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監督界,沒學過繪畫的監督相當之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高中畢業後的「浪人」名監督水島努了。以《少女與戰車》、《白箱》為代表作的他,完全是繪畫苦手,導致分鏡稿十分粗糙。但就是這樣的水島監督卻創作出了近十年日本最好的動畫之一——《白箱》。
一、闖入業界的高中生
水島努,1965年12月6日出生於日本長野縣,著名動畫監督。最初以成為音樂教師為志向,高校畢業後為此四處流浪而決定不再進修。名字經常與同為動畫監督的水島精二混淆。二者作為監督是同期,因此廣播以及雜誌經常開玩笑說他們「其實是兄弟」(兩位監督現實中的關係非常好)。由於原本的志向是成為音樂教師,早期的工作僅僅是作詞、作曲等等。作為監督卻對繪畫等工作苦手實為少見,將內容弄髒、把這個角色的原畫誤畫成其他的角色,水島也自嘲說當時的心情是十分複雜。
水島努是一個出色的用信息量思考的監督,對於畫面中給出的信息量極其在意,雖然很少自己上手畫分鏡,但是從作品的統一性來看,對於作品的鏡頭調度的把控其實是用了很多心思的。
一個好的動畫監督,最重要的一個能力就是「發掘原作」,而水島在發掘原作這一點上是憑藉著自己遠超常人的預見性。筆者認為水島監督本人就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御宅族,《現視研》裡對OTAKU群體極為細緻的描寫,以及對次文化的研究,在動畫開播那個時期是相當前衛的,04年萌文化發展伊始,人們對於御宅這種新社會群體還不怎麼熟悉的時候,水島監督已經在《現視研》裡表現得比較完整了。之後的《不公正抽籤》作為劇中劇的正式動畫化,也算是非常領先的行為。
之後是2010年的《烏賊娘》,儘管原作並不是那麼出名,但水島監督卻先人一部嗅到擬人的風潮,10年萌文化以及擬人娘的元素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水島在《烏賊娘》中對動畫主角的著重刻畫,才得以讓一個擬人角色完全將性格發揮出來。在這之後,「擬人」越來越成為ACG文化的一個必不可少的萌系要素,而《烏賊娘》的動畫銷量也是非常可觀。
2012年,水島監督終於跨出了自己在原創動畫的第一步,OTAKU眾們萬萬沒想到,水島監督的第一個原創動畫企劃,戰鬥力突破了天際。《少女與戰車》作為一部原創動畫,客觀來講設定完整,劇情流暢,人物性格突出。但最關鍵的是題材!剛硬的戰車與萌系美少女的組合,這在過去的動畫作品裡是前所未有的。動畫除了極佳的人物表現,更是在戰車細節,歷史還原,戰鬥演出上頗有造詣。吸引了從otaku到軍宅的一大批觀眾。一時間這個嶄新的原創企劃被推上了話題的風口浪尖。而真正可怕的是之後相關產品帶來的滾滾收益,水島努的首個原創動畫企劃,現在都還在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和劇場版,簡直不能再成功。
最後就是2014年10月的原創動畫《白箱》,這同樣是一部極為前衛的動畫,這樣如此靠近專業動畫製作的動畫在以前也是無法想像的。《白箱》動畫本身也引起了動畫愛好者們的紛紛討論,我認為《白箱》算是水島監督對自己監督工作的一個總結,同時也是一次成功的創新。
水島努是一個相當難得的優秀監督,一個對自己工作負責,對職業有所喜愛的專業人士。我更期待這個OTAKU文化的獵人和開拓者為這個業界,這個文化的未來提供更多新的想法元素,源源不斷地為動畫業注入生命力。
二、近十年最優秀的動畫作品——白箱
《白箱》是一部真實得可怕的動畫。因為真實,所以不存在奇蹟,該你做的事情出了問題,如果你自己不努力,睡一覺醒來也不會有人拯救你,不會有人替你把事情做完。但同時同事們又很願意幫助你,不是用魔法,而是一起努力一起加班。新人聲優去試音,就是不會被選中,不會有人看中你的青澀、純潔等等特點,你不行就是不行。但是呢,似乎又獲得了一些經驗值。
作畫陷入困境,問別人,得到的答案也沒有太大幫助,不會畫貓,就去看貓啊,不去想辦法,就走不出困境。但是呢,就這樣堅持畫下去,似乎也有進步。時間緊迫無法完成任務,投機取巧的替代做法一定會被觀眾發現,小聰明和抖機靈在工作中不管用。走投無路去找大拿,大拿也不是神,不是魔法師,不會瞬間幫你解決問題。
所以最為一名混跡職場的社會人,看《白箱》的時候常常感到壓抑和絕望,你所經歷過的與主角幾乎一模一樣的壓力,即便是在動畫片的世界裡也沒辦法很好地緩解,只有咬牙堅持、拋開情緒、就事論事。幸運的是,你並不孤單。
所以筆者給《白箱》的推薦語則是:這是一部新人入職白皮書——不管你從事的是哪一行,只要入職三年以內,它都適合一看再看。在此之前看了反而不好,只會把它當成動畫製作的科普來看,難以感受到內核。它能讓你清楚地知道所謂的「工作」到底是怎麼回事,每個剛剛離開學校的人都免不了有個心態的調整期,這部動畫能夠幫助你快速度過這個時期。
《白箱》是個名字就是門檻的動畫,沒有基礎知識的人肯定不知道「白箱」是什麼——何況海報還是五個少女。你可以把它看成是武藏野自吹自擂的動畫,然而正是這部動畫靠著穩定的製作,平淡的劇情在強敵環伺的十月番裡生生殺出了一片天。它不獵奇,不暴力,不血腥,不色情,雖然是日常卻也沒有不遺餘力地吐槽,煽情點到即止,不刻意不誇張,劇情穩步向前推進,甚至到了連每一集的敘事結構都幾乎一致的驚人地步。一點一滴,循序漸進,口碑與銷量穩步積攢,直至完美收官。
一部動畫能夠寫實到這個程度,著實不易,除了表現手法上的偶爾誇張,其他的所有點都與真正的現實別無二致。也難怪,他們所描寫的不就是他們最熟悉的自己工作的日常嗎?從企劃定下來後的工作分配,全體人員都進入連軸轉狀態,並且還要抽出精力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只有真正工作過的人才明白,這些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沒有意外才是最大的意外。
工作之前難免會抱有那種類似於「如果每個人都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那麼就不會出紕漏,工作就能像在流水線一樣穩定安然地進行下去」的天真想法,真正工作後才知道這種想法簡直和「如果全中國人每人都給我一塊錢那我就成億萬富翁了」一樣天真可笑。每個已經工作了的人想必都會不斷拷問自己日復一日重複勞動的意義,迷茫像霧霾一樣時刻籠罩在自己周圍。到底這份工作能給自己帶來什麼,現在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嗎?這麼做真的是好的嗎?繼續這樣下去以後會更好嗎?
甚至更多時候忙得焦頭爛額,根本沒有時間去想這些事。動畫裡的每一幀都在迫切地朝觀眾傳達著:這就是工作啊,這就是人生啊,它充滿了麻煩和坎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藉口和目的,在各種看似不可調和的衝突下,它們為了共同的目標相互妥協。
和大多數別的動畫一樣,《白箱》的主題依然是夢想——只是隱晦了些。五個喜歡動畫的少女立志要在以後的人生裡從事與動畫相關的工作,她們在各自擅長的領域裡默默付出,有迷茫有困惑,遇到瓶頸時不知如何突破,遇到突發狀況時不知如何解決,遇到巨大挫折時想要放棄,即便從事的行業大相庭徑,可這一切分明也正是我們自己的日常。
除去五位女主之外,動畫裡的其他角色也隨著劇情的推進日益豐腴,這些人在第一集裡統統露臉,除了煮咖喱的社長之外其他人根本分不清誰是誰,可到了後來每一個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物塑造功力可見一斑,短短24集,罕有人及。動畫裡沒有勾心鬥角,沒有善與惡的正面衝撞,個別惹人厭的角色也有著他可愛討喜的地方。
《白箱》可以看作是一部自己人安慰自己人的作品,難能可貴的是它不牽強不矯情,沒有哭訴和禱告,完美的結局不會讓人感到突兀。真實而又踏實,脈絡明晰有血有肉。結尾處的演講也沒有刻意渲染煽情,雖然《三女》動畫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做出來了,可五個少女最初的夢想卻沒有實現。不過她們各自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像《三女》裡五位主角那樣——這樣的結局讓人回味無窮,也忍不住充滿期待。
三、作品推薦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兩部作品。《白箱》的劇場版在今年初就在日本上映了,可惜由於國內疫情影響,至今還沒有相關的宣傳,在這裡只能推薦TV動畫《白箱》,豆瓣評分9.4的神作。另一部則是水島努監督的成名作《少女與戰車》的動畫電影,豆瓣評分也高達9.1分,希望大家喜歡。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於網際網路,版權歸屬於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