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時刻刻》作為女性電影,它表達的是女性的特殊的心路歷程

2021-01-08 五六七娛樂

電影《HOURS》被翻譯為《時時刻刻》電影講的是三個不同時代的女人在生命中的一天幾個小時發生的故事作為女性電影,在觀看這部電影時,我懷疑過自己是否能看懂這部電影。

三個生活於不同時代不同地方的女人, 三個人因為《達洛衛夫人》這本書聯繫到一起,伍爾夫正在創作這本書,布朗夫人在閱讀這本書,而克拉麗薩過著和達洛衛夫人相似的生活。維吉妮婭-伍爾夫(一個天才,一個精神瀕臨於崩潰的女人)、蘿拉-布郎(一個家庭主婦,一個被天才所改變的女人)、克拉-莉莎( 一個編輯,一個守候天才的女人)

這些情節本來毫不相關,然而鏡頭肆意地切換於其中卻一點也不令人感覺唐突和不知所云,甚至還感覺十分流暢和自然。主要是在於發生在這三個身處不同時空的女人身上的故事中擁有太多的共同之處了,如被命運作弄般。我覺得將她們連在一起的東西,那就是她們內心都依然活著的夢想,以及她們所面對的庸俗的生活。這庸俗的生活也是我們很多人所必須面對的,它就像一個牢籠,困住我們的夢想,讓我們窒息,不得逃脫。

三個不同時代的女人,一個以自殺方式得到了解脫;一個選擇了獨自離開,拋家離子去了陌生的地方;一個開始卸下羈絆,全身心的去與生活多年的同性伴侶享受生活。對她們來講,生命是漫長的,每個女人都被壓抑,抗爭尋求出路;生命也是短暫的,這漫長歲月中的幾小時她們不可避免的必須面臨生與死的選擇。

影片中的三個女人都不是孤獨的,她們都有愛她們的愛人,家人。但是,她們只能獨自面對內心的掙扎。面對死亡,人是孤獨的。維吉尼亞的丈夫很激動地說, 他每天都必須面對她隨時可能自殺的威脅,壓力很大,而她卻無法體諒他的付出,還如此輕生?維吉尼亞說,她自己最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不只是他,她自己每天都要與死亡的黑暗搏鬥……。理察曾對克拉麗莎說,你整天在為我忙,你自己呢?你對我的照顧是我的負擔,我是在為你而活。理察的生命還是每能被挽留住,在克拉麗莎的注視下,他飄出了窗外。

也許,第一次觀看這部電影,可能會看不懂,感覺很迷糊,可是經過一段時間後,你再觀看,會發現默默看懂了。

現在關於女性的影片,影劇越來越多,比如最近的《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等等,也說明現在注重關注女性載體越來越多,看過最近這裡部影劇,可以回來再看一看這部《時時刻刻》,也許,又會有另一番的感悟。《時時刻刻》上映於2002年,豆瓣評分高達8.6分,總共獲得過6個影視獎項,真的值得一看。

相關焦點

  • 《時時刻刻》作為女性電影,它表達的是女性的特殊的心路歷程
    電影《HOURS》被翻譯為《時時刻刻》電影講的是三個不同時代的女人在生命中的一天幾個小時發生的故事作為女性電影,在觀看這部電影時,我懷疑過自己是否能看懂這部電影。三個生活於不同時代不同地方的女人, 三個人因為《達洛衛夫人》這本書聯繫到一起,伍爾夫正在創作這本書,布朗夫人在閱讀這本書,而克拉麗薩過著和達洛衛夫人相似的生活。
  • 女性主義影評:女性的自我認知——從《時時刻刻》談起
    之後,中國國際女性影展每年都將舉辦女性主義影評寫作班,並做年度女性主義影評結集,以此提升國內電影評論界的女性影評人比例和女性主義視角。我們每天將發布一篇女性主義影評寫作班學員撰寫的影評。今天的影評是林新鈞同學的《女性的自我認知——從《時時刻刻》談起》。
  • 《時時刻刻》那些女性的時時刻刻
    翻看2019年的觀影日誌,印象最深的是幾部女性成長電影The hours,中文翻譯為《時時刻刻》,大概是其中最獨特的一部。影片由三個女性的故事組成,三個女主角,作家伍爾夫、家庭主婦蘿拉、編輯克拉利薩,分別生活在1920年代的倫敦、1940年代的洛杉磯和2001年的紐約。她們三個人由一部小說串聯起來:《達洛維夫人》。
  • 深入舞臺之下、挖掘真實表達,《發光的姐姐》如何做到女性話題新升級?
    《發光的姐姐》大膽突破表達藩籬,深入女藝人真實生活場景,傳達女性態度與聲音,為女性話題升級賦予更多的可能性。持續湧現的女性題材影視作品,讓2020的各大屏幕被女性色彩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淡化「女兒」、「愛人」、「母親」等附屬身份,關注女性本身的生活、事業等人生命題和心路歷程,正逐漸成為女性題材節目的創作路向。
  • 《三十而已》女性題材的全新表達
    《三十而已》作為一部著眼三十歲女性困境與成長,將特殊人設以及高濃度劇情和現實細節共鳴相融,表達時代特性的劇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副司長楊錚認為,「要由這部新女性題材劇發散去探討實現女性題材創新發展的路徑,做到既把握時代脈搏,又能夠用新的認識、新的理念來提升我們整體女性題材的創作水準,給大家更多新的思考。」
  • 女性境遇的表達,突破慣常思維了嗎?|2019女性電影
    作為當代最具有影響力的大眾娛樂之一,電影為人類有限的人生體驗帶來了更廣闊的視野,也為那些不被看見的群體困惑提供了發聲的契機,女性電影尤為如此。女性電影的概念,包含著一些模糊的指認,它可以是女性電影故事,也可以是女性導演、編劇或者其他主創,或包含女性視角下的男性故事。
  • 女性必看的英文電影大合集:那些女神教會我們的事!
    女性,是電影的永恆主題之一。點綴在電影中的女性們或美麗、或溫婉、或俏皮、或個性,卻很少成為電影探討的中心。這個周末,給大家推薦一些女性電影,有名女性傳記片、有女性故事片、也有女性成長記。雖是不同的心路歷程,最終都是成長。相信總有一兩部能讓我們領悟一些道理。
  • 北京國際電影節大師班李安等演講內容 談創作心路歷程
    北京國際電影節大師班李安等演講內容 談創作心路歷程  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已經進入尾聲,在本屆北影節上,嘉賓雲集的電影節電影大師班,無疑是電影行業從業者與影迷關注的焦點。一直以來,北京國際電影節不僅是影迷們的狂歡,更是國內外電影從業人員的盛大聚會。
  • 電影《保持沉默》超前放映 !導演、主演來到鮁魚圈!現場分享心路歷程
    觀影后,很多觀眾表示心疼吉米這個角色。▍導演周可也分享了自己首次執導拍攝電影的心路歷程以及創作這部電影的初衷。影片中周迅飾演的律師端木蘭氣場十足,與劇中其他三位男性主演對峙絲毫不減氣勢,這也是周迅首次飾演職業女性。
  • 因她之名 |「她」電影論壇圓滿落幕,大咖集結為女性電影發聲
    而饒雪漫則分享了自己由作者到編劇的心路歷程,「兩三年以前,我剛剛拍這兩年因為一直在做,我真的感受到電影的偉大」,而她也自認為一輩子都不能像韓寒、郭敬明一樣轉戰導演圈,「如果沒有那麼專業就去從事這件事情是對它的褻瀆,所以我會謹慎一點」。
  • 《暖暖,請多指教》:一段有關愛情的心路歷程
    有關愛情表達的影視作品,很多很多。每部作品當中,往往都有屬於它們自身的人物心路歷程。這些歷程的演繹,很多時候透露出人物角色的性格、品質以及成長等。它們,通常是值得我們觀眾去回味的。其中,最為讓我們觀眾關注的,可以說是男主人公韓徹的愛情心路歷程了。 在某種意義上說,男主人公韓徹的愛情心路歷程,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這部作品的人物心路歷程演繹。在他的身上,我們往往可以看到那些關於誤會、內疚以及幫助等層面的心靈心境變化過程。誤會 誤會,在許多影視作品裡也會經常被使用到。
  • 描繪國內女性成長的歷程,這部電影你看過了嗎?
    近幾年來,女性的影響力不斷提升,資本敏銳地察覺到影視行業女性市場的缺失。在這片沒有被開拓過的女性市場荒地上,誰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誰就很可能成功搶佔市場。
  • 身體·凝視·甦醒——近年印度電影女性意識的表達策略
    身體·凝視·甦醒 ——近年印度電影女性意識的表達策略 □ 史秀秀 摘要:近年來,印度電影以其對本土社會現實的關注和現實主義的美學追求打動了中國觀眾,獲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也給「中國故事」的書寫提供了參考。
  • 推薦七部讓你真正感受到女性魅力的電影
    這期嘿哈推薦頹廢,陰鬱,暴戾,溫柔,脆弱,強韌等等充滿魅力的女性形象電影,總有你喜歡的。《時時刻刻》豆瓣8.6由史蒂芬·戴德利執導,戴維·黑爾、麥可·坎寧安擔任編劇,妮可·基德曼、朱麗安·摩爾、梅麗爾·斯特裡普主演的劇情電影。
  • 金雞獎首開女性電影論壇——聚焦「她文化」,看女性電影路在何方
    近年來,以女性為主體的電影、女性主義電影、女導演創作的電影題材豐富,展現了女性突出的話語權,也為女性發展開通更多途徑,向社會表達女性的聲音。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作者|郝天韻女性電影的概念來自上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的好萊塢,國內通常把女性電影分為三類:女性題材或以女性為主體的電影、女性主義電影、女導演創作的電影。
  • 「這不是機會,這是責任.」一位導演的心路歷程
    電影開篇是熱氣球在天空的奇觀,然後在熱氣球上升過程中,插敘兩位主角生平,用冒險之前的「因」來反應現在的「果」。  在1860年,女性不被允許進入辦公場所以及科學實驗室。但女主角居然就穿著裙子(當時沒有女式褲裝),駕駛熱氣球飛到天上……這導致她失去了曾為搭檔的前夫/去舞會無男士理睬/被親姐姐花式催婚等。但飽受爭議與失去愛人,她依然選擇熱愛並全情投入。
  • 春潮與燃燒:女性主義的激進表達
    近日可看的新片不多,但從年前到年後筆者倒看了不少女性主義的作品,包括國外的和國內的。國產片中女性主義作品似乎有一個小的浪潮。從可以在公映渠道(包括院線和網絡)看到的《送我上青雲》、楊荔鈉的《春潮》,到一些目前尚未上映的女性導演的作品包括楊弋樞的《之子于歸》、《一個夏天》,以及導演劉姝的新片,還有幾部不方便透露信息的電影,我覺得最近幾年女性主義的表達呈現出一個不小的規模。
  • 推薦十部女性電影
    這一部《炙熱》更多則是在表達著女性自己的聲音,自己的抗爭,電影的故事或結局多少是讓人沉重的,但抗爭是必需的,那是對未來的喚醒。剝除丈夫的妻子身份,女兒的母親身份而言,金智英作為一名女性,她其實並沒有自己,她為家庭所做的一切被視為理所當然,她放棄工作和夢想,她紮根於生活裡細枝末節裡。所謂82年的金智英,指的其實是韓國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女性。
  • 女性、紀錄片和實驗電影:女性敘事者們
    經過學習,她們發明了所謂的「非科幻類實驗電影」(Cine de no-ficción y experimental)。這種電影並不追求對工業問題的探究,而是一種從敘事角度出發,提出問題,尋求解答的電影類型。它要求拍攝者能完全意識到自己想要拍什麼,講述什麼,以及運用怎樣的當代藝術手段來實現這些目標。這種電影其實是一種聰明的轉變,它逃離了主流傳統家長制電影製造業。
  • 女性的欲望:電影中的女性凝視
    如果她提的觀點不是具體針對這部電影的話,幾乎可以作為女性評論家的宣言。她寫道:「有一種觀點認為,好萊塢的電影總是為了男性觀眾的視覺享受而編排的,幾乎讓女性觀眾被排除在外。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身體上的吸引力有一種奇特的、私人化的魔力——從這一點上說,它很像不可避免影響一個人的影評的元素:這個人的態度、背景和偏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去談論欲望。但談論女性的欲望,才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雖然男人和女人都能從看漂亮的電影明星中獲得愉悅,但當女性完全表達出這種愉悅時,她們可以真正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