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工不解寒鴉意,寫入隋堤綠柳中」為何寒鴉不能入「隋堤柳」呢
吳斌
一生備嘗艱辛但又桀驁不馴,率性狂放的書、畫大家徐渭,其詩也寫得相當的好。他的一首題畫詩《扇圖》,寫得挺有意思的,詩為:
渺渺平沙四望通,天涯雙樹立秋風。
畫工不解寒鴉意,寫入隋堤綠柳中。
開始讀這首詩時有點納悶,徐渭為何要說「畫工不解寒鴉意,寫入隋堤綠柳中」呢?在綠柳中點綴幾隻寒鴉,畫面不是挺合適也挺美的嗎?難道這裡面還有什麼說道不成?事實是,還真有。
先說說「隋堤綠柳」。隋堤,即汴河之堤。因汴河是隋煬帝時開通的運河,所以汴河之堤也被稱為隋堤。汴河自河南開封市西北開始,經開封、杞縣、民權、商丘,再到山東曹縣南部邊界,過虞城北、永城北,又經安徽省蕭北,最後流入江蘇徐州西境,匯入泗水。其長度達到千裡以上,而且沿著河堤遍栽柳樹,形成了一條綠色長廊。每到深春季節,柳絮漫天飛舞,與翠綠的柳條相映襯,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古人美其名為「隋堤煙柳」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在《隋堤柳》詩中寫到:
西至黃河東至淮,綠影一千三百裡。
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
白居易的意思就是說,隋堤的楊柳,西到黃河,東至淮水,翠綠之色延綿一千三百多裡,隋煬帝在位的最後一年(約指公元617年),這隋堤上的柳色如煙,柳絮如雪,如夢似幻延綿不絕。隱含著盛極而衰,隋朝眼看就要覆滅的意思。
正如唐朝的李益所寫的《隋堤煙柳》: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
行人莫向長堤望,風起楊花愁煞人。
李益的意思就是說:汴水東流不停,年年帶來了無限的春意。然而隋家王朝的宮殿卻早已灰飛煙滅,化作了塵埃。路過的行人你可別被這美麗的隋堤煙柳所迷惑了。你看那,由隨風飛舞的柳絮所幻化而成的景象,多麼像是隋家王朝的宮殿一般,成的快也消失的快啊,讓人怎能不心生憂愁。
因此說隋堤煙柳,雖然美,但是一種蕭殺的美。因此一開始讀徐渭的《扇圖》詩,就覺得「寒鴉」不是剛好也是這個寓意,不是很般配嗎?為什麼徐渭要那麼說呢?再次細細的查了一下「寒鴉」的含義,原來「寒鴉」還真有些別的本義。
《詩經·小雅·正月》有「瞻烏爰止,於誰之屋」?意思就是說,瞧這寒鴉,到底會停在誰的屋頂呢?《毛傳》註解說:「富家之屋,烏所集也。」意思就是說,富貴人家的屋頂,才是寒鴉聚集的地方。「寒鴉」俗名為孝鳥,飛行聚集之處往往是富貴之地,所以古人是將寒鴉飛來,視為是祥瑞之兆的。成語「愛屋及烏」便是由此意延伸而來。
顯然徐渭是知道「寒鴉」的這層意思的,但他還要故意說,「畫工不解寒鴉意,寫入隋堤綠柳中」,意思就是,我這個「畫工」不知道「寒鴉」還是吉祥的象徵,把「寒鴉」畫進了具有亡國象徵的「隋堤煙柳」之中了。
要是徐渭真不知道「寒鴉」的這層意思,就寫不出這樣的句子。那麼徐渭又是為了什麼呢?猜想過去,徐渭就是故意要這麼將「吉祥」之物與「蕭殺」之物放在一起,構成激烈的衝突,以達到強化人生無常,世事倏忽萬變的藝術效果。如果你還知道徐渭有精神分裂的問題,或許你就更能理解他的「故意」了。
還別說,經徐渭這麼一「故意」,還真就凸顯出了詩的獨特與韻味來了,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