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教授《審美與向善:藝術讓人性內心更豐盈》在線開講

2021-01-10 中國社會科學網
周星教授《審美與向善:藝術讓人性內心更豐盈》在線開講

2020年07月03日 13:2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鬍子軒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講座現場截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鬍子軒)為更好地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線上學習、共建共享的教育理念,教育部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聯袂各大高校、專業藝術院校共同策劃舉辦系列公益演講研討,廣邀相關專業名師雲端開講、傳道解惑。

  第一期講座由教育部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聯袂南京藝術學院,邀請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藝術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周星教授主講《審美與向善:藝術讓人性內心更豐盈》,於2020年6月28日當晚19點在線上開啟。

  本次講座由南京藝術學院黨委常委、統戰部長、人文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沈義貞教授主持,他首先向5000餘名在線師生介紹了主講人周星教授,並對教育部戲劇與影視類教學指導委員會選擇南京藝術學院作為公益演講第一站的舉辦地表示感謝。

  周星教授從五個方面詮釋了本次講座的主題——藝術讓人性內心更豐盈。

  第一,藝術的重要性。周星教授以經典電影《城南舊事》為例闡釋了藝術對人的感化作用。他認為,藝術是一種奇妙的觸發劑,可以張揚和強調人生、人性的深度,表達並強化人們感情的微妙變化。藝術還可以讓人們意識到被忽略的生活細節。此外,周教授還以當下熱門電視劇《隱秘的角落》為例,闡明世界越是複雜,我們越能通過藝術的善和美的詩意本質讓被忽略的生活變得重要。

  第二,藝術與人生。藝術始終與人生相伴,藝術的悠長意味在於自然和善良。既然認定藝術伴隨著人生,那麼就要試圖通過精神與情感去鍛造和升華人生。基於此,周教授進一步解釋,藝術的感覺是非理性的,是把一個人的生理成長拉回到心靈和知覺角度,去感受世界的溫暖和溫柔。由此,他進一步談到人和藝術的關係:第一種關係,藝術追求的就是讓你超越生活的不足;第二種關係,就是藝術撫慰人生。他借李白的名篇《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闡釋了藝術給予人的精神滋養,並以電影《少年的你》為例,討論了電影所展現的複雜人生更能讓觀眾體悟到人自身善意所催化的溫暖。

  第三,藝術創作導引藝術批評。藝術批評的價值何在?針對此問題,周教授用國產電影《嘉年華》與韓國同類電影進行對比,認為藝術有各種各樣的表現,批評家不能純粹以自己的喜好對影片進行批評,並以詩句「吳帶當風」「曹衣出水」為喻,闡釋了在審美過程中,個體藝術觀與作品觀賞性的差異。藝術批評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好的藝術教育應是人格教育、視野教育,讓受教育者發現自己、完整自己,而不是刻板地進行知識教育。

  第四,藝術與修養。藝術對人的價值觀形成有重要作用,而欣賞藝術也需一定的修養。他認為,人生的不同階段均有迷茫,只有藝術給予人永不滿足的世界以希望、情感和溫暖。他以曹禺先生的《北京人》《雷雨》為例,闡釋了藝術感受必須要做辯證觀理,要有學養、素養,對自己內心的情感,對文化深層的溫暖情懷有所感知。在藝術教育中,價值觀和人性善惡遠比知識高低來得重要。

  第五,藝術和人生的真諦在於審美純真。電影《鐵達尼號》《我不是藥神》表明,藝術影像的本質是人善性的感染力,電影的價值既不是技術炫耀,也不是觀念呈現,而是內在人性情感的流露。好電影應當重視人世間美好的情感,創作電影、感悟電影也應當感知人性的善意,而非技術、技巧至上。

  講座結束後,主持人沈義貞教授高度評價了周星教授的精彩演講。

  首先,這次講座對南藝來講有特別的意義。南京藝術學院每年都會邀請海內外眾多專家來校講座,周星教授每年都會在各大高校開設講座,但這次講座則有著特別的意義,因為這是教育部戲劇與影視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貫徹教育部精神,在全國範圍內開啟公益藝術大講堂,這將在中國藝術教育史上刻下深刻的印記,而這個大講堂的第一講從南京藝術學院起航,無論對中國的藝術傳播還是南京藝術學院的藝術教育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其次,藝術是人類精神的太陽。我們恰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既充滿生機,也充滿危機,國際上,政治、經濟形勢風雲變幻,自然界,病毒、地震、洪水等災害也頻繁來襲,惟其如此,我們需要科學保證我們的物質幸福,更需要藝術提振我們的精神。藝術永遠是人類精神的太陽,照耀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最後,這是一個奇妙的夜晚。世界各地五千多人齊聚雲端,共享藝術盛宴,今晚,全球起碼有五千多人通過藝術點亮了靈魂,豐盈了內心。

 

講座現場截圖

相關焦點

  • 「審美與向善:戲劇與影視學名師大講堂」系列講座第二季第八講預告
    為更好地推廣新文科建設理念,發揮戲劇與影視學科的文化推廣與價值引領,在2020年暑期成功開展十五講「藝術名師大講堂」系列講座得到眾多高校師生熱贊的基礎上,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特別策劃舉辦「審美與向善:戲劇與影視學名師大講堂」系列講座第二季,將繼續聯袂全國各大高校、專業藝術院校,聚焦戲劇與影視學科,廣邀多所高校的重要專家名師線上開講、傳道解惑。
  • 虞吉教授談「影像傳奇敘事的另面拓展」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通訊員孟德育)2020年12月19日,「審美與向善:戲劇與影視學名師大講堂」系列講座第二季第六講正式在線上開講。    本期講座由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藝術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星教授,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北京師範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燕教授共同主持,山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學與影視藝術博士點和戲劇與影視學一級碩士學科帶頭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 範志忠教授談「影遊融合與互動敘事」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通訊員孟德育)2020年12月9日晚,「審美與向善:戲劇與影視學名師大講堂」系列講座第二季第三講如期而至,在騰訊會議和B站同步直播、順利開講。、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藝術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星教授發表致辭。
  • 人物專訪|周星:新文科建設「蓄勢待發」
    周星教授,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會長、影視教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人物專訪:周星 序 10月30日,在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二十屆年會期間,我校有幸邀請到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會長、影視教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周星教授接受專訪。
  • 周星教授:亞洲電影迎來新的階段
    會議實錄 | 周星教授在第八屆亞洲電影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周星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藝術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級重點教學試驗示範中心「傳媒與藝術實驗中心」主任北師大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主任校學位委員暨藝術學學位委員會主席
  • 聽聽北師大教授周星怎麼說
    教育部戲劇戲曲與影視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周星日前接受封面新聞記者的專訪表示,在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的背景下,影院應該可以規模化地放開,可以預測到今年9月中後期電影觀影就基本能恢復常態。
  • 「愛上南大·教授開講」系列公開課全網爆...
    宅在家裡也能「上南大」,和嚮往已久的南大教授「零距離」溝通!從2月25日開始,揚子晚報招考部落聯合南京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推出了「愛上南大·教授開講」系列公開課直播,目前已成功上線三期,知名專家學者接地氣地講解和互動,收穫如潮好評,直播課視頻還得到了人民日報、央視新聞、騰訊新聞等多個平臺的轉發,全媒體傳播總量超過一千萬。
  • 內心的豐盈
    原標題:【滴水藏海】  內心的豐盈  麥淇琳  黃昏,看野花滿坡,心裡浮起一首詩:「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笑捻梅花嗅
  • 《天下無賊》黑色幽默的背後,表達的是對人性向善的吶喊
    作為一部賀歲電影來講,《天下無賊》是一部極具馮小剛喜劇標籤的影片,除了黑色幽默,還有細膩鏡頭語言和多重象徵意義都給這部影片增添不少色彩,從而呈現了一個引人深思的主題——對於人性向善的吶喊。在我讀來這裡也蘊含著包容,男女主角都來到這裡,但內心卻存在著差距,而這裡的善良似乎是在等待著他的轉變、向善、被喚醒。雖然開始的到來他肆無忌憚做著壞事。結尾,又一次出現了寺院的畫面,前後呼應,圓滿落幕在男主角經歷了內心多次掙扎後,最終的選擇是摒棄了人性中的惡,而選擇了人性中的善,雖然結尾的劇情讓人傷感,就如同回應了劇中那句:好人不是那麼好當的呀!
  • 所有女性必須要知道的女藝術家阿特米西亞丨內心更豐盈
    外表更好看丨生活更有品丨
  • 審美與向善:藝術名師大講堂系列講座 第九講學術沙龍預告
    為更好地貫徹執行教育部關於線上學習、共建共享的教育理念,推廣藝術審美,教育部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聯袂各大高校、頂尖專業藝術院校共同策劃舉辦系列公益演講研討。  陝西省電影家協會主席,西北大學二級教授、博導,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絲綢之路影視與戲劇研究中心」主任。
  • 曲敬國《朗誦藝術的審美品鑑》煙臺文化大講堂第4期 !一元搶票!
    曲敬國《朗誦藝術的審美品鑑》煙臺文化大講堂第4期 !一元搶票!11月4日晚19:30煙臺文化大講堂第4期特邀曲敬國教授在煙臺大劇院開講《朗誦藝術的審美品鑑》
  • 弘揚人性向善的文化,是我永不放棄的責任!
    弘揚人性向善的文明文化,我會<一戰到底>!見過我出鏡江蘇衛視《一戰到底》嗎?我的表現那是相當的激烈和精彩。為保護伴侶動物貓狗,宏揚人性向善美好情懷的文明文化,我會永不放棄的《一戰到底》!絕不回頭。(照片是我與《一戰到底》節目主持人李好合影留念)。
  • 一顆飽滿、豐盈、乾淨、真實、敏感的靈魂,才是藝術直覺的本源
    文/康衛軍昨天閱讀文學大師餘秋雨的《文化苦旅》,談到中國人的國民性,其中提到一個詞叫「藝術直覺」。他說大多數人,可能成為藝術老師、藝術教授、甚至藝術學者、只擁有豐富的藝術知識,並不具有藝術直覺。能說出作者的姓名、作品的年代、當時的歷史背景、作品蘊含的意義,以及那些景區的土質、水質、海拔的詳細數據,但他們未必有敏感的藝術直覺。有兩個人,一個靠藝術謀生,掛著教授的頭銜,高居藝術的講壇,讀書破萬卷,熟記前人的思想,親眼目睹過名家的作品,遊遍千山萬水,可謂是藝術知識廣博。
  • 內心豐盈,是快樂之道
    一個人內心貪慾痴慎越多,那麼快樂自然就會越少。 羅蘭說:所謂內心的快樂,是一個人過著健全的正常的和諧的生活所感到的快樂。當你追求的東西超過你本身的能力的時候,你的思想就是不健康的。 人生的快樂之道,外界佔一部分,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佔一部分。
  • 與孤獨握手言和,人生更豐盈
    接受自己是孤獨的狀態,看上去很難,但做起來並不難,尤其是對於那些經歷世事滄桑的人來說,更不是難事。曾有知乎網友講述,武漢一所大學的一位57歲的教授,相濡以沫的妻子突患重病很快離世,一個月後,唯一的兒子抑鬱自殺。一家三口只剩下老教授一個人,網友上課的時候從來沒有看過老教授的悲傷,只在有一年的清明節,看到教授在荒無人煙的後山獨酌。
  • 周星|新文科視域:藝術學科發展點、線、面建設景觀
    周星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小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戲劇與影視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藝術教育中心主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無疑,2020年是「百年未遇之世界大變局」突顯年,也可以看成是新文科以及藝術學科迎來大變化的學科發展新焦點年。
  • 電影《音樂家》獲專家好評:愛國主義融入溫暖人性
    電影《音樂家》獲專家好評:愛國主義融入溫暖人性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6月22日電(記者白瀛、高蕾)日前在京召開的研討會上,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首部合拍故事片《音樂家》獲得好評。
  • 環保藝術 商業向善 「2020自然夢想家」在歡樂海岸落幕
    活動為期10天,以「做喜歡的事,持續環保」為主題,從環保藝術、商業向善等角度,攜手「藝虛亦實」環保藝術IP,同歡樂海岸30家品牌、商戶一起共同發出環保倡導!讓更多人通過藝術的表達,了解到環保的重要性,讓環保生活方式真正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