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經過專家評審,從427名申報者中脫穎而出的江蘇235名「教授級」鄉土人才12月23日向社會公示。
這些人員中有燒餅製作師、種糧大戶、火雞大王,也有制茶高手、印染專家、陶藝大師等等。如果公示無異議,這些「土專家」「田秀才」將正式獲評正高級和高級鄉村振興技藝師。
「鄉土人才一頭連著創新創造,一頭連著田間地頭,處於人才強國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的交匯點,是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人才。」江蘇省人社廳副廳長朱從明表示,江蘇去年國內率先建立鄉土人才職稱評價制度,打破「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條條框框,強調業績導向和示範帶動,很多原來沒有資格評職稱的鄉土人才當上了「教授」,暢通了鄉土人才的職業發展通道。通過職稱評審,把「德藝雙馨」的優秀鄉土人才推薦出來,充分發揮人才評價的「指揮棒」作用,讓廣大鄉土人才的活力在「強富美高」新徵程中競相湧流。
「我做了30多年燒餅,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能跟『教授』掛上鉤,以後跟別人聊起職業,身板更硬了!」當聽說自己申報的鄉村振興技藝師獲評通過時,江蘇天勇黃橋燒餅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天勇難掩激動。「下周要開培訓班,我一定要告訴徒弟們,現在農村手藝人越來越吃香了。」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橋燒餅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只有初中文化的張天勇先後培養了400多名徒弟,帶領他們走上創業之路。疫情發生後,張天勇還先後為60多位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退捕漁民免費提供燒餅製作培訓。
獲評鄉村「教授」讓海歸新農人、蘇洪農業科技集團總經理曾嬿有了新的身份認可。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碩士畢業後曾嬿曾在南通大學任教。「在大學裡,教授是人們對老師學識能力的認可,鄉村振興技藝師是政府對我紮根鄉村的工作能力的認可!」曾嬿表示,這幾年國家更加重視三農問題,普通職業農民也期盼有更多政策傾斜。
「獲評高級職稱,說明國家對鄉村人才的重視,也更堅定了我紮根農村的信心!」聽說自己的申報材料通過專家評審,江蘇軍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廖正軍高興之餘更多的是責任。10年前,揚州大學畢業的廖正軍和愛人放棄城市優厚的待遇,返回老家建湖縣高作鎮陳甲村飼養火雞,從親戚朋友的普遍不解到帶領農民共同致富,廖正軍成了大學生創業農村的優秀典範。
參加評審的專家一致表示,鄉土人才職稱聽起來「土」,但要求卻很高,除了要評價個人的業績能力和技藝水平外,更加強調申報人在「三帶兩助」方面作出的貢獻。
據了解,此次工藝美術類有89人申報晉升副高職稱,經現場專家評審後,第一輪就淘汰了48人。第二輪評審中,經過專家討論、投票,最終僅有33人通過評審,通過率僅為37%。按照規定,本次獲得鄉土人才高級職稱的,與工程、工藝美術、農業等系列(專業)對應的,將同時授予對應系列(專業)相應層級的職稱,進一步彰顯了鄉土人才職稱的「含金量」。
鄉土人才職稱評價對象主要適用三類人員:一是技藝技能類,包括從事技藝技能的土專家、能工巧匠、民間藝人;二是技術應用與推廣類,包括在農業、林業、畜牧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農業專業技術服務、農業技術推廣等行業中具有一技之長的能人;三是經營能手類,包括農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家庭農場主以及從事農副產品加工運輸業、農副產品銷售業、鄉村規劃管理、觀光休閒農業、鄉村生態旅遊業、農村電商和其他涉農新業態人員。
獲得鄉土人才職稱的人員可以優先獲得技術培訓、科技講座、外出考察等機會,獲得高級職稱的還可以納入「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技能大獎」「十佳農民」等人才項目和獎勵評選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