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新一期的熱播綜藝《我家那閨女》中,闞清子提及自己婚姻觀的話題,上了微博的熱搜榜。
可見,情感和婚姻,一直都是備受關注的大眾問題。
那麼,我不禁也好奇,什麼樣的婚姻觀,竟然會引起公眾如此大的反響呢?
在《我家那閨女》中,闞清子先是對好友拋出了一個問題:什麼是結婚?結婚的意義是什麼?
好友的回答是,結婚是愛的承諾,如果對方連承諾都不給你,那就是對方不夠愛你。
相信這一觀點戳中了許多女性觀眾的心,談了那麼久戀愛,可不就等最後修成正果的那一刻嗎?如若最後你不跟我提結婚,那感覺就好像肚子正餓著,好不容易美食送到嘴邊,最後卻吃了一口屁。
緊接著,闞清子又繼續提到當下男生們關於結婚的誤區,說大家都追逐於房子、車子和存款,事業必須要比女方強,財產一定要比女方多,不然就不足以支撐自己的大男子主義。
她能這樣想,其實一點也不奇怪。
眾所周知,闞清子有一段轟動一時的戀情,對方是紀凌塵,一個有顏值、有身高的大帥哥。他們不僅相貌登對,就連「闞清子」和「紀凌塵」這兩個名字,都十分具有神仙眷侶的味道,配了一臉。
然而,這段神仙感情,卻在持續了三年後宣布告終。
分手當天,闞清子微博發布信息「沒出軌、沒捉姦、沒合約,真分手」,而紀凌塵那邊轉發後,補充道「你喜歡大海,我愛過你」。
對於這樣的結果,闞清子直到今日,都沒有完全走出來,一提及感情就流淚,而身為外人的我,卻對這一結果並不意外。
當初闞清子、紀凌塵兩人結伴參加《親愛的客棧》時,紀凌塵就如同一個沒有主見的大男孩一般,凡事都需要闞清子操心,還動不動就發脾氣。
要知道,那時候紀凌塵可不是年輕小夥兒,而是一個快奔3的大男人了,卻還是無處不透露出的小家子男人氣。
紀凌塵曾經說過30歲要娶闞清子,但這個承諾,30歲的時候並未兌現,兩人分手的原因也成為一個謎團。
但就我猜測,原因之一,大概是闞清子已經等不起了,原因之二,大概是紀凌塵生活上的大男子主義,與不作為精神,讓闞清子的情感之路,倍感疲憊。
誠然,闞清子還愛著紀凌塵,但也看不見希望了。
再次回到《我家那閨女》中闞清子關於婚姻觀的回答,她說,自己其實並不看重物質條件,那些不過只是一個藉口罷了,相比於物質,她更加重視陪伴。
陳奕迅曾在《陪你度過漫長歲月》一歌中,將「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唱進了無數女孩的心裡,而現實中,許多雞湯文學,也都大事宣揚「真正愛你的人,是捨得花時間陪你的人」。
對此,我也只是笑笑而已,因為能說出這些話的人,不過只是沒有經歷過貧窮荼毒罷了。
所謂婚姻需要的是陪伴,而不是物質,就跟愛情、麵包一個道理,只有手握麵包的人,才會如此深信「愛就是陪伴」的觀點。
所以,藉由闞清子的婚姻觀,我們不妨也來討論一下「什麼是婚姻」的話題。
婚姻是什麼?是一紙結婚證?是一場親朋滿座的婚禮?我認為兩者都只是形式,並不能算婚姻本質。
那麼婚姻究竟是什麼呢?
為此,我從「婚姻」兩個字的字面上,得出了兩個有趣的結論。
結論一:「婚姻」,不過是一個「女」人,遇見了一個令她「昏」頭轉向的男人,繼而想為男生改變自己,重新定位自己的「女」人形象,最後相處時間久了,兩個人都放下了彼此的包袱,步入婚姻殿堂,女人也因此不必顧忌自己形象,可以「大口」吃飯了。
結論二:「婚姻」,不過是一個「女」人,「昏」了頭,嫁給了眼前的男人。從此自己越來越不「女」人,最後心灰意冷,不顧及形象,變成了「大口」吃飯的家庭主婦。
兩個結論,前者是因為愛情,後者是因為盲目,但落點都是生活,而生活也是婚姻本質的呈現方式。
無論你結婚的初衷,是因為海誓山盟的愛情,還是突然降臨的孩子,是因為父母之命,還是因為「大勢所趨」,最終都不過變成兩個人生活的延續罷了。
所以,你要我如何定義婚姻,我的結論是,婚姻即生活。
定義完婚姻後,有一個問題就不得不思考,那就是為什麼要結婚?
電影《愛情麻辣燙之情定終身》裡,周一圍飾演的已婚男子高東華,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最近身邊很多人都要結婚了,他們有因為懷孕要結婚的,有因為父母之命要結婚的,還有因為要從前一段感情的創傷中跳出來,要結婚的,可就沒有一對,是因為愛情而結婚的。有科學表明,讓男女相愛的是體內一種苯乙胺的物質,而這種物質只能存在4年。也就是說,4年一過,愛情就不復存在了。」
這很現實,因為現在很多人結婚的前一天,都不明白自己為什麼結婚。
或許正如錢鍾書先生在《圍城》中所說的那般: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至於為什麼想進去,和為什麼想出去,其實大部分人都說不出個所以然。
我記得我的一個老師,曾經語重心長地對我說:
「森林,結婚不過就是一次衝動的產物,你得抓住那份衝動,不然你永遠不會想結婚。」
以前我不懂其中含義,但隨著自己的情感經歷遞增,便越來越明白這份「衝動」的含義。
我曾經對女友說:
「如果我想要結婚,大概會是因為生活中與你相處的某一刻,我認為當下的生活很幸福,即便將之延續幾年甚至幾十年,我都可以欣然接受,那時候我就想結婚了。」
這麼說,很多人大概會覺得不夠負責任,但在我心底,不過是想避免連衝動都沒產生的狀況下結婚,婚後因為種種原因吵架,或帶著某種遺憾鬱鬱寡歡的情況發生。
所以,你問我為什麼要結婚,我的回答和老師一樣,因為衝動。
回到闞清子在《我家那閨女》中所闡述的婚姻觀,她強調了物質條件僅僅只是不想結婚的藉口,不肯花時間陪伴才是真的。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結婚真有那麼容易嗎?
首先,結婚的雙方該有穩固的感情,這是婚姻的基礎,也有婚後建立感情的,但那就像是買彩票,合拍就是幸福,不合拍就是悲劇。
感情穩定後,結婚雙方還得交流彼此的婚姻觀,比如想要怎樣的婚禮,婚前要做什麼,婚後要不要孩子等等。
再者,結婚得看雙方家庭,看雙方父母是否認可對方,是否祝福新人。
緊接著,過了前面兩關後,結婚要看排面,男方的彩禮,女方的嫁妝,還有必要的婚房婚車,即便這些非必須,但如果結婚雙方當中,一方有這方面需求,這個就是硬傷。
最後就是婚禮,從發出請帖,到籌備婚禮場景,安排座位,收納禮金,雜七雜八的事兒一大堆。
綜上所述,除了雙方感情、婚姻觀外,其餘的都得看雙方的物質基礎,區別也不過是在意程度罷了。
曾經和異性朋友聊過「婚姻」的問題,她的回答就是:
「我不是在意物質基礎,但我總不能為了對方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吧,要真那樣,我父母也不會願意,因為這是基本要求。」
總結就是,不刻意高攀,也不願意將就,對方有多少錢不要緊,別影響自己現有生活水平就可以。
所以,無物質基礎的婚姻是不現實的,也只有闞清子那樣收入可觀的明星,才會提出只要陪伴,不要房車的婚姻觀。
現實中,大多女孩都有或高或低的物質要求,這點無可厚非,畢竟這是一份安全感的問題。
總不能婚前星巴克,婚後雀巢速溶吧。
【作者】平凡森林,一個中二文字病90後,相信文字擁有治癒的力量。
【每日話題】來聊一聊你的婚姻觀吧,歡迎來評論區留言。
【關於文章】原創不易,抄襲必究,路過的看官,請留下個小小的贊,作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