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感如同一隻可怕的巨獸,會在不經意間吞吃掉軟弱的人。
有些時候,儘管心愛的人在眼前,而孤獨感卻依舊在心中徘徊。人群中、街道上、午夜的路燈下,都會聽見被孤獨感侵蝕個體在低聲呻吟。
然而哪裡可以寄放這顆孤獨的心呢?
之前遇見一個青少年,在初中、高中的時候經常換對象不好好學習,老師和父母對這個孩子非常失望。當我和這個青少年接觸的時候才發現,她換對象、不好好學習的原因,乃是因為她根本得不到父母愛,所以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得到異性的關注,從而讓自己的心得到滿足。
這個孩子的原生家庭,父親有家暴傾向,並且母親也很少和孩子有有效的互動,久而久之,孩子內心的孤單感促使她開始從別處去尋找一份安慰,然後她便去尋找身邊的異性。雖然最開始某個異性的關注能讓她得到滿足,而時間久了以後她還是會感到孤獨,所以她就不停地換對象,周而復始在泥濘的道路上走不出來。
孤獨對於一個人的侵害非常大,會讓人產生錯謬的行動、怪癖的性格、錯位的價值觀,但我們卻不得不承認,孤獨感是每一個生在血肉之下的人都會擁有的特徵。
如果追根溯源的話,這份孤獨感是從亞當、夏娃離開伊甸園開始的。
神創造人的時候,人內心中有安全感、滿足感、喜樂感,所有的一切都與神本身發生關係,同時人可以與神往來溝通,過一個無罪的生活。當時人生命本身是充盈的,也可以說是最完美的狀態。
然而當人違背神的話語被逐出伊甸園時,所有的一切都發生了變化。人不再與神之間有親密的關係,不能再與神面對面的溝通。原本人正常安全感、滿足感和喜樂感來源的秩序完全被打亂,人開始了以其他渠道建立這些基本的感情因素。比如,用葉子編作裙子來建立滿足感、以田中的土產當做自己的喜樂感、以自己的兒子成為安全感來源,甚至像該隱造了一座城希望在此保全自己。
所以當人墮落以後,不僅僅是犯罪而已,更是生命中的整個體系都出現了問題。在遠離神的狀態下,用人手所造的東西希望建立屬於自己的安全感,但無奈的是最終必歸於徒然,自己反而經歷更多的傷害。
當人遠離神、缺乏安全感以後,就開始尋找各樣的情感寄託。
就比如拜偶像的事情。為什麼那麼多人會開始拜偶像呢?
實際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發現自己有很多無能為力的事情,希望藉助於外力為自己解決問題。之前去過一個阿姨家中,看到她家拜的偶像雕塑將近於一人高,阿姨每天都很虔誠地在偶像面前叩拜,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平安順利,自己能健康長壽。
古往今來拜偶像、行巫術、做佔卜的人不都是如此麼?甚至連掃羅都曾因為缺失安全去尋交鬼的婦人,當然掃羅的結果是非常悲慘的。但我們不能不說,孤獨感是人拜偶像的一個內在原因。
還有一些人雖然心中有孤獨感,但他們卻將這份情感寄托在工作上,讓自己完全地融入工作,使自己想不起這份感覺。很多人如此去做,但結果也不盡人意。當看著現在職場人不斷上升的壓力指數,越來越多人在職場中工作變得空虛、甚至找不到人生意義的時候,我們知道即使麻痺自己也無法從孤獨中脫離出來。
當然也有一些人就像文章開頭的孩子一樣,希望從配偶、異性、朋友、兒女身上得到滿足感。昔日耶穌說到的撒瑪利亞的婦人,她曾有過五個丈夫,現在所有的還不是她的丈夫。其實可以很真實的看出這個婦人內心感受,曾經滿懷信心地將自己交給一個異性,並以為可以從中獲得幸福,但是卻失望了。當傷口漸漸結痂,希望將自己再一次交給另一個人時候,發現結果還是被傷害......有了五個丈夫,現在所有的還不是自己的丈夫,我們無法想像一個在中午打水的婦人心中有怎樣的感受,但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她內心孤獨的程度是別人無法體會和了解的。
其實當我們認真觀察身邊的人、事、物的時候,不難發現,那些將安全感、滿足感建立在他人身上的人,最終都會失望。因為配偶有一天會老去、兒子有一天會有自己的家庭、朋友有一天也會漸行漸遠......走到最後才會發現沒有人會為我們的情感負責。
何處寄放這一顆孤獨之心呢?這是我問自己的一個問題。
思來想去,唯有耶穌基督他願意來體會這個心,他願意來靠近、守護這顆心,更重要的是,他能使這顆心得到安慰和滿足。
耶穌除去孤獨感的方法,不是通過讓我們增加物質的滿足來建立安全感進而達到自我完善的地步,而是讓人藉著他恢復人與神之間的關係,恢復到神起初創造人時候的樣子。耶穌藉著自己的救贖,讓凡相信的人可以因此脫離罪惡的轄制,獲得永恆的新生命。
小要理問答中說:人生首要目的就是要以神為樂直到永遠。
其實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吩咐,而是一種生命真實的體驗,當人介著基督與天父恢復關係時,自然而然就會與神來往交通,享受神豐富的供應。
何處安放孤單的心?唯有在基督耶穌裡面。
倘若作為基督徒的你正覺得孤單,願你閉上眼睛向耶穌禱告;倘若非基督徒的你正經歷孤獨,願你也和耶穌禱告。因為耶穌愛我們,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