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意味著舊的一年結束,新的一年開始,春節有個傳統,那就是不管相隔千裡,都要趕回家過年。過年求的就是一家人團團圓圓,平平安安。
因此很多的農民朋友早在半個月之前就趕回家了,這些早早回家的,多半是70後農民,而80後和90後的農二代,很多到了現在仍然沒有回家。為啥呢?
一方面是由於工作原因,70後很多都是在建築工地打工,而根據工地的特殊性質,他們放假的時間也比較早,除了一些少數的工資還沒有拿到手的70後,其他的工人基本上能早回家的都回家了。
而80後和90後的農二代,他們多半在企業或者一些事業單位、機關單位上班,在企業上班的還能好點,可以提前幾天回家,這幾天很多企業也才剛剛開始放假,但是事業單位和行政單位的,就必須等到法定節假日才能放假了,也就是大年三十才開始放假。
但除此之外,還有不少的80後、90後農二代,他們早早的放假了,可他們寧願在城市裡每天混著日子,也不願意提前回家,這又是為何呢?他們也有自己的苦衷。
過年遭遇三大劫,尤其是第一個,年輕人坦言「過節」還是「過劫」?
第一,催婚「劫」
80後和90後已經到了該結婚的年紀,最小得80後已經31歲了,最小得90後也21歲了,正值適婚年齡。可他們的婚事,卻讓父母操碎了心。
這麼大年紀了,隔壁鄰居家的都抱上孫子了,自己的孩子卻連個對象都沒有帶回來過,這不由得讓父母萬分著急,於是趁著孩子過年回家的時候,父母動員七大姑八大姨齊上陣去「催婚」。過年如果還沒把對象領回來,父母多半會趁著過年這幾天,給孩子安排好幾個相親。
過年期間的催婚「劫」讓很多年輕農二代十分頭疼,農二代自己心裡也著急,但也總得為自己的一輩子負責,不能隨便找個人就把婚結了,可有時候父母往往不是很理解。於是很多年輕的農二代選擇晚點回家,少受點父母的嘮叨。
第二,錢包「劫」
有農二代說過年回家前,錢包還是鼓鼓囊囊的,過了個年,錢包就變得「空空如也」。過年的花費不少,特別是對於這個年齡的農二代來說,他們已經開始掙錢了,過年時候,孝敬父母的錢不能少,這個數額就不一定了,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除了孝敬父母的錢,過年回家還得準備「壓歲包」,給自己的侄子、侄女等。另外,過年家裡的開支,一般孩子回去了,都是孩子出錢。辦年貨、家裡的開支用度等,雖然過年只回去短短幾天,但是花的錢可一點不少,少則一個月的工資,多則兩三個月的工資都沒了。因此他們戲稱過年錢包遭了「劫」。
第三,走親「劫」
走親訪友是過年一項「必備」項目,年前講究要去給家裡的親戚長輩拜年,說到拜年,當然不能空著手去,要買些東西,或者直接給長輩紅包聊表心意。買東西或者給紅包的數額一般都在300元左右,多走幾家親戚,一個月的工資又沒了。
其實對於年輕人來說,走親戚花錢都不是啥特別大的事情,難受的是,跟自己都不咋認識的親戚或者是一年到頭從不來往的親戚,還要裝作很熟絡的樣子,讓年輕人心裡很不自在。
「過節」成「過劫」,這「三大劫」讓年輕人很受傷,尤其是第一個。那麼各位農民朋友,此時的你到家了嗎?歡迎交流、分享。獲取更多三農資訊請點擊右上角藍色關注按鈕,精彩期待與您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