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等於1個小手術:6種情況下應該要給寶寶輸液,看醫生怎麼說

2021-01-12 騰訊網

寶寶生病了,家長們非常擔心,有些時候即使是感冒發燒,醫生也會要求讓孩子輸液,大家都知道一句話「能吃藥別輸液,能輸液別打針」,因此對於輸液有些抗拒心理。

但是寶寶病了,醫生最有發言權。

大多數醫生還是非常負責任的,但是也有一些醫生為了省事,直接就讓給寶寶「掛水」,這個時候,我們家長怎麼辦呢?

抗生素過敏固然可怕,但是我們也要顧及孩子的病情,在這6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支持醫生給寶寶輸液。

1、寶寶哮喘:哮喘發病一般比較緊急,如果不及時用藥控制,會有窒息的危險,這個時候我們要通過輸液的方式向體內注射一些平喘的藥物。

2、嚴重的感染炎症:比如闌尾炎,中耳炎,猩紅熱,闌尾炎,腦膜炎,病情很嚴重,還是輸液直接有效。

3、比較緊急的疾病:咽喉炎往往發作的比較急,這個時候醫生為了快速輸送抗生素類的藥物,會選擇給病人輸液。

4、皮膚過敏:重度皮膚過敏,寶寶會忍不住摳撓身上的皮膚,這個時候為了止癢,有必要輸液。

5、嚴重脫水:孩子腹瀉嚴重的時候,吃不進去東西,但不能耗著,只能通過輸液補充營養。

6、需要搶救的各種情況:情況緊急,當然是事急從權,家長們都能理解。

上面是一些常見的情況,該不該給寶寶輸液,我們寶媽要做到心裡有數,為了減少、儘可能避免寶寶通過輸液來解決問題,家長們必須得提高孩子免疫力,這是刻不容緩的事情,醫生推薦這樣做。

當寶寶身體缺乏某種微量元素時,抵抗力和免疫力也會降低,就更容易生病。尤其是身體出現缺乏鋅、硒的情況,因為鋅是寶寶細胞分裂和繁殖的主要因素,一旦缺乏,體內的酶活性比較弱,細胞分裂的情況也大打折扣,所以就影響了新陳代謝的情況,免疫細胞也會降低;

硒則是免疫力的保障,缺乏它的寶寶,身體免疫細胞就等於沒有了保護傘,這時候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的侵略,寶寶就容易生病;

所以平時寶媽要注意,寶寶的飲食最好能營養均衡,可以多給寶寶吃些動物肝臟、魚蝦、花生、芝麻、大豆等等富含鋅硒的食物,當然前面也說到寶寶的體質不一樣,吸收也是不一樣,所以如果通過吃這些食物也很難補得上的話,那麼家長們還是考慮給寶寶補充的營養了,可以吃些鋅硒寶片兒童營養補鋅劑,這能很好解決食物補充不足的問題,一次性的補充鋅、硒營養,提高寶寶免疫力。

相關焦點

  • 「你和寶寶說英語」每日一詞:「輸液」英文怎麼說?
    作者:寶寶知道 你和寶寶說英語「你和寶寶說英語」每日一詞:「輸液」英文怎麼說?(1) Get an IV:I am taking you to the hospital to get an IV. 我帶你去醫院輸液。
  • 1歲男童打點滴後死亡!寶寶一生病就輸液?小心釀大禍!
    粉哥導讀:近日,山西一位1歲寶寶打點滴後死亡的新聞引起了大眾對輸液的熱議和反思,這一齣悲劇用血和淚給所有家長敲響了警鐘!輸液真的是「好得快、安全沒風險」的最佳治療方法嗎?寶寶一生病就去醫院主動要求醫生輸液,這樣做真的正確嗎?悲劇已然發生,實在令人痛心,請各位家長務必了解輸液風險,引起高度重視,避免慘劇再次上演!
  • 輸液好得快、通血管?關於輸液的10個真相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輸液時常見的問題~輸液最常遇到的6個問題1、輸液時有『氣泡』進入,有危險嗎?大氣壓一般情況下是小於『血壓』的,所以空氣其實很難真正進入人體。現在都是密閉式輸液,非常安全。即便有氣泡借著液體壓力進入靜脈血管也無需驚慌。
  • 為何輸液針要扎在寶寶頭上?醫生不會說,但媽媽心裡要有數
    文|秘籍君最近天氣太冷了,結果不小心女兒感冒了,不得已只能給女兒輸液,每次看著醫生用那麼粗的針頭在女兒的頭上扎,我的心裡非常不是滋味,自己看著都很疼,我甚至在想這樣扎會不會影響寶寶的大腦發育啊?每次看著醫生扎寶寶的頭,我就想為什麼大人扎的是手,而寶寶扎的是頭呢?
  • 過敏體質患者輸液,應該注意啥?
    我們先來看幾個案例案例一王某,女,32歲,因胸骨外傷住院,遵醫囑給予0.9%氯化鈉250ml+鹿瓜多肽24mg靜脈輸液。1、發生過敏反應須立即停止輸液,將藥物更換為0.9%氯化鈉並且更換輸液器。2、吸氧,通知醫生,根據醫囑給予抗炎、抗過敏、抗休克藥物。3、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徵,及意識情況。4、對於意識喪失及心跳驟停的患者應立即給予心肺復甦。
  • 患者輸液過程中突然寒戰、高熱,發生輸液反應怎麼辦?
    患者血壓正常,體溫37°C,經過臨床判斷,醫護人員判斷患者是出現了輸液反應,遂對症處理,給予異丙嗪針25mg肌注,地塞米松10mg靜脈注射,停止輸液,保暖、心理疏導等,後來,患者又開始發熱,體溫升到39°C!醫護人員不敢怠慢,嚴密監護,對症施治。經過4個多小時的折騰,一直到晚上七點多,該患者這才轉危為安。
  • 為什麼寶寶輸液扎頭不扎手?除了避免「滾針」,還有2個好處
    一般來說,孩子體質比較弱,生病的時候可能就需要輸液。很多孩子害怕扎針,在輸液的時候會動手動腳,這個時候診所和醫院裡,大多數孩子腦袋上面都會被扎著一個針頭,上面輸著液。
  • 濫用輸液要人命?兒科更是重災區?聽聽專家怎麼說……
    宏宏媽媽考慮到孩子精神狀態好,沒有高燒,就又帶著孩子去大醫院兒科,醫生開了消炎藥,讓密切觀察體溫,並沒有建議輸液,後來孩子恢復了健康。深圳市龍崗區第四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鄧俊彪告訴記者,孩子生病一般發病快,有時候症狀比成年人要重,所以很多社區醫院、診所醫生不敢掉以輕心,就想輸液讓孩子疾病早點得到控制。有些家長看到輸液治療效果比口服藥來得快,逼著醫生給患兒輸液,認為醫院不輸液就是不負責任。
  • 伊可新專家為寶媽警示,千萬別讓「輸液」毀掉你的孩子
    近日,1歲孩子在醫院打點滴後死亡的新聞,再次把輸液推上輿論浪尖。據悉,孩子一開始只是嗓子有點啞,醫生卻建議打針,打針後孩子開始反覆發燒,次日輸液後就不行了。  時值冬季,孩子患病的頻率也在增加,有些愛子心切的父母想要通過輸液來讓孩子好得快一點,減少被病魔折磨的時間。那麼,輸液是最為直接有效的方法嗎?
  • 寶媽輸液室獨自照顧兩個寶寶,網友看得鼻頭髮酸,孩子爸爸呢?
    醫生診斷後,要求大寶留院輸液,淑儀帶著兩個孩子來到輸液室,等待護士給大寶打針。 就這樣淑儀 一手託住大寶的頭,一手抱著二寶 ,時不時的看著兩個寶寶的睡顏。 要知道寶媽平時力氣並不大,可在醫院抱著寶寶輸液好幾個小時,卻一點也不覺得累,或許這就是所謂的為母則剛。
  • 每年輸液「衝洗」血管有用?這事聽聽醫生怎麼說!
    老人每年想要用輸液的方式「衝洗」血管,這個觀念實際是對動脈粥樣硬化的誤解。動脈粥樣硬化的問題主要是出在血管壁,這是血液中的脂類物質長期沉積的過程,需要靠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降低血脂,以及抗血小板藥物降低急性腦血管病發生的風險,這是短時間的輸液治療無法達到的效果。一般來說,輸液治療主要用於腦血管病急性發作,此時應用輸液治療可明顯改善預後。
  • 孩子「輸液」時,為什麼扎頭不扎手?醫生沒直說,但家長要了解
    醫生沒直說,但家長要了解婷婷是一個新手媽媽,孩子出生以後第一次發燒是出現在六個月的時候。由於當時正值季節交替,在早晚溫差大的情況下寶寶受涼了,反覆發燒了好幾天都沒好起來,無奈醫生只能給孩子輸液,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
  • 輸液反應搶救大全,學會了能救命!
    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以下幾種常見的輸液反應,包括藥物熱原反應、靜脈炎、容量負荷過重、嚴重過敏反應。藥品生產本身帶有或輸液器材、輸液操作不當都可引入致熱原。熱原主要是細菌的內毒素,輸液過程中熱原逐漸進入機體內,當超過人體耐受量時便發生反應。熱原存在於細菌的細胞外膜,活的細菌並不把內毒素排出菌體之外,只有當細菌死亡,細胞膜破裂時才釋放出來。
  • 輸液真能預防腦卒中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臨床上,初春是腦卒中的高發季節,因而有的中老年人持有一種觀點,認為輸液能夠降低血液粘稠度,疏通血管,從而預防腦卒中。這種觀點真的對嗎?清華大學醫院院長、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武劍明確表示,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武劍說,認為輸液能夠預防腦卒中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
  • 孩子普通發熱,為什麼輸液後死亡?丨藥物警告
    孩子普通發熱,為什麼輸液後死亡?12月8日,山西應縣一名1歲男童因感冒、發燒,前往當地醫院就診,卻在打點滴後死亡,這件悲劇牽動了所有人的心。兒童、孕婦、哺乳期要注意!16歲以下兒童慎用,3個月以下嬰兒禁用賴氨匹林。尤其是1-2周內患有水痘或流感樣症狀的兒童和青少年,應該嚴禁使用。如果使用賴氨匹林後突然出現劇烈頭痛、頻繁嘔吐及煩躁不安等表現,應警惕瑞氏症候群!
  • 輸液雖然好處很多 但也不能長期使用
    來源標題:輸液雖然好處很多 但也不能長期使用輸液(Infusion),通常指靜脈輸液,是利用大氣壓和液體靜壓原理將大量無菌液體、電解質、藥物由靜脈輸入體內的方法。將大量的液體、電解質或血液由靜脈注入稱之為靜脈輸液法。因注射的部位與輸液的不同,可分為外周靜脈輸液、中心靜脈輸液、高營養輸液(TPN)與輸血等。
  • 骨髓腔輸液打開生命通路!青島市立醫院開展成功開展骨髓腔輸液
    朱亞南立即取來骨髓腔穿刺針:定位——消毒——穿刺槍定位——取下安全栓——穿刺——取針心——固定——回抽——衝洗——連接輸液器,雖然是第一次,但是得益於紮實的訓練,朱亞南動作沉穩精準,一氣呵成,僅用一分鐘,便快速建立了骨髓腔通路,順利開始加壓輸液,為救治藥物的應用爭取到了寶貴時間。眾所周知,急救過程中,靜脈通路就是生命通道。快速建立靜脈通路,是成功搶救生命的關鍵。
  • 醫院輸液室現「戴腳鐐男」 病友吐槽「瘮得慌」
    看守人員:腳鐐男系嫌犯  除這個小房間外,輸液室其他地方擺放的都是座椅。靠近小房間的椅子一直空著,沒有患者願意坐。「搞得神秘兮兮的,反而讓人有種莫名的擔心」,一名正在輸液的患者說,輸液數小時裡都不敢合一下眼。  一名護士說,一般情況下,有「特殊需要」的患者才會躺在小房間裡輸液。
  • 8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輸液預防腦中風?假的!
    這類藥物一般作用時間是6至8小時,不可能永久疏通血管,預防腦中風。並且,這些藥物作用於血管,等於提前透支了血管的擴張能力,等真正出現腦梗死等症狀需要輸液時,往往會出現藥物耐受,導致治療效果欠佳,甚至錯失真正的搶救治療良機。此外,「輸液擴張血管」並不像常人想像的那麼簡單。
  • 吃藥VS輸液:你更需要哪一種?
    央視調查發現,在北京某醫院,輸液大廳早上就座無虛席,有人感冒輸液,有人換季也輸液…其實小病輸液,有害無利!記住一句話:能不用藥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這條微博很快被轉發2萬多次,影響很大。但「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這樣的說法準確嗎?我們先來看看口服藥和注射藥有什麼區別。先舉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