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是如何「篡改」三國文化的?

2021-02-13 Mtime時光網


前段時間,時光網發布的這樣一條新聞吸引了網友的眼球——《銀魂》導演福田雄一將自編自導電影《新解·三國志》,男星大泉洋主演,飾演劉備。


大泉洋飾演劉備(左),福田雄一執導(右),2020年上映

福田雄一擅長拍攝喜劇片,這次他也放出話來,要「拍攝一部迄今為止別人從沒有想像過的三國志新解」,劉備在片中「一直只說蠢話和抱怨,一點將軍的樣子的都沒有」,看來是要走戲說搞笑風格。

另外,還有一條值得注意的新聞,就是張藝謀的電影即將在日本上映,日本媒體的新聞稿紛紛強調它「是基於《三國志》荊州爭奪戰改編」,足見三國在日本民眾中的知名度。

日文片名為《SHADOW / 影武者》,將於9月6日在日本公映

如果你愛玩遊戲,很可能玩過或者聽說過日本遊戲公司出品的三國題材遊戲。這篇文章,就將主要從影視劇和遊戲角度,看看日本人對三國文化有多痴迷。



日本的「三國熱」持續至今,那麼最近的一次爆發高峰,得益於吳宇森執導的《赤壁》。

這部三國題材的歷史大片集結了中日韓三國影人,日籍的金城武飾演諸葛亮,中村獅童參演,巖代太郎配樂。

《赤壁上》預告氣勢磅礴

《赤壁》上下兩部分別於2008年、2009年在日本上映,由日本第一大發行公司東寶發行。《赤壁(上)》獲得50.5億日元票房,以當年匯率換算,約為3.6億元人民幣,超越了3.02億元的內地票房成績。

《赤壁(下)》在日本更進一步,拿下55.5億日元票房,遠超內地2.6億元的票房。《赤壁》上下兩部加起來共獲得106億日元票房,是日本影史上票房最高的華語片。

這兩部電影在上映當年,都是票房第二高的進口片。超過2008年公映的《我是傳奇》《納尼亞傳奇2》、2009年公映的《2012》《功夫熊貓》等好萊塢大片。其中2008年是日本年度票房第5名,2009年是年度票房第3名。

其實,除了電影《赤壁》,很多中國拍攝的三國題材影視劇在日本都非常受關注。1994年央視拍攝、唐國強主演的《三國演義》,在日本被公認為史上最傑出的三國電視劇。

據說當年日本人開出1萬美元1集的價格買下,再每集投入1萬美元進行翻譯、配音。

唐國強《三國演義》以84集完整版日語配音的形式,自1995年4月開始在NHK首播。之後又推出國際版,在日本近10個頻道播放過。

電影《赤壁》火爆後,這版電視劇又在日本受到關注,據說不少日本妹子剛看完金城武的盛世美顏,一時不能接受唐國強飾演的諸葛亮。不過看了幾集後,就被唐國強老師的霸氣和對角色多層次的塑造所折服,變成只認這版諸葛亮了。




《曹操》《軍師聯盟》《三國》日本宣傳頁面

胡玫執導、趙立新主演的《曹操》,高希希執導、陳建斌和陸毅等主演的《三國》,吳秀波主演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等等,這些中國拍攝的三國題材都曾引進日本,引發熱議。


日本人最早接觸的三國來自陳壽撰寫的史書《三國志》。具體事件已不可考,不過早在公元720年的日本奈良時代,已經出現提及陳壽《三國志》的內容。

羅貫中在公元1300多年才創作《三國演義》。也就是說,在羅貫中《三國演義》之前,三國故事就已經傳到了日本,並後來在日本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發展、衍生、傳播路徑。

三國故事在日本有著上千年的發展,重點還是在戰後的近代。三國文化戰後在日本的翻紅,有兩部最重要的作品不得不提。


作家吉川英治

第一是吉川英治撰寫的《三國志》。這本書初版於1948年,之後多次再版。書中省去了冗長的戰爭場面,突出刻畫人物形象,增加了文學性和趣味性。

另外,書籍還將三國故事進行「本土化」的解讀,從日本人的角度來詮釋三國。吉川的解讀——譬如不把曹操看作奸賊,而做更為人性化的描繪;譬如對諸葛亮傾注深情,對諸葛亮的喜愛——都奠定了之後日本大眾對三國人物的看法。


橫山光輝漫畫《三國志》部分封面

另一部重要作品則是橫山光輝以吉川英治《三國志》為底本創作的同名漫畫,漫畫1971年開始連載,在長達15年的連載中,出版累計超過60卷,發行了6000多萬本。

漫畫集合了《三國志》中人氣最高、最為經典的故事,從桃園結義一直講到火燒赤壁。人人都能讀懂、都愛讀的漫畫,讓三國故事更加下沉至民間,並將它往「娛樂圈」推近了一大步。

1985年,日本電視臺斥資1.5億日元將橫山光輝的《三國志》拍攝成動畫片,續集也於次年推出。

這版《三國志》動畫雖然聲稱改編自橫山光輝作品,但是無論從內容還是人物形象方面,都與原作有很大出入。

金髮碧眼的曹操

畫著藍色眼影的諸葛亮

女版于禁

尤其是人物形象,非常新潮大膽,曹操變成金髮碧眼的外國人;諸葛亮變得十分妖嬈陰柔,畫上了藍色眼影,簡直快雌雄莫辨;而猛將于禁更直接變成了女性,還愛上了自己的主公曹操。

孫權妹妹麗花姫

麗花姫闖入浴池勾引諸葛亮

另外,該作還加入了一個重要女性角色——麗花姫,她是孫權的妹妹,相當於原作中的孫尚香。

她在作品中也是超多戲,不僅和劉備談了一出「不打不相識」的狗血戀愛;還在諸葛亮洗澡的時候強行闖入,想和他上演鴛鴦浴,趁機勾引他——諸葛亮當然是拒絕了。


同樣是于禁...



自稱改編自橫山光輝《三國志》,實際上卻有這些突破天際的設定,日本觀眾也大呼受不了,於是民間有了一個更加貼切的片名指代這部作品《三國志~金髮曹操和女于禁物語~》。



1992-1994年,東映推出了史詩級的劇場版《三國志》三部曲,以《三國演義》為底本,三部曲副標題分別名為「英雄的黎明」、「長江的燃燒」和「遼闊的大地」。

作品從1987年就開始繪製,更來到中國實地考察,總耗資14億日元,是當時東映製作規模最大的項目。

這系列作品你可能沒有看過,但它的配樂你一定耳熟能詳。由橫山菁兒創作的開篇曲「英雄的黎明」,後被用為古天樂版《神鵰俠侶》配樂,因此廣為流傳。樂曲融合了多種中國民樂樂器,瀰漫著濃濃的中國風。

配樂「英雄的黎明」你一定聽過!

橫山光輝漫畫《三國志》之後,另一部產生較大影響的漫畫作品是《蒼天航路》。這是一部由在日韓國腳本家李學仁編劇、漫畫家王欣太(筆名,他是正宗的日本人)作畫的作品。

這部作品以曹操的形象最為突出,將他塑造為充滿人格魅力和權謀的亂世英雄、天選之子,與中國人對曹操的一般理解有很大不同。


動畫《蒼天航路》諸葛亮和貂蟬形象對比,令人哭泣



後來這部漫畫也被日本電視臺改編成動畫片,於2009年4月到9月播出。前一年,電影《赤壁(上)》已經在日本上映引發轟動,2009年《赤壁(下)》也登陸日本,日本電視臺特地請來導演吳宇森參與配音,在第4集中傾情獻聲。

日本推出過的三國題材作品真的數不勝數,其中不少作品已經完全脫離三國的歷史語境,只是借用人物設定。

譬如高達和三國合體的作品《SD三國高達傳》;完全架空歷史、「基情」滿滿、群魔亂舞的《鋼鐵三國志》;完全類型化為高校日漫的《一騎當千 龍之命運》,等等。


三國版高達,莫名很萌

你能想像這種畫風跟三國有關係?!

正所謂ACG不分家,三國題材在日本擁有廣泛的受眾,既然各路漫畫、動畫能夠獲得成功,這樣一個兼有策略元素、動作元素、歷史元素的題材,自然也會被發達的日本遊戲產業盯上。

而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三國文化自然發源於中國,但將它的影響力延展到世界,甚至成為全球性的文化IP,日本人也有功勞。


《吞食天地2》,說著日語的關羽

在那個還是大街小巷遍布街機廳的年代,只要你走進去,花幾個錢買幾個幣,技術好的話可以在裡面逍遙好一陣子。

相比操作判定嚴格,遊戲過程短促的《拳皇》系列,筆者更喜歡玩一些流程更長的橫版過關遊戲,其中最喜歡的自然就是當年的《吞食天地2》了。

這款遊戲也很可能是80、90後在人生中接觸到的第一款三國遊戲,甚至人生中的第一款遊戲。


魏延撞臉徐錦江

《吞食天地》系列改編自本宮廣志同名漫畫,是一款以三國歷史為基礎,故事純熟虛構的漫畫,由著名廠商CAPCOM開發的遊戲也沿用了漫畫中的設定,將故事發生的時間鎖定在赤壁之戰,但其他細節就是完全瞎編亂造了。

關羽沒有青龍偃月刀,張飛瞎了一隻眼睛,魏延更是和徐錦江撞了臉,如果玩家選擇得當還會有蜀國統一全國的遊戲結局。

然而就是這樣一款「胡說不是戲說,亂編不是改編」的遊戲,沒有阻擋玩家們的熱情,操控自選的角色,在16bit的世界裡叱吒風雲,做一把重回三國的美夢,是那個年代最讓人激動人心的娛樂項目吧。

《笑林小子》裡林志穎惡搞《吞食天地2》

在進入亞洲其他國家時,CAPCOM將遊戲的名字改為了更加直接的《三國志2》(並不是光榮公司的《三國志》系列)。

其中《吞食天地2》遊戲素質高,流傳度甚廣,甚至在林志穎主演的《笑林小子》(也譯作《旋風小子》)裡還被拿出來惡搞。

如果你沒有經歷過街機時代,對《吞食天地2》毫無印象,沒關係,除了《吞食天地2》之外,日廠直到今天還在開發其他類型的三國遊戲,我們一點一點說。


《三國志11》

1985年,光榮公司推出了策略遊戲《三國志》,這樣一部將三國歷史背景納入到SLG遊戲類型的玩法,讓幾乎所有對三國歷史懷揣憧憬的玩家躍躍欲試。

與前文中提到的動作遊戲《吞食天地》不同,《三國志》裡玩家掌控的是一方勢力,如何從內政到外交,從戰術到戰略重新演繹歷史,考驗的是玩家的心智而非操作,再加上高度還原的歷史語境,歷史體驗度極高。

《三國志》一經推出就廣受好評。其獨創的核心玩法,將三國歷史人物通過統率、武力、智力、政治等不同維度能力進行數據化的展示,將上百個人物的差異化直觀展示出來,這種設計被各種遊戲沿用至今。

時至今日,該系列已經推出到《三國志13》,儘管遊戲的口碑起起伏伏,遊戲類型也曾轉向RPG化,近年來甚至有了手遊化、頁遊化的趨勢,但依然有一部分忠實玩家不離不棄。


《真·三國無雙》系列

如果不喜歡在《三國志》裡以謀略書寫歷史,那也可以選擇在《真·三國無雙》裡體驗一把玄幻風。在《真·三國無雙》的世界裡,玩家可以選擇控制一個角色,真實參與到每場戰鬥中去,體驗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快感。

《三國無雙》系列第一作於1997年在PS平臺推出,同樣由光榮公司製作,系列第一世代還是一款質量不高的格鬥遊戲。

而到了續作《真·三國無雙》開始,該系列轉型為上手極快,體驗流暢的動作遊戲,玩家控制的武將在戰場中以一敵百,帶領己方勢力橫掃全軍,酣暢淋漓。

目前該系列已出到第八代,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固定粉絲群,是影響力最大的三國遊戲,沒有之一。


《高達無雙》

由於《真三國無雙》系列的成功,光榮公司還將這一遊戲類型發揚光大,開發出了以日本戰國為背景的《戰國無雙》

以高達系列為背景的《高達無雙》

以漫畫《海賊王》為背景的《海賊無雙》

以任天堂塞爾達系列為世界觀的《塞爾達無雙》

甚至還將三國歷史和日本戰國歷史混合在一起,出現了關公戰秦瓊般的《無雙大蛇》等等,正所謂萬物皆可無雙。

此外,《真三國無雙》系列還衍生推出過一款名為《雀·三國無雙》的麻將遊戲,借著三國歷史的外殼,將遊戲性和娛樂性發揮到了極致。


誰不想和趙雲打打麻將,嘮嘮家常?

這兩款三國遊戲讓光榮公司在遊戲領域裡獲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從筆者個人體驗來說,帶給我最多遊戲樂趣的三國遊戲,是同樣在光榮旗下的戰棋類遊戲《三國志:曹操傳》

1995年,光榮公司推出了以三國為背景的戰棋遊戲《三國志:英傑傳》,此後又陸續推出了《三國志:孔明傳》和《三國志:曹操傳》。

而後者是該系列流傳度最廣,素質最高的一部,儘管推出已有20餘年,依然通過玩家自製MOD等形式散發著生命力。

在遊戲中,玩家需要依靠兵種搭配、走位、升級裝備等方法,在每張地圖裡取得勝利,最終完成自己的三國霸業。

 

《三國志:曹操傳》如今看起來畫面簡陋,但遊戲性依然卓越

除了以上四款在很多人的青春裡留下印記的三國遊戲系列,日本廠商GameArts還曾與中國臺灣著名歷史漫畫家鄭問合作,於2001年推出了策略向遊戲《鄭問之三國志》。

遊戲有意識的與光榮公司的《三國志》系列做出差異化,更加貼近真實歷史,更加注重戰略對整個戰局的影響,也獲得了一些玩家的肯定。

有了即時戰略,有了角色扮演,有了動作遊戲,也有了戰棋遊戲,是不是還缺卡牌遊戲?

在日本本土也有一款名為《大戰亂!三國志大戰》卡牌手機遊戲。該遊戲以邀請大牌漫畫家為卡牌人物作畫或讓漫畫人物亂入三國而著稱,在日本國內也有穩定的受眾。


驚!黑傑克竟出生於三國時代,自我醫療續命至今(uc一下下)

而近年來風頭正盛的三國遊戲卻非出自日本人之手,而是英國著名遊戲公司Creative Assembly開發的策略遊戲《全面戰爭》系列新作《全面戰爭:三國》。

遊戲一經推出,就拿下了當周Steam遊戲銷量榜冠軍,同時在線最高人數達到19.2萬,雖然也有人物歐美臉等問題,但仍然是一款素質極高的遊戲。

那個早已塵封在歷史長河中的劉備,生前一定從未想到過,在他離世1800年後,仍有來自全世界的遊戲玩家們為了幫他匡扶漢室,徹夜奮戰。

- END -

往期精選回顧:


相關焦點

  • 我們是如何失去三國文化的
    遊戲設計者的核心想法已經是如何把三國美女們的衣服設計的更加簡約了。幾年前,對國內歷史遊戲愛好者來說特別黑色幽默的一個笑話是:如果沒有日本,這個世界上將不會有三國遊戲。現在,這個笑話有了一個進階版本:如果沒有日本,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三國遊戲將是英國人做的。
  • 日本人崇拜三國文化,為什麼比我們還痴迷?
    日本製作的海報:曹操不止是94版三國讓日本人熱情高漲,之後其他只要是和三國有關係的影視作品,都會讓日本人痴迷,比如吳宇森導演的《赤壁》、高希希導演的新版《三國》、張永新導演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等無不讓日本人興奮不已
  • 日本人熱愛三國文化,選出三國最強五大虎將,其中沒有趙雲和張遼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除了國人之外,我們周邊的很多小國,也熱愛三國文化,對三國名將的排名頗感興趣。其中一個日本就是一個非常喜愛三國文化的國家。眾所周知,日本文化大部分起源於中國。唐朝時期中國的一些生活習慣以及文化傳播到日本例如插畫,茶道等,三國時期的故事也是被日本人所熟悉,因為這符合日本大和民族熱血的性格。所以在日本無數三國題材的遊戲一波接一波的出,一波接一波的賣,打都打不住。
  • 略談日本三國文化與光榮《三國志》人物設計
    《三國演義》作為在日本傳播最廣最深的中國文學作品,對於日本人的影響絕非簡單的看過而已。三國文化在日本的傳播公元14世紀日本軍記物語《太平記》中出現了一段較為完整的,作為插話故事的三國情節,自此三國故事開始出現在日本人的視野中並逐漸成為日本人最喜愛的中國歷史之一。
  • 日本終於對《三國》下手!日本搶奪中國歷史!拍完戰國!拍三國!
    日本,從來不掩飾自己對中國歷史的喜愛與崇拜!無論是動漫、遊戲還是電影,隨處可見中國歷史元素的應用,而這些中國歷史元素的應用,往往都會使作品大賣!賺的盆滿缽滿!可見日本人有多愛中國歷史。《王者天下》就是根據日本排名第三的同名漫畫改編,漫畫完全依託中國戰國時期背景設計,採用中國歷史背景,中國歷史人物,只是加上了日本人獨特的理解與改編!變成了「日本原創」!進而火爆日本市場。眼見中國歷史元素深受歡迎,大有「錢」圖!
  • 論三國文化是如何滲透歐美的
    至1994年,央視老《三國》電視劇登場,其裡程碑地位不必多言,傳播到日韓等地也獲各種好評,尤其對三國文化非常痴迷的日本人,對央視三國質量讚不絕口,還推出了一系列連中國都沒有的各種畫集周邊,而在光榮的經典遊戲《三國志》系列,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央視三國角色形象對他們的影響。
  • 日本人為何痴迷於三國?
    ,很多中國朋友常常會不解地問我:「我們明明有四大名著,為什麼你們日本人只喜歡三國呢?」事實上,在日本根本不知道中國有「四大名著」之說,所以就算這樣被問,也不知該如何回答才好。從我的角度看,四大名著在日本的反響是這樣的:◎三國演義(在日本稱作三國志)——相關小說、漫畫、電影、遊戲俯拾皆是,男女老少盡人皆知。◎西遊記——三藏法師、孫悟空等主要人物知名度或許在三國之上,但總體印象「是給小孩子看的故事」,大人不會去認真討論。
  • 《真三國無雙》電影來襲,關羽呂布受熱議,三國文化傳播日本有功
    繼日本拍攝的三國題材電影《新解釋三國志》定檔年底上映之後,由中國3D數碼娛樂有限公司出品的三國題材古裝動作電影《真三國無雙》也有了新的進展。早在2016年的香港國際影展上,該公司就宣布了獲得授權,將拍攝真人版電影《真三國無雙》。說起來,日本對三國文化的熱衷是有目共睹的 ,有很多網友質疑:電影拍攝版權需要經過日本遊戲公司授權,那麼他們的三國遊戲取材可是實打實的我們的歷史,又是得到了誰的授權?很遺憾,沒有授權,因為在若干年之前的明清時期《三國演義》小說就流傳海外了。
  • 日本人為什麼如此痴迷三國?
    審核丨louis 流年如墨 文丨春辭排版丨Arc翼執泠 封面丨Arc翼執泠日本人又雙叒叕拍三國了。曹操在日本人最喜歡的歷史人物網裡頭排第四,諸葛亮排第九。(94版《三國演義》也被引進日本。)除了這部《新解釋·三國志》之外,日本當然還有很多三國作品。早在1992年,東映就拍攝過三部三國主題的動畫電影,分別是《英雄的黎明》、《燃燒的長江》和《遼闊的大地》。
  • 為什麼日本人如此痴迷三國?
    如果你愛玩遊戲,很可能玩過或者聽說過日本遊戲公司出品的三國題材遊戲。這篇文章,就將主要從影視劇和遊戲角度,看看日本人對三國文化有多痴迷。2019年5月份時候,作為CA最新的「全戰」系列作品,《全面戰爭:三國》讓這家英國工作室在國內聲名大噪,本來中國玩家就對三國題材有著獨特的情懷,自然紛紛掏出錢包,買買買了。
  • 日本人的三國文化:吉川英治與《三國志》
    《三國志通俗演義》在日本翻譯出版已三百餘年了。 一六八九年至一六九二年,京都天龍寺僧人義轍、月堂兄弟以湖南文山的筆名用文言體日文譯成《通俗三國志》,刊行於世,先是在上層社會,隨後在民眾間也流傳開來。從此,無論兩國文化交流是好是壞,日本一直與中國共有這部古典文學作品。對於中國歷史,大概日本人最熟知的就是三國時代吧。
  • 為什麼日本人那麼愛三國?
    全國各地都有三國文化,成都的氛圍尤其濃厚。作為蜀國的都城,成都是三國文化的重要源頭,三國文化也成為天府文化、中國文化的重要部分。
  • 文化入侵?日本動漫遊戲已毀了年輕人對三國的認知
    [摘要]《一騎當千》主人公孫策伯符所在的學校,相當於三國時期的吳國。原作設定在日本的千葉縣木更津市附近,而TV動畫版中有孫策在日本橫濱的唐人街中華料理鋪進行打工的劇情。19世紀之前,三國故事便已傳入日本,在近代日本的三國情結下,日漸流行,並因此而湧現出大批的三國類型作品。20世紀80年代,日本動漫在世界打響了品牌,三國題材也層出不窮,這些或正或邪或恢的作品。當下ACG領域凡提到三國這個詞,很多非史實的凌亂畫面會浮現在很多中國年輕人的腦海。我們已經是被日本動漫遊戲文化洗腦的一代人。難道這就是青少年眼中的三國文化嗎?
  • 日本人最喜歡的三國十大人物是誰?
    自《三國演義》面世以來,不僅在我國廣受讀者追捧與熱愛,在鄰國日本也同樣掀起了一股經久不息的三國熱潮,無數的日本民眾也成了三國文化的忠實粉絲。本文結合相關史料及文獻,對《三國演義》進入日本的時間、發展及日本人眼中的「三國十大名人」做一個簡單的介紹。《三國演義》傳入日本的具體時間,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 三國文化在國外的地位有多高?
    可以說,「三國」故事陪伴了幾代日本人成長。日本街頭有不少「三國」元素「三國」在日本有這麼一大批能氪金、有文化、愛買周邊、能辦活動的忠實粉絲,妥妥的「頂流」待遇。而在「三國」天團中,日本人公認的C位非諸葛亮莫屬。
  • 【文化】戲說三分事 風花卅年中 閒話日本遊戲中的三國情結
    然而,中國史上的亂世不少,可為何獨獨三國有這樣無可替代的魅力?這自然與文學作品的宣揚是不可分割的:陳壽的《三國志》作為前四史之一,是我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典籍;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作為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國可說是老少皆知,在古代文學史上具有超然的地位。與我們相似,日本人對於三國的認識,也是從文學作品開始的。
  • 日本人對三國有多偏執?不僅拍了各種電視劇,還把三國遊戲玩出花來!
    日本人又雙叒叕拍三國了。前陣子,由導演福田雄一執導的三國題材電影《新解釋·三國志》公布了海報,人物風格和中國人心目中的正統《三國演義》甚至《三國志》都相去甚遠。畢竟日本人改編那麼多次三國了,拍出個喜劇片也是合情合理的。
  • 看日本遊戲如何蹂躪中國文化
    作為友好鄰國,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一衣帶水,同屬儒家文化圈。於是日本人總喜歡在自己的遊戲裡 帶點「中國元素」。不可否認,三國文化的確是因為日本遊戲公司才讓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的"三國時代",這點讓中國的製作人羞愧到鑽洞。
  • 諸葛亮北伐原因與天水三國文化
    古遺址有大有小,大有大的戰場,小有小的故事,給人留下了一頁頁太多的回味。再從出土的文物來看:劍、刀、矛、戈、箭頭、譙鬥、盔甲、車馬器殘片,吊鍋、弩機等,這些實物有的館藏於甘肅省博物館、天水市博物館、秦安縣博物館和禮縣博物館,或散藏於民間,這些實物證明了當年哪種刀光劍影、「鼓角爭鳴」古戰場歷史的存在。不管遺址或實物就形成天水三國文化的主靈魂,滲透著文化形態的包容性。
  • 三國丨日本人對「三國」的萌化腐化娘化...都是因為愛啊
    說起日本人對三國的痴迷,那簡直超出中國人的想像。在日本,三國題材從動漫到遊戲已經衍生出了各式各樣的版本任君挑選。說起來可能有點兒難以置信,日本的男女老少都對三國題材作品愛得深沉,甚至在日本中學教科書中也有三國史的部分。日本的小學生們更是對諸葛亮、關羽、劉備等三國英雄人物耳熟能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