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腫瘤生長所需的代謝物

2020-12-22 BioArt生物藝術

撰文 | El Zorro

責編 | 酶美

細胞如同人一樣,需要攝食攝水。不同的是,它們的「糧食」是一個個小分子,我們稱之為代謝物。比如,我們熟知的葡萄糖和各種必需胺基酸都是細胞所需要的代謝物。

細胞的「吃喝」,我們可稱之為「代謝物的吸收」。細胞的「拉撒」我們稱之為「代謝物的排放」。在人體細胞內,已知的代謝物有6800多種。我們每天攝入的食物,通過消化系統分解成各種代謝物後,再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通過血液輸送到各個器官,最後再分派到人體的每個細胞中被利用。不需要的代謝物被細胞排放到細胞外,或被其他細胞重新回收利用,或被輸送回血液循環,然後匯集到人體的泌尿等排洩系統,排出體外。

人與人之間的飲食習慣差異很大。不同類型的細胞攝入代謝物更是千差萬別。對於一個正常細胞,它的生長分裂均會受到精準的控制。一旦攜帶一個或者多個突變的基因,導致分裂失控,就會變成癌細胞。成千上萬的癌細胞堆積在一起就形成了腫瘤。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吸收和排放的各種代謝物都會發生相應的改變。臨床上通過同位素標記腫瘤組織中的特定代謝物來做核磁共振成像,就能「看到」腫瘤的形狀,也可依此來對腫瘤分型。很可惜的是,目前可選擇的用來做腫瘤成像標記等代謝物屈指可數。

如何尋找到更多腫瘤特異代謝物,一直是癌症研究領域極具挑戰的方向之一。常規做法是用來自患者的腫瘤組織進行體外分析,或者將腫瘤細胞在體外培養,然後轉移到小鼠上成瘤後進行分析。但是,代謝物在細胞裡是瞬息萬變的,一旦癌組織從體內拿出來,或者在動物上供養,它們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環境」就徹底被改變了,由此找到的「特異」代謝物和體內腫瘤的真實情況已經相去甚遠。另一種極為普遍的研究手段,是通過大規模比較腫瘤病人和正常人的血液樣本,找到差異分子來鎖定腫瘤特異的代謝物。然而,腫瘤相對整個人體的重量非常小。

一個5釐米大的腫瘤, 約人體體重的千分之一,它們釋放的代謝物到血液中很快被稀釋近千倍,如同河水匯入大海。如果腫瘤1釐米大小,稀釋將是十萬倍。通過常規的外周靜脈取血來尋找腫瘤特異代謝物幾乎是大海撈針。更難克服的是,同一代謝物在不同人之間濃度差異極大。我們去醫院做血液生化檢查,每項指標在一個很大的數值範圍內均屬於正常。比如總膽紅素,甲測試者的檢測結果是0.7,乙是 21.7,他們差異超過30倍,但兩人指標都在正常範圍內(0.7–21.7毫摩爾/升)。可見,由於人之間的這種巨大差異,導致通過常規方式來尋找腫瘤利用和釋放小分子收效甚微。

來自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簡稱北京腦中心)的戈鵡平博士實驗室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的熊南翔博士團隊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s雜誌上發表了題為Using arterial–venous analysis to characterize cancer metabolic consumption in patients的研究論文,在尋找腫瘤代謝物研究上獨闢蹊徑,採用精密的質譜分析技術,精確的鑑定了血樣中的204個代謝物,發現有14種代謝物為腦瘤大量吸收利用,19種代謝物由腦瘤大量釋放,為我們尋找到更多腫瘤生長所需的代謝物提供新途徑。

腦瘤被手術切除之前,他們在腦瘤組織找到 一根負責輸送血液入腫瘤的小動脈和同時找到一根負責收集腫瘤血液的小靜脈(註明:大腦中各區域的血液,都是通過動脈流入,然後通過龐雜的毛細血管網,再匯集到靜脈送出)。他們分別在這兩根血管各取極少量的血液(不到1毫升),然後對同一個患者的腫瘤上下遊的血樣進行測定和比對分析。這個新的方法,他們命名為CARVE(雕刻)。該方法抹除了人和人個體巨大差異所帶來的煩惱:腫瘤動靜脈血液的差異,就是流過腫瘤那一瞬間由腫瘤攝入或者排出的分子。凡是動脈血中含量高的代謝物,意味著腫瘤需要「吃」的小分子;凡是靜脈中含量高的代謝物,就是它排放的小分子。

通過非常精密的色譜質譜聯用測定技術,他們精確的鑑定了血樣中的204個代謝物。發現有14種代謝物為腦瘤大量吸收利用,19種代謝物由腦瘤大量釋放。為了驗證測定的可信度,他們檢測了一類帶IDH1基因(編碼異檸檬酸脫氫酶)突變的腦瘤。已知這類腦瘤會釋放大量叫D-2HG(D-型羥戊二酸)的代謝物。但如果通過常規手段去患者手臂上取血做檢測,是看不到D-2HG在患者上的異常的。但當他們採用CARVE比對腫瘤的動、靜脈血成分,發現血液流經腫瘤的一瞬間,靜脈血相對動脈血的D-2HG濃度大幅度提升。這個方法的建立,為我們尋找到更多腫瘤生長所需的代謝物提供新途徑。

這樣我們通過控制腫瘤「吃」了什麼來抑制它們的生長了提供新的靶點。癌症分型非常複雜,比如腦瘤,就有120種不同亞型。如何通過影像分析或者血樣分析,對腫瘤進行精準分型並做針對性診斷,這是癌症研究和治療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這個方法可以推及到其他癌症,為它們的分型、診斷與治療提供更多特異標記物。

據熊南翔教授指出,這項研究是多個團隊合作的結晶。腫瘤血液取樣得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趙洪洋主任的鼎力支持,以及張方成教授、林洪教授、姚東曉教授等的大力幫助。高曉飛博士(共同第一作者)前期做了大量動物試驗驗證這個概念的可行性。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蔡峰博士,邢超教授Ralph Deberadenis教授實驗室,北京腦中心的孫文智教授以及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羅本燕實驗室都給予了非常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營養有助於腫瘤生長?完全沒道理
    闢謠一直以來,都有這樣的說法「營養有助於腫瘤的生長,而且腫瘤細胞長得快,需要營養多,所以限制營養攝入,可以餓死腫瘤細胞。」首先可以明確的說:「營養有助於腫瘤生長」是完全沒有依據的,營養支持應貫穿腫瘤治療的始終。
  • 【學術前沿】藍斐團隊報導METTL5調控核糖體翻譯並促進腫瘤生長
    已知18S A1832位點位於核糖體的編譯中心 (Decoding Center),為了解釋m6A1832修飾在哺乳動物中存在的特殊意義,研究人員尋找了哺乳動物以及酵母和細菌的高解析度核糖體電鏡結構(酵母和細菌二者相對應的A位點不發生m6A修飾,可作為較好的參照)。
  • 腸道微生物組可將突變型p53從抑制腫瘤轉變為致癌
    他們發現腸道微生物組可將突變型p53從抑制腫瘤轉變為致癌。相關論文發表在2020年7月29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他們研究了由Csnk1a1缺失或ApcMin突變引起的WNT驅動的腸癌小鼠模型中Trp53(在小鼠中編碼p53的基因)中的熱點功能突變的影響。已知這些模型中的癌症可通過p53的丟失而促進。
  • 少女逆生長20歲仍是孩童模樣 因腦垂體腫瘤停止生長
    昨日,本報以《自貢少女逆生長20歲仍是孩童模樣》為題,報導了自貢互助鎮20歲女孩曾玉珊在7歲時因腦垂體腫瘤停止生長,現今仍保持孩童身材的故事。報導引起了大家對這個命運坎坷女孩的關注,網友們紛紛送上祝福,祝願其早日康復。
  • 科學期刊《細胞》:研究表明,肥胖或可導致癌細胞腫瘤生長
    多年來,科學家也已經發現了與肥胖有關的、可以導致腫瘤生長的危險因素,比如代謝變化和慢性炎症。但是,對於肥胖和癌症之間相互作用的詳細過程,依然還不清楚。研究人員發現,高脂肪飲食會降低腫瘤內 CD8+ T 細胞(一種可以殺死癌細胞、受病毒感染的細胞以及其他受損的免疫細胞)的數量和抗腫瘤活性。這是由於癌細胞為適應不斷增加的脂肪會重新「設計」它們的代謝機制,從而更好地從 T 細胞「手中」搶奪富含能量的脂肪分子,在抑制 T 細胞代謝的同時,加速腫瘤的生長。
  • 惡病質在腫瘤轉移中的作用
    暴露於腫瘤細胞分泌的促炎性循環因子(TNFα、IL-6、IL-1β、白血病抑制因子前體(LIF)、IL-8、VEGF),導致肌肉細胞脂肪酸過度氧化,從而引起氧化應激,激活p38應激反應途徑並損害肌管的生長。因此,TNF家族的細胞因子通過直接幹擾蛋白質穩態來引起肌肉萎縮。在肌肉細胞中。同樣,TGFβ的幾個成員通路超家族與癌症惡病質有關(圖1a)。
  • 腫瘤中的免疫細胞代謝
    免疫療法包括免疫檢查點的抑制與過繼細胞療法(CAR T),在腫瘤免疫中得到廣泛應用,成為治療癌症的成熟手段。腫瘤為了維持其龐大的合成代謝需求,採用了與普通體細胞不同的代謝機制——「Warburg效應」。這種代謝方式可以導致腫瘤微環境呈酸性、低氧,和/或耗盡了免疫細胞所需的關鍵營養物質。
  • 科學家證實肥胖或可導致癌細胞腫瘤生長
    研究人員發現,高脂肪飲食會降低腫瘤內 CD8+ T 細胞(一種可以殺死癌細胞、受病毒感染的細胞以及其他受損的免疫細胞)的數量和抗腫瘤活性。這是由於癌細胞為適應不斷增加的脂肪會重新「設計」它們的代謝機制,從而更好地從 T 細胞「手中」搶奪富含能量的脂肪分子,在抑制 T 細胞代謝的同時,加速腫瘤的生長。
  • 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內質網應激信號|腫瘤|腫瘤微環境|內質網|-健康界
    在幾種腫瘤類型中,不同的致癌、轉錄和代謝異常協同作用,產生不利的微環境,破壞腫瘤細胞和間質細胞的內質網穩態,以及浸潤淋巴細胞。這些變化引發了持續的內質網應激狀態,已經證明這種應激狀態控制著癌細胞的多種促腫瘤屬性,同時動態地重新編程固有免疫細胞和適應性免疫細胞的功能。ER應激傳感器及其下遊信號通路的異常激活已成為腫瘤生長和轉移以及對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反應的關鍵調節因子。
  • Nature:如何通過輕鬆按下代謝開關就能有效減緩腫瘤的生長和進展?
    2020年8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名為絲氨酸軟脂醯轉移酶(SPT,serine palmitoyl-transferase)的酶類或能作為一種代謝反應開關來抑制腫瘤的生長。
  • 牛蛙測檢出「獸藥代謝物」,我們的胃已被添加劑、料理包佔領了!
    12月15日,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告稱,哥老官旗下一家店鋪銷售的1批次牛蛙檢出呋喃西林代謝物不合格。    無獨有偶,就在杭州哥老官被爆檢出呋喃西林代謝物的前半個月。  甘肅省蘭州市七裡河區的一家水產店銷售的牛蛙,也被檢出了呋喃西林代謝物。
  • Immunity綜述精讀|免疫代謝物對蛋白質的修飾作用
    (glycolysis)功能,從而導致腫瘤細胞產生並分泌大量的乳酸(lactate),這種現象被稱之為瓦博格效應(Warburg effect) 。重要的是,除了葡萄糖依賴的內源性乳酸,外源性乳酸亦可以修飾組蛋白[2],從而提示,乳酸化修飾可能也會對浸潤在腫瘤微環境中的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的活化過程產生影響。
  • 食道腫瘤早期8個被患者忽略的症狀,食道梗塞,加味開噎散可收效...
    今天為朋友們分享食道腫瘤早期8個症狀和中醫稱呼及辨證辨病用藥的方法。食管腫瘤是指發生於食管黏膜的惡性腫瘤,為消化道的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本病最常見的症狀為吞咽困難,早期症狀多不明顯,有時僅感吞咽食物時不適,食物停滯感或有噎塞感,隨病情發辰而發生進行性吞咽困難,從進乾飯→半流汁→流汁直到全部梗靼滴水不入,常吐泡沫狀黏液,嘔吐量一般較多。
  • 十張驚豔圖片告訴你,腫瘤生活的微環境到底是什麼樣
    微環境調控腫瘤復發轉移 在這裡,腫瘤細胞扮演著惡徒的角色,不斷通過微環境來脅迫他人,獲得自己發展所需的資源。癌症能夠稱霸武林一統天下,這有賴於很多小角色的支持,其中腫瘤微環境是腫瘤賴以生存的「土壤」。腫瘤的生長與轉移與周圍環境息息相關,類似於「種子-土壤」關係,腫瘤周圍微環境會提供腫瘤生長的土壤。 2腫瘤微環境的內部世界 「腫瘤要生長,血管要優先」,人體內有著遠比京杭大運河還要厲害無數倍的運輸道路——血管和微血管。
  • 市場監管部門突查「哥老官」未發現獸藥代謝物問題
    金山網訊 日前,網紅火鍋店品牌「哥老官」旗下一杭州門店銷售的牛蛙檢出禁用獸藥代謝物。鎮江店情況如何?前天下午,京口區市場監管局健康路分局突擊檢查了該店。檢查人員首先就消費者最關心的牛蛙問題檢查了該店的進貨牛蛙檢測報告,未發現問題。
  • 腫瘤就是癌症?醫生:腫瘤也分「善」和「惡」,從4點可區分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腫瘤就是癌症,腫瘤和癌症沒有什麼區別,其實這一觀點是錯誤的。腫瘤是發生在人身體部位的細胞出現異常增生的結果,但是在臨床上腫瘤的性質分為惡性和良性的區分,性質的不同,所代表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 腫瘤標誌物超出上限兩倍,為何20天後復檢又回歸正常?|腫瘤標誌物|...
    很多人每年體檢的時候,會將腫瘤標誌物篩查列入項目名單中。不過,有些人說腫瘤標誌物不準,不用查;有些人說腫瘤標誌物對於反映是否患癌很有用,一定要查一下才放心。作為檢測癌症的一項重要指標,腫瘤標誌物到底該不該檢查?腫瘤標誌物結果一般不會是「零」
  • 腫瘤患者如何飲食?醫生:科學營養支持,能抑制腫瘤,注意小細節
    您好,看完這篇文章你可能需要三分鐘,但是您會知道: 一、腫瘤組織代謝特點。 二、怎麼吃才能抑制腫瘤? 三、不吃不喝可以抑制腫瘤嗎?
  • 主人破產逃跑,狗狗身患腫瘤仍在尋找,工廠換了老闆,它依然看家
    這隻白狗每天穿梭在不同的街道上,如果不是因為它腿上有一個很大的腫瘤,應該沒有人願意注意到它吧!人與人之間都很難做到這種至死不渝的情感,可是狗卻可以為了一個不存在的人,願意付出自己一生的時間去尋找。這份赤誠如何讓人不感動,可同時也為這樣忠誠的狗狗感到難過,咱多麼希望它不是帶著思念去尋找一個人。
  • 熱點|結直腸癌預後,腫瘤間質將與TNM相輔相成
    事實上,TNM分期沒有考慮到間質成分中宿主免疫反應,而只是關注到了腫瘤實質細胞的作用。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腫瘤間質中的免疫反應與腫瘤進展密切相關。目前許多研究試圖尋找新的免疫生物標記物,作為治療新靶點並克服TNM分期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