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民國大戲《鬢邊不是海棠紅》熱播,劇名為啥用「海棠」,有何深意
前段時間,電視劇《鬢邊不是海棠紅》熱播,好評不斷。
該劇講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北平,京劇名角商細蕊(尹正飾演)與愛國商人程鳳臺(黃曉明飾演),因戲結緣成為了知己。
兩人在那個梨園百態的戰亂年代,懷著振興京劇國粹的信念和以身救國的理想,一起攜手與動蕩命運抗爭的傳奇故事。
看過之後,很多人都對劇情津津樂道,其劇名也有古詩詞之風,讓人過目難忘。
回味之餘,有人不禁要問,劇名為啥用「海棠」,此處海棠有何深意呢?
想知道這個緣由,就要從一個典故說起。宋釋惠洪《冷齋夜話》記載: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於時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明皇笑曰:「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明皇李隆基召見楊貴妃,看到貴妃酒醉未醒,非但沒有怪罪,還說是海棠還未睡醒,這就是「海棠春睡」的由來。後來,蘇東坡據此作詩,「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因而,海棠有「花貴妃」之名,後來長盛不衰,被冠以「花中仙」,「百花之尊」的美譽。
說到此處,大家應該就明白了,劇名裏海棠的寓意。
梨園名角兒商老闆,在幾場經典大戲裡,都是演繹美貌驚豔的楊貴妃。富商程二爺與之初次見面,就是緣於商老闆出演的《貴妃醉酒》。
可以說,海棠就是楊貴妃的象徵,而此處的楊貴妃,又是商細蕊的化身。
還有,《長生殿》那場戲,商細蕊扮的楊貴妃,更是出神入化,如貴妃重生。
程鳳臺看後,聽出了不一樣的貴妃獨白,有為君為國慷慨赴死的決心;也有對人間的不舍、不甘和無奈……
在當時民國時局動蕩,戰火紛飛的大背景下,有愛國之心的程鳳臺,感同身受,禁不住的感嘆:「人活著,就是孤獨,就是身不由己,就是求而不得。」
這場程鳳臺看哭長生殿,也成為此劇經典,也進一步印證了兩人是心有靈犀的精神知己。
看到這裡,有人又會產生疑惑,既然如此,鬢邊應該是海棠紅,為啥反而不是海棠紅呢?
其實,找到答案也不難。
因為海棠嫵媚動人、豔麗多姿,有貴妃之名,而楊貴妃和唐明皇的愛情佳話,千古流傳,所以常用來比喻紅顏知己。
劇中的商細蕊與程鳳臺,因戲結緣,經過一系列的坎坷經歷,二人已成生死之交。
戲中的楊貴妃,現實卻是個有血性的男兒郎。
程二爺的鬢邊知己,其實並不是戲中傾城的「海棠紅」,而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藍顏知己商老闆。
另外海棠花又稱斷腸花、思鄉草,有象徵遊子思鄉傷感之意。
片尾,程鳳臺因反抗日本人,安危不保,不得不背井離鄉,與知己商細蕊離別。此情此景,又與海棠花語遙相呼應,離愁別緒油然而生。
以上可以看出,海棠貫穿全劇,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鬢邊不是海棠紅》,此處不是海棠紅,其實「勝似海棠紅」。其中深意,讓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