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
一直以來,都有這樣的說法「營養有助於腫瘤的生長,而且腫瘤細胞長得快,需要營養多,所以限制營養攝入,可以餓死腫瘤細胞。」
首先可以明確的說:「營養有助於腫瘤生長」是完全沒有依據的,營養支持應貫穿腫瘤治療的始終。
國際上,20%~80%的腫瘤患者存在營養不良,20%患者直接死於營養不良(也就是俗話所說「餓死的」)。中國抗癌協會一項1.5萬人大樣本調查顯示,腫瘤患者中高達2/3均存在營養不良問題。
而腫瘤患者發生營養不良和代謝紊亂的比例高,影響抗腫瘤治療的依從性和療效,影響患者的預後。最近一項納人8160例晚期腫瘤患者的國際大樣本研究的結果,證實了體重丟失量和低體重指數(BMI)可獨立於年齡、性別、腫瘤部位、腫瘤分期和體力狀態等因素,預測腫瘤患者的生存。該研究根據患者的體重丟失量和BMI,將患者的總生存期分為0級~4級,發現體重丟失量越大、BMI 越低的患者生存期越短。
腫瘤圍手術期患者的營養治療
手術的成功不僅依賴於外科醫師的技術水平,還依賴於患者所能承受的代謝負荷以及所接受的營養治療。外科醫師在術前需要平衡手術創傷程度與機體所能承受的代謝負荷,如果手術的創傷超出了患者的反應,那麼發生吻合口漏、感染、膿毒症等併發症,甚至死亡的風險就高。營養狀態受損是術後併發症的獨立危險因素。長期能量、蛋白質缺乏對重症手術患者的預後有不利影響。圍手術期營養管理對患者的長期預後有關鍵的作用。
Kuppinger等發現行腹部手術的患者,人院前進食少是術後併發症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 術前給予口服營養補充(ONS),並且術後繼續應用,可以使患者術後體重丟失最小化。推薦對存在營養不良或營養風險的患者推薦圍手術期營養治療;.無營養不良,但預計圍手術期超過5天不能進食或者預計攝入能量不足需要量50%超過7天,推薦立即開始營養治療,首選腸內營養;對存在營養不良或嚴重營養風險的大手術患者,推薦術前應給予7~14天營養治療,首選腸內營養;嚴重營養不良風險的患者,推薦延遲手術。
腫瘤化療患者的營養治療
化療是一種全身性的殺滅腫瘤細胞的治療手段,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會損傷正常組織。化療對患者營養狀況的影響是雙向的,一方面, 化療可抑制腫瘤的生長、緩解腫瘤引起的壓迫症狀,改善患者營養狀況;另一方面,化療不良反應影響患者營養攝入和吸收,加重營養狀況惡化。惡性腫瘤,患者營養不良發生率高,化療藥物不僅直接影響機體的新陳代謝,還會引起各種不良反應,嚴重地削弱患者的食慾或進食量,在腫瘤引起的代謝異常的基礎上進一步加重機體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會降低患者對治療的耐受性,出現減量或化療頻繁中斷,影響抗腫瘤治療效果。營養治療可以減少化療對患者營養的負面影響,保證化療療程和應有的療效。腫瘤患者化療期間營養治療的目標是:①維持或改善膳食攝入;②減輕代謝紊亂;③維持和增加骨骼肌肌肉量,維持體能狀態;④降低抗腫瘤治療過程中劑量減低或治療中斷的風險;⑤改善生活質量。
在腫瘤確診時即應開始並定期評估患者的營養攝入、體重變化和BMI, 結合全面的臨床綜合評估,有助於及時發現營養風險、處理併發症,在患者營養不足前就給予早期的營養幹預;對已存在的營養不良,有助於了解營養不良和代謝紊亂的原因及嚴重程度,制定合理的營養幹預策略和實施計劃。已存在營養不良或營養風險的患者,建議營養治療。如果化療嚴重影響攝食,每日攝入能量低於需要量60%超過1~2周, 或者預計患者將有7天及以上不能進食,或者因攝人不足導致患者體重下降時,建議啟動營養治療。多數腫瘤化療患者易於出現厭食、味覺改變、胃腸道功能受損等,導致進食量減少,甚至體重下降。營養教育和膳食指導可以改善患者能量和蛋白質的攝入、提高生活質量以及穩定體重而穩定體重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生存期。
歸根結底還是那句話,身體好,邪不可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