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那閨女節目直播
近日,「闞清子談婚姻」的話題上了微博熱搜,短短一天內閱讀量就高達近4億,討論達5萬多次。
在《我家那閨女》的節目中,清子提到了她的「奶媽」,說了一句特別傷感的話,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太久沒有一個專屬的人,就是每次當外面很冷的時候,都沒有一個人可以手牽手一起走,這種感覺太煩人了。
很多人都有這種孤獨的感覺,並且到了一定程度後就會產生排斥,去外界尋找家的感覺。
「奶媽」結婚前一直跟著清子,到了三十歲的時候突然對清子說,她特別想回家,外面的世界都看過了,現在覺得更想要一個家的感覺。
她回家後不久就結婚了,然後又了自己的孩子有了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然後又說了一句讓清子觸動很深的話。
清子,這也是你一直想過的生活,但是你過不上了。
之後的節目話鋒一轉,引出了經典的主題,什麼是結婚,結婚的意義是什麼。
清子說:「結婚就是男人對女人愛的最終承諾,不結婚就是不愛,物質條件只是藉口,結婚證現在都免費了,也沒什麼車啊房啊,那些亂七八糟附加的東西,這些我也根本不在乎,我覺得結婚對我來說就是陪伴,給陪伴一個承諾而已。」
婚戀就是愛的陪伴,要求就是如此簡單,沒有人們認為的那麼複雜。
領證是免費的
我和老婆的經歷其實也能證明這一點。
我倆是大學同學,大三的時候就在一起了,之後一起準備考研,選擇去北京。
後來成績出來了,只有我一個考上了,她就毫不猶豫了找了份北京的工作,這樣在北京我們一起又相守了三年。
我研究生畢業後,找的是北京的公司,但工作地點不在北京,習慣了經常在一起的我們突然感到不習慣了,總覺得身邊少了點什麼,心理也是空空的。
堅持了半年,我倆覺得一直這樣分隔兩地是行不通的。
習慣了以前下班後在一起吃飯,看電視的生活。
習慣了在北方的冬天,哈著氣給對方暖手的溫暖。
最終我們下決心回武漢,再找工作一起奮鬥,只要能在一起就行。
我先回武漢後,租好房子,春節後老婆也過來了,很快工作都找好了,就開始了相思相守的生活,這一年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
一年內,買房,買車,結婚,並趕在年末小寶寶出生了。
小寶出生的那天,更加穩固了我們婚姻,不再是兩個人相互陪伴,而是一個完整的家庭相互陪伴。
陪伴就是愛的外在表現,物質方面的可以一起去奮鬥爭取,但精神上的陪伴更重要,不可缺乏。
陪伴是讓我們一直走下去的信念。
幸福的一家人
著名作家林語堂: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林語堂在未出名之前是個地地道道的窮小子,但能文能武富有一身才華的他,同樣得到了很多富家女孩的青睞。
林語堂最初愛上的並不是他的妻子,而是聖瑪麗女校的校花——陳錦端,美麗端莊,皮膚雪白,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披著一頭烏黑髮亮的長髮,搭配林語堂的才華橫溢真是再適合不過了。
可這些還是抵不過舊社會門當戶對的習俗,奈何陳錦端是廈門首富之女,而林家家境貧寒,陳父不想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女兒嫁過去後受苦,於是出面幹涉了這段感情,最終兩人沒有走到一起。
陳父出於內心的愧疚,拆散這段感情的同時給林語堂介紹了鄰家的女孩——廖翠鳳,也就是後來與林語堂相伴一生的妻子。
張愛玲曾說過:「忘記一個人只需要兩樣東西:時間和新歡。」
當初林語堂不管是出於撫平失戀的傷感還是其他什麼目的,反正就是接受了這段感情。廖翠鳳欽佩林語堂的才華,對他也愛慕已久。
雖然廖家母親也因林家的家境有過反對,但還是擰不過廖翠鳳的堅持,她說:窮又有什麼要緊。
這句話將她的純真和率性體現的淋淋盡致,也是林語堂願與她相伴一生的原因。
後來兩人很快就結婚了,婚後,林語堂當著廖翠鳳的面將結婚證付之一炬。
他說:結婚證只有在離婚的時候才能用得上。
一個動作,一句話,做出了他對愛情的最高承諾——不離不棄,陪伴永遠。
當然他的承諾最終也兌現了,在他們一起去美國後,廖翠鳳因水土不服患上了急性盲腸炎,因高昂的醫療費有時林語堂連飯都吃不起,就這樣他仍然一直陪在她身邊照顧,沒有一句怨言。
等到他回國後,他的作品已經名氣大漲了,寫作的收入讓他們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但他還是信守當初燒掉結婚證的承諾,相伴一生。
林語堂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是很有道理的。
在遠古時代,女性除了需要滿足生理需求外,最想得到的是安全需求,被守護和陪伴才會讓她們安心,不光是女人其實每個人都害怕孤獨和寂寞,這個強大的基因遺傳至今。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因物質條件得不到滿足而離婚,而有的人物質條件非常豐厚也要離婚的原因。
大房子,豪車,百萬存款仍不能消除心中的寂寞與孤獨,因需要陪伴的心理需求根深蒂固,並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的行為。
所以,愛的陪伴,是底層心理需求,是愛的承諾,是愛的表現,是婚姻的根基。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