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的信仰,矢志不渝;革命者的愛情,感天動地。今天推出10對夫婦、20位革命者的愛情故事,相信在讓您落淚之後,還會收穫感動之外的東西。
作者:賈永、院浩
【一】毛澤東與楊開慧
一對革命戰友,一對紅色夫婦。秋收起義後,毛澤東率部挺進井岡山,楊開慧留在白色恐怖的長沙獨自撫養三個孩 。1930年10月14日,楊開慧被捕,20天後就義。年僅29歲。
1957年5月11日,毛澤東滿懷深情地寫下《蝶戀花·答李淑一》一詞,寄託了對親密愛人楊開慧和親密戰友柳直荀兩位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歌頌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懷——
我失驕楊君失柳,
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
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
萬裡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
淚飛頓作傾盆雨。
1982年維修楊家老宅時,意外地在牆縫裡發現了楊開慧留下的7封書信;1990年楊宅再度修繕,又從楊開慧臥室外的簷頭下發現了一封信。對丈夫的情,對孩子的愛,對年邁母親的牽掛,字字啼血,令人動容。
【二】朱德與伍若蘭
南昌起義失利後,朱德率起義軍餘部艱難轉戰湘南,與時任中共耒陽縣委婦女部部長的伍若蘭結為夫妻。「朱毛」會師井岡山,伍若蘭任紅四軍政治宣傳隊隊長,被譽為"雙槍女將"。1929年初,「朱毛」紅軍遊擊贛南,遇敵偷襲。危急時刻,伍若蘭將火力引向自己,腿部中彈被俘。敵人逼伍若蘭與朱德脫離關係,她威武不屈:「要我同朱德脫離,除非贛江水倒流!」1929年2月12日,23歲的伍若蘭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於江西贛州。
朱德曾深情回憶:「她是一個又會搞宣傳,又會打仗,能文能武,智勇雙全的難得女子。」美國作家史沫特萊在《偉大的道路》一書中這樣寫道:「伍若蘭在農民裡無人不知,是不怕死的農民運動組織者。」
【三】蔡和森與向警予
紅色戀人,夫妻英烈。1919年12月,同為26歲的蔡和森和向警予赴歐洲勤工儉學,1920年在法國蒙達尼結為伉儷。1921年7月,作為毛澤東同學的蔡和森第一個提出「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與周恩來、向警予等一起籌建中國共產黨旅歐早期組織,後因領導勤工儉學鬥爭被遣送回國。1922年7月,蔡和森與向警予一同當選為中央委員,也是當時的中央委員會中唯一的一對夫婦。1931年6月,蔡和森在香港被捕,同年8月4日在廣州就義。而在此前的1928年5月1日,向警予在武漢被害。
毛澤東後來在延安與斯諾追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時稱讚說:「向警予是唯一一位女創造人。」
【四】瞿秋白與楊之華
瞿秋白,黨的早期重要領導人,「八七會議」後主持中央工作。他的夫人是"五卅運動」後接替向警予擔任中共中央婦女部代部長、創辦《中國婦女》雜誌的楊之華。瞿秋白曾參與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起草,並為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作序。1928年5月,瞿秋白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楊之華隨同丈夫赴莫斯科工作。一家三口留下了這張照片。
主力紅軍長徵後,留在蘇區的瞿秋白於1935年2月在福建長汀不幸被俘,當年6月18日,唱著由他早年翻譯成中文的《國際歌》英勇就義。在上海,魯迅抱病為瞿秋白整理出版文集。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時候,在天安門城樓上擔任俄文播報的,就是瞿秋白和楊之華之女瞿獨伊。與黨同齡的瞿獨伊今年99歲。
【五】夏明翰與鄭家鈞
夏明翰出身富裕之家,父親為清朝誥授資政大夫,欽加三品銜;母親為清末「鐵面御史」陳嘉言長女,曾被賜封為誥命夫人,一家有5人為革命犧牲。1926年,經毛澤東做媒,夏明翰與繡工鄭家鈞在長沙一間簡陋民房成婚,何叔衡、謝覺哉送上對聯:「世上惟有家鈞好,天下只有明翰強。」一時傳為佳話。1927年,夏明翰赴武漢協助毛澤東舉辦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秋收起義後兼任平(江)瀏(陽)特委書記,配合毛澤東開展井岡山革命鬥爭。1928年3月18日,夏明翰被捕,兩天後被殺,留下《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那一年,夏明翰還未滿28歲。
夏明翰就義後,鄭家鈞輾轉來到上海,繼續為黨工作。解放後,回到家鄉長沙做街道工作,1975年病逝。
【六】方志敏與繆敏
方志敏,贛東北蘇區和紅十軍團締造者,他創建的紅色政權,被毛澤東稱為「方志敏式根據地」。北伐時期,蔣介石曾許以江西省主席之高位拉攏方志敏,被方斷然拒絕。方志敏夫人廖敏,也是女中豪傑。兩人育有5個子女,取名為松、柏、竹、梅、蘭——取之於方志敏最愛的一副對聯:「心有三愛,奇書駿馬佳山水;園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蘭。」1934年11月,為掩護主力紅軍長徵,方志敏率紅十軍團北上。1935年1月29日,在懷玉山遭遇敵人重兵包圍不幸被俘,同年8月就義。獄中6個月,方志敏留下了30萬字的《可愛的中國》《清貧》等著作。
廖敏被捕後經組織營救出獄,幾經輾轉到延安,解放後創作小說《紅色風暴》等文學作品。
【七】劉伯堅與王叔振
劉伯堅早年赴歐洲勤工儉學時,與周恩來等發起組織中國少年共產黨,回國後曾在馮玉祥的西北軍做統戰工作,北伐時與著名才女、共產黨員王叔振結為夫妻。1931年,劉伯堅成功策劃和領導寧都起義。黨中央和主力紅軍長徵後,奉命留在蘇區的劉伯堅在戰鬥中負傷被俘。1935年3月11日,在被敵人移獄示眾途中,劉伯堅昂首吟出《帶鐐行》:「帶鐐長街行,蹣跚復蹣跚,市人爭矚目,我心無愧作。」
就義前幾個小時,劉伯堅還給妻子留下書信,安慰愛人不要傷心,要為中國革命努力;養育3個幼兒,續我光榮之事業。令他不曾想到的是,妻子王叔振已於他犧牲之前被害。
【八】羅亦農與李哲時
羅亦農,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領導者,大革命失敗後與李哲時假扮夫妻從事地下鬥爭。1927年11月,羅亦農成為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主持中央組織局工作,並於1928年元旦與李哲時結為夫婦。1928年4月15日,正當羅亦農準備赴蘇聯籌備召開黨的六大之際,因叛徒出賣被捕,6天後就義於上海龍華,時年26歲。妻子李哲時帶著丈夫的遺願,隻身赴莫斯科列席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九】周文雍與陳鐵軍
周文雍,曾參加省港大罷工和廣州起義。大革命失敗後,與中共兩廣區委婦女委員陳鐵軍在廣州建立黨的秘密聯絡機關,對外假稱夫妻。1928年1月,周文雍當選中共廣東省委常委。1月27日,由於叛徒出賣,周文雍與陳鐵軍同時被捕。在獄中,兩人備受酷刑,堅貞不屈。生命最後時刻,他們決定將埋藏在心底的愛情公布於眾,在刑場上舉行了革命者的婚禮。
那一年,周文雍23歲,陳鐵軍24歲。
【十】鄧中夏與李惠馨
鄧中夏,「五四運動」領導者之一,省港大罷工領導人,「八七會議」後擔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26年8月,經劉少奇證婚,鄧中夏與曾經給人當過童養媳的李惠馨結為夫妻。李惠馨靠在紡紗廠做工的幾元薪水,與鄧中夏一起度過艱難時光。1929年初,李惠馨帶著4個月的孩子秘密越過滿洲裡封鎖線,與在莫斯科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的鄧中夏團聚,留下了一家三口唯一一張合照。兩人婚後曾有4個孩子,第一個孩子生下三天後因躲避敵人搜捕夭折,第二個孩子被送到根據地後丟失,第三個也就是照片上的孩子在蘇聯患病夭折,第四個孩子因無法照料而送人。1932年11月3日李惠馨被捕,後經黨營救出獄。1933年9月21日,鄧中夏在南京雨花臺就義。
解放後,李惠馨多方尋找流落民間的孩子,最終也沒有找到,只有這張在莫斯科留下的照片,陪伴了老人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