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史系列故事—58,敬請點擊"關注",查看更多內容。
十六國時,前燕的崛起歷經了數代的努力。慕容廆為單于、慕容皝是燕王、慕容儁稱帝,這三位是慕容鮮卑的最高首領,身旁聚集著一大批慕容家的宗室英才,他們將偏居遼西一隅的鮮卑部落發展成定鼎中原的北方強國。
其後慕容暐10歲登基,慕容恪、慕容評先後輔政、實際掌權。慕容恪將前燕的發展推至了頂峰,而慕容評則只用了短短三年,就將數代努力建立的前燕斷送。曾經,他也是個令敵膽寒的名將,何以前後反差如此之大呢?
一、屢立戰功
慕容評是慕容皝的弟弟,在慕容皝時期就參與了對四方的徵戰。348年,慕容儁掌權,慕容評成為輔弼將軍,參與朝政。
351年,慕容儁進軍中原,慕容評攻打魯口,斬殺冉魏將軍鄭生。352年,奉命率一萬騎兵直撲魏國都鄴城。慕容評迅速圍困鄴城、城外的冉魏兵眾全都歸降。圍城期間,大將蔣幹曾出城突襲,被慕容評粉碎。最終攻陷城池,滅亡冉魏。
354年,慕容評先被任命為鎮南將軍,都督南部十州諸軍事,防禦東晉入侵,後又入朝為司徒、驃騎將軍,上庸王。自此進入了權力得中心。
358年,攻打馮鴦、討伐張平。359年,東晉進犯,慕容評在東阿大敗諸葛攸統率的二萬晉軍。
360年,慕容儁病故前安排慕容恪攝政,與慕容評、陽驁、慕輿根共同輔佐幼主慕容暐。不久,資歷最老的慕輿根不甘心據於慕容恪之後,陰謀作亂,被慕容恪鎮壓。陽驁不久後也病死,輔政的只剩下慕容恪、慕容評二人。
二、執掌朝政
慕容恪攝政,凡事都徵求慕容評意見。兩人配合默契,慕容評也為燕國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轉折發生在慕容恪去世,慕容評按資歷獲得了前燕的統治權。但權力與昏庸、貪婪相伴而生:
1、嫉賢妒能
此時,幼主已經17歲,性格較為懦弱,朝政完全被太后可足渾氏與輔政慕容評把持。可足渾氏與慕容垂有隙,慕容評則怕被慕容垂搶了風頭,因而,他們首先摒棄了慕容恪的遺囑,沒有讓慕容垂當大司馬,而是把指揮前燕軍事的權利給了年僅12歲的慕容衝。
2、貪婪腐敗
大權在握後,慕容評追求財富、享樂,鮮卑貴族將大量百姓遷入自己的封地,隱匿人口,聚斂財富。朝廷的稅收都落入了個人腰包,以致國庫空虛,到了無力支付官員俸祿的程度。
尚書左僕射悅綰向皇帝建議改變這一狀況,獲得慕容暐支持。悅綰大刀闊斧地的清查,為朝廷增加20萬納稅人,與之相應的,權貴的收益收到損失,其中,慕容評很可能是最大的受損者,因為就是他派人暗殺了悅綰,使其所做的努力化為烏有。
慕容評與太后可足渾氏還賣官鬻爵,極大敗壞了官風,使士大夫離心離德。
3、執政無方
368年,前秦內亂,四位國公反叛,向前燕求援。前燕迎來了出兵關中的大好時機,但被慕容評錯過。
369年,東晉大司馬桓溫北伐,慕容評選將派兵,但多路阻擊的軍隊都被晉軍所敗。他又派出皇帝的哥哥慕容臧,但其所率的前燕主力仍不是桓溫對手,大敗而回。慕容評束手無策,準備帶著皇帝慕容暐逃回舊都和龍。危急時刻,一直被壓制的慕容垂積極請戰,萬不得已下,慕容評許其帶兵,結果取得了大勝。
慕容評忌憚慕容垂的戰功和能力,怕其將取代自己的地位,因而與太后勾結,陰謀殺掉慕容垂,結果消息洩露到了慕容垂耳中,令其黯然離開。可以說,是二人直接逼走了國之棟梁。
三、滅國之戰
當初東晉北伐,情勢危急時,前燕向前秦求救,並許諾割讓洛陽。等到晉軍被慕容垂擊敗,慕容評也捨不得再割讓土地,認為前秦能力有限不足為憑。
369年底,苻堅派王猛率軍6萬討伐前燕。次年春,洛陽失陷。接著前秦兵臨壺關,攻打晉陽。前燕朝野震驚,慕容暐集結全國精兵,交給慕容評。三十萬大軍進抵潞川,迎戰王猛。
慕容評雖然兵多,但他認為:秦軍戰鬥力更強,其深入前燕作戰利在速決,只要與其相持,堅守不出,便能拖垮前秦。於是,慕容評命令士兵築壘固守。王猛的戰術則靈活得多,他識破了慕容評的企圖,因而大膽分兵:8月,攻克壺關,活捉南安王慕容越;9月,王猛留下少數人馬虛張聲勢,自帶主力增援晉陽攻堅,破城活捉東海王慕容莊;之後,從容回師,繼續與慕容評對峙。
如果說前燕軍無所作為,是慕容評的能力問題,但他卻沒閒著,霸佔了潞川一帶的土地劃歸己有,規定打柴、取水都得交費,前來打仗的三十萬將士成了他的提款機。受此盤剝,軍心士氣一落千丈。不久,前燕的輜重又被前秦偷襲焚燒。
消息傳回鄴城,皇帝驚得手腳冰涼。他立即派侍中蘭伊前往譴責慕容評:"國家危在旦夕,你是高祖的兒子,不想宗廟社稷,卻忙著斂財。國家亡了,你要那些錢幹什麼用?快把錢帛分給士兵,打敗前秦!"
冬季,兩軍開始了決戰,但人數佔據絕對優勢的前燕軍隊早已兵無鬥志,慕容評兵敗而逃。不久後,前燕滅亡,慕容評逃往高句麗,高句麗也不敢得罪蒸蒸日上的前秦,將其交出。
結語:
慕容評的劣行都是在慕容恪去世至亡國的三年間做下的,這三年,他成為前燕的實際決策人。而在此之前,無論是打仗,還是管理朝政,慕容評雖不出類拔萃,但也有板有眼,算是可用之才,因而才會歷經四朝受到重用而不倒。
由此,可以說,慕容評在優秀領導者的手下,可以成為一個不錯的執行者,但他的能力不足以成為一把手。當沒有人對其進行約束,其自身的惡性就會放大。前燕不乏人才,但鮮卑慕容家族式兼論資排輩的管理方式,使得庸人佔據了關鍵位置,而真正的統帥人才被摒棄。
前燕亡國,其部眾對慕容評恨之入骨,但他並未受到什麼處罰,前秦苻堅放過了他,還給他封了官,使其安享終老。
十六國史系列故事—58,敬請點擊"關注",謝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