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介紹
《茜問》是文茜在Yahoo的新節目,陳文茜化身「茜婆婆」來跟大家交朋友!這一次,不是只聽她說、聽她訪問,而是由你問、文茜答,各式生活疑難雜症、生命辛酸故事、年輕世代煩惱都能在《茜問》得到答案。
● 文茜:拉提琴的人叫Ting,她在美國呆過一段時間,主修音樂小提琴。旁邊這位是他爸爸,看起來很年輕,爸爸陳國輝是臺中非常著名的人物。Ting在做一些瓷器的代理。
還有另外兩個來賓,他們是一對夫妻,分別是陳建連跟黃可欣,他們的店叫做喜豐香。他們是臺中最著名的喜餅店,喜豐香的後代。
我自己是臺中人,臺中過去所有的有錢人,在大概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都是餅店起家的。
○陳建連&黃可欣:不敢當不敢當。
● 文茜:沙鹿的喜豐香,是所有的人娶嫁女兒裡,大家都喜歡的。而另外就是豐原的雪花齋嘛。
○陳建連:對,雪花齋。
● 文茜:臺中市只有太陽堂可以跟它相提並論。但是走到你們這一代,你覺得要轉型,於是就有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風格,聽說你們現在還把蒟蒻放到喜餅店。
○黃可欣:這家店主要是想要跟年輕人做溝通交流。臺中一直是糕餅的故鄉,可年輕人吃西式的東西越來越多,已經慢慢淡忘糕餅,它的味道、它的記憶……
所以我們為了配合年輕人,既保留原本的精神,也把新式年輕人比較熟悉的口味放到現在的糕餅裡面。
● 文茜:臺中當時是糕餅的故鄉,很大的原因是,這附近的農業特別發達,那想問既然你要做改變,家裡的長輩,他會容許古老的配方被你改變嗎?
○陳建連:沒錯,對於古老的配方確實有他的堅持,而且我一直覺得,以前的東西,用它最原始的狀態來品嘗它,不要太多的加工,它就是最完美的。
所以我們的配方都是堅持老精神來做,只是我們從外觀,從其他的變化,來做一點奇特的,比較不一樣的感受。
● 文茜:我剛才只吃這一口的意思是什麼,我已經不吃甜食很久,而且我寫了一個公開的宣言,我跟甜點離婚。但我今天為了敬業採訪,我就正式出軌。
外邊的院子非常漂亮,聽說是為了今天特別布置的,謝謝你們的好意,顏色的搭配,讓我感覺活在一個夢幻的世界。
這一條魚也漂亮,是手繪的嗎?
○Ting:這就是我們的青花瓷,上面的釉色很像水墨畫,這是唯一一個燒到1400度的高溫,不會揮發的色料。
● 文茜:其實把瓷燒到1000度,就是以前最重要的商業機密。外國人以為是景德鎮旁邊的瓷土,才會讓中國做出來的瓷器這麼漂亮。
歐洲的瓷器都軟趴趴的很難看,他們稱中國的瓷器叫硬瓷,但他們不知道真正的秘密不是土,而是如何去燒這些瓷器。
● 文茜:我想問你三個問題,第一,你為什麼會代理瓷器?你是學音樂的,為什麼要跨行到這裡來。
第二、為什麼會在臺中?這兩個問題都很特別,因為通常人們一代理,就覺得我要代理一個很有名的老品牌,但那個代理費用非常高,而且你代理它還未必要給你。
他要面試一下,像我知道麥森,它要看你夠不夠合格,你對文化夠不夠尊重。
○Ting:我覺得,一直到我畢業,都很順。有次,我帶爸爸去MOMA去參觀。結果我們就看到史蒂芬妮的展。
看到她的這些東西,又加上大型的雕塑,一進去你就覺得自己好像變得很渺小。這些大型雕塑就是一個建築般的感覺,但是都是純白的系列。
蠻震撼的。
○陳國輝:因為像麥森,剛才提到,它不是你有多少錢,它是要評估你對文化的素養有多少,在最後我們被選上合作夥伴時,史蒂芬妮對我說:我喜歡找到你。
那時候我心裡還蠻感動的,就像文茜你剛才說的,她在乎你的文化,或許因為我是學建築的,再加上我家庭的關係,因為我的外公,從小我是看古董長大的孩子。
所以我對藝術相關的東西很熱愛,所以我跟史蒂芬妮,聊天大概一天後,她毅然決然就說,我選擇你。
● 文茜:明白,那建連,有一個朋友跟我說南部的一個嫁娶的場合,好像是建連你自己親自在發喜餅,然後他說,怎麼會有那麼好吃的喜餅!
你怎麼會跑到那裡去推廣你新式的喜餅,一個一個發。
因此就有人會特別注意到你的喜餅怎麼那麼好吃,就跑過來跟你打招呼,你是這樣推廣你的業務的嗎?
○陳建連:那一次也是很有緣分,爸爸也常跟我們講說,要客人喜歡我們的東西,我們都儘量服務。
○黃可欣:我們一直想推廣一個臺灣的人情味,像這一家店也是,我們當初對它的設定就是一個家的感覺。
人生大事,我們可以像家人一樣陪著你一起挑選,陪著你一起完成。
對於我們是一個幸福的產業,我覺得這裡沒有很商業的氣息,沒有擺滿的盒子,沒有非常多的商品。
因為我只想在這裡,一對一為你服務。可以感受家的溫暖,人的溫度,還有手做糕點的溫度。所以其實就是很單純的一個空間。
● 文茜:我看你們二樓有在準備做藝術創作的展示嗎?
○黃可欣:對,當初的規劃是我覺得臺灣有很多很棒的藝術家。如果我可以藉由這個小小的空間,讓大家可以看到,其實臺灣有很多很棒的東西。
● 文茜:所以你就把當時美軍顧問團留下來的房子,把它改造了以後,就留下一點點好像日本老房子的味道。
○陳國輝:好像有摩登的東西,然後又有古臺灣四合院的感覺。
● 文茜:是,然後加上Ting他們來做了這個展。
○黃可欣:合起來,我覺得是一個很和諧的衝突。
● 文茜:那我再問一個問題,其實臺灣的糕餅店到你們,都很富裕,所以大多數人都不願傳承,那你為什麼要接,因為我想父母親跟祖父留給你的錢,你還可以再吃好幾代。
其次,你還要去當推銷員去推廣,你們還想要一個家的感覺,為什麼?
○陳建連:其實我一直想給自己一個成就感,然後也越來越發現到說,到了一個時間點好像年輕人都更喜歡西式的餅乾。
剛好我在日本學習的時候,也是一樣的狀態,我發現他們也很用心的想要把它轉成讓年輕人能夠接受的東西,加入更多的技巧。
● 文茜:我剛好有個問題是,為什麼沒有一個餅是給分離的人用的?因為你要知道這個世間分合,你看,分在前面,合在後面。
找到一個最終伴侶之前,你要跟多少人道別,而且即使夫妻也會分開,但我們幾乎所有的禮物,都為合而設計。
「分」在人生裡是很多次的,而且分非常需要智慧,分非常需要祝福。為什麼沒有一個喜餅送給分開的人?這個「囍」,可以把兩個喜拆開來,各自一邊。
因為你們兩個人生會走向不同的平行線,但是你們帶著彼此的祝福,歡歡喜喜的走,你不覺得這才是年輕人的創意嗎?
○Ting:我覺得這是個美麗的提案,我覺得一個人也可以享受人生,所以我常常說怎麼樣享受人生,你找到一套專屬於你自己的就好。你屬於你自己生活模式,不是為了別人。
● 文茜:所以有一個單元叫一個人的喜餅,還有一個單元叫做我們彼此道別,這個叫送別的喜餅,就是我們我們彼此分開,也是很美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社會好像也蠻有需要,因為年輕人分手的一定比合在一起的多。
○黃可欣:說的也是。
● 文茜:其實分手是最需要被祝福的。
○Ting:對,被照顧的,被呵護的。
● 文茜:當你的人生跳探戈跳到絆倒腳的時候,你很需要被祝福。
Ting:對,雖然已經停止了,但把最好的記憶收在這裡。是一種祝福,一種啟程,也是一種轉合。
● 文茜:謝謝你們讓我們的生活這麼美好,謝謝你們的勇氣,對某些生活信仰的執著。
更多《茜問》留言已開放,歡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