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類器官前沿技術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廣州國際生物島舉行。廣州華醫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廣州生物島實驗室、廣東省人民醫院和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籤訂系列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建設世界一流的活體類器官大數據樣本庫,加速推進生物醫藥領域前沿技術在中國的轉化應用。
同濟大學裴鋼院士、清華大學饒子和院士、中國科技大學施蘊渝院士、國家肝癌科學中心主任王紅陽院士、清華大學孟安明院士等6院士共同見證。
近年來,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上升。中國醫學界也在不斷探索腫瘤預測、早診、治療新策略,提高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類器官技術是近年發展起來的重要創新性前沿科學技術,是一種在體外環境下培育而成的具備三維結構的微器官。未來,該項技術將在藥效試驗和藥物毒性篩查等臨床精準醫療、新藥研發以及再生醫學等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
它取自於體內器官組織,在體外通過特殊的培養技術實現與真實組織器官的高度相似性,並能部分模擬真實器官的生理功能,更能準確地模擬腫瘤內部環境以及對於藥物的真實反應,是體外研究腫瘤及試藥的最佳模型。
陳曄光院士所領銜的華醫再生正是基於類器官技術開發其巨大生物醫學價值的高科技企業。他介紹,企業將依託類器官生物樣本庫,開展大規模癌症治療藥物的高通量篩選以及藥物毒性的篩查服務,為癌症治療提供更精準的用藥指導,實現患者的個體化精準醫療;研究開發擬人化程度更高的類器官疾病模型和再生醫學服務平臺,為藥企研發藥物提效降本;形成類器官大數據中心,為科研機構和醫院提供相關臨床組學數據分析等科研服務。
▲陳曄光
同濟大學裴鋼院士提到,國內類器官技術在幹細胞、再生生物學領域已經開展了大量的工作,研究水平在國際上位列第二。但是,在成果轉化市場應用方面,還落後於其他國家,中國需要補足這個短板,要建立產學研結合的機制,瞄準市場需求。此次合作讓類器官技術在廣州落地,將成為廣州在生物醫藥領域的優勢名片。
▲裴鋼致辭
此次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的籤訂,將助推各方利用各自的優勢共同助力類器官生物樣本庫的創建,如華醫再生將發揮自己在類器官技術研究方面的優勢,生物島實驗室將利用自身人才資源優勢,廣東省人民醫院發揮成果技術轉化的平臺優勢,而金域醫學則會在類器官庫建設、精準醫學、多組學檢測與大數據分析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真正推進類器官行業研究發展。
金域醫學董事長梁耀銘教授表示,近年來,金域醫學圍繞人類疾病譜網絡,除自主創新,也積極在各個疾病方向和診療領域,尋找有互補優勢的院士和臨床專家合作夥伴,通過產學研等多種方式,搭建協同、開放的醫學診斷科技創新生態體系。目前已在呼吸道疾病、慢性腎病、無創產前等多個領域,構建了多個具有國家級水平的醫學科研開放創新平臺,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和合作基礎。「此次合作,強強聯合,一定能推動全國精準醫療事業的發展。」
▲梁耀銘發言
記者|陳樂
編輯|周豔梅 責編|張秀麗
通訊員 |林捷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