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當在耶穌基督裡尋找美好的愛情

2021-01-09 基督教資訊平臺

愛情也許太過美麗,吸引無數人走入其中,當然無數人也在愛情中經歷創傷、心痛、悽涼、甜蜜、美好,萬般滋味也許只有經歷的人才能明白。

這些年看過太多因為愛情而進入婚姻,又因為傷心而放棄婚姻的故事,就像之前某些明星離婚一樣「且行且珍惜」最終成為了「往後各生歡喜」。當然因為離婚而被大眾所關注的名人數量並不少,也許是他們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媒體的關注,所以他們的行為會被更多人所在意吧。

但是越來越多藝人的離婚,也無不讓我們看見「高富帥」和「白富美」所謂的完美結合,也不盡然會得到童話般的結局。當然還有那麼多沒有很高知名度的夫妻,在悄無聲息中離婚,也讓我們感受到一抹哀傷。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離婚率已連續16年持續上升,而結婚率則從2014年開始連續4年下降。離婚的人越來越多,結婚的人卻越來越少」。當和青年人都溝通的時候,很多青年人對婚姻並沒有好感,有些人充滿失望的態度,甚至有些人說:「不結婚就不會有離婚的風險。」

正因為年輕人這種態度,以至於很多人喜歡流連於談戀愛的美好感覺中而不願意進入婚姻,因為這樣不用付出相應的代價,只要享受生活就好。所以越來越多未婚同居現象的產生,因為這樣的責任是最小的。

然而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唯有進入婚姻,才能明白什麼是真愛,也唯有進入婚姻某些行動才是「合法」的。

我一直在思想,為什麼現在的離婚率越來越高,為什麼七八十年代的離婚率那麼低。有人說:「和經濟發展、思維方式、教育程度等等有關係」。我非常承認和這些因素都有關係,但是我更覺得是現在的這個時代的人,更以自我為中心,說的具體一點就是越來越自私。無論是在婚姻中還是在愛情中,都在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為出發點,以至於一旦自己的感受沒有被滿足就產生爭執。

保羅曾說:「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這段經文可以說每一位基督徒都非常熟悉,甚至很多基督徒的家庭中都擺著它。仔細觀察這段經文的時候,會發現這裡面完全沒有自私的想法,反而教導的人乃是舍己,教導人要在愛裡面放下自己的感受、權利、選擇,完全為了對方的益處捨棄自己,這才是真愛的表達方式。

很多人都在尋找愛情,很多人也都在嚮往美好的愛情。但是真正美好的愛情正是向耶穌基督所表達出來的一樣,完全的舍己、完全的奉獻甚至於釘死在十字架上。只是今天我們尋找配偶也好,找尋愛情也好,出發點常常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為了滿足自己的好處而去做選擇,不願吃虧、不願舍己,這樣又怎能得到美好的結局呢?

當一個人落在「自我中心」的時候,他就不會在意婚姻的一生一世的概念,因為在他的心中完全是以自我中心的享樂主義,完全是活在自己的感覺中,隨著想法進入婚姻,同時也隨著自己的感受離開婚姻。但是我們必須要清楚,婚姻的時間是一生一世,也許其中會經歷痛苦,艱難,掙扎,但是我們必須要在其中學會靠著基督得勝。

當人落在肉慾中的時候,也會對愛情和婚姻有許多偏激的認識。我們必須要堅定,婚姻是一男一女的結合,不是兩男、兩女;也不是兩男一女,也不是一人一物。當人離開上帝活在自我中心時,就沒有絕對的原則,仿佛都按著自己以為對的事情在做。但是我們必須要清楚唯有一男一女的婚姻才是上帝所看為正確的,雖然現在的社會看似開放,甚至很多牧師也在斷章取義給同性戀舉辦婚禮,但是這絕對是違背真理的事情。

曾經有些性學家為了解決男多女少,性別失衡的情況,建議一女侍二夫的婚姻模式,同時有些國家給人和狗舉辦婚禮,其實這些都是完全以人的自我感覺為中心的表現。以至於讓人成為了欲望的奴隸,在自我的感覺下任意妄為。現實中混亂的場面還不僅如此……

婚姻是神聖的,愛情是美好的,甚至男女之間的關係更是上帝奇妙的創造。但是仇敵也無時無刻不在破壞著這美好的關係,從起初亞當夏娃的時候直到現在他一直在破壞,所以我們必須要謹慎小心,在基督裡面經營彼此的愛情和婚姻,這樣才能避免網羅的轄制。

曾經有人預言說:再過若干年,婚姻的體系就會消失。我深信這句話是一位無神論者說的話,因為只要有耶穌在,他必然會保守他的創造,也必然會祝福他名下的兒女。因為基督要讓他的百姓在婚姻中明白基督與教會的奧秘,同時也要讓他的兒女在婚姻中變得成熟老練。所以有耶穌在,無論這個時代的愛情、婚姻多麼讓我們失望,我們也不至於懼怕,只管仰望神,他必然負責到底。

無論是已婚的人還是未婚的人,每個人都在嚮往美好的愛情。然而美好的愛情必然在基督徒裡面,也許現在你正經歷婚姻的危機,也許你正在面對試探和誘惑,或者你正在經歷彷徨和無助,我願你按著聖經的教導而行,放下情慾、血氣、肉體的轄制,單單順服真理而信,神必然按照他信實和公義為你的家庭負責。

在基督裡面,願我們所擁有的愛,情深且久長。

相關焦點

  • 只有在耶穌基督裡,我們的愛情才能夠純潔美好
    創世記中,耶和華上帝用塵土造了始祖,把他安置在美麗的伊甸園裡。耶和華 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 於是,耶和華上帝使那人沉睡,取出他的一根肋骨,為他造了一個女人,領到他面前。那人就快樂的吟起詩歌: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
  • 良善的力量:一名伊朗基督徒委身耶穌基督的信仰之旅
    十二歲的時候,我是躲在被子裡並打著手電筒,偷偷把新約聖經和《公禱書》(Book of Common Prayer)從頭到尾讀了一遍又一遍。我已經在可蘭經裡遇到過耶穌,在那裡他沒有被稱為神之子,但他確實是由一個童女所生,被命名為彌賽亞。我喜歡古蘭經中所有與祂有關的故事,並思考著有關祂的種種神秘。這位純潔無瑕的可愛男子到底是誰?他從哪裡得到絕對權柄?
  • 「聖經」基督徒應當脫去行為上的舊人,在基督耶穌裡成為新造的人
    在以弗所書第3章中,使徒保羅所講述的是神在基督耶穌裡面為基督徒所預備的應許與福分。在這一章中,使徒保羅所講述的是基督徒行為上的更新與改變。教會是一個整體,基督徒是教會裡面的一員。神會將不同的恩典賜給教會裡面不同的基督徒,為要讓我們(基督徒)學會彼此配搭,互相扶持。
  • 基督徒的生命轉變是隨著對耶穌基督的認識而轉變
    要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以下的方案:首先要認識基督耶穌的轉變耶穌基督的身份發生過二次轉變。第一次轉變是「神變作肉身」。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道成肉身。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翰福音一章一節、十四節 。
  • 「聖經」神在基督耶穌裡面為基督徒預備的應許與福分
    在以弗所書第2章中,使徒保羅所講述的是神借著基督耶穌的救贖,讓我們(基督徒)得以在基督耶穌裡面擁有了一個新的起點,新的開始。這一章主要講述的是神在基督耶穌的預備。當我看完以弗所書第3章以後,我才完全明白使徒保羅所說的「基督的奧秘」是指著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與猶太人一樣同為後嗣,同蒙應許這件事。這個道理在福音廣傳的今天,許多基督徒都明白,因為這是一個普遍性的基礎問題。但是,在福音初傳的使徒時代,卻不是如此。
  • 希伯來書第13章向基督徒提出了在耶穌基督裡面的五項自由原則
    證道內容:希伯來書的作者將耶穌基督與天使、摩西、大祭司一一作對比,要告訴希伯來的基督徒,無論耶穌基督作中保、作大祭司,還是作贖罪祭,他都是最美好的。這些信息是在鼓勵希伯來的基督徒,同樣也是在鼓勵我們今天在主面前敬拜他的弟兄姊妹,讓我們將對耶穌基督的敬拜和我們的信仰結合在一起,將我們的信仰和我們的生活結合在一起,讓我們在成為亞伯拉罕屬靈的後裔,接受神給我們祝福的同時,也能夠將這份祝福帶給我們所生活的時代和人群。希伯來書第13章向基督徒提出了在耶穌基督裡面的五項自由原則。
  • 馬太福音丨教會肢體要活出基督耶穌豐盛的屬靈生命
    這需要每個基督徒要作光作鹽,榮神益人,基督設比喻教導門徒,要把燈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教會肢體應效仿古時的先知,做一個內心光明,有聰明和美好靈性的基督徒!把基督的榮光清晰反射給那些仍然住在死蔭幽谷的人們!主耶穌基督對門徒的教導是一語雙關:如果將燈放在地窨子裡或放在鬥底下,光就被遮住了,基督徒如果沒有好的言行,就會給主基督抹黑!
  • 《基督裡的新生命》-11:耶穌基督的再臨
    (啟示錄一 7) 耶穌再臨前,世界處於怎樣的狀況? l 普世性的道德和靈性的敗壞 很多人一廂情願地以為,這個世界正在不斷進步,越發完善和美好。(馬太福音廿四 12) l 敵基督出現 這個時候,會有敵基督、假先知等出現,匯合世上抵擋神的勢力,來逼迫和迷惑基督徒。「那時,人要把你們陷在患難裡,也要殺害你們;你們又要為我的名被萬民恨惡。那時,必有許多人跌倒,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惡,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
  • 耶穌基督的魚
    「ΙΧΘΥΣ」(魚)是基督教的一個代表符號,最早是基督徒為了躲避羅馬帝國宗教迫害而使用的暗號,隨著米蘭詔書的發布,基督教得以合法化,此符號也因其歷史意義而成為基督教的代表符號之一。教難時期,為避免被羅馬帝國各地非基督徒所傷害,不知由何時起,有人就發明了一個特別的暗號來代表自己是基督徒。這個暗號就是一條魚。考古家在許多地方發現有這個暗號。當時一個基督徒在羅馬帝國各地旅行或經商,在旅館投宿時,喜歡在房門外畫一簡單的魚,如果有另外一位基督徒也投宿在同一旅館,或者這旅館的主人也是基督徒的話,這「兩條魚」便可促膝談心,直到天明了。
  • 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
    【林前15:57】感謝 神,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啟2:7】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 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賜給他吃。」感謝神,在主給七個教會的書信裡,有七個得勝,而在【啟21:7】也說:「得勝的,必承受這些為業。我要作他的 神,他要作我的兒子。」
  • 遠志明牧師:唯有耶穌基督是認識上帝的道路
    非基督徒常常被這三個問題打敗而不能進一步知道上帝的存在,認識上帝。有的基督徒也常有這樣的困惑:到底真正認識上帝的途徑是什麼?怎麼樣認識才能全然地認識上帝?針對人類的這一困惑,近日,遠志明牧師特別在自己的微博上發表隨感回答了這幾個問題,告訴人們認識上帝的道路就是耶穌基督,上帝在耶穌基督裡。
  • 基督徒當有如此見證——讀文《我的一個信基督的校友》有感
    基督徒當有如此見證——讀文《我的一個信基督的校友》有感我的一個信基督的校友我有一個校友畢業後一直在一所中學文章以詩歌的形式,從一個非基督徒的視角描述了一位基督徒當面對同學聚會中的冷嘲熱諷、肆意取笑甚至侮辱時,仍舊舉止得體、沉著冷靜的美好見證。幾年之後,這位基督徒的反應,最終引發了作者深刻的反思,也引發了筆者的思考。當下,我們作為基督徒,在面對一些信仰的誤解、牴觸甚至攻擊時,我們應當如何活出生命的見證?讀罷這一篇文章,頓時讓我聯想到耶穌基督從被捕到受訓的整個過程。
  • 提摩太·凱勒:重建基督裡的身份
    在基督裡喜樂感恩,對於為偶像而悔改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我們必須記住,偶像通常都是「美好」、「吸引人心」的東西。人們之所以容易把金錢、成就、兒女、工作和家庭變成「偶像」,因為這些東西足夠美好,吸引人心,給人們許多的滿足和喜樂。
  • 【福音】基督耶穌的寶血
    基督耶穌的寶血你們都喝這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太26:27-28)血這個字是多麼令人驚悚!因為你在哪裡看見血,就知道哪裡有死傷和破壞。你從血的多少,就可以估算傷亡的嚴重性!(參利17:14)基督徒特別注重基督,也注重基督的血。凡只注重基督,而忽略基督之血的,可以說是變節的基督徒。你在基督徒的講道和禱告中,常能聽到到「血」這個字。血哦,耶穌的血,的確是基督徒生活中的一件寶貝!無怪他們稱它為「寶血」。
  • 耶穌基督 Jesus le christ
    「耶穌基督,在我心中照耀,不要再讓黑暗喋喋不休;耶穌基督,在我心中照耀,打開心門迎接你的愛!」 簡短的歌詞,重複的來唱,卻能讓心聲飛揚的很遠,一直到上帝的寶座面前。 泰澤詩歌《耶穌基督Jesus le christ》,秉承了一貫曲調舒緩、內涵深邃的風格,在反覆吟唱之中,給人心靈的靜謐。
  • 耶穌基督的福音
    對一些基督徒而言,「福音」是一套狹窄的教導,是有關耶穌、祂的死和復活,這套道理只要信得正確,就輕而易舉地把人送進天國裡去。 之後,才開始作真門徒和改變自己,不過這部分就不算是「福音」。 這想法與新約聖經主要強調的相差十萬八千裡,根據新約聖經,「福音」是一個總括性的範疇,能把聖經大部分的內容結合在一起,使基督徒免於迷失和遠離神——從一個人悔改歸正和作門徒開始,至終局,至身體復活,至新天新地。
  • 基督徒有兩種人:一種是在死人中找活人,一種是活人中尋找死人
    基督徒認為,復活節象徵著重生與希望,為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30到33年之間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後第三天復活的日子。它是紀念耶穌基督在十字架受刑死後復活的節日,西方信奉基督教的國家都過這個節。關於耶穌基督之死,按基督教教義,是為了贖世人的罪;耶穌基督的身體復活,是為了叫信徒得到永生。因此,在基督宗教中,復活節具有極度重要偉大的意義。歷史學家根據《聖經》和先進以色列人逾越節的日期,推算出在春分日(3月21日)之後月滿後的第一個星期天就是《聖經》中講到耶穌復活的日子。
  • 【我真的是基督徒嗎】三:如果你僅僅只是喜歡耶穌而已,那麼你還不是基督徒
    穿上鞋底刻有「耶穌愛你」的人字形拖鞋,你將能在沙灘上留下動人心弦的信息。畢竟,人們總是喜歡在沙灘的足跡裡尋找秘密信息。3. 帶有耶穌主題的寵物衣,例如一件狗狗衫上寫著「耶穌向我出王牌」,另一件是「耶穌替我裝狗盆」。其實我兩件都沒看懂是什麼意思,我可沒騙你。耶穌甚至在非基督徒當中更受青睞。很多持守其他信仰的聖人相當尊重耶穌。
  • 注意,注意,注意基督徒對待'耶穌的像'你是怎樣理解的
    天主教徒已經習慣通過主保聖人向神傾訴,而不是耶穌基督。事實上,再怎麼屬靈的「聖人」也不過是蒙恩的罪人,即便尊榮如耶穌之母瑪利亞也不可能成為神、人之間的中保。《聖經》清楚地告訴我們:「……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提前2:5)歷代聖徒都是神用來實施救恩計劃的器皿,而不是製作器皿的工匠。
  • 基督徒靈修: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腓2:5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當我們在遇到各樣的事情時,想著「我應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用主耶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時,就可以歸正我們可能出現的錯誤。這部電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犯罪率高、失業率高的小鎮裡,出現了一個危機。小鎮唯一的教堂,因著沒什麼人去做禮拜,即將被拆毀,建造成賭場。教堂的牧師信心消沉,無法有什麼樣的作為。有一位流浪漢來到小鎮上,說了一句:「想一想,如果換作是耶穌,他會怎麼做?」這句話震撼了小鎮上的一些人,包括牧師、房地產老闆、報紙主編和年輕的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