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動畫產業成了後進國?評論家岡田鬥司夫評論河森監督日本將成為動畫後進國

2021-02-08 日刊和邪

此前我們報告過河森正治監督談日本可能成為動畫製作的落後國家,在12月24日放送的《岡田鬥司夫seminar》節目中,岡田鬥司夫對於河森正治導演的「日本是動畫後進國」的發言進行了點評,岡田鬥司夫指出「過去動畫界的情況更糟糕」。並且,還說到如今志向於動畫製作的人變少了。日本那邊從業人員一直都抱有一種「業界藥丸」的居安思危的精神,也應該也算是一種比較好的心態,能更加激發他們的創作和創新的動力。

河森正治導演「日本是動畫後進國」

(相關閱讀:點擊閱讀原文)

初代高達 高達0079

岡田:

在《超時空要塞》系列作品中擔任主要工作的河森正治導演,在自己的新作動畫發表會上說

「日本的動畫不知何時成了後進國」。

「魔法學園出了幾部作品都有模板了,為什麼會如此相似呢?作品數量多,初一看,會覺得很有活力,但是望向世界的動態,日本目前的情況就很糟糕了,不知何時成了動畫的後進國」。

從我個人的看法來說,我是明白河森的那種焦慮的。但是,在高達上映前的日本的動畫業界,我想也是相同的情況。

 

今後的動畫製作是YouTube?

岡田:

《機動戰士高達》上映之前,機器人動畫就如腐朽一般,全部都是千篇一律的模板套路,每1話都會有奇怪的敵人出現,然後用新武器將其打倒。都在同樣的內容在重複。

回想過去的時代的話,比起那個時候,我想現在的話情況還要好一些。因此,我對於現在公開的動畫作品的傾向,不覺得有那麼糟糕。

我在YouTube的人群當中,發現了有新的動畫家誕生的可能。現在,用半天的時間就能從拍攝到編輯再到上傳,這種YouTube式的製作方式,雖然動畫性還不是很熟練,但是我想很快,我們將迎來從YouTube中誕生動畫家的時代。

 

志向動畫、真人電影製作的人少了

岡田鬥司夫當年集結了一群有才的動畫人成立了GAINAX 雖然現在這群人絕大多數都離開了G社自立門戶了但的確G社那群人都是有志向的,這個相關歷史大家可以去看一部作品『青色火焰』

岡田:

我想動畫界的危機是,想要前往動畫業界的人數變少了。對於大多數的粉絲來講,動畫這種東西,只是去看去享受就好了。

以前的傳統動畫的時代,隨處可見製作途中的各種失誤,看到這些就會想「這個失誤究竟是為什麼?」,可以從感覺上推理製作方是如何製作的。

但是,現在的動畫都是加入了數碼的表現力,關於是如何製作而成的,沒有過多的間隙讓你去思考。倒是有很多人想要成為聲優,可是關鍵的動畫製作卻沒有多少人想要前往。

真人版電影界也是,想要成為演員的人還是那麼多,但是「自己想來製作電影、電視劇」的人越來越少。大概是,我們已經提供了眾多的完成度很高的作品,相反想要進入其幕後製作的人就變少了,真是一個有趣的法則。

相關焦點

  • 岡田鬥司夫山本寬對談:動畫行業崩潰一次有什麼不好
    而作為兩個常年吐槽日本動畫製作行業的人,GAINAX創始人之一"御宅之王"岡田鬥司夫與知名業界大炮山本寬也舉辦了對談,談話的主題就是日本動畫行業現狀,在對談中岡田鬥司夫爆了很多的料,例如做動畫最賺錢的是音響監督,業界20年前就很窮,還有當初GAINAX債臺高築時岡田是如何找萬代談判拿錢的,反倒是寬叔這次是老實了很多,就說了這個行業崩潰一次有什麼不好。
  • 《超時空要塞之父》採訪:不喜歡踩剎車的日本動畫監督
    河森:雖然還沒有確定,但我很想做。河森老師是否參與了《攻殼機動隊》真人版電影的製作?對於日本動漫作品改編成真人電影有什麼看法?因為之前好萊塢的《哥斯拉》、《明日邊緣》和日本原作有很大區別。河森:我沒有參與《攻殼機動隊》真人電影的製作。
  • 日本動畫(電影)雜談:七、動畫?特攝?美少女?機器人?我全都要!
    說到日本最優秀的動畫監督,可能眾說紛紜,但超一流的動畫監督裡必然有「痞子」庵野秀明的名字。
  • 擎天柱之父,日本天才「神棍」,非要做中國動畫,搞出個「重慶高達」
    是曾經打造了《超時空要塞》等經典名作的SATELIGHT而總監督是日本著名機械設計師河森正治也可以說是天才般的神棍監督了便來源於河森三年級時的構想年幼的河森製作了機器人紙模並按照動畫裡還原了合體接口但無論如何也不能讓機器人合體這是理所當然的大家看一下當年的蓋塔怎樣合體
  • 向全世界宣告日本動畫的黎明,這就是湯淺政明!
    前些日子,日本《芸術新潮》這本雜誌的「日本動畫誕生100周年記念特別版」裡,針對動畫方面專業的評論家、學者搞了
  • 日本動畫產業漫談
    上周周日,動畫電影《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後簡稱《鬼滅》)成為了日本歷代電影票房收入排名第一。其實這一部電影能夠成為第一,在現在看來是很難的事情。首先他是一部偏粉絲向的電影,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故事,是在TV動畫的基礎上面承接的故事,所以想更好享受這部電影的話首先至少要對於之前的情節要有所了解,這就是第一個門檻。
  • 做守正創新的動畫評論
    經刪改後將發表於《中國藝術報》。各位領導、老師,各位文藝評論界的同仁: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能在這裡發言。我是2018年加入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這個大家庭的,個人專門做動畫評論。動畫和其他文藝形態有什麼區別呢?我想主要有兩點:一是動畫的受眾主要是青少年,它對青少年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養成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 拯救日本動畫?Trigger如何成為新一代動畫公司翹楚? | 三文娛
    比如Aniplex參與了260多部日本動畫製作委員會,DMM捧紅了艦娘、刀劍亂舞等二次元遊戲,GSC是日本手辦御三家之一,本文三文娛將為您更深入解讀日本動畫新秀Trigger。作者:Cain在 2010 年之後伴隨著日本動畫逐漸復甦,日本的動畫公司數量也隨之增多,在眾多 2010 年之後成立的動畫公司當中,2011 年成立的 Trigger 無疑成為了這些新生代動畫公司的翹楚,Trigger 每次的原創動畫作品都會吸引到全世界阿宅的關注,甚至在歐美圈有「Trigger Save Anime」(Trigger 拯救日本動畫)這樣的呼聲,這家成立時間尚不到
  • 這部動畫曾是日本動畫最爛作品的代表,也使他跌落天才的神壇
    山本寬的高調與最爛之作山本寬,業界知名監督,依託於京都當年的成名作品《涼宮春日的憂鬱》走紅,其作為演出監督推出的涼宮舞時至今日依然被不少人熟知。其在《幸運星》中獨立監督前4話後因各類問題被迫換將,自此離開了京都動畫。
  • 【讀書】日本動畫產業系列研究之內容篇:穿越歷史見真知
    從這點來說,日本動畫產業絕對可以算是除好萊塢外第二座「金礦」。上篇,我們從產業發展大脈絡角度審視了日本動畫產業【讀書】日本動畫產業系列研究之科普篇,這篇我們還是宏觀角度但從作品發展脈絡出發,從內容角度審視日本動畫產業(主要聚焦電視動畫)1963-2013年50年。此外,第二部分還簡述了動畫的製作流程,以及日本動畫產業的宏觀數據分析。
  • 從「新世界福音戰士」的製作看日本動漫產業的片段歷史
    GAINAX的前身是於1980年代早期成立的Daicon Film,創立時的成員包括岡田鬥司夫(初代社長)、庵野秀明、貞本義行、赤井孝美和樋口真嗣。他們的第一個企劃是為1981年在大阪舉行的第20屆日本科幻大會(該屆大會又被稱為DaiconIII)製作開幕動畫短片。此時社團成員還都是學生,能得到專業大會的認可既是幸運,也是才能施展的開端。
  • 《視與聽》重磅專題譯介 | 舉手表決:女性與日本動畫
    毫無疑問,這是一份來源於西方視角的日本動畫電影榜單。因此在閱讀的過程當中,讀者將有機會將接觸到許多在東亞語境下極少被提及的內容(如日本動畫在西方的傳播過程以及其時代背景)。而由於切入角度以及文化背景等差異,對於部分影片的評價,也與國內的情況存在一定的差異。
  • GAINAX的前世今生,這是一家值得銘記的動畫公司
    ,並且這是第3次在大阪舉行,所以正式名是Dai(相當於大阪中的大)+con(大會英語,convention的縮寫,固定名)+3(第三次在大阪舉行)如果在東京舉行SF大會,並且這是第4次在東京舉行,所以正式名就是Tocon4直到今天,日本SF大會也在每年舉辦一次 那時的SF大會都是由大學生籌備舉辦,這次也不例外,因此這次的舉辦方是當時還在上大學的岡田鬥司夫
  • 日本動畫如何跨界賺錢?演出與展覽成黑馬
    據《日本動畫產業報告2019》,2018年日本動畫音樂市場保持在穩定水平,相對於日本國內日益頹靡的動畫產業其他板塊來說,這無疑是一劑定心丸。而動畫音樂市場依然堅挺的重要因素,正是在於人氣藝人演唱作品主題曲的帶動和消費號召力。去年,我們在《直播公映一年增長80%,日本二次元LIVE娛樂成新藍海 》介紹了2017年日本動畫音樂的變現渠道越趨多元化,以及發展前景。
  • 手塚治虫製作體系與日本動畫發展史
    不管怎麼說,低預算的製作體系所帶來的經濟性的確增強了日本動畫的競爭力,使日本動畫得以大發展。經濟限制帶來的高生產率——在手冢體系的催生下,日本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動畫生產國以及生產率最高的國家。自1995年《新世紀福音戰士》引發第三次動畫狂潮之後,所帶動的商業氣息給整個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和迴響,電視動畫的增長率遠遠大於日本的動畫製作能力。
  • 兩萬億日元動漫產業背後,是日本動畫師工作到吐血的無間地獄
    要認識京都動畫和他們的試圖打敗的魔王,就要從整個日本動畫產業的開端說起…因為這個工運血統,吉卜力成為日本少數全職僱用動畫師、固定薪資而不論件計酬的動畫公司。但即便連這樣重視勞動權益的公司仍然脫離不了過勞的產業宿命。
  • 日本動畫的活化石,史詩級般的傳奇存在——東映動畫株式會社
    1964年,第一部TV動畫《狼少年》放送,東映開始涉足TV動畫領域。      1975年,特攝劇超級戰隊系列出品。      1979年,取材自日本民間傳說的《龍子太郎》,成為第一部中國引進的日本動畫電影,也是第一部令國人落淚的動畫電影。
  • 不像日本動畫的日本動畫——《DEAD LEAVES》
    那充滿了歐美塗鴉感的畫風,還有那凌厲的剪輯,以及充滿了血腥與18X的鏡頭,你要不提前說明是日本動畫公司製作的,肯定會以為是歐美作品。實際上在日本的眾多動畫中,這部動畫也是屬於比較另類的,畢竟拿來跟其他日式動畫對比,肯定會覺得這東西真的是日本人做的麼??
  • 現在做動畫就是撞大運,銀魂監督高松信司說明日本動畫如何藥丸
    在之前的各項調查中,雖然日本動畫行業基層製作者很辛苦收入太低,但是動畫的監督還可以起碼能夠養活自己,而站在動畫監督這個統攬製作現場的職位角度看待動畫製作行業也更加真實。銀魂的監督高松信司昨天就在 twitter 上說,日本動畫行業橫豎都是遲早要完,並不會因為動畫數量減少預算增加行業待遇就會得到改善,因為現在做的動畫根本就不知道能不能火。
  • 一份報告讀懂2015日本動畫產業現狀 新浪遊戲
    劇場方面,東映動畫和Graphinica共同製作的《樂園追放》(11月25日公開)也成為了話題。是由《魔法少女小圓》的虛淵玄腳本、《機動戰士 高達 00》的水島精二監督、並由人氣製作者將原創故事精煉而成的、賽璐璐風的全3DCG動畫。在小規模公開中,就因為真誠的故事和「美少女角色和SF戰鬥依靠CG竟能有如此表現」這一點引起了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