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遺憾,我原本是打算去電影院看《老獸》這部電影,但因為可憐的排片,哪怕是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也無法尋到合適的影院與場次,遂作罷。直到最近,才在網上將本片看完。
刷完電影的一個強烈感受就是這部片子被低估了,儘管塗們老師憑此片拿到了金馬影帝,但在豆瓣上該片評分只有7分,評價人數也不足萬人。這或許跟本片的人物和情節都需要共情有關。
又老又混蛋的主人公老楊終究無法越過時代的山丘
故事發生在內蒙古的鄂爾多斯市,主人公老楊曾是財富激蕩時代的乍富階層,如今已破產多年,賦閒在家。鏡頭一開始,就是老楊與子女扭在一起,被兒女反鎖在家並要求其照顧癱瘓多年的老伴。
你以為被反鎖了,這個老頭兒就會屈服,簡直是too young too simple。脾氣火爆,滿嘴髒活的老楊怎麼會被一把小小的鎖困住,找到鐵錘把鎖砸開,不出兩分鐘就騎著與魁梧的自己很不般配的電瓶車出去浪了。
拋開患病的老伴兒,老楊出去做啥?
反正是沒有正事兒,吃喝嫖賭抽,五毒俱全。
先去麻將館摸兩圈,然後碰到許久不見的老哥們兒,帶著他吃喝洗浴一條龍。儘管卡裡只剩下75塊錢,還非要打腫臉充胖子請客桑拿,末了把電動車壓在洗浴中心還騙老哥們說「卡裡有錢,誰知道他們不能刷卡」。
你以為這只是個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老頭,錯!別看人家頭髮花白、沒錢沒權,可還能包養小三。前腳請朋友吃喝玩樂,後腳就把朋友託付的病駱駝賣到了肉店,拿著錢給小三買了件紅大衣。
就在老楊在外面樂不思蜀時,她癱瘓的老伴兒從床上摔了下來,兒女們在醫院裡聯繫不到老楊,很是氣憤。而當兒女們湊好了錢準備給老母親手術時,老楊又從手術費中拿走了一萬塊,直接將兒女的不滿推至頂點。
女婿和兒子商量好,逼著老楊籤字畫押,又把老楊捆進了地窖。老楊一氣之下報了警,並起訴兒子、女婿虐待老人。
看到上面的種種,你會覺得原片名《老混蛋》更適合老楊,但老楊真的一無是處嗎?
如果不是作為開了上帝視角的觀眾,恐怕我也會認為老楊拿錢出去亂花了,畢竟他有「前科」。然而實際上,老楊拿這錢給老哥們買了一頭奶牛,本來這老兄就想拿駱駝換奶牛,因為奶牛能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但別人不跟他換。
為啥要拿救命錢幫哥們買奶牛,老楊自己在跟老哥們的對話中交代了原因。「當初兒子結婚沒錢,要不是你賣了兩匹馬湊夠了彩禮錢,我兒子都娶不上媳婦,今天也算給你報恩了」。
這麼看來老楊是對外人夠意思,對家人不聞不問。可事實也不是,從影片的細節中可以得知,老楊照顧了癱瘓的老伴六七年;家中二女婿的工作是他幫忙運作的;小女兒家的大房子是他添錢買的;對孫子也很是喜愛,買了孫子喜歡的變形金剛為了讓孫子跟自己好……
這就是老楊這個不愛解釋的大男人的處事邏輯。在他的眼裡,有恩是要還的;醫院是不會見死不救的(所以他拿了手術費,以為醫院可以先手術後交錢);法院也是講人情的(所以氣消了想撤訴卻被告之案子已交由公訴機關處理後才想繼續找關係)。
可他忘記了,或者說他固執地不願意認同,如今的時代發生了變化,很多事情不能靠情義來衡量了。
看到老楊,突然想到李宗盛的那首《山丘》,感覺就像是為老楊寫的——「也許我們從未成熟,還沒能曉得,就已經老了,盡力仍不明白身邊的年輕人。給自己找個理由,向情愛的挑逗,命運的左右,不自量力的還手,直至死方休」。
即便老了,老楊仍在抗爭,可時代的巨輪下,任憑他脾氣再倔又能如何,仍舊落得個老無所依、落寞等死的結局。
了解背景後會感受到影片的悲涼和沉重
老楊這個人物是個人性格和環境背景共同作用下的產物。要想更好理解本片還需要對時代背景有所了解。就像《鋼的琴》反映的是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衰落,《老獸》也反映了鄂爾多斯房地產經濟的破滅。
鄂爾多斯,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內蒙古三線城市,因為擁有煤炭資源,曾經創造了一系列經濟神話,GDP一度趕超香港,房價直逼「北上廣」,曾經也可謂風光一時。
但後期隨著煤炭產量及價格的下滑,房產泡沫的破滅,一夜之間鄂爾多斯被打回原形,城市中到處是空樓和爛尾樓。這座城市經歷了煤炭由平轉興,由盛至衰的過程,也經歷了從資本中心到破敗空城的歷程。
有影評人評價,「從富貴發達,到一夜之間黯然失色,這座城市和老楊的命運十分相似。他們都被生拉硬扯的捲入了城市化進程,在時代的變革中逐漸看不清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最終被「現代化」挖空後徹底丟棄,慢慢成為了被社會所唾棄的老獸。」
透過鄂爾多斯的城市發展背景再看這部影片,你會發現,老楊個人的悲哀是時代與城市發展裹挾下的悲劇,老楊的悲劇會隨著其生命的消逝而結束,但整個時代的悲劇仍然存在,這才是整部電影最沉重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