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 這個壽命,有無量那麼多的大劫,怎麼樣得來的呢? | 妙法蓮華經淺釋

2021-02-07 宣化上人全集


妙法蓮華經淺釋 441


餘國有眾生 恭敬信樂者

我復於彼中 為說無上法

汝等不聞此 但謂我滅度

我見諸眾生 沒在於苦惱

故不為現身 令其生渴仰

因其心戀慕 乃出為說法


餘國有眾生,恭敬信樂者:那麼在其他國土中,有這一切的眾生,他們若生一種恭敬心而歡喜見佛的心。我復於彼中,為說無上法:我在他們之中,給他說無上法。


汝等不聞此,但謂我滅度:你們各位沒有聽說過這種的道理,所以你們就認為佛滅度了。其實,我沒有滅度,也沒有不滅度;佛不生不滅,又焉有生、有滅呢?


我見諸眾生,沒在於苦惱:我看見這所有的眾生,都埋沒在財、色、名、食、睡這五欲裡邊了;苦惱,就是在這財、色、名、食、睡裡邊貪戀。


故不為現身,令其生渴仰:因為他們都貪著到五欲上了,所以我也就不現佛身為他們說法,令這一切的眾生,生出一種好像好饑渴似的、好仰慕的這種心。因其心戀慕,乃出為說法:因為他們心裡生出一種戀慕的心,所以我就出現為眾生來講說佛法。


神通力如是 於阿僧祇劫

常在靈鷲山 及餘諸住處

眾生見劫盡 大火所燒時

我此土安隱 天人常充滿

園林諸堂閣 種種寶莊嚴

寶樹多華果 眾生所遊樂

諸天擊天鼓 常作眾伎樂

雨曼陀羅華 散佛及大眾


神通力如是:為什麼有的眾生可以見到佛的,有的見不到佛?為什麼佛滅度了,又說沒有滅度?沒有滅度,又說滅度了?什麼原因呢?這都是佛的神通力所變現的;所以才說「生而未生、滅而未滅」。


眾生有可以見到佛的、有見不到佛的。與佛有緣的眾生就隨時可以見佛,與佛沒有緣的眾生就見不著佛。


那麼說我若與佛沒有緣,我見不著佛,那怎麼辦呢?你就要種善根、結佛緣、供養三寶啊!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你在三寶面前修供養,修的時間久了,你自然就有佛緣了嘛!你如果不種善根,始終都不會有佛緣的。


於阿僧祇劫,常在靈鷲山,及餘諸住處:因為神通力是這樣,所以釋迦牟尼佛於無量無數無邊那麼多的時間,常常住在靈鷲山上為眾生說法,或者到其他的世界,其他的國土裡邊。


眾生見劫盡,大火所燒時:那麼眾生看見有這一切的「水、火、風」三災和八難這種劫,由眾生瞋恨火而發生的災劫,在發生大火的時候,我此土安隱:我這個靈鷲山,和其他我所住的地方,都安穩,不會被這三災所害。


天人常充滿,園林諸堂閣,種種寶莊嚴:我所住的地方,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常常都充滿,有很好的花園子、很好的樹林子,和一切的堂、閣,用種種七寶來莊嚴這個寶妙樓閣。


寶樹多華果:寶樹,就是那個菩提樹王。善因為華、善果為果;你種很多善因,這就是「多華」;你得很多善果,這就是「多果」。眾生所遊樂:外邊的一切眾生,是眾生;你自性裡邊、心裡邊,一念生,是一個眾生生;一念滅,是一個眾生滅,念念都是眾生。


所以眾生有自性的眾生,有外邊的眾生;自性的眾生和外邊的眾生,互為眾生,要不怎麼說「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呢?也就是這個道理。所遊樂,在這個莊嚴的道場裡邊遊樂。


諸天擊天鼓,常作眾伎樂:這一切三界的諸天,來擊天鼓,天鼓鳴空,常常地在這兒給佛作伎樂。雨曼陀羅華,散佛及大眾:常常在天上雨下最適意的這種花、最歡悅的這種花;你一看這種花,心裡就歡喜得不得了。把這個花散在佛和大眾上,來供養大眾。


我淨土不毀 而眾見燒盡

憂怖諸苦惱 如是悉充滿

是諸罪眾生 以惡業因緣

過阿僧祇劫 不聞三寶名

諸有修功德 柔和質直者

則皆見我身 在此而說法

或時為此眾 說佛壽無量

久乃見佛者 為說佛難值


我淨土不毀,而眾見燒盡:佛又說,我這個常寂光淨土,永遠都不會毀壞的,而眾生被自己這種煩惱之見給燒盡了。憂怖諸苦惱,如是悉充滿:所以又憂愁、又恐怖,充滿種種的苦惱。為什麼?就因為有這個惡見,有這個眾生見。


是諸罪眾生,以惡業因緣,過阿僧祇劫,不聞三寶名:這一切有罪的眾生,以他們這種惡業的因緣,就是超過無量無數無邊這麼多的阿僧祇劫,也聽不見佛的名號,或者法的名相,或者僧的名字。


這個世界上,在佛沒有出世以前,沒有人知道佛法;沒有人見著佛,也沒有人聽見佛的名號。好像須達多長者,一聽見佛的名號,就毛孔悚然,因為從來就沒有聞見這「三寶」的名字。


諸有修功德,柔和質直者,則皆見我身,在此而說法:所有這有修功德的人,種善根的人,用柔和心直,沒有委曲心,他們就能見著我的身,在這兒來給眾生說法。那一些個有罪的眾生,不但見不著佛,連佛像都看不見;你能看見佛像,這是你的罪業減輕了。總之,你要有功德,才能見著佛,才能見著法,才能見著僧。


或時為此眾,說佛壽無量:或者有的時候,為這一切的眾生,說佛的壽命是最長的,有無量無邊這麼長。久乃見佛者,為說佛難值:為很久很久也見不著佛的眾生,就說佛是最不容易遇著的;為他說這種法。


我智力如是 慧光照無量

壽命無數劫 久修業所得

汝等有智者 勿於此生疑

當斷令永盡 佛語實不虛


我智力如是,慧光照無量:有善根的、常常見佛的人,我就說佛的壽命長。那麼常常不見佛的人,我就給他說佛不容易遇著,難遭難遇!我智慧的力量是這樣子;這個智慧的光明,能照到無量的世界,使無量的眾生發無量的菩提心。


壽命無數劫,久修業所得:這個壽命,有無量那麼多的大劫。怎麼樣得來的呢?因為久修放生的這個善業所得來的,所以才能壽命長。你若想你的壽命長,你就要放生;能多放生,你這壽命就長了。


汝等有智者,勿於此生疑:你們這一般的有智慧的人,不要對我所說的話,生出一種疑惑心來。當斷令永盡,佛語實不虛:你應當要把你這種懷疑的心斷了,令它永遠永遠都沒有了!對佛法不要生疑心!佛所說的話,是實實在在的,沒有虛假的!



粉絲福利:公眾號後臺回復關鍵字 「大悲咒」、「楞嚴咒」、「宣化上人」,「電子書」 即可分別獲取 大悲咒楞嚴咒注音易背誦修持儀軌宣化上人事跡 ,以及 宣化上人23本電子書(PDF) 等材料


相關焦點

  • 印經典的功德是最大的,也開你本有的智慧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94囑累品第二十二◎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現在這《妙法蓮華經》講到第二十二品,是〈囑累品〉。為什麼要有〈囑累品〉呢?因為佛所說的經典,是教化眾生的一種法。
  • 「妙法蓮華經」5個字,有什麼特殊含義?
    淺釋《妙法蓮華經》方便品《妙法蓮華經》經名的第一個「妙」字,意思就是「暢佛本懷」。佛陀將他出現在世間的秘密,完全掀開,一點也不保留地告訴我們,這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為什麼能打開呢?關鍵在「轉」!就如〈方便品〉中,佛陀所不斷開示的:「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又說「吾從成佛已來,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眾生,令離諸著」,以及「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佛陀知見,廣大且不可思議,人的心也是如此。
  • 若求無上道,就可以得一切智;你想得一切智,就先要修禪定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49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若人求佛慧 於八十萬億那由他劫數 行五波羅蜜於是諸劫中 布施供養佛及緣覺弟子 並諸菩薩眾在無量億劫這麼長的時間,也就是在八十萬億那由他這麼長的時間之中,一心精進,不懈怠、不休息。又於無數劫,住於空閒處,若坐若經行,除睡常攝心:又在這無數劫數之中,住在阿蘭若處(寂靜處),或者是坐禪,或者是經行。我們這兒打禪七,這跑香,就是經行。為什麼要坐坐又經行呢?就是因為坐長了就會睡覺;那麼坐坐行行,這就不會睡覺了。常收攝其心,令心不打妄想。
  • 妙法蓮華經第十六品
    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一切大眾:『諸善男子,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復告大眾:『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又復告諸大眾:『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是時菩薩大眾,彌勒為首,合掌白佛言:『世尊,惟願說之,我等當信受佛語。』如是三白已,復言:『惟願說之,我等當信受佛語。』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三請不止,而告之言:『汝等諦聽,如來秘密神通之力。
  • 妙法蓮華經第十一品
    妙法蓮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爾時佛前有七寶塔,高五百由旬,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從地湧出,住在空中,種種寶物而莊校之。五千欄楯,龕室千萬,無數幢幡以為嚴飾,垂寶瓔珞寶鈴萬億而懸其上。四面皆出多摩羅跋栴檀之香,充遍世界。其諸幡蓋,以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高至四天王宮。三十三天、雨天曼陀羅華、供養寶塔。
  • 妙法蓮花經淺釋:以惡言毀謗讀誦法華經之人,其罪甚重
    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 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若有惡人,以不善心,於一劫中,現於佛前,常毀罵佛,其罪尚輕;若人以一惡言,毀訾在家出家讀誦法華經者,其罪甚重。 藥王!若有惡人:藥王!假設有這麼一個惡人。這個惡人,惡得什麼樣?我告訴你!不單罵師父,而且還罵佛。你看這個人惡不惡?以不善心,於一劫中:以這個不善心──就是以這個噁心,在一個劫這麼長的時間。這個劫,就算它小劫;這一個小劫,就是十三萬九千六百年這麼長的時間。
  • 因為常給人說《妙法蓮法經》的緣故,我就很快得到無上正等...
    妙法蓮華經淺釋 487 是比丘臨欲終時,於虛空中,具聞威音王佛,先所說法華經二十千萬億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淨,耳鼻舌身意根清淨
  • 妙法蓮華經淺釋:四如意足,又名四神足,是怎麼回事呢?
    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 諸有所須,盆器米麵鹽醋之屬,莫自疑難,亦有老弊使人,須者相給,好自安意;我如汝父,勿復憂慮。所以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少壯,汝常作時,無有欺、怠、瞋、恨、怨言,都不見汝有此諸惡,如餘作人;自今已後,如所生子。即時長者更與作字,名之為兒。 諸有所須:所須什麼呢?就是正道的食和助道的衣。那麼需要這個,就得到這個。盆器米麵:盆器,是譬喻初禪、二禪、三禪、四禪。
  • 若沒有了慈悲,那就非常危險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68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父母所生耳 清淨無濁穢以此常耳聞 三千世界聲象馬車牛聲 鍾鈴螺鼓聲琴瑟箜篌聲 簫笛之音聲父母所生耳,清淨無濁穢:受持《妙法蓮華經》的這位法師,以父母所生的肉耳,非常清淨而沒有汙濁。以此常耳聞三千世界聲:用這個普通的耳朵,就可以聽見三千大千世界內外一切的聲音。象馬車牛聲,鍾鈴螺鼓聲:或者是象聲、馬聲、車聲、牛聲,他都分別清清楚楚的。所有的鐘聲、鈴聲、螺聲、鼓聲,他也能分別得清清楚楚。
  • 妙法蓮華經淺釋:​從來都不想修這個法,你為什麼一定叫我修?
    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  於是窮子自念無罪,而被囚執,此必定死:越想叫他回來,這個窮子就越怕,他自認為也沒有犯什麼罪,如果被捉住的話,這一定就死了!這就像二乘人,他想:「你這不知道有什麼埋伏呢?你當然不是真的叫我修!真的叫我修,你為什麼這麼緊張?我從來都不想修這個法,你為什麼一定叫我修?你這麼勉強我,這麼樣子令我不自由!我歡喜修什麼法就修什麼法嘛!
  • 經中之王《大乘妙法蓮華經》
    《 妙法蓮華經》 / 簡介《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後秦鳩摩羅什譯,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餘字
  • 妙法蓮華經第七品
    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佛告諸比丘:『乃往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大通智勝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國名好城,劫名大相。諸比丘,彼佛滅度已來,甚大久遠,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種,假使有人、磨以為墨、過於東方千國土、乃下一點,大如微塵,又過千國土、復下一點,如是展轉盡地種墨,於汝等意云何,是諸國土,若算師,若算師弟子,能得邊際、知其數否?』『不也、世尊。』『諸比丘,是人所經國土,若點不點,盡抹為塵,一塵一劫,彼佛滅度已來,復過是數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我以如來知見力故,觀彼久遠、猶若今日。』
  • 慈航法師:《妙法蓮華經》講記 前言 本經簡介
    《妙法蓮華經》講記前言慈航法師·講義編輯學《妙法蓮華經》,主要從三方面:⑴、本經在整個佛法裡面,地位顯著。⑵、本經有7卷28品,量很龐大,先知其大意。28品,相當於28個章節。品就是一段、一節的意思。6萬9千餘字,收錄於《大正藏》第九冊。
  • 這五比丘聽見釋迦牟尼佛這樣一講,當時就開悟了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536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怎麼叫做「聲聞」?聲聞也是羅漢之一,緣覺也是羅漢之一,這是二乘人。聲聞者,聲是聲音,聞是聽見,也就是聽見佛的聲音而悟道。他聽聞佛說四諦法而悟道了,這是聲聞。四諦法,就是苦、集、滅、道。釋迦牟尼佛當初為五比丘三轉四諦法輪時,就說這四諦法。
  • 一句「南無妙法蓮華經」,無量罪人超脫地獄得生天上!
    在古時候,潯陽江湖邊,有一個老婆婆以殺魚為業,把別人捕的魚買來,賣時就幫買的人殺,就這樣殺了幾十年的魚。閻王就問這個老婆婆:你以前活著的時候,有沒有修過善業?這個老婆婆沒有辦法答得上來,好像沒有修過善業,就沉默不答。
  • 妙法蓮花經淺釋:子路借糧
    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 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他有三千多個弟子,今天這個來了,明天那個跑了;今天這個到山西去,明天那個又到湖南;總而言之,常常跟著他的,大約有一百多人,他到什麼地方,他們就跟到什麼地方。釋迦牟尼佛有一千二百五十個常隨眾,孔夫子有一百二十五個常隨眾,大約是釋迦牟尼佛十分之一;孔夫子到哪一個國家,那一個國家就要供養他,要供他這一百多人吃飯。 孔夫子先在魯國做司寇;司寇,也就是一個很大的官。
  • 《妙法蓮華經》白話直譯(第二十五篇)
    你們若能相信我的這些說法,並以修行,那麼,你們每個人都可以成就佛道的。這種佛乘之法,是最微妙,最清淨的法門,無論在哪個世間,它都是至高無上的。如果佛最喜歡這個法門,一切眾生都應稱讚這個法門,都應該供養、禮拜這部《妙法蓮華經》。在這個寶乘裡面,有無量無數的佛功德,如十種智力、八種解脫以及各種禪定、各種智慧和佛其它的所有妙法。
  • 持戒能得到十種利益,你要是持戒持好了,就能圓滿你一切的智慧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378第二度「持戒波羅蜜」。戒,是止惡防非。止惡,就是諸惡不作;防非,就是眾善奉行。你能諸惡不作,眾善奉行,這就是真正的持戒。你要是不能諸惡不作,說是小小的毛病不要緊,這小小的過錯,大約對我修行沒有什麼害處吧?你要知道,頭髮雖然細,要是集聚多了,也就變成粗了。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版
    根據《乾隆大藏經》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部,第133部,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等譯《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原藏影印本校正注音。句讀、注音僅供參考。【回復48】禪修靜坐正確姿勢——雙盤蓮花坐的完全詳細圖解【回復49】守持五戒能獲得97種大福報【回復50】男女之情 皆有宿世因緣 其中有什麼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