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財網
「監管讓平臺型企業不僅能自身發展好,同時能夠服務於整個社會可持續的健康發展,帶來更多百花齊放的創新。這不僅是國家的要求,也應該是每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的自我要求。」11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在浙江烏鎮舉行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主論壇演講時表示,在大發展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很多新問題新挑戰,需要有與時俱進的政策和法規來進行管理。
這是《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發布後,阿里首次表態平臺經濟監管。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這標誌著繼汽車業、原料藥領域,又一重點領域將有專門的反壟斷指南即將出臺。
「為了保障網際網路和數字經濟更為有序健康的發展,國家有關部門正在就平臺經濟領域的政策和法規徵求意見,我們認為這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張勇表示,對於平臺經濟未來的發展,將積極學習和響應國家的政策和法規,用自身更高的要求建設更為健康的平臺經濟,為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的建設貢獻綿薄之力。
作為中國數字經濟的一分子,阿里巴巴既是中國數字經濟時代的參與者和建設者,也是受益者。在剛剛過去的雙11購物季,阿里平臺實現了4982億元成交額;產生了物流訂單達到23.2億個,相較於11年前第一次雙11增長了9000倍。
「經過這次疫情,相信全社會都進一步達成了數位化的共識,養成了數位化的習慣,數位技術也越來越成為服務於整個社會的基礎設施。在過去幾個月,中國疫情得到控制後的復工復產當中,數位化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社會公共政策改變了原來逐級傳導下達的方式,可以通過數位化的方式、技術的支撐直達每一個社會要素。」張勇舉例稱,在3月份從地方政府開始發放消費券以後,各方協同合作,形成網際網路平臺、銀行、媒體、商家和消費者的共振,實現了每一塊錢的消費券可以帶動超過10塊錢的消費目標。
今年4月,阿里巴巴重啟了11年前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候發起的「春雷計劃」,利用阿里巴巴數字平臺幫助受疫情影響,甚至停擺的工廠和商家復工復產,重新幫助他們直接對接市場。實施半年以來,外貿工廠、農產品、零售商家、中小企業等發生了很多數位化改變,近2000個產業帶通過「春雷計劃」加速了數位化轉型。
在數位化的帶動下,中國經濟正逐漸走出疫情帶來的影響。今年10月,中國公布了三個轉正的數據,前三季度的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季度增速在年內也首次由負轉正、貨物進出口總額的增速首次由負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