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線】王淑娟:我們和患者是生死之交

2020-12-27 澎湃新聞

疫情當前、逆行而上

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戰線

944呂梁音樂廣播特別策劃

《我們在一線》

採訪/製作:張錫玉

前言

2月9號上午,山西省汾陽醫院再次派出三名醫護人員隨山西省第四批醫療隊馳援湖北。作為心血管內科CCU的一名護士,王淑娟也在其中,今天是她來武漢的第25天。

王淑娟:「自從來了這兒,睡覺就睡不好,壓力比較大,總感覺身上軟的不行,喉嚨裡面也感覺有點不舒服,後來我就想是不是被傳染上了,也吃的藥,上班的時候還感覺不要緊,但是戴上口罩,它會捂得疼,有時候感覺就是缺氧的狀態,每天看的那個報導,有醫護人員感染的、去世的消息,感覺很心痛。」

被分到江漢方艙醫院之後,王淑娟每天要負責27區兩個病房共45名確診患者的護理工作。

王淑娟:「第一天我跟病人聊天的時候,她說回去看她爸爸的時候,相處了三個小時就被感染了,後來上午看她爸爸還好好的,下午突然間就沒有了,第二天她去醫院檢查,結果她一家人都被感染了,前幾天我看她的時候還沒出院,這種事太多了。」

在當天的日記中,王淑娟這樣寫道:「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永遠體會不到生命的珍貴和脆弱,在這裡,你會真真切切地體會到活著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王淑娟:「主要是病人對我們確實挺好,說話的時候跟我們就是保持距離,他們就是刻意讓我們離他們遠一點,其實她們也想和我們多聊聊,多了解一些情況,但是她們就是刻意的後退一步,有時候這些細節確實讓我很感動。」

工作的日子裡,王淑娟和很多患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她們彼此稱為生死之交,其中有一位患者也是方艙醫院的志願者,給王淑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叫張雅雪。

王淑娟:「就那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大概五點吧,她說有什麼事讓我們找她幫忙,我們也不好意思讓她們幫忙,結果她們就特別主動,這個姐姐她也說了,如果她回不去了,讓她弟弟把她的遺體捐給其他需要的人。」

張雅雪(左)王淑娟(右)

2月6號,凌晨四點,武漢下著大雨,張雅雪收到了核酸檢測結果,她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看到結果的那一刻,張雅雪說自己的心情很平靜。

張雅雪:「當時去醫院的時候,那醫院裡邊哭的、叫的,真的我不敢進醫院,我就在門口晃悠、徘徊,一晚上好冷,又沒吃飯,我雖然中途回家了,我也沒敢進門,因為進門之後要消毒,家裡的物資緊缺啊,我也不敢浪費啊。

我不發燒啊,我從頭到尾都不發燒,我當時想我不發燒的人怎麼會感染,後來醫生告訴我不是所有的人都會發燒,然後這個病毒感染的時候,也不是所有人的症狀都蠻明顯,我那個時候,我覺得我是平靜的,因為我知道自己染病是不幸的,但我更早的知道我可以少傳染人,我可以不害人。

來到方艙醫院,透過醫護人員的防護鏡,張雅雪看到的是充滿和善和關愛的眼神,連續幾日裡的奔波,遭受不少歧視的她,頓時覺得心安了不少。

張雅雪:我看不清楚那個防護鏡裡(人的模樣)是什麼樣的,但我知道看到的那個眼睛是發亮的,眼神是和善的,那個眼神可以安定我的心,那些醫生在裡面,我其實蠻心疼的,他們中途都是不吃不喝的,先前的時間都蠻長,接近九個小時,你們山西有個小夥子蠻高的,他說姐幫個忙吧,這箱中藥你幫我拿一下吧,我尿不溼裡邊都滲出來了,當時我就哭了,真的,那一個大小夥,90後啊。」

看到醫護人員如此拼命,按捺不住的張雅雪決定報名參加志願者,儘可能地去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量。

「第二天,我看到有的醫護人員暈倒了,我不知道她姓什麼叫什麼,後來我問了,她們說是低血糖,幾個小時不吃喝,她們受不了,方艙貼出通知要招募志願者,那個護士長首先問我你是黨員嗎?我說不是,她說你塊頭這麼小,我說我還能動啊,她說好吧,有事找你。

那些來的醫護人員,他們有父母,他們也是孩子,他們是父母,他們也有孩子,對吧,那我們作為病人來說,我們大多數病人都是這麼想的,我們能不能治好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我們不希望所有來支援我們的醫護人員,他們被感染。」

雖然進入方艙醫院的大多是輕症患者,但焦慮和恐懼的心理一直伴隨著他們。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從事護理工作12年的王淑娟意識到,這裡的患者最需要的是人文關懷,也就是心理護理。

王淑娟:心理護理是每個病人都需要的,有的病人不喜歡說話,每天就在床上躺著,每家都有每家的情況,多多少少都有壓力了。

張雅雪:最主要的是她們的心理輔導,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她們能平復我們的焦慮和恐懼,我在旁邊挺著急的,離我們距離那麼近,萬一被感染了怎麼辦,真的,這是真心話,

王淑娟:病人說會傳染我們啊,我們就沒考慮過這些,感覺防護措施也做到那兒了。

除此之外,王淑娟和同事把各地捐贈給醫護人員的物資省了下來,分發給醫院的患者。

張雅雪:「她可能不太記得我是怎麼注意到她的,但是我記住了她,她是每次去的時候,她都會去問,你要什麼,誰有什麼不舒服的時候,她會儘量的去安撫,然後口罩不夠用,她把省下來的口罩給我,我心裡接受不了,因為物資就比較緊俏,她也要做好防護,你說膏藥給我還行,但是你把省下來的口罩給我,我心裡不舒服,還有你們山西的蘋果、梨、核桃、棗,她每天都給我們,不是光給我一個人,那個時候,我沒覺得我在武漢,你們山西的特產和山西的那種善良就在我身邊,我就覺得真的蠻好。」

張雅雪把醫護人員的悉心照顧,用照片和視頻的形式拍了下來,她想用這樣的方式告訴孩子,方艙醫院發生了什麼,希望孩子不要忘記所有人的付出。

張雅雪:「孩子最感激、最心疼的就是醫護人員,因為她們直接面對的就是病毒,直接就跳進那個「火坑」裡面了,所以孩子也給所有醫護的叔叔阿姨寫了一封信。」

張雅雪的孩子今年14歲,聽了媽媽的講述,他給馳援湖北的山西醫療隊寫了一封感謝信,信中寫道:這次疫情,也是我成長的教材,你們率先垂範,是我人生最好的老師,在對苦難的閱讀中,我糾正了以往的幼稚和衝動,對父母也更加理解,待到山花爛漫的時候,我會和爸媽一起,舉杯祝賀,祝你們好人一生平安,友誼長存。

王淑娟:「我前天晚上問她還需要什麼東西,我幫她帶過去,順便給她帶點口罩。結果晚上十一點多,她告訴我她已經出院了。」

張雅雪:「我前天就出艙了,所有人都沒聯繫,我就窩在被子裡睡了一天,我今天才算是活過來了。」

3月1號是張雅雪出艙的日子,她說自己總算是活過來了,但她對王淑娟和其他醫護人員始終牽掛著。

張雅雪:「淑娟,我不知道她比我大還是比我小,我擔心她呢。我是離家近了一步,但是我不知道她們是不是可以回家。她告訴我,疫情不下,她們也不回,我聽到這個話的時候,心裡難過你知道嗎?因為我出艙的時候,那天有個接我的志願者說:「又有51名醫護人員被感染送到方艙了,那時我心揪的啊,我只要聽到有方艙的有醫護人員被感染了,我就擔心!那些我熟悉名字的人怎麼辦?那些我不熟悉的人的名字又怎麼辦?

那天,我把你們山西的醫護人員聚在一起錄了一個小視頻,那視頻的背影可以說是我永遠忘不了的!

「我們不知道你是誰,但是我們記錄你們有力量的背影,我們也記住了,你們最明亮最耀眼的眼睛。我們湖北,我們武漢,全國都感謝你們,但是你們最主要的是保持你們的體力,跟我們保持距離,一定要健康回家,家裡還有爸爸、媽媽,還有孩子,謝謝你們,武漢加油!加油。」

正是醫生和患者彼此之間的信任和關心,讓救治取得了新的戰果,20天的時間,王淑娟所負責的27區共45名患者全部出艙。

張雅雪:出艙的時候我們都哭了,都是捨不得,我們那屬於生死之交啊,每一個人都跟淑娟是一樣的,你們山西的醫護人員,那種大愛真的感染了我,要不然我覺得我還沒那麼堅強。

王淑娟:因為我們穿上防護服,他們也看不見我們的模樣,但是武漢人民確實都很感謝我們,千裡迢迢來這邊支援他們,當時我聽了確實就哭了。

現在王淑娟和同事又轉戰到另外一個病區繼續工作。

張雅雪:如果疫情結束以後,她們還在湖北、還在武漢,我最想讓她看的是,我們武漢真正的繁華,是我們武漢人真正的笑臉,不是期望生的渴望的那個眼神,是出自於我們內心真正的笑容。

等疫情結束後,王淑娟最想去看的是武漢的櫻花,而張雅雪說等自己徹底康復了,她想帶著愛人和孩子一起來山西逛逛,她說,相信那會兒的相遇一定很美好。

播講:張錫玉

片花:張錫玉

策劃:張錫玉

相關焦點

  • 吳青峰演唱會上萬觀眾戴口罩力挺,比喻「我們都成為生死之交」
    近日,吳青峰太空備忘記2020巡迴演唱會,因新冠肺炎疫情關係,全場觀眾都戴著口罩,吳青峰提醒大家「不要嚇到口罩都掉了,要戴好」,應景比喻「我們都成為生死之交」,讓全場1萬多名粉絲又驚又喜。這段時間估計大家一看到演唱會下意識反應就是戴口罩和安全防護吧,不過吳青峰也並沒有要在疫情期間圈錢的意思,別的場館都已經儘量推遲了,但畢竟吳青峰要跟組合合體了,此次籤約的場館又是他個人solo期的演唱會,迫於無奈的選擇還是希望大家能輕噴,稍微理解下吧。不得不說,他們能合體真的很讓人激動啊!明星怎麼一個個都愛說「生死之交」呢?吳青峰明明知道疫情還沒結束風險大,也要開。
  • 戰「疫」一線日記|房英:口腔護理、清理糞便……我們把患者當家人
    交班後,江夏老師負責處理醫囑及錄入護理記錄單,我和聊城的兩位老師每人負責一個患者,如果特殊護理一人完不成可以互幫。三名重症患者隨時會發生病情變化。整個夜班得看著病人的生命體徵、微量泵、營養泵及身上的各種導管。我們全面負責患者的一切,相比輕症患者的護理工作量增加,護理難度增大,我們上班時精神高度緊張,操作時高度謹慎。
  • 央視關注青川海歸女碩士王淑娟的「追蜂」人生
    " 她是海歸創業「新農人」 致力於傳統養殖與電子商務的融合發展 她是四川在紐交所敲鐘第一人 她是2018年度四川省三八紅旗手標兵 王淑娟
  • 主不要「君子之交」,要的是「生死之交」
    但神的應許仍算數,神的約定仍有效。神對亞伯拉罕起了誓,就永遠遵守。正因如此,我們才不致滅亡,正因如此,我們才滿有指望:  【瑪3:6】因我耶和華是不改變的,所以你們雅各之子沒有滅亡。  弟兄姊妹,我們真是感謝讚美主!他的信實,就是我們信仰的根基。正因為他是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不改變的神,我們才放心跟隨他。他的慈愛上及諸天,他的信實達到穹蒼。
  • 憑一己之力帶人致富 「敲鐘女孩」王淑娟要讓青川蜂蜜走向世界
    從澳大利亞留學後回鄉創業的85後女孩面對自己的家鄉,驕傲地說:」我們青川的水是柔的,天藍得不輸墨爾本。」這位在別人眼中有大好前程的「海歸」女碩士王淑娟,畢業後毅然回村開啟自己的「追蜂」人生。她的家鄉青川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約95%的房屋建築被摧毀,當時青川滿目瘡痍、一片頹然,看到這些的王淑娟內心深受觸動,「特別想為這裡做點什麼」的想法佔據她的腦海。2011年,王淑娟考入了澳大利亞迪肯大學,學習傳媒和公共關係專業,並於2013年順利畢業,獲得傳媒學碩士學位,隨後回到老家青川決定發展自己的養蜂事業。
  • 「酒肉朋友」和「生死之交」的區別,就看這三種表現
    「酒肉朋友」和「生死之交」的區別,就看這三種表現文/無計讀書古語有言:「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男子漢大丈夫,行走於這人世之間,就當廣結好友,不但可以讓自己擴大知名度,更可以靠著雄厚的人脈圈積累成功的優勢。
  • 關於生死,我們缺了一堂生命教育課
    人生本來是沒有意義的,我們不過是宇宙的塵埃,總有一天我們會被人遺忘。喪親之痛也會尖銳地提醒你,讓你更加珍惜身邊人。生死一線間,她經歷了什麼?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萬一自己遭受了意外,雙親該怎麼辦?……對於生死,小袁第一次困惑不已。
  • 一線醫護日記(24)「家屬不在身邊,我們就是患者的心理依賴」
    【一線醫護日記】(24)  記錄者:北京支援湖北武漢醫療隊隊員 北京老年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 吳忠豔  2020年2月21日這些天來,在武漢,在疫情風暴的中心,我們與時間賽跑,同病毒較量,竭盡全力把患者從死神手裡拉回。二十幾天看似很短,但太多的經歷在此間被放大,那些鏡頭在腦海中不斷回放,又覺得時間是如此漫長。  一直記得那句話: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也記得:今我進入醫業,病患的健康生命是我首要顧念。還記得: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在武漢,我真真切切感受到這些話的分量。
  • 什麼是「八拜之交」、「生死之交」?
    竹馬,兒童遊戲時當馬騎的竹竿,故以「竹馬」為童年的象徵,以「竹馬之好」或「竹馬之交」稱童年好友。古時指異姓朋友結為兄弟。王實甫《西廂記》一本一折:「有一人姓杜,字君實,與小生同鄉同學,當初為八拜之交。」指與父子兩代結交為友。
  • 【我們在一起】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大學路實驗學校八(4)班   徐心怡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魯迅   「勇氣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獄。」而天堂與地獄之間只一張網隔著,就看你是願意破網入天,還是任由網將你牢牢縛住扔進地獄。
  • 我們的生死,真是命中注定的嗎?
    世人常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如果從出生那一刻,生死,就被定在八字裡,醫生又如何妙手回春?如果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又是誰掌握著我們的命運,又是什麼註定著生死?如果生死早已註定,為何還有本該夭折之命,卻能長壽安康?
  • 患者命懸一線!日照大咖帶領團隊與死神殊死搏鬥!
    急診科醫護人員緊急為患者完善相關檢查,診斷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徵得家人同意後,迅速將魏毅推入介入手術室。造影顯示,左主幹病變、前降支閉塞、迴旋支嚴重狹窄。看到造影結果,心內科的醫生不禁倒吸一口冷氣說,「患者是命懸一線!
  • 直擊唐都醫院傳染ICU:危重症患者的「生死戰場」
    中新網西安2月21日電 題:直擊唐都醫院傳染ICU:危重症患者的「生死戰場」作者 叢墨涵 阿琳娜走進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傳染科重症監護室,第一感覺是安靜,只聽得到監護儀的滴滴聲、呼吸機的氣流聲和醫護人員忙碌的腳步聲
  • 廣州人的生死之交!111天的世界紀錄!
    會上,廣醫一院宣布,62歲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老劉康復出院!老劉不僅經歷了新冠肺炎感染,而且使用體外膜肺(ECMO)輔助支持長達111天、氣管插管呼吸機通氣150天,是目前全球成功救治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使用ECMO時間最長的一例。
  • 從危重症到治癒出院,醫療隊講述相識33天的「生死之交」
    雖然血氧在變差,他的呼吸困難症狀卻一直不那麼明顯,所以王強總是一副蠻不在意的樣子,叮囑他絕對臥床,他卻總把監護和吸氧管摘掉跑去上廁所,吃飯有時候也不戴。我們倆就像老師抓不認真聽講的學生一樣,發現一次,我就語重心長地和他講一次,當時他滿口答應,「聽話」一次,結果下次依舊會再犯。
  • 「八拜之交」、「生死之交」,原來是這個意思
    古時指異姓朋友結為兄弟。指童年時代就相識或相交要好的朋友。歐陽修《新唐書·孟郊傳》:「孟郊『少隱嵩山,性介,少諧合(韓)愈一見,為忘形交。」白居易《效陶體》詩(之七):「我有忘形交,迢迢李與元。」這種朋友,不分你我,友誼親密,故又有「爾汝之交」的說法。
  • 冬天從這裡奪去的,春天會交還給我們
    自新型冠狀肺炎存在人傳人的可能性得到官方證實以來,荒誕和溫暖就一直交替著衝擊我們的靈魂。近來最讓人欣慰的消息莫過於治癒人數遠遠超過了死亡人數。而最讓人悲傷的莫過於奮鬥於一線的「普通人」李文亮醫生永遠的離開了我們。謝謝您所付出的一切,願天堂沒有傷痛,一路走好。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 一場高空吊車戲,讓劉德華、劉青雲變「生死之交」
    據悉,劉德華和劉青雲的角色都是拆彈專家,但卻因為一場意外分道揚鑣,甚至舉槍對峙。影片12月24日賀歲檔上映。戲外,劉德華和劉青雲因為一場高空吊車戲,老友升級為「生死之交」。此次的默契合作,讓劉德華感慨比之前更合拍,劉青雲更是坦言「拍出了感情,害怕殺青」。隨之曝光的還有一款「雙雄版」海報,劉德華和劉青雲身穿拆彈服,面對一藍一紅的引線,將做出他們的生死選擇。第二部的拆彈專家,將面臨更嚴峻的危機,需要拆除殺傷力更強的核彈。除此之外,電影中的動作戲也全面升級。
  • 我們的英雄!
    我們看見,全省54萬醫護人員奮戰一線,捨生忘死;我們看見,來自全國各地的346支醫療隊、4.2萬餘名醫務人員火線集結,千裡馳援;我們看見,身患漸凍症的醫院院長將生死置之度外,「必須跑得夠快,才能跑贏時間」;我們看見,一封封請戰書寫滿白衣戰士的無畏抉擇:「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我們看見,10天火神山醫院建成,12天雷神山醫院建成,10多天16家方艙醫院改建完成
  • 我們不是嬌氣的上海女性,我們是奮戰一線的護理人員
    晚上,大家在領隊的組織下進行了自我介紹和防護服的練習。當天領隊接到緊急任務,選出三名黨員去醫院值夜班。我們一下子忐忑了,任務來得太突然,抓緊練習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救治更多的人。 1月29日 36.7° 吃完早飯,領隊又接到醫院的任務,帶我們再次在醫院進行了穿脫防護服的訓練,在50人中選出15人到上海第一批醫療隊,增補照顧危重症患者。 我此時的心情很複雜,又羨慕,又替她們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