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講過最高謀略就是最高智慧,最高智慧就是順天而為,其實素書就是規律之書。那麼規律,一定只有一個,是唯一性的。其實所有的中華文化聖賢智慧表達的都是一樣的,講的都是規律,只是每一本經典講的角度不同。只要能讀懂這個規律,通過任何一本經典都可以達到無量的智慧。
而如何讀通,讀透一本書,我也有一點看見。素書中有說「博學切問,所以廣知」。很多人知識非常淵博,感覺什麼都懂,但是沒有一樣精通,因為沒有切問。就是沒有深根究底,探本求源,只知其然,不知道其所以然,學的還是表象,而不是背後的規律。我們會發現,鋼琴家的鋼琴彈的好,其他的樂器也很容易學的會,而且演奏出來的水平都很高。再比如,一個好廚師,蝦做的好吃,其他的海鮮一定不會差到哪去。因為鋼琴家掌握了韻律的規律,廚師掌握了做菜的規律,如果我們不能掌握這背後的規律,亂七八糟學一大通,都只是毛皮和表象。所以,我們一定要找到那個規律,就可以一通百通。對規律的掌握越全面,維度越高,越全維,越能看到事物的本質和真相。所以,我們一生最最重要的事,就是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維度。
《跟豐玄子先生學素書》
完整版音頻 (掃碼購買)
付費後可查看本文剩餘精彩內容及音頻
讀透一本書也是一樣的,我們只要一門深入通過讀通讀透《素書》這一本書,就可以了解聖賢智慧的核心思想,這就是一門深入,提高維度,百花齊放。因為這所有的經典,所有的聖賢智慧講的就是自然規律。宇宙就是自然,中華文化的奧秘所在,就在於解讀了天地文化。天是宇宙,地是地球,所以運行的地球規律、宇宙規律形成了天地規律,老祖宗把這樣的智慧叫做天道。 聖賢智慧流傳已經有三五千年了,這些智慧之所以成為了經典,就是因為不管時代怎麼變遷,不管在任何一個年代,他始終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素書這本書,雖然它更多強調是自然之道與人之道的完美融合,然而也更偏向於從謀略的角度來表達。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從素書來切入聖賢智慧的原因之一,因為謀略更能夠直接解決問題,最快最有效的呈現出價值。
這本書的內容其實是圍繞著治國理政來講的,對於一個企業來講,那個企業就是您的國,您就是這個企業的國王。我們通過治國理政的學問,圍繞著如何治理國家來治理我們的整個事業,因為這背後的規律都是圍繞著人來展開的。整本素書它總共分為六章,第一章原始章,主要是闡述了整個主導觀點,它分為道德、仁義禮,這樣的一個總述。它把我們人與自然顯化出來的規律,用這五個維次進行解讀,通過這五個維次相生的關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然體系。
通過第一章的總述,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初心緣起規律的基因,以及這五個維次的內在價值和重要性。這即是規律的五個維次,也是人的五個維次。
第二章正道章,是針對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來講,應該給自己設立一個什麼樣的高維理想而展開的。
我們古人每一個人的理想都是成為聖賢之人。那麼什麼是聖賢之人呢?第二章正道章,把聖賢之人進行了一個全面的解讀,聖賢之人在今天代表的是可以真正實現持續成功的人。在第二章裡面,把聖賢之人分為三種人,分別是俊、豪、傑,也分別代表的是帥才、慧才和將才。而把同時擁有這三種品質的人稱為王者。不同的才,有不同的標準,讓我們更清晰的知道自己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
第三章求人之志章,也是圍繞著人來展開的。求人之志,求的是人,不是求事。很多人更多是求事,去專注於事,這裡講求人、以人為本。之志就是要建立志向。一個人的志向是如何建立的呢?第三章,通過四個方面修身成為聖賢之人,到擁有大志向。只要我們擁有了大志向,就有了一個要去的方向和動力。一個人有了大志向以後,他就會做到自動自發,他就會做到自己全力以赴。裡面每一段話其實都是通過立大志向來進行解讀的,讓我們看到一些平時不太注重的規律。
第四章本德宗道章,通過第三章大志向的建立,開始圍繞著如何去實現大志向的踐行展開。那麼如何去實踐呢?這裡面就告訴了我們如何成功的一些規律,和如何失敗的規律,淋漓盡致的表達了在第一章裡面講的「通乎成敗之數」。通過這些規律,就可以避免那些會讓自己失敗的,以及發揚那些可以讓自己成功的。
到第五章遵義章,就進入了更深入更落地的與人相處階段。當你修好身,立好志,掌握了成功與失敗的規律了,就要去實現偉大的事業了。而事業的實現一定不是通過做事情得以實現的,任何一件事情的實現都是通過人來實現的,也就是要與人相處的。從商業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真正要做成一件事情,就是要建立組織,要打造一個隊伍,才能夠把事情做好。但是在打造隊伍的過程當中,其實是非常複雜的,我們要面對與各種不同角色的人打交道。所以,當我們掌握了這樣一套規律的話,對於建隊伍,對於人際關係的處理,以及打造一支真正的組織就變得簡單了。所以在這一章當中,更多的是體現了關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層面的。
第六章安禮章,也是最後一章。禮其實就是機制,制度和體系,就相當於大自然的整個規律的顯化。什麼樣的禮,顯化出來的就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環境,我們也把這叫作「造境」。
當我們一個人擁有了志向,同時又通曉了成敗之道,掌握了與人相處的所有規律,我們就有資格來打造和創建一個這樣的良性環境。因為古人講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要想讓這些人都優秀,一定要通過一個地方可以不斷的複製出更多跟自己一樣具備一定高維的人。安禮章把環境對個人的成長,和對一個組織影響的重要性,以及造境的一些規律作出了具體的描述,因為我們任何人都離不開境,萬事萬物都是在一個個不同的境當中。
所以縱觀整本素書,它既是圍繞著道德仁義禮,其實又圍繞著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既從簡單的個人修心、修身來呈現出一個組織的打造,最後可以不斷的自動自發打造出更多組織的環境,這樣的各個維度進行了全面解讀。
所以這本書意義非凡,不僅可以讓自己修成高維的人,還可以打造出一個高維的組織,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形成一個不斷複製出更多高維組織的一個環境。這樣子的話就實現了生生不息,這也是自然的一種規律。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恩您,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