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昨天,我絞盡腦汁的坐電腦旁一下午都沒憋出一個字來。
有時候靈感這東西真的很重要,碼不出字的時候就好比生孩子難產中,那叫一個痛苦啊。
寫不出來的時候我就喜歡去翻微博,看頭條,搜那些奇聞趣事。
然後是在微博上看到這新聞的,第一感覺就是想寫出來,讓大家一起瞅瞅這神奇的操作。
廢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正題哈。
思前想後,還是決定把這個視頻放上去,我怕寫的不夠明白。
此事發生在湖南邵陽,當事人姓金,咱們就稱呼金先生吧。
金先生和他老婆呢之前一直是在外地做生意的,這不現在年紀大了,兩人才回了老家生活。
人啊年紀大了也就容易生病了,就好像那轉動了許久的機器一樣,零件松鬆散散了。
最近兩年的時間裡,金先生一直出現便血的情況。
然後經過老兩口商量決定去醫院檢查看看情況,時間久了指不定小毛病會變成大毛病。
在8.10日,兩人來到了他們老家的一家附屬醫院進行檢查。
結果顯示金先生患有結腸腺瘤和慢性結腸炎,金先生當時就有點慌了,也害怕了。
與主治醫生商議後,決定於第二天也就是8.11日進行ESD手術,也就是內鏡黏膜下剝離手術。(專業術語,我也不是很懂。)
嗯,現在科技比較發達了,都是微創手術。
也就是在這次的微創手術中,他被告知需要自己購買手術刀。
因為是微創手術麼,所以不需要打開腹腔,也就沒有被麻醉,所以他躺在手術臺上的時候,是很清醒的。
那天是下午4點半左右,他感覺手術都馬上要結束的時候。
有一個護士,也是那場手術的參與醫護人員找到了她老婆,給了她一張白紙條,上面寫了一個12020的編號。
讓她拿著那個編號去門診處繳費,當她詢問這個是什麼費用的時候,那個護士只說是一把刀子的錢。
因為那會金先生還正在手術中,她也沒多想,就拿著那個只寫了一個編號的字條去交了4100塊錢。
錢交了,金先生的手術也才順利做完了。
下了手術臺之後,金先生得知了自己在手術中時,被要求購買了4100元的手術刀。
他表示非常的不能理解。
「手術刀應該是醫生的工具,而且在手術前也沒有告知需要自己購買手術刀一事。」
術後,金先生向自己的主治醫生進行了詢問,只是結果令人不滿。
金先生的老婆問醫生, 這刀是什麼做的這麼貴,要4100元。
醫生回答:「是寶石做的。」
嗯,你沒有聽錯,這確實有點驚訝,寶石做的手術刀你見過嗎?反正我是頭一回聽說。
金先生還表示,不光手術之前沒有被告知自己需要購買昂貴的手術刀以外,也包括在手術時,醫生也沒有讓他看看這花了4100元買的手術刀長啥樣。
以上的解釋雖然老兩口不滿意,可想著手術很成功,而且自己都有醫療保險報銷,也就釋懷了。
可是,到8.15日金先生去辦理出院手續時,又被醫院告知。
「這把手術刀費用不能報銷,該費用顯示屬於門診收費。」
金先生在整理那些出院資料的時候,看到了那筆手術刀的費用繳納單,繳費名稱為「材料費」,繳費部門確實是門診處。
他所有的手術繳費憑據都是住院部,唯獨這4100元是在門診繳納的。
自費買了一把自己都不知道長啥樣的手術刀,實在是有點委屈啊。
金先生表示如果在手術前檢查的時候,醫生說明要自己購買手術刀這事的話,他也會重新選擇,不會在他們這裡進行手術的。
而金先生的主治醫生表示:「我記得我跟你講過吧?」
「別人都是這樣做的,又不是你一個人這樣出的錢,所有做手術的病人都是這樣出的。」
我記得我跟你講過吧,首先這醫生自己都有些不肯定到底術前有沒有跟金先生溝通。
如果術前溝通過,那又有一個疑惑,一般這些費用都是提前預交的,為什麼這筆費用得手術進行到一半時才讓家屬去繳費?
是不是如果家屬不同意繳費,那手術也就不會再往下進行了呢?
提出這個疑惑的時候,醫生是這麼解釋的。
「手術刀費用就是在手術過程中繳納的。」
然後那天讓金先生的老婆去繳費的那個護士又是這麼解釋的。
「家屬來了就交嘛,我們沒有規定時間的,到外面的門診去交又沒有關係。」
金先生對此解釋表示不接受,隨後又找到了醫院的消化內科的主任。
這時候啊,那個主治醫生再次跑來當著主任的面又向金先生解釋了一波為啥是中途繳費的原因。
「我們碰到很多病人,交了錢又不做,退款很麻煩的,所以我們才選擇在手術中的時候交那個錢。」
隨後,主任還向金先生解釋了一波那把昂貴的寶石手術刀。
「這個刀我們把它叫做「丟」(刀),寶石肯定不是寶石的,就是一把進口的奧林巴斯刀頭。」
「這個奧利巴斯丟刀項目沒有進醫保,醫保那邊傳不過去這個項目。」
聽完這些解釋啊,咱也就明白,他們所有的解釋也就是在說明。
這些操作是醫院的常規操作,每個做這種手術的人都得自己購買4100元的寶石手術刀。
並且也不會報銷,只能自費。