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越人歌》佚名 〔先秦〕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今晚是怎樣的晚上啊我駕著小舟在河上漫遊。今天是什麼日子啊能夠與王子同船泛舟。承蒙王子看得起,不因為我是舟子的身份而嫌棄我,責罵我。
心緒紛亂不止啊,因為能夠結識王子。山上有樹木啊樹木有丫枝,心中喜歡著你啊你卻不知道。
歌中唱出了越人對子皙的那種深沉真摯的愛戀之情,歌詞 聲義雙關,委婉動聽。是我國最早的譯詩,也是古代楚越文化交融的結晶和見證。它對楚辭創作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
2、《桃夭》佚名 〔先秦〕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豔紅似火。這位姑娘嫁過門,夫妻美滿又和順。
桃花怒放千萬朵,碩果纍纍大又多。這位姑娘嫁過門,早生貴子後嗣旺。
桃花怒放千萬朵,桃葉紛呈真茂盛。這位姑娘嫁過門,齊心攜手家和睦。
這首詩非常有名,寫法也很講究。看似只變換了幾個字,反覆詠唱,實際上作者是很為用心的。頭一章寫「花」,二章寫「實」,三章寫「葉」,利用桃樹的三變,表達了三層不同的意思。寫花,是形容新娘子的美麗;寫實,寫葉,不是讓讀者想得更多更遠嗎?密密麻麻的桃子,鬱鬱蔥蔥的桃葉,一派興旺景象。
3、《風雨》佚名 〔先秦〕
風雨悽悽,雞鳴喈喈。既見君子,雲胡不夷。
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雲胡不瘳。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風悽悽呀雨悽悽,窗外雞鳴聲聲急。風雨之時見到你,怎不心曠又神怡。
風瀟瀟呀雨瀟瀟,窗外雞鳴聲聲繞。風雨之時見到你,心病怎會不全消。
風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雞鳴聲不息。風雨之時見到你,心裡怎能不歡喜。
詩篇不寫未見之前綿綿無盡的相思之苦,也不寫相見之後載笑載言的歡聚之樂,而是重章渲染「既見」之時的喜出望外之情。
4、《擊壤歌》佚名 〔先秦〕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太陽升起就去耕作田地,太陽下山就回家去休息。鑿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耕田勞作就可獲取食物。這樣的日子有何不自在,誰還去羨慕帝王的權力。
這首民謠描繪的是在上古堯時代的太平盛世,人們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太陽出來就開始幹活,太陽落下就回家休息,開鑿井泉就有水飲,耕種田地就有飯吃。這反映了農耕文化的顯著特點,是勞動人民自食其力的生活的真實寫照。
5、《上邪》佚名 〔兩漢〕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上天呀!我願與你相愛,讓我們的愛情永不衰絕。
除非高山變平地,滔滔江水乾涸斷流,凜凜寒冬雷陣陣,炎炎酷暑白雪紛飛,天地相交聚合連接,我才敢將對你的情意拋棄決絕!
《上邪》的抒情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其間的愛情慾火猶如巖漿噴發不可遏制,氣勢雄放,激情逼人,讀者仿佛可以透過明快的詩句,傾聽到女子急促的呼吸之聲。這是一首用熱血乃至生命鑄就的愛情篇章,其語言句式短長錯雜,隨情而布。音節短促緩急,字句跌宕起伏。
6、《長歌行》漢樂府 〔兩漢〕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園中的葵菜都鬱鬱蔥蔥,晶瑩的朝露等待陽光照耀。春天給大地普施陽光雨露,萬物生機盎然欣欣向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騰著向東流入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老來悲傷也沒用了。
這是一首詠嘆人生的歌。詩歌由對宇宙的探尋轉入對人生價值的思考,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鬥,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後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7、《迢迢牽牛星》佚名 〔兩漢〕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在銀河東南牽牛星遙遙可見,在銀河之西織女星明亮皎潔。織女正擺動柔長潔白的雙手,織布機札札地響個不停。
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淚如同下雨般零落。這銀河看起來又清又淺,兩岸相隔又有多遠呢?雖然只相隔了一條銀河,但也只能含情脈脈相視無言。
這首詩借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相隔而不得相見的故事,抒發了因愛情遭受挫折而痛苦憂傷的心情。
8、《江南》漢樂府 〔兩漢〕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江南水上可以採蓮,蓮葉層層疊疊繁茂蔥翠,魚兒在蓮葉間嬉戲。
魚一會在蓮葉的東邊嬉戲,一會在蓮葉的西邊嬉戲,一會在蓮葉的的南邊嬉戲,一會又在蓮葉的北邊嬉戲。
這是一首採蓮歌,反映了採蓮時的光景和採蓮人歡樂的心情。詩中沒有一字是寫人的,但是我們又仿佛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機的青春與活力,領略到了採蓮人內心的歡樂和青年男女之間的歡愉和甜蜜。
9、《涉江採芙蓉》佚名 〔兩漢〕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我踏過江水去採荷花,生有蘭草的水澤中長滿了香草。採了荷花要送給誰呢?我想要送給遠方的愛人。
回頭看那一起生活過的故鄉,長路漫漫遙望無邊無際。兩心相愛卻要分隔兩地不能在一起,愁苦憂傷以至終老異鄉。
這是一首寫別的情詩。全詩運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寫漂泊異地失意者的離別相思之情;從遊子和思婦兩個角度交錯敘寫,表現遊子思婦的強烈情感;運用懸想手法,在虛實結合中強化了夫妻之愛以及妻子對丈夫的深情。
10、《飲馬長城窟行》佚名 〔兩漢〕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夙昔 一作:宿昔)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在戰亂與動蕩的時代,家人離散是不可避免的,天災與人禍的兩相作用讓底層的民眾不得不面對分離。親人情感的交流,並不只是靠甜言蜜語海誓山盟,生活細節的關注與分享才更加真摯溫暖。所以,即便分離後盼了很久才盼到的書信真的只有兩行字,也足夠給予女主人公堅持的希望了。
這首詩是思婦懷念在遠方行役的丈夫的,以思婦第一人稱自敘的口吻寫出,多處採用比興手法,語言清新,語句上遞下接,氣勢連貫,很有特色。全詩語言簡短質樸,通俗易懂,但感情濃鬱,流宕曲折,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