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寫遺書捐遺體 一線護士「突然間淚流滿面」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43床患者。 受訪者供圖

(抗擊新冠肺炎)患者寫遺書捐遺體 一線護士「突然間淚流滿面」

中新網杭州2月17日電(郭其鈺)杭州市中醫院主管護士朱佳清作為首批馳援武漢的浙江省緊急醫療隊中的一員,自1月25日出徵武漢算起,已在武漢四院奮戰20餘天。

在抗疫一線,朱佳清見過無數患者及他們背後的生離死別。近日,她向記者講述了在武漢20多天裡的一天,許多患者中的一人。

以下,為朱佳清的口述:

2月12日,應該會是我終身難忘的一天,累並快樂著。

我一直擔心的是43床的患者,從我們入駐開始,他就是重點觀察對象,我眼看他從病重到病危再到有所好轉。但從前天開始,他的病情突然惡化,他卻依然頑強地與病魔搏鬥,甚至採取俯臥位通氣的方式也要堅持下去。

我有時想,如果換作是我,也許沒有這麼堅強的毅力撐這麼久。也是從前天開始,我們就想著辦法幫他轉院治療,這是目前唯一的希望。插管上呼吸機也許還有一線生機,可是金銀潭醫院又一直沒有床位。

就在昨天,他已經寫下了遺書,歪斜的字體能勉強認出:「我死後,我選擇我的遺體捐給國家!」瞬時淚目。今天他已經兩次拒絕服藥,他說留給需要的人吧,不要浪費藥物。

朱佳清護理病人。 受訪者供圖

他的妻子不顧勸阻也決心陪伴他。她說:自己明白丈夫的處境,謝謝我們善良的提醒,到這一步她絕不後悔,一切後果都由她自己承擔。

醫療團隊當然不放棄希望,這幾天都在積極地想盡一切辦法,24小時不停地聯繫床位和協調120,終於等來了好消息:金銀潭有了一個床位。

可是120設備還沒有到位怎麼辦?都到這一步我們拼了!沒有無創呼吸機,我們就用自己的;借來一臺不行,就再調來一臺;沒有氧氣筒,我們自己扛下去,一個不行,我們扛兩個……就這樣,在醫生和兩個男護士一路護送下,患者今天終於安全順利地抵達金銀潭醫院。

照片中,他閉著雙眼,戴著加壓面罩卻向空中奮力地舉起了大拇指。願他平安,願他健康!

下班坐在車上,一車人無人說話,沒有劫後餘生的喜悅,大家都累到了極點。到達酒店房間,我一屁股坐在行李箱上,突然間就淚流滿面。幸好我們努力了,幸好不再是那種失敗後的無力感,抬手拿起還剩的半瓶可樂,一口氣灌下去,健康活著的感覺真好。(完)

相關焦點

  • 「我的遺體捐國家」七個字後面,還有一句「我老婆呢」
    「我的遺體捐國家」。」我老婆呢?」日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肖賢友在病危時寫下的歪歪扭扭的 7 字遺書讓人淚奔。不少網友還注意到,在這份遺書後面還有歪歪扭扭的 4 個字:我老婆呢?據《長江日報》19 日報導,這份遺書是 12 日上午新冠肺炎重症患者、47 歲的肖賢友在武漢市第四醫院 ( 古田院區 ) 寫下的。當日下午,肖賢友被轉至金銀潭醫院,第二天,由於病情惡化不幸離世。
  • "病逝患者遺書後面4個字!讓人淚崩……
    來源:長江日報、人民日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日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肖賢友在病危時寫下的歪歪扭扭的7字遺書讓人淚奔。不少網友還注意到,在這份遺書後面還有歪歪扭扭的4個字:我老婆呢?這更讓網友無語凝噎,他們說,「他平凡且偉大」。據《長江日報》19日報導,這份遺書是12日上午新冠肺炎重症患者、47歲的肖賢友在武漢市第四醫院(古田院區)寫下的。當日下午,肖賢友被轉至金銀潭醫院,第二天,由於病情惡化不幸離世。
  • 菏澤馳援湖北護士王金金:患者無恙是對她最好的回報
    臨走時,我給他們寫了一封感謝信,在返程的路上,市民不停地向我們揮手告別,並豎起大拇指,而我們在車上則一起大喊,『武穴加油』,現場大家都是淚流滿面,還有曾經的患者,他們帶著秧歌隊給我們送行。」王金金動容地說。「親人們,健康指導一定記得常看,有問題可隨時和我聯繫。」王金金對出院的患者囑咐道。武穴清零了,支援醫護人員的救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 我被患者「拯救」,再拯救患者——「95後」一線護士的成長自白
    長江日報-長江網3月3日訊(記者伍偉 通訊員諶利琴)疫情發生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機動護士陳開慧被調到感染科支援。初到感染科,這位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護士,難免有些緊張和不安。「心情一度比較灰暗,沒想到的是,自己也被患者們拯救了。」
  • 天使日記丨看著患者們都能平安健康,這就是最好的生日禮物
    43床的患者,從我們醫療隊進駐開始,他就是重點觀察對象,我眼看他從病重到病危再到有所好轉。前一段時間,他的病情又突然惡化,他卻依然頑強地與病魔搏鬥,甚至採取俯臥位通氣的方式也要堅持下去。我有時也想,如果換作是我,也許沒有這麼堅強的毅力撐這麼久。他甚至已經寫下了遺書,歪斜的字體能勉強認出:「我的遺體捐國家。」我瞬時淚目。他還多次拒絕過服藥,他說留給需要的人吧。
  • 武漢一線抗疫護士:鴨兒坪村捐柚子的果農,我想當面感謝你
    前幾天,武漢同濟醫院護士「牛牛媽媽」在她的小紅書筆記中曬出了一個特殊的柚子:柚子上寫著「武漢加油、中國加油」。這是「牛牛媽媽」的丈夫所在醫院下發給一線醫護人員的物資。牛牛媽媽感動的同時,發現了這個柚子上還寫著一個陌生的地名「鴨兒坪」。
  • 最打動人的「本能」:護士寒冬「讓鞋」光腳等候 溫暖絕望患者
    記者25日從一婦嬰獲悉,西院產科五病區收到一封來自患者小妍(化名)的感謝信,言辭懇切。「每日的護理已經是關懷備至,還會在檢查時將自己的鞋脫下來給我穿,會在我低落難過時給我鼓勵,會在需要的時候第一時間主動伸出援手。所謂人間大愛,我想形容的就是這樣無私的付出。」   原來在小妍懷孕17周時,外院醫生診斷其流產不可避免,建議引產。
  • 捐資產捐收入捐遺體,牛群才是真正的「裸捐」
    捐資產捐收入捐遺體,牛群才是真正的「裸捐」!周潤發一直是深受影迷愛戴的影星,90年代中期更闖進好萊塢揚眉吐氣。一分錢不留,全捐出去!牛群的第四份公證書是一份遺囑,遺囑中的部分內容是這樣的:本人故去,不舉行任何形式悼念活動,不在任何地設靈堂;遺體即歸故去地就近醫院所供實習醫生實習用。用罷,一燒一撒即可。
  • 法醫揭秘新冠患者遺體解剖:為找遺體和解剖室著急
    欣喜之情溢於言表,這是因為,作為首例新冠肺炎患者遺體解剖團隊的負責人,這份診療方案吸納了他的研究成果,直接用於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診治。法醫,這個平日裡很多人都不太熟悉的職業走到了抗疫一線。患者遺體解剖對防治疫情有什麼重要意義?首例患者遺體解剖是如何進行的?帶著種種好奇,記者電話採訪了身在武漢的劉良教授。記者:劉教授您好!
  • 首爾市長遺書曝光:「對不起所有人」
    18年前曾寫過「遺書」希望葬禮低調舉行隨著樸元淳的身亡,他在10多年前寫下的遺書內容也被韓國媒體公開。據《中央日報》報導,據了解,這份遺書用大篇幅表達了對家人尤其是對妻子的感激,並被收錄在2002年出版的一本自傳類書籍中。
  • 「我被患者拯救了」,暖心病人讓一線護士學會「放鬆」
    長江日報-長江網3月3日訊(記者伍偉 通訊員諶利琴)疫情發生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機動護士陳開慧被調到感染科支援。初到感染科,這位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護士,難免有些緊張和不安。「心情一度比較灰暗,沒想到的是,自己也被患者們拯救了。」她說,工作中,自己不斷被積極樂觀的病人激勵著、鼓舞著——問「小姑娘吃早飯了沒」的萬姐姐,拉著手說「謝謝你們」的吳阿姨,開玩笑說「躺在床上長胖了」的劉姐姐……以下是陳開慧護士的戰「疫」口述——本以為這幾個月,會像以往那樣平靜而充實地度過。
  • 90後男護士甘當「心靈撫慰師」,「爹爹加油」寫在防護服上
    楚天都市報2月26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譙玲玲)奮戰在抗疫一線,武漢市第一醫院90後男護士陳耀中在為患者精心護理的同時,也特別注重撫慰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心靈。為此,他還將「爹爹加油」等寫在防護服的前胸處,以方便讓每一位老年患者都能看見。
  • 戰疫護士:看到患者渴望的眼神,我瞬間充滿能量!
    蘭州瑞京糖尿病醫院有三位護士和兩名醫生奔赴千裡馳援武漢,下面是來自蘭州瑞京糖尿病醫院護士支援武漢的「戰疫日記」,從字裡行間,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她們平時只針對的糖尿病患者,幾乎沒有接觸過傳染病患者和重症患者,但當工作放在面前時,她們卻瞬間變得強大起來!湖北加油!
  • 遺書變感謝信:復工後的南川金佛山中醫院迎來腫瘤患者「重生」
    這個曾經病入膏肓的肝癌晚期患者,看起來與正常人已沒有任何區別。4月11日,在重慶市級腫瘤專家到院的療效評估會上,王峰平靜地講述了自己的病情,「幾個月前,大醫院都不願接手,我被病痛折磨著,等待家人置辦後事,甚至都開始寫遺書……」而如今,他挺直了身板,眼中的神採又回來了。
  • 91歲工程師最後的貢獻:為科研捐遺體
    91歲工程師最後的貢獻:為科研捐遺體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制定《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法》華聲在線5月26日訊 5月21日18時30分,91歲的王敬之在醫院安詳離世按照老人生前遺願,他的眼角膜將捐贈給湖南省紅十字會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站,遺體則捐贈給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供醫學研究和教學。王敬之是老黨員,退休前曾是國防科技大學的高級工程師,從事機械科研工作。2014年8月18日,他和老伴就籤訂了志願捐獻遺體申請書,決定在去世後捐獻角膜遺體供醫學研究,「為科學研究貢獻最後力量!」
  • 田村淳說:寫了遺書,重要的事情變得明確了,活著變得輕鬆了
    創業IT風投,本月啟動了「遺書視頻服務」。「我想改變遺書的概念,」他直擊了這個充滿幹勁的人。 ◇ --用視頻留下遺書。什麼是服務名稱「ITAKOTO」? 在電視外景拍攝中,山形的「虎仔」傳達了死者的信息,看到眼前的男性淚流滿面地說:「從明天開始我會努力活下去的。」
  • 一米九男護士弓著背上崗 每天給患者「公主抱」
    今天是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心醫院夏援建馳援武漢的第26天,這位身高一米九的遼寧男護士,已經在他馳援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被眾多患者所熟悉,一些患者只看身高,聽聲音就知道這是「小夏」。每次上崗都給患者「公主抱」 馳援至今抱過70多位患者夏園建也是同批出徵團隊中唯一的男護士,在需要做一些體力活時,夏園建也發揮了自己「護花使者」的優勢衝在前面 。在重症監護室工作期間,幫助有需要的患者更換床單是常做工作。
  • 護士成患者入住沌口方艙,又成了醫護的好幫手
    「您這個核酸監測是兩周前的結果,間隔有點久……」,「您咳嗽厲害,採取俯臥位通氣會舒服點……」在沌口方艙醫院裡,有這樣一名「特殊」的患友,她在自己的病情好轉後,立即化身志願者,協助護士幫助患者。她就是亞心醫院14樓病區的護士王思潔。
  • 【我們在一線】王淑娟:我們和患者是生死之交
    疫情當前、逆行而上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戰線944呂梁音樂廣播特別策劃《我們在一線》採訪/製作:張錫玉前言作為心血管內科CCU的一名護士,王淑娟也在其中,今天是她來武漢的第25天。
  • 戰「疫」一線,瀏陽護士在防護服上寫下:武漢加油!回家給我發個男朋友!
    2月21日,是瀏陽市中醫醫院護士任丹,抵達武漢的第11天。在穿上防護服之前,她在背面寫上了「武漢加油!回家給我發個男朋友」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