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從廚路上,每位廚師都有著自己的艱辛經歷。下面這位30出頭的年輕廚師,如今餐飲事業在當地可謂是小有所成,但在他從廚成長過程中也經歷了許多雨打風吹。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這首歌曾扣動了千萬普通人的心弦。朱江的身世和成長,和這首歌所唱似有相合之處。
朱江出生於1987年。和別的小孩不同,他身世曲折——他是養父母抱養的。這點他從小就知道了。由於家境不好,從11歲起,朱江就開始一邊讀書,一邊利用業餘時間在鎮上的餐館打零工。他做著洗碗、拖地的活兒,掙著微薄的收入。靠著在外掙錢的姐姐支援,朱江才勉強將初中讀完。
17歲的朱江高中還沒念完,就踏入了餐飲行業。經熟人介紹,他拜開江縣一位大廚為師,艱辛的學廚生涯自此開啟。但是學廚期間的一件小事,深深地刺痛了朱江的心。師父生日那天,囊中羞澀的朱江掏出僅有的十幾元錢,在商店裡精心挑選了一件小禮物,畢恭畢敬地送到師父面前。孰料,師父看都沒看就隨手把禮物扔進了一旁的垃圾桶。朱江為此事哭了三天。後來,他暗下決心,要用心學廚,爭取用三年時間在烹調技術上超過師父,而且要參加全國性的比賽,讓師父在電視屏幕上看到自己。
「生命就像一條大河,時而寧靜時而瘋狂,我知道我要的那種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我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高……」
這一年,朱江18歲,站在自己的成人起航線上,他期待著自己能擺脫現實的枷鎖,飛得更高。和別的學徒不一樣,朱江在學廚之餘,沒事時喜歡去縣城的新華書店看書。一次,他偶然在書店裡翻看到一本關於食品雕刻的書。這是他第一次系統接觸食雕方面的知識。隨著一幅幅精美的食雕作品一頁頁翻過,朱江的心一下就被緊緊地抓住了。在少年朱江的眼裡,南瓜、蘿蔔、紅薯、冬瓜這些只是鄉村山地上常見的食材,可到了大廚的手裡,竟然能夠變換成花樣多並且精美絕倫的藝術作品,太不可思議了。
朱江一口氣翻完了這本書,心裡仍在「撲通撲通」地跳著。「我要去學雕刻!」朱江心裡頓時萌生了此念頭。他翻到書上作者的介紹欄,記下了作者工作所在地——廣州。
18 歲那年,懷揣著700 塊錢,朱江坐火車從四川去了廣州。這是他第一次來到大都市。車水馬龍、高樓大廈,行人如織、粵語嫋繞……步行在燥熱的廣州,朱江感到有點眩暈。
按著當初從食雕書上抄下的地址,拿著書中作者的一張照片,一路打聽,七拐八繞,朱江風塵僕僕地敲開了該書作者廣州住處的門。終於見到朝思暮想的名師,朱江忐忑地提出拜師學藝的請求。「不收。」大師的回話擲地有聲,如同一個鐵釘釘在木板上。
朱江「 撲通」 一聲, 跪倒在地上,再次懇求大師收徒。大師仍舊不收。無奈之下,朱江只有留在大師所在餐企的廚房幫廚。每天在店裡幫忙打掃衛生、在廚房幫工,前前後後忙了兩個多月……終於,朱江用自己的誠意打動了大師,他欣喜若狂。半年後,朱江雕藝學成,順利出師, 在廣州一家大酒樓裡做了「 花王」——主要負責雕刻。
「世間自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說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步步高。」一曲《步步高》,恰似朱江攀登廚藝大山的路徑。
從廣東返回四川後,朱江為了學習一些接地氣的川菜,輾轉在成都、郫縣、開江等地事廚和做餐飲管理工作。有一段時間,他鑽研菜品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就連睡覺時腦子裡想的都是怎麼把菜做好。
有了過硬的烹調技術後,朱江在開江縣餐飲界成了小有名氣的大廚。不少老闆要開新店,都找他談承接廚房的事宜。如今,朱江在開江縣城負責管理幾家餐店的廚房,時代洲際酒店便是其中之一。
這家酒店位於開江縣新寧鎮,一個新開發的時代中央城商業區。通過酒店一樓的引客門面, 拾階上到二樓,其大廳能同時容納近百桌宴席。六排大圓桌整齊排列,一排擺十來桌,銀色靠椅、白色桌布,配上屋頂五顏六色的霓虹燈,以及牆簷懸吊著的兩排裝飾綠植,從大廳入口處一眼望去,既簡約大氣,又不失雅致。
時代洲際酒店主要承接各類宴席。宴席在時下不少餐飲企業的營收當中佔據著半壁江山。要想設計出合理、合宜的宴席,餐店在菜單設計、菜品甄選、菜餚口味、席桌定價、活動營銷等方面都有講究。
開江縣地處川東,縣城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為此,朱江為酒店設計了不同價位的宴席。像入門級的宴席分別有538元、558元一桌的「鴻運當頭宴」;中端的分別有588 元、618 元一桌的「喜結良緣宴」;中檔偏上的則設有678元、768元一桌的「步步高升宴」「浪漫一生宴」。
宴席設有涼菜、蒸菜、熱菜、小吃四個品類。每種價位宴席的菜品總數在25道至28道。宴席上每個品類的菜餚數量也相對固定—— 涼菜七八道,蒸菜八九道,熱菜六七道,點心一道,水果一道。
不同價位的宴席差異主要體現在菜餚設置上。就拿最高檔的768元一桌的「浪漫一生宴」來說,其席桌上的部分菜品是其他宴席上沒有的,在選料、做法、味型等方面都要特別些,比如涼菜當中的迎賓鮑魚、泡椒天梯,蒸菜中的幹蒸蹄花,熱菜中的芝士蝦球、開江一絕等。
此外,朱江也經常和顧客交流,了解不同食客的口味需求,有的放矢地推薦菜品,以及更有效地研發新菜。在這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移動網際網路變革時代, 儘管只是在一個縣城,可是他們在營銷推廣上也是與時俱進。朱江和酒店的前廳經過商榷,在酒店不定期舉行各種預定宴席營銷活動。除了有贈送啤酒、飲料、月餅、有機魚等常規活動外,還推出了一系列網絡營銷活動。比如,顧客將宴席預訂的圖文發到微信朋友圈,或者在短視頻類社交軟體播放,凡是積攢到一定數量的點讚或者播放次數,便可憑手機截圖到店領取精美禮品一份。兩年時間過去,在朱江和同事們的努力下,該店的各種宴席在當地打出了知名度。
(口味:酸辣味)
朱江當初推出這道黃燜魚,風靡了整個縣城。烹製這道魚餚,要選用白鰱。在烹製時,採用燜燒的技法,成菜口味酸辣,色澤黃亮,故而得此菜名。
原料:白鰱1條(約1200克) 郫縣豆瓣醬40克泡姜50克泡椒50克泡蘿蔔80克大蒜50克幹紅苕粉150克鹽15克山胡椒油20毫升蔥花、香菜末、清湯、味精、雞精、色拉油各適量雞蛋2個
製法:
1.把白鰱宰殺治淨後,斬成小坨,納入盆中,磕入雞蛋,加入適量的幹紅苕粉、水,拌勻後靜置10分鐘。另把泡姜、泡椒分別切成末,泡蘿蔔切成碎,大蒜切成片,均待用。
2.往鍋裡倒入色拉油燒至六成熱,下碼好味的魚塊,炸至淺黃色,撈出來瀝油。
3. 鍋留底油,下郫縣豆瓣醬炒香,加入泡薑末、泡蘿蔔碎、泡椒末、大蒜片、山胡椒油小火慢炒。注入清湯,倒入炸好的魚塊,調入雞精、味精、鹽,小火燜約7分鐘至熟,收汁起鍋裝入魚形盤裡,撒上蔥花、香菜末,即成。
說明:幹紅苕粉,即紅苕澱粉。
(口味:鮮椒味)
原料:麻鴨1 只(約1100 克) 子姜250 克大蒜150克青美人椒50克尖椒50克乾花椒25克泡椒末、郫縣豆瓣醬、老抽、生抽、白糖、料酒、雞精、味精、鹽、胡椒麵、色拉油各適量啤酒半瓶
製法:
1.把麻鴨宰殺治淨後,斬成小丁。子姜切小滾刀塊,青美人椒和尖椒分別切小節,大蒜從中切破,均待用。
2.往鍋裡倒入色拉油燒至九成熱,投入乾花椒、大蒜爆一下,再倒入鴨肉丁,用中火爆至色金黃、亮油時改小火,下泡椒末、郫縣豆瓣醬、老抽、生抽、白糖,炒至鴨肉呈櫻桃色後,倒入半瓶啤酒,加入雞精、味精、鹽、料酒,下子姜塊燜約10分鐘。
3.燜至鍋裡鴨肉軟熟且湯汁濃稠時,下青美人椒節、尖椒節翻炒,起鍋前撒入少許胡椒麵,裝盤即成。
(口味:泡椒味)
原料:肥腸500克泡椒50克泡姜35克泡蘿蔔40克西芹30克大蒜40克郫縣豆瓣醬、乾花椒、泡菜水、鹽、料酒、雞精、味精、山胡椒油、菜油各適量
製法:
1.把肥腸反覆清洗並治淨後,改刀成片,放入高壓鍋中,倒入適量清水,加入少許鹽、味精、雞精、料酒等,關蓋置火上,燒上汽後壓約8分鐘至肥腸片軟熟,關火晾涼後開蓋,撈出肥腸片並瀝水待用。
2.把泡椒切成節,泡姜、泡蘿蔔分別切成片,西芹斜刀切段,大蒜切成塊,均待用。
3.往鍋裡倒入少許菜油燒至七成熱,倒入壓好的肥腸片爆至色金黃,放入郫縣豆瓣醬、乾花椒煸上色,接著下泡椒節、泡蘿蔔片、泡薑片、大蒜塊,摻入少許泡菜水,煨一會兒後放入西芹段、鹽、雞精、味精,待湯汁濃稠時淋入山胡椒油,起鍋裝盤即成。
(口味:酸甜味)
這道糖醋排骨在成菜造型上,借鑑了新派意境菜的裝飾手法。在烹製時,重點掌握冰糖、醬油、醋等的添加比例。其中,由於醋容易揮發,故大紅浙醋和有機醋要在烹製時的不同環節先後加入。在成菜口感上,其酸甜味層次感較為突出。
原料:精排500 克紅糖80 克冰糖碎30 克番茄醬30克料酒20毫升有機醬油40毫升有機醋20 毫升大紅浙醋10 毫升小西瓜球、小芒果球、法香、溼麵條、薑片、薄荷葉、色拉油各適量
製法:
1.把排骨治淨後斬成段,下入加有少許薑片、料酒的開水鍋裡汆水,除去腥味後,撈出來瀝水待用。另把溼麵條下入燒熱的油鍋,炸幹後撈出來,在盤裡擺成網狀。
2. 淨鍋置火上,倒入少許色拉油燒熱,加入紅糖、冰糖碎和番茄醬,放入汆過水的排骨段,注入適量水(以浸過排骨為宜) 燒沸,轉中火煮約3分鐘。
3.待湯裡的糖都溶化後,添入有機醬油和大紅浙醋調味,繼續燜約15分鐘至排骨軟熟、湯汁快幹時,改大火收汁。起鍋前淋入有機醋,部分排骨擺在盤中麵條網上,剩餘排骨則擺在盤中另一側,均點綴上薄荷葉,盤中用小西瓜球、小芒果球、法香等裝飾,即成。
(口味:香甜味)
原料:雞脯1塊(約400克) 麵包糠200克芝麻沙拉汁50毫升原味沙拉醬25毫升香甜沙拉醬25毫升芥末膏1克西紅柿塊、苦菊葉、櫻桃蘿蔔、鮮檸檬汁、雞蛋液、雞精、味精、鹽、色拉油各適量
製法:
1.將雞脯改刀成大片,納入盆中,加入鹽、味精、雞精等抓勻,醃漬3~5分鐘。另把櫻桃蘿蔔洗淨後,切成薄圓片,均待用。
2.往鍋裡倒入色拉油燒至七成熱,把雞脯片蘸上蛋液,裹勻麵包糠,下油鍋炸至金黃酥脆且熟,撈出來瀝油,擺入盤中。
3.往淨盆裡加入適量芝麻沙拉汁、原味沙拉醬、香甜沙拉醬、芥末膏、鮮檸檬汁,拌勻後倒入小缸內,放在同一個盤中,再用西紅柿塊、苦菊葉、櫻桃蘿蔔片等裝飾。
4.上桌後,由服務員當著食客的面,把小缸內的醬料緩緩淋在雞脯上,即可。
(口味:麻辣味)
原料:花鰱魚骨500克幹辣椒節20克乾花椒10克細辣椒麵10克鹽10克紅燒醬油10毫升十三香8克小蘇打、老薑片、大蔥節、色拉油各適量
製法:
1. 把魚骨倒入盆中,加入十三香、老薑片、大蔥節、鹽、水、小蘇打(少許)、紅燒醬油,拌勻後靜置約2小時。
2.把碼好味的魚骨瀝水,待其晾乾水汽後,放進烤爐中,爐內溫度控制在175℃~180℃,烤約30分鐘至烤乾水分,然後在210℃爐內烤10分鐘至酥脆,取出待用。
3.把魚骨切成小節,下入燒至七成熱的油鍋中快速炸一下,撈出來瀝油。鍋留少量底油,放入幹辣椒節、乾花椒炒香,倒入魚骨翻炒,撒入少許細辣椒麵,起鍋裝盤便好。
說明:這道菜之所以要用花鰱的魚骨,是因為花鰱魚的骨頭較之其他魚類的,相對大些、口感酥些。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四川烹飪》雜誌期刊
錦弦 朱江 /文 巴樵/圖
編輯:付麗娟 周思君
2018年《四川烹飪》合訂本
印數不多,先搶先得!
☟
訂閱合訂本戳這: 1.>2018年上半年 2. >2018年下半年
☟
訂閱2019年《四川烹飪》雜誌
☟
1.郵局訂閱:郵發代號為62-50
2.微店訂閱(或微信支付至微信號18980751350)
3.郵政網訂閱: 郵政報刊訂閱網
4.本刊郵購:郵局匯款至成都市人民中路三段4號
四川烹飪雜誌社郵購部收
(請填寫清楚收件人真實信息及訂購內容)
- 微信公眾號id:scprweixin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投稿郵箱:85753250@qq.com
版權所有,嚴禁所有網絡圖文摘抄整合、轉載,否則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