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第十六品

2021-03-01 佛教經文

開經偈

無上甚深唯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意。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一切大眾:『諸善男子,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復告大眾:『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又復告諸大眾:『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是時菩薩大眾,彌勒為首,合掌白佛言:『世尊,惟願說之,我等當信受佛語。』如是三白已,復言:『惟願說之,我等當信受佛語。』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三請不止,而告之言:『汝等諦聽,如來秘密神通之力。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皆謂,今釋迦牟尼佛、出釋氏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善男子,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

  『譬如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為微塵,過於東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乃下一塵,如是東行,儘是微塵,諸善男子、於意云何,是諸世界,可得思惟校計、知其數否。』

  彌勒菩薩等、俱白佛言:『世尊,是諸世界,無量無邊,非算數所知、亦非心力所及,一切聲聞、闢支佛,以無漏智,不能思惟、知其限數,我等住阿惟越致地,於是事中、亦所不達,世尊,如是諸世界,無量無邊。』

  爾時佛告大菩薩眾:『諸善男子,今當分明宣語汝等,是諸世界,若著微塵及不著者、盡以為塵,一塵一劫,我成佛已來,復過於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生。』

  『諸善男子,於是中間,我說燃燈佛等,又復言其入於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別。諸善男子,若有眾生、來至我所,我以佛眼、觀其信等、諸根利鈍,隨所應度,處處自說、名字不同、年紀大小,亦復現言、當入涅槃,又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能令眾生發歡喜心。諸善男子,如來見諸眾生、樂於小法,德薄垢重者,為是人說,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我實成佛已來、久遠若斯,但以方便、教化眾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說。』

  『諸善男子,如來所演經典,皆為度脫眾生,或說己身,或說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諸所言說,皆實不虛。所以者何。如來如實知見三界之相,無有生死、若退若出,亦無在世、及滅度者,非實非虛,非如非異,不如三界、見於三界,如斯之事,如來明見,無有錯謬。以諸眾生有種種性、種種欲、種種行、種種憶想分別故,欲令生諸善根,以若干因緣、譬喻、言辭、種種說法,所作佛事,未曾暫廢。如是,我成佛已來、甚大久遠,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

  『諸善男子,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復倍上數。然今非實滅度,而便唱言、當取滅度,如來以是方便、教化眾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於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貧窮下賤,貪著五欲,入於憶想妄見網中,若見如來常在不滅,便起憍恣、而懷厭怠,不能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來以方便說:「比丘當知,諸佛出世,難可值遇。」所以者何。諸薄德人,過無量百千萬億劫,或有見佛,或不見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諸比丘,如來難可得見。」斯眾生等、聞如是語,必當生於難遭之想,心懷戀慕,渴仰於佛,便種善根,是故如來雖不實滅,而言滅度。』

  『又、善男子,諸佛如來、法皆如是,為度眾生,皆實不虛。譬如良醫,智慧聰達,明練方藥,善治眾病。其人多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數,以有事緣,遠至餘國。諸子於後、飲他毒藥,藥發、悶亂,宛轉於地。是時其父還來歸家,諸子飲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遙見其父,皆大歡喜,拜跪、問訊、善安隱歸:「我等愚痴,誤服毒藥,願見救療,更賜壽命。」父見子等苦惱如是,依諸經方,求好藥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搗篩和合,與子令服,而作是言:「此大良藥,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惱,無復眾患。」』

  『其諸子中、不失心者,見此良藥、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盡除愈。餘失心者,見其父來,雖亦歡喜問訊,求索治病,然與其藥、而不肯服。所以者何。毒氣深入,失本心故,於此好色香藥、而謂不美。父作是念:「此子可愍,為毒所中,心皆顛倒,雖見我喜,求索救療,如是好藥、而不肯服,我今當設方便、令服此藥。」即作是言:「汝等當知,我今衰老,死時已至,是好良藥,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憂不瘥。」作是教已,復至他國,遣使還告:「汝父已死。」是時諸子聞父背喪,心大憂惱,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見救護,今者、舍我遠喪他國。」自惟孤露,無復恃怙,常懷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藥色味香美。即取服之,毒病皆愈。其父聞子悉已得瘥,尋便來歸,鹹使見之。』

  『諸善男子,於意云何,頗有人、能說此良醫虛妄罪否?』『不也,世尊。』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為眾生故,以方便力、言當滅度,亦無有能如法說我虛妄過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自我得佛來,    所經諸劫數,    無量百千萬     億載阿僧祇,

  常說法教化     無數億眾生,    令入於佛道。    爾來無量劫,

  為度眾生故,    方便現涅槃、    而實不滅度,    常住此說法。

  我常住於此,    以諸神通力,    令顛倒眾生、    雖近而不見。

  眾見我滅度,    廣供養舍利,    鹹皆懷戀慕、    而生渴仰心。

  眾生既信伏,    質直意柔軟,    一心欲見佛,    不自惜身命。

  時我及眾僧、    俱出靈鷲山,    我時語眾生,    常在此不滅,

  以方便力故,    現有滅不滅。    餘國有眾生、    恭敬信樂者,

  我復於彼中、    為說無上法,    汝等不聞此,    但謂我滅度。

  我見諸眾生、    沒在於苦惱,    故不為現身,    令其生渴仰,

  因其心戀慕,    乃出為說法。    神通力如是,    於阿僧祇劫,

  常在靈鷲山、    及餘諸住處,    眾生見劫盡、    大火所燒時,

  我此土安隱,    天人常充滿。    園林諸堂閣、    種種寶莊嚴,

  寶樹多花果,    眾生所遊樂。    諸天擊天鼓,    常作眾伎樂,

  雨曼陀羅花、    散佛及大眾。    我淨土不毀,    而眾見燒盡,

  憂怖諸苦惱、    如是悉充滿。    是諸罪眾生,    以惡業因緣,

  過阿僧祇劫、    不聞三寶名。    諸有修功德、    柔和質直者,

  則皆見我身     在此而說法。    或時為此眾、    說佛壽無量,

  久乃見佛者,    為說佛難值。    我智力如是,    慧光照無量,

  壽命無數劫,    久修業所得。    汝等有智者,    勿於此生疑,

  當斷令永盡,    佛語實不虛。    如醫善方便,    為治狂子故,

  實在而言死,    無能說虛妄。    我亦為世父,    救諸苦患者,

  為凡夫顛倒,    實在而言滅。    以常見我故,    而生憍恣心,

  放逸著五欲,    墮於惡道中。    我常知眾生、    行道不行道,

  隨所應可度,    為說種種法。    每自作是意,    以何令眾生、

  得入無上惠,    速成就佛身。回向偈

願以些功德,

裝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些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相關焦點

  • 慈航法師:《妙法蓮華經》講記 前言 本經簡介
    《妙法蓮華經》講記前言慈航法師·講義編輯學《妙法蓮華經》,主要從三方面:⑴、本經在整個佛法裡面,地位顯著。⑵、本經有7卷28品,量很龐大,先知其大意。28品,相當於28個章節。品就是一段、一節的意思。6萬9千餘字,收錄於《大正藏》第九冊。
  • 妙法蓮華經第七品
    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佛告諸比丘:『乃往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大通智勝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國名好城,劫名大相。   爾時彼佛受沙彌請,過二萬劫已,乃於四眾之中、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說是經已,十六沙彌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皆共受持,諷誦通利。說是經時,十六菩薩沙彌皆悉信受,聲聞眾中、亦有信解,其餘眾生、千萬億種,皆生疑惑。佛說是經,於八千劫、未曾休廢,說此經已,即入靜室,住於禪定、八萬四千劫。
  • 末學受持《妙法蓮華經》的福報!絕對真實!
    這在該經《普賢菩薩勸發品》中有詳述。3、我母親炒股,本來虧損2萬元,自從我受持《法華經》之後,虧損的2萬元全部賺回。而且,因為中籤的緣故,還額外賺了3萬9千元。這些天共進帳5萬九千元。不僅如此,而且以前虧損的幾萬元也撈回來了,加起來,現在淨賺十幾萬元。
  • 印經典的功德是最大的,也開你本有的智慧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94囑累品第二十二◎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現在這《妙法蓮華經》講到第二十二品,是〈囑累品〉。為什麼要有〈囑累品〉呢?因為佛所說的經典,是教化眾生的一種法。
  • 「妙法蓮華經」5個字,有什麼特殊含義?
    淺釋《妙法蓮華經》方便品《妙法蓮華經》經名的第一個「妙」字,意思就是「暢佛本懷」。佛陀將他出現在世間的秘密,完全掀開,一點也不保留地告訴我們,這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為什麼能打開呢?關鍵在「轉」!人心潛能不可思議佛陀在人間看盡生老病死,看到修道的好處,他身體力行,並且告訴人們,這一條路是可以走的,這就是「妙法」。妙法指的就是「眾生心」,也就是眾生的佛性,佛性不僅佛陀具足,我們也具足,佛陀沒有多增加什麼,這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 經中之王《大乘妙法蓮華經》
    《 妙法蓮華經》 / 簡介《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後秦鳩摩羅什譯,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餘字
  • 經中之王——《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後秦鳩摩羅什譯,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餘字,收錄於《大正藏》第9冊,經號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ndari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為喻,比喻佛法之潔白、清淨、完美。Sūtra 意為「經」,故此經之全名為《妙法蓮華經》。
  • 妙法蓮華經第十一品
    妙法蓮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爾時佛前有七寶塔,高五百由旬,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從地湧出,住在空中,種種寶物而莊校之。五千欄楯,龕室千萬,無數幢幡以為嚴飾,垂寶瓔珞寶鈴萬億而懸其上。四面皆出多摩羅跋栴檀之香,充遍世界。其諸幡蓋,以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高至四天王宮。三十三天、雨天曼陀羅華、供養寶塔。
  • 念了一輩子《妙法蓮華經》,它的真實含義,你知道嗎?
    在所有佛經中,三部經被稱為「經王」,就是《法華經》《華嚴經》《楞嚴經》。它們有不可思議的功德。當然,這些功德,光是讀也不一定能完全得到。雖然讀誦、抄寫的功德不可思議,但真正的功德,是懂得這部經到底講什麼。《六祖壇經》裡面有一個禪師叫法達,七歲出家,每天誦《法華經》,念了三千遍。後來,六祖大師對他說,如果不解經義,讀一萬遍也不一定有利。心迷,就會被法華轉;心悟,才能轉法華。
  • 經中之王的加持,末學受持《妙法蓮華經》的福報,絕對真實!
    《妙法蓮華經》殊勝無邊!末學講述一下自己受持法華寶經的感應,絕對真實!
  • 成佛的《妙法蓮華經》,這部經究竟「妙」在何處?
    佛門中自古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開悟的楞嚴」,歷代祖師教化眾生,《法華經》、《華嚴經》以及《楞嚴經》都是必修的經典。智者大師登壇弘揚《法華經》時,單講「妙」字,就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本文中,我們就來說一說,這部成佛的《妙法蓮華經》究竟「妙」在何處。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版
    根據《乾隆大藏經》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部,第133部,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等譯《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原藏影印本校正注音。句讀、注音僅供參考。↓↓↓(如對話框回覆:0)【回復43】《佛說阿彌陀經》經文釋義【回復44】為什麼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事?【回復45】早晚課誦普門品、阿彌陀經,以及念佛,這樣是一門深入嗎?【回復46】如何熄滅心頭怒火?
  • 一句「南無妙法蓮華經」,無量罪人超脫地獄得生天上!
    這個老婆婆想了想說:以前有一次去收購魚,半路上下大雨,發大水,船不能走,就被困在一個小島上,島上有一個廟,裡面有個僧人正在講說妙法蓮華經。我因為被困在島上,無事可做,就只好坐下來聽那個僧人講妙法蓮華經,一聽就是一下午。請問我聽了佛經,這個算是善業嗎?閻魔王聽了大為高興:甚微妙善,這個善業實在是太好太微妙了啊!現在我放你回陽,使你復活。但是你以前殺了太多的魚,你想看一下你本來應該受的苦報嗎?
  • 《趙城金藏》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完成山西臨汾「省親」之旅
    經卷在安澤縣經歷兩月有餘的反掃蕩後,被移交長治市沁源縣,存放在當地廢棄煤窯4年之久。新中國成立後,《趙城金藏》被交付國家圖書館,從而成為與《永樂大典》《四庫全書》《敦煌遺書》並稱的該館四大鎮館之寶。《趙城金藏》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專家研究認為其早在1934年前就從廣勝寺流散出去了。其長達19米,蒙元時期原紙,燕尾收尾,品相完好。
  • 曠世國寶《趙城金藏》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以5692.5萬元高價成交
    《趙城金藏》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長達19米,蒙元時期原紙,燕尾收尾,品相完好,與國家圖書館鎮館之寶《趙城金藏》中的妙法蓮華經文句卷二、卷五相連,成為增補、研究《趙城金藏》的重要文獻,在版本、文獻及歷史方面均具有重要價值。
  • 今日法王91歲生日大恩上師佛班瑪洛周法王佛生日神變日善惡功德無量萬億倍增長,加入2000萬部《妙法蓮華經》共修 .神變月發起
    今日堪親匝維喇嘛大恩上師佛班瑪洛周法王佛91歲生日今日神變月藏曆十五阿彌陀佛節日今日神變月的神變日任何善惡功德 無量萬億倍增長馬上加入2000萬部《妙法蓮華經》共修 。2000萬部妙法蓮華經共修,祈願國泰民安 風調雨順 五穀豐登 世界和平 上師佛所有大德妙法蓮華經 大圓滿三寶永久住世轉法輪,不入涅槃。
  • 【靜思妙蓮華】第1653集 薰法香逐字筆記
    書寫:潤述精微妙法。是五種法師之行。內有宿因種子,外借佛法薰習,恆常勤行精進,一心求法。每品各有緣起:〈如來壽量(品)〉及〈分別功德(品)〉、〈隨喜功德(品)〉等品,皆佛果之德,非等覺菩薩不足知之,故佛告彌勒。《法華經》二十八品中之第十六品,四要品之一。
  • 《大乘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讀誦聽聞《妙法蓮華經》或受持、書寫、解說、供養,一字一句者皆具無量功德。
  • 淺談《法華經》與《小品般若經》有什麼異同?
    《妙法蓮華經》與《小品般若經》同為印度大乘佛教的經典,並均成於大乘運動發展時期,把它們的思想重點和所要對應的問題作出比較,便能對大乘佛教,有更深入的了解。大體而言,《小品般若經》著重開示般若思想,以「破」為主;而《妙法蓮華經》則透過「一佛乘」,「會三歸一」,開示方便法門,顯露宗教的包容胸懷,以「立」為務。
  • 若沒有了慈悲,那就非常危險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68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父母所生耳 清淨無濁穢以此常耳聞 三千世界聲象馬車牛聲 鍾鈴螺鼓聲琴瑟箜篌聲 簫笛之音聲父母所生耳,清淨無濁穢:受持《妙法蓮華經》的這位法師,以父母所生的肉耳,非常清淨而沒有汙濁。以此常耳聞三千世界聲:用這個普通的耳朵,就可以聽見三千大千世界內外一切的聲音。象馬車牛聲,鍾鈴螺鼓聲:或者是象聲、馬聲、車聲、牛聲,他都分別清清楚楚的。所有的鐘聲、鈴聲、螺聲、鼓聲,他也能分別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