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人口密度遠超我國北京,與上海相當,住宅卻多為獨棟別墅

2021-01-13 騰訊網

由於土地匱乏,日本的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裡336人,在人口過千萬的國家中位列第七,與上海相當。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人的住宅卻大多為獨棟別墅,不禁讓人對此充滿了好奇。

01-日本"一戶建"

日本所住的獨棟別墅,名字叫做"一戶建"。通常由一個帶停車場的小院、私人道路和2到3層的木頭小樓組成。

在中國,一家人能夠擁有別墅實屬奢侈,但在日本,普通規模的"一戶建"只需要200萬人民幣就可以搞定。

"一戶建"的產生要追溯到二戰時期。因為打仗,日本幾大城市的市中心幾乎被夷為平地,民眾只能靠從廢墟裡撿到的木料,搭建簡陋的木板房來遮風擋雨。同時,位置偏遠而倖存下來的房屋成為所有人掙錢的目標,房屋擁有者順勢坐地起價,租房市場十分混亂。

政府為了解決住房問題,主動始給居民提供貸款,鼓勵個人建造房屋。出於對戰爭後遺症的顧慮,政府不想讓人群集中在一起,開始扶持獨棟小樓——一戶建。

上世紀60年代,日本處於經濟高速增長時期。鋼材、建材等產量不斷提升,"一戶建"開始遍地開花。

對於普通民眾來說,"一戶建"擁有諸多優勢。

首先,日本的土地實行私有制,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也是一套房產最值錢的部分。一戶建佔有至少60平米以上的土地面積,相比公寓來說,"一戶建"的房產投資價值更大,從繼承性上來看,也更能夠保值。

其次,獨棟的一戶建,通常以家庭為單位,個人生活空間比較自由。日本整體的文化氛圍傾向於擁有安靜私密的個人空間,在公共場合生活的日本人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行動說話的分貝,會不會吵到別人。"一戶建"很顯然不存在這個問題。

除此之外,"一戶建"的主人可以隨意發揮自己的想像,來裝修自己的房子。而且,一戶建大多數是由木板和輕型建材搭建而成,整個房屋往往如同一個完整的箱體,對於頻發地震的日本來說,這樣的房屋抗震性更好,且如果房子塌陷這些輕型木板也不會砸死人。

雖然都是一戶建,檔次和樣式也會有區別。

鄉下或者城郊的"一戶建"以傳統和式為主,房間內部鋪著和式榻榻米、放著日式矮桌,住宅設施等比較老舊。一般是家族傳承下來,具有濃厚的日本風味。

城市工薪階層常住的則是普通洋式"一戶建"

房間內的設施因人而異,有傳統榻榻米,也有西式大床,家用設施十分現代化,並且會帶有停車位和小庭院。這樣的房子在不同的地段價位會有較大差別。

這兩種一戶建,價格都比較適宜,跟中國普通公寓價位相當。中國的獨棟洋樓或者別墅對標的是另外一種更為高級的一戶建,譬如明治時期流傳下來的町屋,或者是戰前興建的高級住宅區,比如皇居和田園調布。

這些住宅有傳統日式的,也有偏西方的,大多環境優雅,布局考究。住在這裡的非富即貴,大多是政商界的名流,或者娛樂明星等上流階級。

02-對高級公寓的嚮往

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再加上老齡化嚴重,日本東京的人口密度在世界前列,甚至超過了北京,與上海相當。再加上日本人口仍然不斷增長,老齡化嚴重,導致土地資源十分緊張。

因此,東京的一戶建大多非常擁擠,內部空間狹窄。建築面積一百多平的一戶建,因為地塊狹窄,空間被大肆切割為2-3層,上下樓居住對於老年人十分不友好。並且住宅緊挨著道路,公共空間極度匱乏。

雖然一戶建相對便宜,在建造上自由度也較高,但是房屋維護需要屋主親力親為,較為繁瑣。而且,一戶建並無法保證周圍相應的生活設施。不管是購物、娛樂或者看病,都需要去到較遠的地方。

反觀上海的小區,雖然是高層公寓,看起來人口密度更大。但人口是在縱向延伸,因此小區能夠空出很多的土地用來打造舒適的公共空間,譬如花園、健身區或者娛樂休息區等。

並且,每個小區周邊都會配備基礎的購物及休閒場所,構成完整的社區系統,可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並且由統一的物業管理,安全性較高。

所以一戶建表面上擁有獨立的空間,但實際上居住以及生活的體驗未必好過高層住宅。

在日本,很多人的夢想是可以擺脫一戶建,住上高級公寓。

在日本,高級公寓樓大多建設在十分便利的地方,譬如靠近地鐵站附近,或者周邊設施完善的社區。並且因為大多建造在地標性建築旁,還會有品牌附加價值。

在東京、大阪等城市,樓層高度也會被視作身份地位的象徵,有一種隱形的榮耀感;由於地震頻發,家庭自己蓋"一戶建"最多2-3層,都是矮矮的小樓,不論是視野和景觀都比不上高層。

除此之外,高級公寓更容易出租,租金回報率偏高,非常值得投資。

高級公寓具有更好的環境,更開闊的視野,居住舒適程度很高。但因為有地段設施的加持,以及配備的服務設施等七七八八的費用,高級公寓雖然房產的價值自然比"一戶建"高,其購置費用及物業費也都比一般的"一戶建"要昂貴,對於普通的工薪階級來說是無法負擔的。

03-"以人為本"的住房方式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日本處於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人們在企業裡努力工作,通過逐漸的升職加薪步入中產階級,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

八十年代,日本房產泡沫破碎,經濟崩塌,再加上接連幾次大地震的影響,導致整個國家都進入壓抑的狀態,陷入低落的二十年。

自那之後,日本年輕一代對於購買房子一直是消極的狀態,很多人寧願終生租房子也不想買房子。在東京這樣物價極高的大城市,更是有很多的年輕人不想買或者買不起房子。他們寧願租小房子,或者住在網吧、小旅館或者膠囊旅館等地方。

對於日本人來說,房子似乎並不是必需品。反而,他們更願意把錢花在能夠提升生活質量的"軟體"上。

不論是住在"一戶建"還是租買公寓,大部分家庭居住的房間面積小並不算大,但生活所必需的物件都能夠巧妙的利用有限的收納空間得到收藏,最大限度地改變自己生活的品質。

因此,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即便是只有幾十平米的小房子,也能夠被日本人打理得十分精緻,從臥室到客廳再到陽臺,每個空間所負擔的功能都不盡相同,但也應有盡有。

因為面積較小,"斷舍離"等收納整理術在日本十分流行,所有人都在擁擠的空間中儘可能地打造讓自己舒適的空間。

精心挑選的桌椅,燈飾,所有的精緻都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臥室雖然只能容納一張床,但也簡潔不失溫馨。自己設計建造的獨棟房子,也可以盡情地融入無限創意,改造內部空間,搭配自己喜歡的色彩,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空間。

這樣的態度有十分積極的內在意義:不論房子怎麼樣,都可以充分地享受生活。

不被房子捆綁,在有限的空間內發揮無限的創意,這樣"以人為本"的住房方式值得大多數人學習。

相關焦點

  • 日本人口密度那麼大,為什麼矮房卻那麼多?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島國,土地面積相較其他國家要小很多,但人口卻也不少。所以相對應的,日本的人口密度就十分之大了。與我國相比,日本的人口密度是甚至是我國的2.5倍。一般來說,人口密度大的地方更應該多多加蓋高樓大廈才對。
  • 亞洲擁擠的城市,人口密度遠超北京上海,你知道是哪裡麼
    隨著當今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國各城市的人口也在逐年增加,有些報導說,每次上下班都能看到各國在路上堵車,在地鐵裡,公交車上更是人頭攢動,即使是深夜,車也不停地流著,雖然全世界都在抑制人口的增加,但是人數每年都在增加,這也是城市的根本原因,在大家的意識中,可能一致認為我國的大城市是亞洲最擁擠的城市
  • 日本人口密度是中國的2.5倍,為什麼他們很多住的都是獨棟小樓?
    日本的人口密度是348.3人/平方公裡,中國的人口密度是139.6人/平方公裡,日本是中國的2.5倍。但是也就東京的高樓大廈稍微多一些,其他城市的人住的都是獨棟小樓。很多人對此感到很疑惑,我們的人口密度比日本小得多,為什麼不能也像日本一樣都住別墅。
  • 東京人口密度是北京5倍,卻沒有停車問題,專家:看看東京停車場
    中國如今的發展越來越快,在很多領域的實力都成長為世界頂尖的水平,並且科技的告訴增長,帶來的也是經濟的高速增長,我們如今的生活水平也是有了很大的提高,這點體現的最明顯的就是我們生活當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汽車。
  • 上海:看了東京才知道,原來我的城市人口密度更大
    上海:看了東京才知道,原來我的城市人口密度更大!一種觀點認為,中國採用的政區劃分方法是廣域市,即建成區和周邊地域。而世界大多數國家是城區單獨管轄。而與東京紐約不同的是,上海都市臨近地帶的蘇南浙北仍然是連綿的城鎮帶,而紐約東京出了都市圈,周邊都是山地或森林,與其他人口密集都市區隔開。所以中國的大都市圈不僅本身密度大,而且會與周邊城鎮帶在更大範圍內連綿,生態承載負荷之大亙古未有……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東京圈是接近四千萬人,怎麼會是2500萬?
  • 世界被稱「第一」城市,人口比北京多1500萬,GDP超紐約1000億!
    據悉,上海總人口已經達到2400萬人,而北京總人口也超越2400萬人以上,不過對於我國來說,人多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會帶給城市超大負擔,城市不僅會出現交通擁擠,住宅費用也會增高,最明顯的就是堵車,這是最嚴重的社會問題。每座城市似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堵車問題,一般來說一座城市城鎮化水平越高,堵車程度就越高。
  • 控不住的人口:從國際經驗看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人口發展趨勢
    交通擁堵、環境汙染、資源約束均不是嚴控人口規模的理由。因不尊重人口集聚客觀規律所造成的城市規劃不足,才是導致「大城市病」的關鍵。1)城市交通情況與人口規模確有一定相關性,但可通過城市治理得以改善。東京圈人口比北京市多約1460萬,機動車保有量比北京多約1000萬輛,但其交通狀況較好,原因在於其軌道交通出行比例高達60%、遠超北京的32%。
  • 上海塔尖住宅看這裡(附2020年全球豪宅排名)
    作者: 樓市建茗上海,今年是這樣一個市場情況:每天成交1000套房。每成交6套房,只有1套是新房,其餘5套都是二手房。買兩手房的人,要付出的交易稅費可多了。買特別貴二手手房的人,要不是特別的理由,聽到上家一聲「淨到手」就退堂鼓了。這就聊聊申城知名塔尖住宅。黃浦靜安名宅清晰各自合併了盧灣和閘北之後,黃浦+靜安的名宅路線已經相當清晰。
  •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人口密度是北京的5倍,上下班就像趕春運
    上海總人口一度達到2400萬,北京總人口也突破了2000萬。當然人口多也會給城市帶來一些負擔,城市交通擁堵,住房擁堵等等,那你知道嗎?當今世界,還有一個城市,人口密度是北京的五倍,人口數量比上海多一千三百多萬,它被稱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這個城市是東京,位於日本本州島。它是日本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 解密東京密度遠超國內卻不堵車
    同處亞洲的日本,無疑和我國有許多共通之處: 歷史文化方面,日本對唐朝的崇敬和研究之深;經濟方面,從人口增長、城市郊區化、逐漸演變到人口減少導致的老齡化等等都和我國很類似。
  • 花園洋房就是別墅麼?獨棟、聯排、空中……這些別墅又有啥區別?
    其實,花園洋樓和別墅都屬於非普通住宅,其中,聯排別墅、雙拼別墅、疊加別墅是屬於花園洋房的;空中別墅是複式或躍層住宅……一邊說別墅,一邊又說花園洋房,是不是聽著有點糊塗呢?先往下看:一、花園洋房就是別墅麼?以前,大家都認為花園洋房就是別墅,其實,仔細辨析一下,兩者之間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 我國人口第一大市,和東京相當,GDP將比肩北上廣深
    眾所周知,東京是日本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領域的中心,其中東京市圈總人口超過3700萬,是全國人口最多的城市。而我國的人口第一大市,和京東相當,GDP將比肩北上廣深。它就是重慶,相信大家對它是比較熟悉的吧,重慶地處中國內陸西南部,是長江上遊地區的經濟、金融、科創、航運和商貿物流中心,是我國四大直轄市之一,同時也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雖然說重慶的地形複雜,大山大水,自古就有「蜀道難」之說,還別稱為「山城」,但是這裡是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是長江上遊地區唯一匯集水、陸、空交通資源的超大型城市。
  • 30年後,高層住宅小區真的會變成「貧民窟」嗎?
    我們知道,近些年來,我們城市發展得越來越快,建築也越來越多,小區的樓層也越來越高,現在基本上買新房,都是屬於高層樓房了,大多是在20多層或30多層,這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條件好的可能才會稍微買一些低層房或是別墅。最近,我也看到了一個關於高層住宅很有意思的觀點:高層住宅的價值會越來越低,以後就是市中心的貧民窟。
  • 高房價破局:深圳,該學習東京嗎?
    當時,日本向全世界展示了一種最高運營時速達200km/h的鐵路運輸系統,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運營的高速鐵路系統。日本是一個多山國家,在交通上,地形本是硬傷,但卻能發展到全球的交通強國,尤其是在東京都市圈內,幾乎所有人都能通過鐵路上下班,實現遠距離城郊通勤。
  • 日本的區劃和我國的有何不同,不同地方人口差距大
    日本面積約等於我國東部沿海的蘇、滬、浙、閩、臺面積之和日本位於東亞大陸以東的西北太平洋邊緣,面積約為37.8萬平方公裡,比越南的面積(33.1萬平方公裡)稍大,和我國東部沿海的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四省和上海市的面積之和基本相當。日本領土主要由日本列島的北海道、本州、四國、北九州四大島和琉球群島組成。
  • 日漫主角為何那麼有錢,人人都住得起獨棟別墅?
    甚至家庭經濟能力不佳的角色,比如《哆啦a夢》中的大雄,《櫻桃小丸子》中的小丸子家族都擁有獨棟別墅。要知道日本的房價並不比國內低多少,為什麼日漫中的主角卻可以個個住得起獨棟別墅呢?此別墅非彼別墅實際上真正的獨棟別墅在日本同樣珍貴,能夠住得起獨棟別墅的的確個個都是有錢人,比如《櫻桃小丸子》中家庭經濟能力雄厚的花輪同學,他家住的便是建築面積巨大、外表豪華的獨棟別墅。《名偵探柯南》中的角色,被稱為日漫四大富婆之一的園子,家裡也有住別墅的資本。
  • 世茂集團蘇州別墅曝多項質量問題 回應稱雨水多所致
    記者查詢工商資料獲悉,該公司成立於2013年7月12日,註冊資金為10億元,股東包括崑山世茂蝶湖灣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和珠海橫琴恆智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其中前者股東為上海世茂房地產有限公司、上海世茂建設有限公司和PEAK CASTLE ASSETS LIMITED,而上海世茂房地產有限公司由世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全資控股。
  • 在東京買房的五個好處和三個壞處
    這是兩棟位於山頂的三層樓的小樓,面積都在390平方米左右,擁有屋頂露臺,距離使館聚集區步行5分鐘。其中一幢物業可以將汽車下降到地下,算是在寸土寸金的東京的一個優勢。這個項目在今年2月完工,以前曾經是東京電力公司的宿舍樓。
  • 人口密度曾超東京,如今卻空無一人,謎一般的日本軍艦島
    但實際上,這座島嶼是真實存在的,它就是日本長崎的「端島」,又叫「軍艦島」。因為開採煤炭,這裡建起了各種配套設施,連日本的第一幢鋼筋混凝土大樓也是建在這裡。除了辦公樓和住宅之外,還有學校、商店、警察局,甚至還有神社和遊泳池。而這個小島的面積才6.3公頃,但是卻住了5300多人,人口密度在當時堪稱世界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