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經常提到的「大劫」、「小劫」、「阿僧祇劫」指的是什麼?

2020-12-22 名偵探七瀨美雪

「劫」是佛教宇宙觀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概念,許多人往往都會將其誤以為是劫難的意思,其實「劫」是一個時間單位。在佛學中,形容極短的時間,往往會用「剎那」來形容,而形容極長的時間,則常常會用「劫」來描述。

劫是梵文劫波(kalpa)的略稱,古印度人在很久之前就已經用劫來描述很長的一段時間了,劫的概念在印度教裡面也有,不過具體的時間長短和佛教的描述不太一樣。佛經中的「劫」有大劫、中劫、小劫之分。一般如果沒有特別說明的話,提到劫的時候就是指大劫。

一個劫的時間到底有多長,不同的經論中可能會有不同的說法。有些經典喜歡用比喻的說法來說明,比如《僧伽吒經》裡面就說假如有一座佔地極廣的巨大城池,裡面堆滿胡麻,每過一百年拿走一粒,城裡的胡麻全部耗盡,一個劫還沒有過完。另外又舉例說比如有一座極大的大山,每過一百年用絲綢去擦一下,這樣子直到整座山都消失了,一個劫依然沒有過完。

有些經典會將有佛出世的劫稱為大劫,無佛出世的劫稱為小劫。有些經典會將中劫和小劫都歸類為同一種劫。鑑於不同經論存在不同的說法,這裡整理一個比較得到廣泛認可並且比較好理解的說法來介紹劫的時間概念。

一般認為,一個大劫是由四個中劫組成,而一個中劫是由二十個小劫組成。換而言之一個大劫等於八十個小劫。而一個小劫由一個減劫和一個增劫組成。

增減劫:

佛教認為人的壽命一開始的時候有八萬四千歲(另有說法為八萬歲,亦有說法是四萬歲,這裡以八萬四千歲為標準計算),每過一百年減少一歲,一直減到人的壽命只有十年為止,這個過程稱為減劫。一個減劫即是半個小劫的時間,大概為(84000-10)x 100 = 839萬9000年。

減劫之後是增劫,人類的壽命從十歲開始每過百年增加一歲,增加到八萬四千歲為止。如此一減一增的一個循環就是一個小劫(有說法是先增劫後減劫,這裡以先減後增為例),則一小劫約為1679萬8000年。

一個大劫由八十個小劫組成,據此可以得出一個大劫大概為13億4384萬年(另有說法一個大劫由八十個中劫構成,若以此計算則一個大劫大概為268億7680萬年)。需要注意的是,佛經當中經常會出現八萬四千這個數字,往往都是極言其多,未必是實指,這裡計算出來的時間長度可以作為一個參考。

佛教的宇宙觀中,認為世間萬事萬物都會經歷「成、住、壞、空」這四個階段,我們所身處的這個物質世界同樣也會經歷這四個過程。組成一個大劫的四個中劫,分別就是成劫、住劫、壞劫、空劫。「成」指的是物質世界形成的階段;「住」指世界持續存在的階段;「壞」指世界崩壞的階段;「空」就是世界毀滅之後一無所有的階段。世界就這樣在不斷形成,又不斷毀滅的過程中周而復始地一直循環。

一般認為只有「住劫」是有人類生存的時間。傳說在住劫中會有小三災,即饑饉、疾疫、刀兵。在住劫的每亦個小劫當中,每當人壽減到某個程度的時候,人心敗壞,互相仇恨,則會有饑荒、瘟疫、戰爭的其中一種災難發生(不同經論對災難具體的發生時間說法不一),導致人口大量減少。

不過上述三種災難都還算是小災。在壞劫中則有大三災,即水、火、風。這三種災難會直接導致世界的毀滅。傳說火災會燒至初禪天,初禪天以下的物質世界全部都會毀滅。而水災會淹至二禪天,風災則會吹至三禪天。

以上三種大災難與不同禪天的關係,可能與修行境界的比喻有關,未必是實指,但是每一個大劫,我們的物質世界最後則確實必定會毀滅於其中一種大災難。中國人因為「劫」與災難有息息相關的聯繫,漸漸地「劫」這個字就發展出劫難、劫數的意思,並且有了「在劫難逃」、「劫後餘生」等詞語了。在同樣使用漢字的日本,也有使用劫這個字,不過據說在日本更多的是使用時間這方面的意思。而圍棋術語「打劫」則也和「劫」的周而復始不斷循環的性質有關。

佛經當中另一個經常會出現的說法是「三大阿僧祇劫」,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一個修行人從初發心到最終成佛需要的時間。換個說法即是菩薩成佛需要修行的時長。「三大阿僧祇劫」是大乘佛教的說法,在南傳上座部佛教裡面的說法則是「四大阿僧祇劫與十萬大劫」。

阿僧祇是梵文asākhya的音譯,意思是不可數、無量、無數,是一個描述極大數字的數量詞。據說一阿僧祇約為一千萬萬萬萬萬萬萬萬兆,有學者考證阿僧祇這個數字為 10的104次方,即1後面有104個0(另有說法為10的56次方或10的140次方等)。由此可知,無論採用哪一個說法阿僧祇劫都是一個非常非常長遠的時間單位,長到對於凡人來說已經完全不可想像了。

無論是北傳大乘的說法,還是南傳上座部的說法,修行成佛都是極難極久的一件事。不過過去也有過不同的祖師曾說三大阿僧祇劫並非實指,比如認為精準的人,一日修行等於常人的一年乃至百年乃至一劫的話,他的三大阿僧祇劫就沒有那麼長了。或者有說三大阿僧祇劫指的是貪、嗔、痴三毒,這三樣煩惱降服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就完滿了。又或有說一念可超的。說法不一而足,不過從中可以看出祖師們對後來修行人的勸勉,不要以為成佛太難就望而卻步,用心修行一樣可以成就。

另外佛經上面有提到,我們現在所處的大劫名為「賢劫」,因為此劫將會有千佛出世,以其多賢聖,故稱「賢劫」。上一大劫為莊嚴劫,下一大劫為星宿劫。關於我們現在的這個賢劫,佛經有一份詳細的時間表,放在文末,與大家分享。

賢劫第一至第八小劫,無佛出世。

第九劫減至人壽六萬歲時,拘留孫佛出世,為賢劫第一尊佛。

減至四萬歲時,拘那含牟尼佛出世,為賢劫第二尊佛。

又減至壽二萬歲時,迦葉佛出世。

減至一百歲,釋迦牟尼佛出世,為賢劫第四尊佛。

第十小劫,人壽八萬歲時,彌勒佛出世,為賢劫第五尊佛。

第十一至十四小劫中,無佛出世。

第十五小劫,有九百九十四佛相繼出世。

第十六至十九小劫,無佛出世。

第二十小劫,樓至佛出世。

合為賢劫千佛。

相關焦點

  • 過去莊嚴劫,現在賢劫,未來星宿劫
    據佛經記載,我們這個世界在莊嚴劫、賢劫和星宿劫三大劫中,各有一千尊佛成,每當一尊佛入滅後,就要經歷相當漫長的歲月,另一尊佛才會出現。因此,值遇佛陀在世是很難的,佛陀出世就像曇花一現,電光一閃,就又進入漫漫長夜。
  • 理解劫運的概念
    我們先要理解劫運的概念。「劫」是梵文劫波的簡略。劫波,翻譯成中文叫時分,是一種時間的概念。這種時間的概念用「劫」來說,是因為它是非常久遠的一種時間單位。在佛典的闡釋裡面,我們知道有小劫,有中劫,有大劫。一個大劫包含著四個中劫:成、住、壞、空。每一個中劫有二十個小劫。其實,一大劫就包含八十個小劫。我們對劫的時間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就站在我們目前的時間參照系來看,在一大劫裡面我們處在什麼樣的時間點上。
  • 【求生極樂】西方極樂世界音樂沒有中斷的,你想聽什麼,它就演奏什麼,內容全是佛法,幫助我們化解煩惱習氣
    耳的享受,聽音樂,西方極樂世界音樂沒有中斷的,你想聽什麼,它就演奏什麼。演說的,實在講,它的內容全是佛法,幫助我們化解煩惱習氣。在西方極樂世界還沒成佛,人有沒有惡念?沒有了;有沒有惡的行為?沒有了,統統都斷了。可是無始無明煩惱的習氣不容易斷,也沒方法斷,必須是長久的時間,它自然沒有了,習氣自然沒有了。長時間,在極樂世界天天用佛法薰修,那我們就知道,對於斷無始煩惱習氣,時間會縮短。
  • 一切緣起緣滅,什麼才是學佛終點?
    那麼,什麼才是學佛的終點?一、佛菩薩的終點佛陀29歲出家,35歲證道,弘法45年,80歲入滅。佛陀入滅前,舍利弗、目犍連雙賢入滅。可是既然佛菩薩來到世界的使命是教化眾生,娑婆惡世未有改變,佛菩薩們早已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脫。照說早已跳出生死輪迴,為什麼還要通過所謂的「入滅」來示現眾生人生苦短呢?佛菩薩的終點又在哪裡?
  • 神話歷史中的三次天地大劫,除了封神大劫,還有什麼?
    封神演義是我非常熟悉的一部小說,是整個圍繞封神大劫的故事,除了封神大劫,之前還有兩次天地大劫,直接影響了洪荒世界的走向,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大劫之後,三族還有羅睺的爭鬥,把天地打的一片狼藉,也是因為龍鳳在戰爭中所佔的比重,氣運直線下降,龍族甚至最後淪為天庭治下之臣,此為後話。
  • 173.在過去無量無邊劫,有一位佛出世,名大通智勝如來【法華經淺釋】(宣化上人)
    乃往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這是佛說的了。佛說「乃往」,就是指明了過去的因緣。乃在往昔,有無數無邊那麼多的阿僧祇劫。這人所經歷的這一些國土,或者他到這兒點一點,或者他沒有點到的;這所有的國土,再把它都磨成微塵;以每一粒微塵算作一大劫。彼佛滅度已來:而大通智勝如來滅度以來,復過是數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就超過這個數目,比這個數目還多過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那麼多。
  • 佛經中說慧聚菩薩的由來,了解一下?
    皆仁在《大方等大集經》中具足四無礙智菩薩,曾經問佛:慧聚菩薩的由來是什麼?於是,佛就為他開示了其中的因緣。在無量阿僧祇劫之前,當時正是功德藏如來出世,度化眾生的時候。功德藏如來的國土,名叫善生國土,而所處的劫名字叫做無垢,顧名思義,在善生國土之中,一切眾生都很是善良,勘稱純善。那時,功德藏如來座下有三萬二千位菩薩和八萬四千位聲聞。
  • 有為法是什麼?為什麼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金剛經》出自《般若部經》,是無數佛經中的一部。其內容是教人修心向善,布施積德等等。比如在經文的開頭,就提到了「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行於布施有什麼用呢?能積累無量福德。有人說,一個人,只要他還在做布施,就是有為,屬於有為法。從外表看,的確一個人在作什麼,就是屬於有為。一個人只要存在行動,用佛說的有為來衡量,就屬於有為的範疇。
  • 這個壽命,有無量那麼多的大劫,怎麼樣得來的呢? | 妙法蓮華經淺釋
    令其生渴仰因其心戀慕 乃出為說法餘國有眾生,恭敬信樂者:那麼在其他國土中,有這一切的眾生,他們若生一種恭敬心而歡喜見佛的心。神通力如是 於阿僧祇劫常在靈鷲山 及餘諸住處眾生見劫盡 大火所燒時我此土安隱 天人常充滿園林諸堂閣 種種寶莊嚴
  • 「五百年一小劫,一千年一大劫」,是真的嗎?
    中國人喜歡講劫。特別在民間有個說法:「五百年一小劫,一千年大劫。」一般人遇到讓自己經受磨難的人,就說此人是自己的「劫數」,也有的人說自己遇到什麼苦難,是在「渡劫」。關於渡劫的說法,在修真小說、民間故事中比較多見。那麼,「五百年一小劫,一千年一大劫」的說法,是真的嗎?
  • 八字中劫煞是什麼意思
    劫煞是八字算命之術主,是四柱神煞之一,劫煞者搶奪之意也,劫在五行之絕處。如寅午戌火局絕於亥。亥中凡壬水劫火,故以亥為劫煞。
  • 我們這個世界藏著數不清的大菩薩,佛在經中說了他們的來由
    為什麼在這樣短的時間內,您能大做佛事,運用佛的勢力,佛的功德,教化了無數的大菩薩,使他們都獲得無上正等正覺?「世尊啊!這些受您教化的大菩薩眾,假使有人花上千萬億劫時來計算,那也不能窮盡,不能知道究竟有多少?他們從久遠以來,在無量無邊諸佛的處所,就已經種下各處善根,成就了菩薩道,並常常修習清淨行法門。「世尊啊!
  • 什麼是五濁惡世?佛經這樣解釋五濁
    學佛經常聽到五濁惡世這個詞,查佛學詞典當然能查到解釋,但詞典的解釋又是從哪來的呢?應該還是佛經,《文殊師利問經》中就有解釋。「文殊師利!有五濁惡世。云何為五?劫濁、眾生濁、命濁、煩惱濁、見濁。云何劫濁?三災起時,更相殺害,眾生饑饉,種種疾病,此謂劫濁。云何眾生濁?
  • 實用攻略:兒童劫秒變火影劫
    大飲魔刀與水銀刀的選擇在於前期對線英雄與陣容,例如敵方上中野都是AP傷害為主的英雄,建議可以先出小飲魔刀來進行過度。而裝備的改動,破敗被削弱,第一大件更傾向於出幽夢。技能詳解解析:劫的核心輸出技能,前期可以用於補刀避免被遠程英雄的耗血,3級以後配合其他技能的來進行強勢消耗,因為消耗能量大,所以需注意技能的使用頻率來保證能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