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來到大辛店鎮槐樹莊村槐念農業專業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該合作社的很多社員在忙著刨地瓜、揀地瓜、裝車的熱鬧場景,雖然很多人的汗水已溼透衣背,但看不出大家有疲憊之感,很多人的臉上掛著豐收的喜悅笑臉。該村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兼該合作社的總經理李軍告訴記者:「今年我們合作社的50 多畝地的地瓜,因選用的品種優良、管理跟上,儘管今年地瓜行情不如去年,但該品種香甜可口,營養豐富,很受客戶喜愛。現在採收的是客戶提前預訂的,目前,所有地瓜已經賣完了,並略高於市場價,還有不少外地的客戶因沒能及時預訂而遺憾。」
立足實際
讓荒山變成「金山」
槐樹莊村,位於大辛店鎮東南部丘陵山區,交通閉塞、土地貧瘠,荒山多、耕地少,曾因基礎設施差、產業結構單一,村莊發展一度停滯,是煙臺市的貧困村。全村現共有耕地2000餘畝,村民452戶、1001人,其中,村「兩委」成員4人,黨員35名,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果樹種植。受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典型引領,李軍看到了發展的商機,提出了「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因地制宜上下齊努力」的口號,並組織村「兩委」成員和部分村民到濰坊、棲霞、福山等地觀摩學習,之後召開了「兩委」成員、黨員、村民代表會議反覆研究,決定由黨支部牽頭成立槐念農業專業合作社,依託村裡地瓜、花生等作物種植,發展優質種養殖項目,促進集體增收、村民致富。2018年以來,該村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動黨員群眾「向荒山荒坡要效益」,使村莊產業從無到有,從單一到多元,從多元到有特色,當年實現集體收入8萬多元,摘掉集體零收入的「貧困帽」,帶動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不足5000元提高到7000多元,趟出一條黨建引領、村強民富的綠色發展之路。
嘗到了槐念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帶來的「甜頭」,李軍又有了新的思路,經集體研究決定,開闢荒山荒坡,種植優質桃子、蘋果、石榴等好管理、見效快的果樹,為該合作社發展蓄足後勁。在李軍的帶動下,經過大家的辛勤努力,現在該合作社的大山上,曾經滿眼的荒地荒地,已變成成排的各種果樹,現已有品質優良的七八畝石榴、七八畝桃子、七八畝櫻桃,還有50多畝梨。今年春天,他們還栽種了百畝矮化密集蘋果,如今樹苗長勢正旺,村民們正在忙著栽上用於固定樹苗的水泥杆,李軍在一邊指導社員如何更好地固定,一邊帶頭領幹。「這個月20日左右,奶油富士蘋果準備下樹,一共86000多個袋,基本上也叫客戶預購得差不多了,今年合作社預計收入能在30萬元左右。」李軍說。
增加設施
高效管理增效益
李軍深刻認識到,隨著科技的發展,單靠出大力蠻幹已成為過去式,必須眼光放遠,謀求省時省力的設施來提高管理效益,實現合作社更好發展。為此,經村裡研究決定, 增加先進的設備來管理種植的果園,根據山地實際,經反覆測試論證,他們增加了澆灌的新設備,現在,這套設備已投入使用,既省時又省人工,澆灌時基本幾個人就能管理這一片果園。下一步,合作社打算在養跑山雞的周圍建一個農家樂,發展特色農家樂產業,同時利用好村裡的山林資源,發展特色種植和養殖、果品銷售、苗木栽培、休閒採摘等產業,並與周邊村合作成立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實現資源共享、抱團發展,讓更多的福祉惠及於民。展望未來,李軍充滿信心。
情系民生
提升村民幸福感
隨著該合作社的規模擴大、效益提升,李軍既考慮統籌發展,還想著如何提升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他從村民迫切關注的民生問題著手,努力組織實施。「現在村裡正在鋪設道路,馬上就會實現『戶戶通』,而且現在鋪設上山道路的資金已經籌集到,等到村裡的路修好了,馬上就鋪設上山的路。」李軍告訴記者。「以前天一黑,街上哪還有人啊,現在環境好了,生活也好了,大家吃完飯喜歡到大院裡坐著聊聊天。」提到村莊的變化,村民李寶權笑了。據了解,現在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先後籌集資金200餘萬元用於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高標準整治村莊衛生,栽植花卉、樹木2.5萬餘棵,硬化道路2400餘平方米,安裝路燈48盞;打深井1眼,增加自來水用戶100餘戶;拆除老舊坍塌房屋,建設400平方米健身廣場2處;河道清淤整治340米,河堤漿砌150米,建設橋梁1座;建設文化大院1處,滿足群眾和黨員活動需求;整治上山道路2500米,配套建設相關水利設施。基礎設施建設極大地改善了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同時,在生產基地給困難家庭戶安排適當的工作,讓其進行有償勞動,助力精準扶貧。通過發展集體經濟為民辦實事,提高了群眾的認同感和獲得感,增強了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如今的槐樹莊村,組織生活制度更加健全,生活條件有了可喜的變化,村民的生產生活質量不斷提升。相信槐樹莊村在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引領下,會發展得越來越興旺。(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從春龍 通訊員 王小靜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