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8年,韓國0.98的總生育率已經不容樂觀,那麼到了2019年,這項數據繼續下跌至0.92,就不免令人有些驚訝了。
0.92,意味著韓國是經合組織成員國裡唯一生育率不足1的存在,更意味著大量女性畢生都不曾生育。
無子化的傾向並不只在韓國。韓國的今天,會是我們的明天嗎?
01
韓國生育率一年又一年刷新新低。無子化,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青壯年勞動力不足,老齡化加劇,人口結構逐漸出現問題。
在這樣的狀況下,韓國近日出臺了鼓勵生育的政策。
小e簡單總結一下:
1.2022年起,每月發放30萬韓元嬰兒津貼。
2.通過補貼,鼓勵夫妻共同休育兒假,如果雙方都離開工作崗位,育兒假的收益比一方帶娃更高。
3.給孕婦的國民幸福卡提額,從60萬韓元增加到100萬韓元。
4.補貼提供育兒假的中小型企業,為期3月每月200萬韓元。如果企業提供的育兒假超過1年,則可以享受稅收優惠。
5.鼓勵多子女,政府正在擬定計劃,對貧困家庭和多子女家庭提供全額大學學費資助,而多子女的標準或將從3個孩子變為2個,且租房也會給予優先考慮。
02
2018年韓國生育率僅為0.98,官員在召開記者會時回答,這種狀況原因有二:已婚夫婦不想生育,願意單身的人口增加。
最近出臺的這些政策,對這些痼疾具有一定針對性:通過補貼,降低女性生育的成本,男女共同付出;通過政策優先,鼓勵企業提供福利,鼓勵家庭多生多育……
但是現實或許並沒這麼理想。
在《江原日報》這篇報導下,網友們唱衰聲並不少。
「您難道認為低收入家庭可以生3個孩子?」
「一直這樣下去吧,直到稅收用完。」
「除公職人員外,還有其他地方可以給予三個月的育兒假嗎?」
「錢就這麼多,您支付的應該是生孩子所有損失,而不只是相同的月薪。」
03
為何韓國生育率持續走低?
因為在韓國年輕人看來,結婚生子或許不再是幸福的標配,而這一點對女性尤甚。
在韓國的文化當中,女性始終是附屬的、地位偏低的,央視曾報導過韓國家庭如何分配家務,調查顯示,每天工作時長超10小時的雙職工家庭裡,女性平均每天做家務1小時,而她們的丈夫僅僅負責18分鐘。
韓劇《我叫金順》裡,金順剛找到工作,每天回家都很晚,於是想讓男性長輩幫忙承擔。哪知道扭傷腳的婆婆跳出來大罵:「太不像話了,再忙也不該這樣,你就是上班累了想偷懶。」
本該最理解女性苦楚的婆婆,哪怕受了傷,也認為應由女性承擔家務。
這正是韓國女性的一個縮影。
除了家務,還有生育帶來的損傷、家庭地位的下降、職場中斷的後遺症……
生育率一降再降不僅是在韓國。
如今在我國,生育率同樣處於較低水平,「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區」,年輕人開始追問結婚的意義,開始反思生子的必要性,這是自我意識的一種覺醒,但是於社會層面來看,並非長遠之計。
韓國的今天,會是我們的明天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