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市中心醫院成功開展全市首例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成形術

2021-01-18 湖南紅網益陽站

示意圖。

紅網時刻益陽5月30日訊(通訊員 譚歲賽 熊建明)近日,益陽中心醫院普外科三病區血管外科遇到一個自身血管條件非常差的尿毒症患者夏爺爺,入院時全身上下找不到一條可供使用的淺靜脈,那麼如何創造新的生命通道呢?

夏爺爺年過七旬一直備受尿毒症每周需要血液透析的折磨,長期的血透導致血管條件極差,多次重建的自體動靜脈內瘻也因吻合口狹窄甚至閉塞而無法達到足夠血流量,血液透析無法成功進行。感覺已束手無策的夏爺爺,來到益陽市中心醫院普外科三病區血管外科尋求幫助。面臨這樣的難題與挑戰,相關負責醫師帶領其團隊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發現其右手貴要靜脈通暢,但直徑較小,約3毫米,最終決定並成功為夏爺爺進行人工血管(即穿型)動靜脈內瘻成形手術,為其長期血液透析提供血管通路,創造了新的生命通道。

據介紹,對於血管條件差的尿毒症患者,常選擇深靜脈長期導管或者採用人工血管建立動靜脈內瘻。但與深靜脈長期導管相比,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具有明顯的優勢,管腔粗、透析充分、生活方便,且由於人工血管的長度及管徑可以自由選擇,因此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可以建立在身體的多個部位,尤其是可即時穿刺人工血管的出現,避免了臨時插管,成為自體血管條件差的尿毒症患者新的透析通路解決方案。

作為益陽市首例人工血管(即穿型)動靜脈內瘻成形術,該手術的成功實施,填補了益陽人工血管內瘻手術的技術空白。

相關焦點

  • 邵陽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腎內科成功完成首例人工血管內瘻成行術
    紅網時刻12月7日訊(通訊員 陳紅雲 張海燕)近日,邵陽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腎內科成功完成該院首例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成形術,標誌著邵陽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術邁上新的臺階。51歲的羅女士,8年前被確診出患尿毒症,在邵陽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進行血液透析。
  • 全市首例,清遠人醫給尿毒症患者植入「人工血管」
    近日,清遠市人民醫院腎內科成功完成該院首例即穿型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成形術,這標誌著市人民醫院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術邁上新的臺階,成為清遠市首家獨立開展即穿型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成形術的醫院,也是清遠唯一全面開展血液淨化血管通路全部技術的醫院。
  • 武宣縣人民醫院成功完成區內縣級醫院首例動靜脈內瘻狹窄球囊...
    武宣縣人民醫院成功完成區內縣級醫院首例動靜脈內瘻狹窄球囊擴張術 2020-07-17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寧德市首例採用超聲引導下開通閉塞人造血管手術成功
    近日,寧德師範學院附屬寧德市醫院成功完成了一例閉塞人造血管球囊擴張術(PTA),為患者撐開了血液透析的生命線。這是目前我市首例超聲引導下球囊擴張成功開通閉塞人造血管,標誌著該院在處理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術方面實現突破。
  • 這項新技術在平二醫成功開展,將為北港地區這些人帶來福音
    近日,平陽縣第二人民醫院血透中心成功開展我院首例B超引導下「動靜脈內瘻球囊擴張術(PTA)」,讓患者因長期血液透析變得狹窄的血管徑恢復正常。內瘻血管狹窄是維持性血液淨化治療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黃某為水頭鎮一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年前因動靜脈內瘻狹窄在溫州某醫院行動靜脈內瘻球囊擴張術(PTA),因疫情期間未能定期前往上級醫院複查,近期透析時內瘻血管出現靜脈壓高、血流量不足等情況。
  • 五大中心建設|贛州市立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贛州醫院)心血管中心
    精湛的技術,積極向上的團隊  贛州市立醫院心內科在心臟介入方面獨樹一幟,率先在贛南開展冠脈造影術、冠脈介入治療(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診PCI)、腎動脈支架植入術,動靜脈血栓介入溶栓術,重度心衰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D/P)等技術,還有瓣膜球囊成形術、介入封堵術、各種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如房顫、房速、房撲、室早、室速、室上速等)、起搏器植入術
  • 青島市中心醫院成功開展人工陶瓷置入術
    半島網12月23日訊  12月9日,56歲的苗女士在青島市中心醫院接受了「股骨頭壞死病灶清除、人工陶瓷置入術」治療,手術成功,現已出院,恢復良好。這是關節與運動醫學科孫濤主任團隊突破傳統治療模式,開展的早期股骨頭壞死保髖治療的新技術新療法,具有微創、併發症少、術後恢復快、保髖成功率高等優勢,為股骨頭壞死患者救「頭」保髖治療提供了希望。
  • 浙二團隊用國產經股靜脈二尖瓣瓣膜夾系統成功完成全球首例人體...
    7月23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教授團隊(以下簡稱「浙二團隊」)應用經導管二尖瓣瓣膜夾系統(DragonFly™),成功完成全球首例人體臨床應用。據了解,這是中國第一款完全自主研發的經股靜脈二尖瓣修復技術成功應用於臨床。嚴重二尖瓣反流生命垂危「我現在恢復得蠻好,每天都出門買菜,自己爬樓梯上三樓沒問題!
  • 世界首例頸內靜脈穿刺反向封堵術獲成功
    西安新聞網訊 在心房進行卵圓孔反向封堵手術就像倒著走路或開車玩「倒庫」一樣……近日,西安交通大學一附院結構性心臟病科張玉順手術團隊歷時五小時,成功實施了全球首例頸內靜脈穿刺反向完成經導管卵圓孔未閉合併房間隔膨出瘤封堵術獲得成功,創造了一項新的奇蹟!
  • 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成功實施唐山首例血友病患者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 成功實施我市首例血友病患者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 雪漫)近日,在多科室協作下,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一病區成功實施我市首例血友病性膝關節炎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患者順利康復出院。
  •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成功開展Supercap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切口僅...
    此次手術是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首次採用Supercap微創後入路髖關節置換技術,也是衡陽地區首例。為後續同類型手術的開展提供了成功案例。過去,傳統髖關節置換術存在切口長、手術創傷大、出血多、需要切除部分關節囊,切斷外旋肌群,術後髖關節活動受限,容易脫位及恢復時間長、患者心理負擔重等問題。
  • 中國經股靜脈二尖瓣修復器械 DragonFly 首例手術成功
    杭州2020年7月25日 /美通社/ -- 2020年7月23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教授團隊應用由杭州德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經導管二尖瓣瓣膜夾系統(DragonFlyTM)成功完成全球首例人體臨床應用。
  • 宜昌市中心醫院完成國內首例經皮球囊二尖瓣成形+射頻消融聯合一站...
    宜昌市中心醫院完成國內首例經皮球囊二尖瓣成形+射頻消融聯合一站式手術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15日電 (滕林)據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消息,該院心血管內科介入團隊11月26日成功為一例二尖瓣狹窄伴房室結雙徑路、心房顫動的患者行經皮球囊二尖瓣成形+射頻消融聯合一站式手術治療,這也是國內首次報導瓣膜性疾病合併心律失常射頻消融手術
  • 州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 複雜先天性心臟心房缺損體外循環直視下手術
    4月28日上午,我院首例高科技、高質量的複雜先天性心臟心房缺損體外循環直視下手術正在緊張進行著,患者在心臟停跳、全身血液被體外循環機引流進行循環的情況下開展手術,手術歷時三小時取得圓滿成功,也標誌著我院心臟外科醫療技術又邁上一個新臺階。
  • 歷時近7小時,金鄉縣人民醫院口腔科成功開展首例高難度「換臉術」
    7月4日,金鄉縣人民醫院口腔科開展首例「口腔頜面部組織缺損左前臂皮瓣轉移修復術」,成功為一名因車禍導致口角、上下唇、面頰部組織全層缺損患者完成修復,既達到了較好的美容效果,又提高了患者預後生活質量。此手術的成功開展,填補了我院口腔頜面部組織缺損左前臂游離皮瓣轉移修復的技術空白,為更多此類急症患者「舊貌換新顏」。
  • 荊門市二醫成功施行全市首例微創主動脈瓣膜置換術
    日前,荊門二醫心胸外科主任鄭鵬超帶領團隊完成了全市首例微創主動脈瓣膜置換術——在僅有的6釐米切口下,成功完成了心臟「房門」(瓣膜)的更換,讓王先生的心臟再次健康地跳動起來。冠脈支架7年後,心臟瓣膜又「罷工」今年55歲的王先生,7年前因活動後胸悶、氣促、胸痛,診斷為「冠心病」並植入了支架,之後一直相安無事。
  • 「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開班
    培訓班現場北大醫院腎內科周福德教授,血液透析中心陳育青教授、護士長陶珍暉,麻醉科胡曉教授、中心手術室主管護師馬薇,介入血管外科護士長李俊梅、副主任醫師尹傑等多位業內專家授課,並展示了北大醫院在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領域的經驗理念和多項創新技術,如:胸壁、下肢等複雜人工血管透析通路的建立方法、血液透析通路併發症的處理、開放手術與介入技術結合各種透析通路血栓閉塞再通術等,
  • 深圳二醫院完成華南地區首例巨大股骨骨肉瘤複合人工血管人工關節...
    此刻,站在深圳市二醫院骨關節科病房裡的她臉上溢滿笑容,可誰知道半個月前的她,卻是愁眉苦臉、噩夢連連。  原來黃小姐於2015年上半年突然發現右大腿疼痛腫大,去深圳某大醫院檢查確診為股骨骨肉瘤,醫生告訴她這是一種高度惡性骨腫瘤,必須做截肢手術才能救命。黃小姐不甘心年紀輕輕就成為缺一條腿的殘疾人,堅決不同意截肢。經一位好心的骨科醫生介紹和推薦,她來到市二醫院求救於骨關節科張世權主任。
  • 長期透析血管通路惡化,醫生用「人工血管」為尿毒症患者架起生命線
    楚天都市報5月30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馬遙遙)每個季度,尿症患者歐陽先生去醫院進行透析治療時總會來到病房,找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腎病風溼科黃小妹主任醫師合影,這一習慣,歐陽先生保持了近6年,即便因尿毒症導致眼睛幾乎失明行動不便,他也沒有間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