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書》僅一千字,為何被稱「官場奇書」?到底寫了什麼?

2020-12-23 歷史故事匯集

在我國歷史上,有一本奇書叫做《素書》,相傳為秦末黃石公所寫。之後,黃石公將這本書送給了張良。張良也憑藉此書,幫助劉邦打下江山,最終成了漢朝的開國元勳。

這本書也成了張良的不傳之秘。直到幾千年後,世人才得見這本書的真面目。

人們發現,《素書》全文雖然只有1000字,但道理精深,涵蓋面廣,尤其是對官場的權謀之術,描寫得淋漓盡致,因此這本書也被稱為「官場奇書」。

總結來說,《素書》中的權謀之道,可以分為以下四點。

1,離有離無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自己的想法和目的,不能很直白地表現出來,要留有遐想的空間,讓對方琢磨不透。

這樣一來,對方就會有所顧忌,很難採取針對性的措施。同時也能讓自己在遭遇突發狀況時留有後手。

2,非有非無

這句話是指虛實的變化之道,告訴人們做事要懂得變通。如果能掌握這一點,很多事情都會引刃而解。

比如兩軍交戰時,即使知道敵軍佔有優勢,但作為統帥而言,也必須表現得胸有成竹,鼓舞己方的士氣。這樣一來,戰局就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而功成名就之時,即使自己擁有千軍萬馬,也得向皇帝示弱,以防引起皇帝的猜忌。

3,有而無之

這句話是指,身處高位的人,要懂得利用身邊的資源,很多事可以借他人之手完成。這樣一來,就讓自己化有為無,讓別人化無為有,既達到了目的,也節約了時間,在發生意外時也能擺脫責任。

這一點,在古代官場上也很常見,甚至很多爾虞我詐,栽贓嫁禍之事,在幕後都有人策劃。以今人的眼光來看,這種想法自然有些陰暗,這樣的做法也有待商榷。

4,無而有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身為一個權謀家,必須要有強大的內心,必勝的信念。俗話說:「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無而有之就是指這種心態。

比如兩軍對壘時,身為謀士而言,即便自己處於劣勢,也絲毫不能懷疑自己能否攻下城池。只有擁有這種心態,才能解決很多看似不可能的問題。

由此可見,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人就對權謀之術有了深刻的理解,《素書》也的確是官場上的一本奇書。

其實除了權術之外,《素書》中的很多內容都博大精深。比如書中所提的「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為立身治國的根本。」就對後世影響深遠。在2012年,溫總理也曾應用《素書》中的名句「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告誡世人遵信守約。

相關焦點

  • 人之俊,人之豪,人之傑有什麼不同,《素書》講得透
    《素書》相傳為秦末黃石公作,民間視為奇書、天書。《素書》以道家思想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發揮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時以道、德、仁、義、禮為立身治國的根本、參照宇宙萬物自然運化的理數,以此認識事物,對應事物、處理事物的智能之作。傳說黃石公三試張良,而後把此書授予張良。張良憑藉此書,助劉邦定江山。
  • 《素書》: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在于堅持這3個字
    第8篇讀書雜談之《素書》《素書》: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在于堅持這3個字《素書》:根深才能蒂固,枝繁才能葉茂,大器晚成的3個特徵《素書》本德宗道章說,君子以德為本,聖人以道為宗。所謂,萬變不離其宗。一個人能清淨下來,體會天地之真諦,才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在于堅持這3個字。其一,「誠」《素書》曰:「神莫神於至誠。」無所不通之謂神。人之神與天地參,而不能神於天地者,以其不至誠也。心誠則靈。《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漢·王充《論衡·感虛篇》:「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 《素書》
    三國時的諸葛亮、十六國時的王猛、初唐的房玄齡、唐憲宗時的裴度這些名臣,雖然都被世人稱作名震一時的賢相,然而對於道為何物,他們連與之相仿的皮毛都知之甚少,更何況運用它造福蒼生?這就是《素書》不傳給「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的緣故。
  • 天下奇書《山海經》,到底寫了什麼?如何更好地讀懂它?
    包羅萬象的千古奇書即使你不了解《山海經》,你也不可能不知道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的故事,它們被寫進語文課本,從小學時代就印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記憶深處,而這些成語的出處全部都是《山海經》。
  • 海瑞在官場為何被稱為海閻王?百姓卻稱他為海青天?他是一把利劍
    海瑞絕對是大明官場的一股泥石流,官員們稱呼他為海閻王,而老百姓則稱呼他為海青天。能稱得上青天的,除了宋朝包拯包青天外,就是這位海瑞海青天了。為什麼他在官場和民間的形象截然不同呢?主要是因為這哥們的處事風格,絕對讓你耳目一新,原來當官還能這麼幹?
  • 官場小說為何崩盤?官場是個大染缸,還是個鬥獸場,官場中的一切,古人早已玩過
    官場小說為何崩盤
  • 我為何寫心經千遍
    我為何寫心經千遍我父親三年前突然去世,他半生為我奔忙,未曾享過什麼福。我內心十分愧疚,父親下葬時,我在墳前發願,抄心經千遍,為他超度苦厄。抄心經千遍,原來預想十年左右可以完成,但按目前的進度,估計起碼要十五年左右吧,或許更久。剛開始寫的時候,有些句子拗口,重複的字句也很多,心一亂就會抄錯,好幾張都沒有一張對的,這是第一道坎。抄到五十遍左右的時候,就可以熟練地背誦了。但是,心經的經義,我還是不懂的。
  • 宋史千萬字,傳敘千百人,為何唯獨沒有這位天才文豪的一席之地?
    但遺憾的是,一部《宋史》,洋洋千萬字,傳敘千百人,唯獨沒有這位天才文豪的一席之地,宋代筆記裡,也僅隻言片語的零星記載,真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如同《金瓶梅》躋身四大奇書之首,卻不知道蘭陵笑笑生到底何許人,《紅樓夢》作為中國小說的巔峰之作,卻無法窺探曹雪芹現實生活中的蛛絲馬跡一樣,世事註定要殘缺到讓人糾結?張愛玲有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
  • 字寫得好看的人,到底是一種什麼體驗?
    一篇篇帶著紀念意義的書信通過朗誦這一形式被重新演繹,不過大家更願意分享的是那些年代久遠的手稿,見字如面,字的好壞也體現了一個人不同的精神面貌。現如今,手寫文稿的人越來越少,更多的人是通過打字來進行交流溝通,這樣一來,字的好壞也就無跡可尋了,那些字寫得好看的人,到底是一種什麼體驗?
  • 素書全文思想概述
    而如何讀通,讀透一本書,我也有一點看見。素書中有說「博學切問,所以廣知」。很多人知識非常淵博,感覺什麼都懂,但是沒有一樣精通,因為沒有切問。讀透一本書也是一樣的,我們只要一門深入通過讀通讀透《素書》這一本書,就可以了解聖賢智慧的核心思想,這就是一門深入,提高維度,百花齊放。因為這所有的經典,所有的聖賢智慧講的就是自然規律。
  • 《羅織經》入木三分的一句話,僅20個字,說透了多少人的職場困境
    《羅織經》中「入木三分」的一句話,僅僅20個字,說透了多少人的職場困境!世界上最複雜的地方可能就是職場了,職場其實涵蓋的範圍很廣泛,只要有職業的地方就有職場,比如官職是一種職業,因此,官場的生存之道也就適合職場,職場終歸到底是與人打交道,你知道了怎麼與人打交道,那麼,你就能在社會任何地方生存!與人打交道講究的是什麼?當然就是人性!
  • 古人講:「男兒不爭家財,女人不爭嫁衣」,到底講的是什麼意思
    咱們農村有句老話叫「好男不爭財和產,好女不爭嫁時衣」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分兩部分來理解:首先是「好男不爭財和產」,這句話就是勸誡那些好吃懶做的年輕人,應該學得一技之長,有能力供養自己,供養妻和子,不要總想著啃兄啃老。
  • 把官場小說當職場攻略,合適嗎?
    我曾經見過一個看官場小說著了魔的體制內新人,一有空就在那抱著手機看個不停,不時地眯上眼睛仰望天花板,似乎若有所悟,然後就會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突然跑去掃地倒水,跑過來喊兩聲領導辛苦。跟他聊天總是容易冷場,因為說著說著你就能看到他在那緊張的沉思有什麼深意。實習幾天工作沒見熟悉,反倒把辦公室小團體琢磨的門兒清。
  • 明朝太監劉若愚寫了本奇書,乾隆皇帝為何下令銷毀?其中有什麼原因呢?
    劉若愚可以說是如假包換的官宦子弟,他們家世襲延慶衛指揮僉事一職。著名的戚繼光家是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這兩個職位其實是一樣的,可劉家的地位比戚家的更加重要,因為延慶距離紫禁城很近,是個軍事要塞。 劉家到了劉若愚的父親劉應祺那輩時,就更加不得了了,劉應祺一路升到了遼陽協鎮副總兵。可是,出生於如此家庭的劉若愚為什麼會成為太監呢?
  • 清朝最成功的漢臣 縱橫官場50年不倒 秘訣在於8個字
    清朝最成功的漢臣 縱橫官場50年不倒 秘訣在於8個字 說起清朝最成功的漢臣,絕對是三朝元老張廷玉,而這三朝正好是康乾盛世的三位皇帝。他也是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臣,很多人不禁想問他的成功秘訣到底是什麼?
  • 公務員們都在看什麼官場網絡小說?
    by 錢錢翻開kindle扒拉了一圈,發現我其實很少看現代官場文。想想最大原因在於真實感的缺失吧,大部分現代官場文容易把基層官員寫得智硬乃至智弱,港真以現在基層的工作量,能幹下來的都是戰士,怎麼可能落後我國平均IQ值那麼多……更別提白龍魚服、微服私訪橋段寫得過多,真是情節不夠打臉來湊。
  • 素書全文
    第二章 正道章德足以懷遠,信足以一異,義足以得眾,才足以鑑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為儀表,智足以決嫌疑,信可以使守約,廉可以使分財,此人之豪也。我們相信:《素書》擁有成就自己,改變世界的力量!
  • 楊萬裡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寫的不是西湖風光,而是官場故事
    許多人以為這是詩人描寫西湖美景的田園風光詩,其實這裡面寫的是官場故事。先介紹一下送別詩的送別對象林子方,即林枅(1130—1192),字子方,少年時即勤勉好學,性情豪爽而胸懷壯志,慨然以大丈夫自期。林子方舉進士後,曾擔任直閣秘書。簡單說,這就是標準學霸一枚。而且少年得志,在皇帝身邊從事文字工作。這就不能不寫到他的貴人,也就是送他詩作的楊萬裡。
  • 被稱奇書的文化典籍書單及處世或勸人方類奇書介紹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因而出現過數不勝數的傳統文化典籍,這些典籍除被歷代統治者尊為經典的「論孟大中」和「詩書禮易春秋」即謂之為「四書五經」等上品外 ,還有在特定時期、特定領域裡極具人文或鑑賞價值的文化典籍,有人稱其為天書或奇書,如推測與佔卜類奇書,用古雅語寫就的《虞夏書》、鬼谷子所著的《鬼谷子》、傳奇風水大師袁天罡、李淳風所作《推背圖》、魯班創作的《魯班書》、姜太公、張良刪改過的
  • 一千字的內情 — 臺灣電子業今天看什麼? 20160531
    這兩天,Pi和懂灣灣一直在討論有關於5月27日的「前戲太熱,結局冷掉,彩蛋別錯過!日月光與矽品  影子演的比真人好 」是不是寫的太繞彎,沒能一步到位的把話說清楚。(這一篇的確是我們寫過最長的一篇,寫完之後,我們都驚呆了,因為有快6000字啊)當天,有位上海朋友留言說:「寫得太繁瑣太婉轉了。觀點要鮮明,行文要簡潔準確。不確定的部分就標記為不確定。這樣寫文章才會有人看啦。」是是是,對對對,我們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