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心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2017年,我國有254萬人死於高收縮壓,其中95.7%死於心血管病。
在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中,腦血管病都是佔了大頭的。在我國,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於腦卒中,我國腦卒中的死亡人數佔到全球腦血管病死亡的1/3,好大的數量。
所以,高血壓和腦血管病關係很密切。
在高血壓引起腦血管病中,高血壓引起腦出血即出血性卒中,很多人覺得很明白:血壓高,腦血管容易「爆」、破,所以出血;而對於高血壓引起腦梗死、缺血性腦卒中,就不那麼明白。所以有人會問「腦梗和血壓有沒有關係?」這樣的問題。
其實,高血壓引起的腦梗死遠比引起腦出血多得多。調查發現,即使血壓處於正常高值的人群,腦梗死的風險也增加56%;而診室血壓收縮壓每升高10mmHg,亞洲人群的腦卒中發生風險就增加53%。
可能出乎一些人的意料。腦卒中裡,缺血性腦卒中最多見,大約佔到80%。對一些地區的調查顯示,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率大約是腦出血的3倍。
所以,高血壓和腦梗死關係更密切。高血壓引起的腦梗死更多發,更常見。
發生腦梗死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狹窄、血栓形成引起腦梗死,一種就是其他地方的栓子栓塞到腦血管引起腦梗死。前一種情況最多見。
而這兩種情況,都可以和高血壓有關。
第一,高血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病變。
高血壓可以破壞血管,造成血管內膜的損傷、血管壁的損傷、硬化。而高血壓患者還常常伴有高血脂、高血糖,這些就加重了血管壁的損傷,發生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的血管可以狹窄,可以閉塞,造成缺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裡的膽固醇、壞死組織可以脫落,堵塞更小的動脈,造成缺血;動脈粥樣斑塊可以破裂出血、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造成缺血;動脈粥樣硬化的血管可以形成夾層、血腫,壓迫血管造成缺血。
腦動脈血管可以粥樣硬化狹窄,出現上述病變。
頸動脈血管也可以動脈粥樣硬化狹窄,也可以發生上述病變。
據統計,90%以上的頸動脈狹窄都是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缺血性腦卒中裡25%~30%和頸動脈狹窄有關。所以,腦血管病時要注意查頸動脈呢!
第二,高血壓引起心室肥厚、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時發生腦卒中的風險是沒有房顫患者的5倍,而高血壓是引起房顫的罪魁禍首之一。高血壓對心臟的損害之一就是引起心室肥厚、心房擴大,引發心律失常。
高血壓的時候,心臟需要更加用力才能射血,久而久之,心室肌就肥厚了。肥厚的心臟舒張功能減退,心室內的壓力就會增加;接著,心房就擴大了。擴大了的心房就容易發「房顫」,心房就不會正常收縮了。這樣,心房裡血流緩慢、血流紊亂,就容易形成血栓。栓子掉下來會跑到全身各處,最容易跑到腦子裡,就發生腦動脈栓塞,一樣會腦缺血壞死——腦梗死。
最近的研究發現,單是心室肥厚就會增加腦卒中的風險,尤其是男性患者和65歲以下的患者。所以,高血壓心室肥厚的患者就要警惕了。
第三,高血壓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本身可以加重動脈硬化,算作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之一。而我國高血壓的患者多發腦卒中,研究發現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與首次腦卒中風險有關。在降壓的同時補充小劑量葉酸,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就可以降低腦卒中的風險。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有些腦梗死和高血壓患者不適當的血壓降低有關。
高血壓患者,血壓很高的時候,是要降壓的,但是不能操之過急。因為有些時候的血壓高,是因為缺血引起的反應,比如腦梗死引起的高血壓。這個時候,降血壓就需要緩和一些。
一般來說,如果是3級高血壓,降壓時先降到180/110mmHg以下,然後平緩降到160/100mmHg左右,以後再逐漸降壓達標。因為這樣的病人,血管多有狹窄,血壓快速降低時,容易腦供血不足;血流緩慢,也容易形成血栓。
腦梗死是高致殘、致死疾病,預防勝於治療。
高血壓和腦梗死的關係這麼密切,降壓治療對於預防腦梗死就格外重要。據估算,如果治療了全部的高血壓患者,每年的腦卒中就減少60萬例,心肌梗死就減少11.3萬例。
降壓之外,降血脂、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同樣重要。
降壓降脂治療,規律服藥、平穩降壓很重要,降壓、降脂達標也很重要,控制血糖、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綜合治療都要兼顧,戒菸限酒、限鹽減重、適度運動、心理平衡的生活方式也不可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