用雜交種子或天然結出的種子種植進行選種。用種子繁殖稱為有性繁殖。通過莖尖脫毒用脫毒苗則採用莖段繁殖。
  • 【麗江發現】奉科鎮: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玉龍縣奉科鎮根據轄區立體氣候特徵,因地制宜,引導群眾大力發展花椒、魔芋、黃果、軟籽石榴、油橄欖等產業,逐漸實現轄區貧困家庭脫貧、增收、致富目標。
  • 種植基礎|綠肥種類及種植模式
    以紫雲英為例,1hm綠肥可固氮153kg,活化、吸收鉀126kg,替代化肥的效果明顯。綠肥可以彌補這些不足。綠肥能提供大量的有機質,改善土壤微生物性狀,從而改善土壤質量。發展綠肥是實現有機無機肥料配合的重要措施。除此之外綠肥是最清潔的有機肥源,沒有重金屬、抗生素、激素等殘留威脅,完全滿足現代社會對於農產品品質的要求。
  • 中化作物「5G水稻」,讓種植更輕鬆!
    會議伊始,中化作物副總經理、中國事業部總經理王權先生做開場發言。他提到,中化作物自成立以來,始終致力於為中國農民提供優質、高效、安全、綠色的植保產品和專業的種植指導服務,因地制宜開展植保應用技術研究,並始終以種植戶增產增收為宗旨,全力探索解決作物生長周期的各類種植痛點。現在,中化作物作為新揚農的營銷單元,也已成為中國農藥市場領先的研-產-銷一體化綜合植保服務平臺。
  • 盤子很多人都沒見過,今天教你怎麼種植它,園林怎麼維護
    將水果洗淨,儲存在溼沙中,並在秋季或下一個春季儲存。播種一年後,它們可以移植。最實用的方法是在12月葉子完全丟失後挖掘更新的分支。3.切割和繁殖挖掘出厚度約為25px的側根。選擇帶有芽的根並切成250px的根。切割在3月中旬進行,挖出250px深的溝槽,並將根部傾斜插入蹦床。四分之一的土壤被暴露和埋藏。
  • 在希望的田野上|葉縣:大棚特色種植 助農穩產增收
    「這是咱們培養4年車釐子樹,通過在大棚裡面種植,通過大棚來調節樹的生長,預計2月份可以開花,4月份結果採摘上市,按照往年預期,一個大棚收益將在10萬元左右。」綠瑞農業公司總經理張躍傑說。近年來,葉縣堅持農業規模化產業優先發展理念,在「大棚種植」上做文章,大力發展「棚膜經濟」,使大棚特色種植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